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2、想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教学预备:1联系好参观参观场所,种有红薯的田野。2.每人一个竹锹,每组锄头两把,背蒌5个,各种小吃。3.大小各一,形状各异的红薯若干,牙千,小棒,画笔若干,装饰用的各种纸,剪刀,洁净的毛巾。4.范例若干。活动过程:一1.以“品尝红梳做的各种食品”引入:师:孩子们,快来瞧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2尝尝滋味怎么样3说说这些好吃的小吃是什么做的你们见过吗?4孩子们,想去体验体验吗,提出外出挖红梳都要求。5检查孩子的装束和挖红薯的工具。二在田野里,挖红薯。1.观看红薯地,幼儿初步了解红薯,并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红薯藤像什么,叶子又像
3、什么2启示幼儿想想红薯藤可以做什么3请你寻一寻,红薯宝宝藏在哪里呀?亲自动手挖红薯。三活动小结:1比比哪组的红薯最多,那组的最大,拼出“挖红薯能手”,“红薯大王”2小结;是啊,农民伯伯种庄稼非常的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而且也慢慢长大了,在家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各组收拾工具,预备回幼儿园。四。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给红薯造型的兴趣。1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隐秘,红薯不仅好吃,他还会变魔术呢想开开眼界吗/2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3你们想亲自试试吗,幼儿用已经预备好的丰富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造型。提醒孩子在用剪刀的时候注意安全。五幼儿动手操作,教
7、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因此我们把孩子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孩子们真正的领会到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万物生长以及秋天里特有的各种美好色彩。走进田野,在田野中烤红薯别有一番风味,活动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体验到了秋天的收获,体验到劳动的欢乐和童年的乐趣。反思: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我园地处农村,我们更有条件接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创设具有本地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进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础。(2)大班教案挖红薯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
8、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欢跃。3、通过操作活动进展幼儿的制造能力,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5、情愿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欢跃。活动预备小铲子、小锄头、小篮子若干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1、小朋友,我们幼儿园门外有一块番薯地,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挖番薯好吗?2、你们想想,番薯长在哪里的?我们用什么去挖番薯?二、教师带幼儿来到番薯地,引导幼儿举行观看,然后调整自己原来的想法。1、引导幼儿认真观看
11、科学:各种各样的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结构以及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2、师生合作,尝试让风筝上天。3、产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重点、难点初步了解风筝的结构以及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活动预备风筝上天的原理介绍,风筝若干。活动过程:一、推测风筝上天的隐秘1、出示风筝“这是什么?有哪些部分组成?”“风筝是怎么样上天的?为什么叫它风筝呢?”2、幼儿大胆推测并讲述。二、介绍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1、风筝毕竟是怎么样飞上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2、观察资料,教师介绍“谁来当一回小科学家,给大家介绍一下风筝上天的原理?”3、幼
12、儿介绍教师小结三、师生游戏,尝试风筝上天1、“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风筝上天的道理,那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2、户外游戏,结束活动。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风筝上天的原理,从而产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从活动的情况来看,幼儿对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已经理解透彻,能用自己的理解、简单的语言讲述风筝上天的科学原理。另外本次活动以放风筝结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理解原理后借放风筝更直观地观看风筝上天的原理。第七周2012年3月23日活动名称健康:放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探究风筝的不同玩法,增强想象力和制造力。2、练习肩上投过高
13、130-150cm的障碍物,提高投掷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重点、难点能在肩上投过高130-150cm的障碍物。活动预备人手一个自制的风筝,130-150cm的障碍物。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小手小足动起来。1、热身操:稍息、立正、抱臂看齐、小手挥挥、小足跳跳(教师自编)2、器械操:幼儿人手一副哑铃随口令有节奏地练习各种动作。二、花样玩风筝,探究不同的玩法。1、分小组自由玩风筝。将幼儿分成4组,鼓舞他们探究风筝的玩法。师:“请大家分成四组玩风筝,看一看、比一比谁玩风筝的办法最多?而且还和别人的玩法不一样?”2、分组游戏,教师适时指导。
15、的过程中增强了一定的难度,给简单的玩法提出一定的挑战,幼儿很感兴趣,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本次活动。第七周2012年3月22日活动名称美术观赏:中国的名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观赏图片,了解各地区不同的风筝制作工艺。2、对中国的渊源文化有一定了解,激发兴趣。3、养成良好的作品观赏习惯。重点、难点知道中国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的风筝。活动预备具有地区代表性的风筝图片各一幅(ppt模式)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风筝是中国典型的民间玩具之一,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你知道它是哪个地方制作出来的吗?2、教师:我们知道风筝在中国各个地方
16、都能见到,在这些地方又以山东潍坊、北京、天津、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最为闻名。你知道这些的风筝他们的制作方式、风筝形状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吗?3、教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这些地方的风筝照片,想看吗?二、观赏图片,了解不同的风筝制作工艺。1、播放风筝图片(北京)【介绍:北京风筝相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最典型的代表是沙燕风筝。沙燕又称扎燕,沙燕风筝的装饰多在双翼,纹样多以蝙蝠为素材,取汉语谐音同“福”,寓意幸福、福气。】2、播放风筝图片(南通)【介绍:在品种纷繁的南通风筝中,以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为全国绝无仅有,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巨型葫芦制作,
17、中小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等制成。】3、播放风筝图片(潍坊)【介绍:山东潍坊风筝与年画一样,历史悠久,并受当地木板年画艺术的影响。它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明艳协调、放飞时平稳高飞,有民间乡土气息。】4、播放风筝图片(天津)【介绍:对天津风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誉中外的闻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1961年)。这种风筝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叠后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并在风筝着色上汲取了我国建造中彩绘技法,使风筝更富有名族特色。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新,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5、播放风筝图片(
19、通过本次活动对中国的名风筝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了解。第七周2012年3月21日活动名称意愿创作: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尝试用对称印染的办法制作风筝,在折好的纸的周围染色。2、能大胆尝试、体验制作带来的乐趣。重点、难点用对称印染的办法制作风筝,在折好的纸的周围染色。活动预备1、制作风筝的ppt。2、宣纸、水粉和报纸。活动过程:1、导入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有没有出去放过风筝?师:那你们放过的风筝或者看过的风筝都是什么样子的呢?2、引出风筝的对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数的风筝,小朋友们看看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师:老师也从无数
20、的风筝中选出了两个风筝面,小朋友看看好不好看?师:这么多美丽的风筝无数的形状无数的颜色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觉了吗?(引出对称)3、激发幼儿做风筝的兴趣师:看了那么多的风筝,你们想自己做一个风筝面吗?师:那么我们怎么做风筝呢?师:平时我们都是用水彩笔油画棒画,可是今天我们用一种特别的材料来做风筝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特别的材料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看然后把你的感觉告诉其他小朋友。师:这种纸叫做宣纸和我们平时用的纸不一样,它比较软比较薄吸水性还很强普通这种纸我们用来画国画或者写毛笔字的但是今天我们用它来做风筝面。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了,只用宣纸和水粉怎么做出对称的风
21、筝面呢4、教幼儿如何做对称的风筝面师: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第一步我们先将宣纸对折对折再对折第二步我将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浸到不同的颜色里,一定要轻轻的,否则宣纸会破掉做出来的风筝面就不美丽了,第三步我们将印染好的宣纸轻轻的打开放到宣纸上等待晾干,这样一个美丽的风筝面就做好了。(老师边做边示范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再带领幼儿说一遍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部.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棒,现在会做了吗?现在试试吧!(老师依据幼儿情况让他们自己做或者带着他们一步一步的做)5、展示好的幼儿作品。活动反思:小朋友从来没有做过风筝,因此都觉得非常好奇。当看到印染的一个个美丽风筝时,都非常惊奇,因为有印染的
22、经验,所以幼儿在举行印染操作时,都比较有序,小心翼翼地,期待着自己的作品美好地诞生。当幼儿打开自己的作品时,尤其觉得自豪,到处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幼儿都玩得很开心。第七周2012年3月20日活动名称语言:风筝和纸船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2、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重点、难点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活动预备1、背景,小棕熊和红松鼠的贴绒各一个。2、纸风筝和纸船若干。3、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由谈话引题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感觉怎么样啊?(二)幼儿
23、理解故事前半段(三)教师操作教具,幼儿熟悉故事后半段(四)播放录音完整观赏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请幼儿讲一讲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玩些什么?大家一起玩要怎么做呢?(五)歌表演:拉拉勾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联唱,达到复习与深化作用。活动反思: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拿出课前和孩子们一起折好的纸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纸船漂呀漂,它会漂到哪里去呢?纸船会带些什么去哪儿呀!幼儿自由说,老师由孩子的发言顺势引入新课:它漂到了我们班的课堂,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知道学习,不仅仅只是学,更加关键地是要学以致用。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留了一个幸福为主题的拓展性作业:纸船给松鼠和小熊带来了幸福,那么
24、,让我们也用手中的纸船去制造欢乐和幸福吧!第七周2012年月23日活动名称语言:如果我是小风筝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表现风筝的特征。2、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方式表现风筝的特征。活动预备幼儿自带风筝,风筝的课件活动过程:一、观察课件观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二、风筝展示幼儿: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幼儿: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幼儿: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幼儿: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
25、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无数人抬的。幼儿: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惟独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教师小结:龙头风筝,狐狸风筝、小兔风筝、葫芦娃风筝、蜈蚣风筝等,其实风筝的种类无数。三、编一编,学说句子“如果我是小风筝,我就”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风筝课件和幼儿自带风筝实物,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风筝,通过编一编,学说句子“如果我是小风筝,我就”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敢于表征的欲望。第七周2012年月19日活动名称数学:风筝家族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体大小、罗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2、能运用对应的
26、办法观看物体数量的差异,增强观看力和推断力。3、能肃静、独立地完成操作题,体验成功的兴趣。重点、难点能运用对应的办法观看物体数量的差异,增强观看力和推断力活动预备教具:大小风筝等各10个、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各10个。学具:人手一组数量不等的点子卡、各种图形卡若干。活动过程:一、不受物体大小、罗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1、比较风筝的多少。(出示两排风筝)师:“图上有什么?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师:“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师:“怎样摆放才干一眼就看出两排风筝谁多谁少?”2、幼儿操作,师幼共同探讨。3、比较图形的多少。(出
27、示一副图形组合图)师:“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师:“哪种形状多,哪种形状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引导幼儿用个数一数的办法来举行比较。)4、小结:不管这些实物怎么排、怎么变化大小。我们只要用数一数、比一比的办法就能知道它们到底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二、小组操作练习。1、给最多的一组打“”师:“请大家想一想哪排点子最多?寻到后请在点子的后面打”。2、拼图计数。师:“先看样图拼一拼,拼好后数数你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并记录在纸上。”三、活动评价。师:“谁情愿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活动反思:本堂课幼儿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的举手回答老师
28、的问题。大部分幼儿都能分清10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但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需要在这些幼儿身上多放点注意力。第七周2012年3月22日活动名称数学:积木世界班级中6班教者颜海璐活动目标1、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充分感受图形给我们带来的欢乐。2、认识圆形方形,能从多种物品中正确区分圆形和方形。重点、难点能从多种物品中正确区分圆形和方形。活动预备魔术盒1个,圆形片,方形片,娃娃家,(钟,积木,盒子,杯子,桌子,布)小筐子若干,纽扣,镜子,瓶盖等物品。活动过程:1.导语:小兔子我们开火车大到积木世界去玩,好吗?开火车积木世界到了,我们进去
29、玩玩吧!咦,这儿有个魔术盒,看看里面能变出什么,变变变-它是什么呀?什么形状2小兔子你们寻一寻说一说圆形和方形的物品。幼儿自由回答。1出示圆形,方形的实物。小兔子,你们瞧,桌子上有什么?我们和它们玩个游戏吧!比赛的形式游戏34次。2哎呀!玩具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出示圆形和方形的家。小兔自由操作,兔妈妈观看。3小兔子旁边有圆形和方形的玩具,你们和它们玩玩吧!边玩边说,“圆形我和你玩一玩”,“方形我和你玩一玩”。4结束:小兔子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坐火车回去吧!请上车,开车喽-!开火车活动反思: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
31、座宝塔放在地里。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等处观看宝塔的外形。3、橡皮筋。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外面散散步,看看我们的植物园里有什么变化?2、幼儿来到黄豆地里自由观看,教师提问:(1)你在地里发觉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秋天叶儿变黄了、叶儿降了下来,只剩下光秃秃叶柄的同时发觉自制宝塔)(2)教师出示幼儿发觉的宝塔提问:说说这像什么?(3)师幼共同给宝塔取名字。二、讨论制作材料1、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幼儿观看后自由回答)2、幼儿讨论怎么样做成的?3、请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叶柄制作宝塔。4、教师总结:这是用黄豆叶柄制
32、作成的宝塔,它是由一根根叶柄编织而成的。今天我们也来动动我们的小手制作一座宝塔好吗?三、幼儿制作宝塔1、你想和谁一起合作就和谁一起合作。2、幼儿采摘粗细差不多的叶柄开始制作。(1)、将两根叶柄直角交叉放好;(2)、把上面的叶柄两端向下对折(成“t”字形);(3)、再取一根叶柄紧靠对折叶柄与横着的叶柄成直角交叉折下一端,另一边相同;(4)、依次两边往下加织叶柄;(5)、最后把折下来多余的叶柄用橡皮筋扎好,即成宝塔。3、引导幼儿用橡皮筋作为辅助,教师适当予以帮助。四、送我们的宝塔回活动室,开个宝塔展览会。教学反思:1、活动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
33、间,既进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教育的目的。2、幼儿是活动的真正主人。从活动内容看:形式新颖,贴近幼儿生活;从活动过程看:改变以往“老师教我们学”的状况,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制作;从活动结果看:幼儿不仅明白了宝塔的制作办法,而且还知道怎样做才干编织出结实的宝塔。3、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再次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幼儿通过发觉宝塔讨论宝塔制作办法采摘叶柄制作宝塔,无疑又满脚了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性经验。4、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脚,如:幼儿在编织时没有紧扣叶柄折下,使编出的宝塔比较松;幼儿在加织叶柄时两端的距
40、节奏谱)2、聆听歌曲第二遍-提问:小老鼠是怎样来邀请朋友的朋友又是怎么回答的3、多媒体出示图谱,教师示范有节奏的对话。4、鼓舞幼儿跟着老师学习有节奏的对话。5、老师扮演小老鼠,请幼儿有节奏的和老师对话。6、请幼儿扮演小老鼠和老师有节奏的对话。7、鼓舞幼儿能跟着老师学歌唱曲的第一段。观赏学习第二段音乐1.你们猜猜,小老鼠的朋友是谁2.看,它的朋友走来了(音乐开始,教师猫走表演)喵。3.小老鼠看见猫会怎么样谁来学学小老鼠。鼓舞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来表现。(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集体摹仿)4.小老鼠的朋友怎么会是猫呢(鼓舞幼儿想象。)5.教师唱第二段。噢!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