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太少,理解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对于拼音基础太差的学生怎么办?针对这一系列的难题,我们扎扎实实定好班级读书计划。
我们的活动口号:快乐读书,快乐生活
活动安排:
(一)建立读书活动管理小组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1)读书活动中,各个班级建立起班级图书柜,书由学生自愿捐献,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培养图书小管家。
(2)在图书角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
(三)读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
比赛、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缉等。
(四)、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做好填写读书条的工作
(1)每个学生填写好读书条,家长有督促、签字。
(2)班级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条并做出相应评价。
2、举办读书展览:
每个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
(五)图书集市,学段或学年统一进行
1.每名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书在第一页上写上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或祝福的话。
2.与本学年同学进行交换,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
3.交换的过程中,学生要向别人介绍你的书。
(六)、作品交流展示,享受成功喜悦
1、“小书童、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评比
每学期能读书3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评定为“读书小学士”,若达5本的,则升级评为“读书小硕士”。
2、评选学年的冠军、亚军、季军。(可以发个奖状)
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差,他们喜欢看色彩鲜明,直观形象的图片,喜欢听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喜欢背诵琅琅上口的古诗,还有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小故事,为此,我们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帮忙为孩子选购图书,选购时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是注音读物;2、所选书目内容简短,最好配上色彩鲜明,孩子喜欢的图片。
读书报告会中,孩子们精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如《365夜故事》、《三十六计》、《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等,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了一批读书大王、讲故事小明星,孩子们手捧奖状,自豪无比,笑容灿烂。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3.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阅读展示,促进阅读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就要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
3.组织各项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培养;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从众多的名人名言中,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本文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天性富于幻想,动听的故事一旦进入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我每天早晨给学生读一个故事。我先选择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读给学生听,不需要他们明白故事的寓意,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慢慢地,学生有了兴趣,当一个故事读完时,就期待老师再读一个,于是我就鼓励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阅读。整个班的学生悄然间形成了一股读书热潮,书包里的课外书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能让学生有持久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喜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奖励的方式,读完一个故事,在故事名字上印一个小印章;读完一本书,奖励一张“阅读奖励卡”。期末根据奖励卡的张数,评出班里的“读书小博士”,并发给荣誉证书。荣耀与幸福引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不断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时怎样拿书,怎样翻书,眼睛和书需保持多远的距离,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做到正确阅读。
学生初步具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以后,还要训练他们质疑问题,读书时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告诉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不能只靠老师提问,自己还要多想多问。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前进了一步,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质疑问题。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好习惯益终身,阅读教学就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就会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为其一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精读,二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以下两种:(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