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景有明显的年代感,有很多不重要的细节我做了省略,主要表现空间的大体块,同时这个场景有很明显的灰尘,所以在处理上若是想要达到理想的手绘效果,要做很多的叠色处理,同时管道和墙面的同色系的深浅对比,以及类似平铺的多色融合的技巧也是一部分重点。
【起稿】
1.尺规辅助铅笔起稿
起稿最先画的物体位置与大小是否准确决定了最后的效果,这里用铅笔作为起稿工具,把整个机器的所有结构不管是圆盘还是管道,统统看作是简单的矩形,就像简单的积木堆积起来,在矩形内部做圆弧处理。
2.画出机器的大体块
在画顶部的管道时,要注意这个两点透视空间里面每一管道的倾斜角度,以及门口堆砌的方管在角度上要认真处理多做修改。
3.上墨线
画马克笔和画彩铅水彩不同,马克笔的线稿是以墨线为结果,看图一明显的重色线条就是墨线,上墨线其实就是在画好的铅笔稿上描图,铅笔稿画的细致上墨线就会轻松,接下来根据铅笔稿的绘制步骤上墨线。
4.擦掉铅笔稿。
【马克笔上色】
5.铺底色
我所使用的是stylefile牌马克笔,首先用一支302号色将整体的明显高光部分铺设浅黄色,铺设的时候会均匀一些。在铺设马克笔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下手过重导致颜色变深失去光亮感,所以有时可以借助尺子进行辅助上色,上色速度越快马克笔造成的色彩效果就会呈现半透明状态。
6.画出管道的色彩效果
首先要先观察最粗的管道的受光部分,在受光部分画上阴影的轮廓,接着用WG1号色在受光面的重色部分叠色,接着用WG3号色紧贴着WG1右侧进行过渡色处理,用一支WG5号色紧接着WG3右侧加重,最后用WG7号色紧贴管道右侧边缘做暗部处理。
小技巧:叠色
通过深色在浅色边缘过渡来达到均匀的渐变,下边的放大图可以仔细的观察色彩融合的过程。
机器的组件,首先底色依然是用WG1号色,接着用WG3号色叠加,下边的圆柱体便是通过叠加了WG3号色后的效果,中间方形的壳子上面有一些蓝色,使用了BG3号色接着用NG3号色叠加,但是叠加出来没有做旧,需要再用WG3号色叠加浅黄,做出金属的陈旧。
7.画墙体
首先用WG3给墙体一个基础色接着用WG5快速叠加,接着中间部分明显亮光,所以用WG1号色铺设,上部分很重使用WG7号色整个把上面部分平涂,下半部分也用WG7号色在一些重色部位和会出现阴影的部位加重,有明显的马克笔的笔触也没关系。
8.深入墙体上色
用NG5号色继续为右侧墙体上色,因为NG5色是冷色调,作为底色再使用WG5号色叠加便可以加重,同时在叠加过程中适当透露出NG5的色调,在拱门的部位,亮光的部分是NG1号色,黑色部分使用900号色,亮色区域一定要多留出来,使用NG3在黑色和亮色间过渡。拱门的右侧边主要使用了WG3号色,下面用WG5色加重。
9.右侧的墙体上色
用BG3号色给墙体整体铺设底色,接着用NG3号色覆盖,BG3号色鲜亮需要用NG3号色将其叠加为脏色。
10.给门上色
首先先用WG1整体铺底色,接着用WG3号色叠加做出过渡的感觉,使用的是NG5号色,再接着在重色部分用WG5号色叠加过渡,接着用WG7号色加重底部,WG7号色很重,使用的区域不宜过大。过多使用重色会让画面沉重压抑,亮色多一点会让整个空间透气,清爽。
11.画地面
地面的颜色简单,但是需要溶色,底色用BG1号色,接着门口部分用WG1号色叠加处理成暖色调,右边的地面用NG3号色叠加处理成冷色调,近处的机器下方的底座亮色是使用的WG1号色,右侧背光部分亮面用WG3号色,重色区域用WG5号色,光线在底座的阴影用WG5号色处理,左侧圆形地台上的阴影用BG1号色覆盖。
12.右边墙体完成上色
墙体的底色用BG1号色做底色,然后用NG3号色覆盖,受光区域采用302号色做底色,WG1号色覆盖302号色,暗部用BG3做底色,用BG5号色加重,再用NG5号色加重做出过渡效果,地面使用WG5号色,用WG7号色加重,最重的地方使用黑色900号,到这里整幅图完成。
工业风格
首先分析的是空间的材质,从材质的机理去营造空间的氛围!
接着是物体的细节,从细节中体会空间的设计含义,从而到达设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