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作者:文华先生)
李小春在舞台上的表演是光芒耀眼,其赢人的地方比比皆是,诸如一赶三、一赶五。全部《连环套》里,“坐寨”、“盗马”里扮窦尔敦,“拜山”演黄天霸,“盗钩”再来个朱光祖。在全部《龙凤呈祥》里,他一人分饰“乔玄、鲁肃、周瑜、赵云、孔明”等五个角色。小春武宗杨,文戏宗余又兼马派、言派。
李小春出生于梨园世家,得祖父永利、父亲万春、舅父少春三李之传。文戏是余叔岩的长期搭档鲍吉祥和余叔岩的弟弟余胜荪对他的栽培,所以李小春才能以“文武昆乱不挡之势”,响彻当时的京剧界,大有赶超京剧界的神仙李少春之嫌
虽然父亲李万春也是美猴王,但他和舅舅少春先生处的非常好,所以小春的艺术是家学,能戏很多,戏路宽,这是别人得不到的,别人想学也没他这资质,又没钱请师傅教这么多的戏,更没有资源给你演出的机会了。长住在舅舅家,少春先生看着外甥李小春确实是个奇人。也是倾囊相授,看着外甥一步步成长、辉煌,但也无奈地看着小春的离去。
同样是“鸣春社”出科的挚友钱鸣业这样评价他:“小春的个人条件太好了,他天生就是一块唱戏的材料,在他身上,几乎所有京剧演员该具备的身心素质和艺术细胞他占全了,论个头、相貌、扮相、嗓子、身段、悟性真是无一不佳,无可挑剔,似乎演员该具备的艺术气质都给他一个人了”。
纵观小春短短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常演的武戏有《挑滑车》、《铜网阵》、《林冲夜奔》、《火并王伦》、《武松》、《长坂坡》、《铁公鸡》、《三岔口》、《猎虎记》、《马超》、《大闹天宫》、《蜈蚣岭》、《十八罗汉收大鹏》、《智激美猴王》、《野猪林》;此外,他也常演《失.空.斩》、《击鼓骂曹》、《定军山》、《浔阳楼》、《戚继光斩子》、《将相和》、《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文戏,常演剧目近百余出,是新中国京剧界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只可惜因他父亲被打成右派而被连累一同发配到了新疆,后来被乌兰夫亲自接到内蒙古,成立了内蒙古京剧团,这一呆就是几十年。
有资料记载,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严伟才、洪常青这几个英雄人物的最佳人选就是李小春,因为他能戏颇多是真正的“文武全才”的演员“奇袭白虎团”有一个严伟才身披斗篷从两米高的围墙上翻下来的动作,是样板戏最高难的一个动作,宋玉庆苦练了一个月才完成拍摄的,但这和李小春平时演出的武功戏比就显得太简单了。
比如李小春在《丧巴丘》周瑜归天中表演的短打三摔,先一个又高又漂亮的“吊毛”,再90度直挺挺倒下的“硬僵尸”,还有不走趋步插手就走的跟斗、虎跳前扑,又高又正,落地无声的绝技,是连武生演员都不能如此高质量完成的即漂亮、又干净利索的技术,诸如此类众多高难度的翻、摔、扑、跳,就没有李小春做不到的,所以才有了李小春是样板戏五个主要角色最佳人选的说法。
李小春有演100多出戏的积累和出类拔萃的武功,又凭他一听就会、一看就懂的悟性,样板戏里的武功戏对他而言根本不用练习,只要和演员们相互对对戏,就能轻松的驾驭各个角色,即使是行腔独特且唱功极为复杂的“卧龙吊孝”这部言派代表戏,在言少朋的传授下,他也只用了一个月就原汁原味的出成功了。
钱浩粱确实是个优秀的尚派大武生,但他没有传统老生戏的功底,又不精于短打,故他演的李玉和只是符合政治,虽然有副好嗓子,但他的李玉和并不像童祥苓那样因有传统戏的功底,而把人物演的眼里有情、脸上有戏、身上的做派即英勇智慧又不失儒雅气质、即有潇洒风范又有几分豪气冲天、即有柔情又透着刚毅,总之童祥苓演出了人物的血肉之情,演出了人物的立体美。
看过李小春演的“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的观众都有一个“赛过钱浩粱、不让童祥苓”的呼声。
薛亚萍曾说过,“演李玉和小春最好,比钱浩梁还好”,结果被打成了右派,钱浩梁特发了一道旨意,“李小春不得进京”,至此北京的大门对李小春彻底关死了。任谁也没能把李小春调回北京。
也有一种说法:若真把小春调回北京,他一个人把五个人的活全都干了,那别人吃什么去啊?所以,即使杜近芳和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庄则栋想了任何办法,也没能把李小春调回北京。
论文化修养,小春连小学都没毕业,论音乐素质,他不识简谱,可耳音出奇的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论表演造诣,他文武双全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武功干净漂亮,唱功极富韵味,且余派、马派、言派随口唱来,且中规中矩,还拉的一手好京胡。这么一个京剧奇才是天生的、是培养的、是自学的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1977年为庆祝中美建交,文化部特选定《大闹天宫》去美国演出,选了包括天津、天津的董文华和李光在内的二十多个演员演孙悟空,个个都是猴子,唯独李小春出场表演绝了,整个一美猴王,别人都是人演猴,而李小春的出现就是一神猴,神通广大的猴王,一下把领导和演员们震住了。
《大闹天宫》在美国的演出,卡特亲自上台祝贺,轰动全美三十多个城市。接下来李小春又进行了欧洲巡演。11岁等台就红,十三岁参加北京京剧团,红透京津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十七岁凭“哪吒”一剧在莫斯科获金奖,十八岁初次赴沪公演《戚继光斩子》一炮走红谢幕达七次,青年戏迷们纷纷蜂拥台口大叫“小春哥好”。
李小春还怕过一部电影“人猴”董文华、许还山给他配的戏,可惜他52岁就因肝癌去逝了,因为他一直在内蒙古,所以知道他的戏迷很少,他的儿子李阳鸣比他的名气大,可惜也是英年早逝。
学李少春就要先从“大雪飘”开始,演员往那一站,就会散发出武者的气息与风骨,又要体现出林冲高贵儒雅的气质,扛在肩上的是长枪而不是烧火棍子,每走一步时举手投足间都要体现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气魄与美感,低沉迂回的唱腔、压抑、无奈、愤怒的肢体表现与场景完美的融合,尽显悲壮的画面感。
在李少春之前,都是以“文武昆乱不挡”的美誉来形容艺人戏路之全面,但都做不到李少春和李小春那样文武并重,而且文是文、武是武的双出并演,还能一赶三、一赶五的演,又能武戏文唱,故尊称其为“文武老生”。
“文武老生”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都不行,就像张幼麟老师说的“必须文是文、武是武,文的会一点,武的也会一点都不行,值钱的地方就在于“文武并重”,这才是正宗的“文武老生”。综上所述,李少春、李小春和大家所认知的“文武老生”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概念。
就好比李少春、李小春的“文武老生”是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有宽容度,有立体感、层次感、更有画面的质感,纵使放大几十倍所拍摄的内容依然清晰可见,那些自称的“文武老生”只是傻瓜相机、手机相机,没有宽容度,虽然像素标的很高,但把照片一放大,一塌糊涂,什么画面都看不见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