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或许有年龄、体型、民族、肤色、职业的不同,也或许有性别、国籍等差异,正是这些不同和差异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表现,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感受生活的乐趣,关爱生命。
在本套苏教版教材编排体系上,人物的教学内容是作为一条纵向隐线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的,如一年级《这是我呀!》、二年级《老人和儿童》和《好朋友》、三年级《形形色色的人》和《干干家务活》、五年级《老师和同学》以及六年级的《三百六十行》。教材在内容构建上层层深入,从简单的表现人物到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动态,由此可见人物的学习不仅是对前面知识学习的巩固和加深,也是对后面学习人物绘画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教师准备:铁丝、超轻黏土、雕刻工具、黑笔、有街道的背景台、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
学生准备:铁丝、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群,掌握人物的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
技能目标:用铁丝加超轻黏土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外形特征和夸张的动作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职业和社会的不同分工,培养学生对人类广博的爱心。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各样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相貌、体型、服饰等外形特征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造型时利用铁丝的性能优势充分表现人物夸张的动作特征。
教学过程
一、观看剪影感知动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很特别的视频(剪影人物),猜猜他们是干什么的(职业)?
生:小丑、篮球运动员......
师:为什么只有剪影你们就能快速的看出来呢?
生:动作.....
总结:人经常处于动态中,有时不同的动作特征能反应出不同的职业,我们的世界就是由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大家庭。(板书动作)
【设计意图】:只给学生观看剪影人物视频,没有五官服饰的干扰,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的人物的外形与动作特征,先从整体入手感受人物的大动态,为后面表现动态作好铺垫。
二、表现动态归类欣赏
1.摆一摆,探究人物动作变化的秘密
①设疑引导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特别的人(拿出铁丝骨架小人),他就可以摆出这些动态,你相信吗不信你看老师来试一试。
老师请学生随意摆个pose,示范用铁丝骨架小人摆动态。
设疑:教师摆完手臂动作可给学生设置障碍,请学生来帮助老师完成其他的动作。
②演示互动
教师与学生互动摆出人物动态,然后引导:人物能够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什么?
总结:对了,是关节,人全身上下有很多关节,这些关节就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活动自如。
③学生操作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铁丝骨架小人,请同学们自己来摆一摆。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摆的动态。
总结(评价):有的同学摆的芭蕾舞女孩给我们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有的同学的摆的
师友情提醒:虽然可以做这么多动态,但是不能够违背人体运动规律。
2.赏一赏,归类人物外形特征的要素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把人物大的动态摆出来了,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具体的看看外形特征包含哪些呢?
1.外形特征:服饰(医生、消防员、军人、少数民族)2.高矮、胖瘦、头发、肤色、年龄(姚明,潘长江,非洲人、亚洲人)
总结:人物的外形特征包含体型、相貌、服饰、年龄(板书高矮、胖瘦、发型、肤色、年龄、用具)。再来欣赏另一组图片。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从上个环节的感知动态到这个环节的表现动态,再到对于外形特征的表现,环节推进层层递进,内容构建逐渐深入,人物表现从整体到细节,学生慢慢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人。
三、教师示范掌握步骤
师:为了将人物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超轻黏土粘到铁丝骨架小人上。
教师进行视频示范,让学生观看如何在铁丝小人上面用超轻黏土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
注意:先将人物的造型摆好,再粘超轻黏土。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观看到创作的全过程,掌握到学习的注意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四、作品赏析学习表现
师:有一些手艺人,将形形色色的人表现出来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他们抓住了哪些特征来表现的呢?
总结:手艺人都抓住了人物的外形特征,并且表现出了他们夸张的动态,我们也可以学一学哦。
【设计意图】:欣赏手艺人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是如何表现夸张的动态与外形特征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学生尝试实践创作
创作内容:在铁丝骨架小人上用超轻黏土表现一个年感兴趣的人物(形形色色的人)。
创作要求:1.人物外形特征明显
2.人物动态夸张有趣
六、评价作品拓展延伸
评价关键词:外形特征明显、动作夸张有趣
板书
外形特征:高矮、胖瘦、发型、肤色、年龄、用具
动作特征:头及身体的倾斜角度、四肢曲直
教学反思及总结
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人物的动态以及外形特征,并且利用了铁丝的性能优势来展现人物的动态,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学生要能够摆出人物的不同动态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动态的把握,比如将学生请上台与老师一起合作互摆等等,以加强学生的训练,使得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