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州蜜饯雕花技艺历史悠久,它是女红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是将美食和手工艺完美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性传承人罗先梅的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包括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字画和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纹样类型;罗先梅雕花蜜饯的艺术特征主要有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淳朴、借鉴融合,题材丰富、寓意吉祥;雕花纹样凝聚着苗侗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仰,也表现了他们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罗先梅的雕花蜜饯作品艺术特征明显,美学价值高,是苗侗妇女集体智慧的体现。关键词:罗先梅;靖州雕花蜜饯;纹样类型;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一、罗先梅简介
图1雕花蜜饯技艺传承人罗先梅
罗先梅(1966~)(图1),苗族人,初中学历,蜜饯雕花技艺传承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坳上镇小开村一普通农户家庭,后嫁于艮山口夏乡村定居至今,现为蜜饯雕花技艺“冯家团”成员之一。在母亲和奶奶的熏陶下,罗先梅十七八岁开始学习蜜饯雕花技艺,至今已有三十余载。最开始学习小片的青柚雕花技艺,从先辈的作品中临摹到自行创作,再到后来在南瓜、冬瓜等食材上雕刻,罗先梅又在七八年前发展创新,在整个青柚上进行雕花创作,开辟了一条蜜饯雕花的新路径。
二、罗先梅雕花蜜饯的纹样类型
1、花鸟虫鱼花鸟虫鱼的这类主题在罗先梅作品中最为常见,鸟类是反复见到的形象,这是因为苗侗人民对于鸟图腾十分崇拜,视之为“神圣之物”。这些鸟类的姿态各异,有单只鸟儿立于枝头的,有成对鸟儿窃窃私语的,有回旋于天际的,有欲振翅飞翔的……如图2所示,鸟的图案仅是罗先梅雕花作品的一部分。另外,金鱼造型更是千变万化,有金鱼戏水的、也有鱼翔浅底的,凿痕清爽利落,纹路清晰可辨。蝴蝶的形象也是罗先梅柳叶刀下经常表现的主题,除此在外还有金蝉、活虾、金蟾等等。
2、飞禽走兽罗先梅作品中飞禽走兽类的图形种类仅次于花鸟虫鱼,多以整颗青柚雕刻形式居多,以求表现全景效果。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丹凤朝阳”等经典传统祥瑞纹样,能感受到传统的意蕴,在“鹰击长空”的图中,让人领略到雄鹰豪迈的气势。代表长寿的仙鹤、憨厚的熊猫等也是罗先梅创作的常用题材(见图3)。另外,十二生肖的动物也是她常刻画的对象,往往作为系列作品推出,形式感更为突出。
4、人物形象人物题材比其他种类题材要少,但是其雕刻精美程度绝不亚于其他题材。图5所示的是用南瓜雕刻的“美丽的苗姑”和“仙人祝寿”图形,雕刻的都是人物正面的形象,神情自然,表情生动。苗姑正在劳作,似有回眸一笑之态,仙人面带慈祥,手持蟠桃、仙鹤和麋鹿侍其左右。在罗先梅的柳叶刀下,这些形象显得栩栩生辉,熠熠闪光。
三、罗先梅雕花蜜饯的艺术特征
靖州雕花蜜饯作为民间工艺品,使传统的蜜饯食品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罗先梅并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却能够雕刻出造型生动的形象,她涉猎的题材广泛,图形多样,从传统中吸取养分,融为己用。罗先梅利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使作品平中出奇,奇中见巧,造就了淳朴而不失精巧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呈现出精致美观的靖州雕花蜜饯作品。
2、色彩淳朴借鉴融合雕花蜜饯因工具材料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没有绘画般那样丰富的色彩,但也是由于这个特点造就了其淳朴天然的色彩感受。罗先梅的雕花蜜饯使用青柚和南瓜为主,青柚雕花蜜饯利用柚皮的青绿色、肉的白色,运用“留白”的手法表现出了作品的图地关系,而黄色的南瓜则俨然成了一道淳厚的“单色画”,使画面的明暗对比愈发强烈,这两者都体现了靖州雕花蜜饯淳朴的视觉感受。罗先梅利用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雕刻出来的图案繁多,其艺术形式是吸取了多种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从构图中可以领略出中国画的工笔精神,表现形式上能窥探到民间剪纸的身影,雕刻手法上挖掘出木雕艺术的精髓。靖州雕花蜜饯的雕花源于侗族、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先有绣花后有雕花,雕花丰富了绣花技艺的发展。在雕花蜜饯的发展上,先是木雕雕花,后才出现柚子蜜饯雕花。[6]所以雕花蜜饯是将多种艺术形式借鉴后加以融合逐步完善的,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罗先梅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罗先梅雕花蜜饯的文化内涵
靖州雕花蜜饯工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对湖南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苗侗人民参与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生产、生活的完美写照。其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表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信仰,折射出了苗侗人民的审美情操和民族精神。雕花图案背后是苗侗人民寄予美好期盼和祝愿的心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它也充分展示了苗侗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雕花蜜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将苗侗民族的传统纹样世代传承了下来,具有雅俗共赏和实用美术的双重特色。雕花蜜饯技艺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的,具有浓厚的“女红”艺术特色。如今,雕花蜜饯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和工艺品,出现在更多的场合和仪式中,成为了待客之礼、喜庆之品,在这些场合仪式中,呈现的是一种民族记忆和族群的自我认同,它深化了民族特色,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因此,靖州雕花蜜饯无疑可以看作是苗侗人民生活的万花筒,是苗侗族民族文化最形象的历史读本。
图腾崇拜是古老的一种文化现象,苗侗地区的先民具有浓厚的图腾崇拜意识,这些意识通过不断强化以纹样的形式反映在各种文化载体上,如传统服饰、蜡染工艺等,而雕花蜜饯也是这多种文化载体之一。图腾崇拜在苗侗人民的意识形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雕花蜜饯中的图形反映的正是族群的图腾崇拜现象,其图腾内容最多的是关于鸟,其次还有鱼、蝴蝶等一类的图案。为何先民们会挑选这些动物,究其本源是苗侗先民们对生命形式的一种解读和敬仰。由于多年的战乱和迁徙,族群人口越来越少,他们希望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在他们看来,鱼具有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而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自然形态的阶段,同样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因而蝴蝶是苗族先民心目中的母亲。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从罗先梅作品中能够常常看到形态各异的图形了。先民们希望像这些动物一样能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这种图腾崇拜意识和对生命形式的敬仰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结语
参考文献[1]雕花蜜饯[J].江西:城乡致富,2010(02):49.[2]马继善.靖州蜜饯茶[J].湖南:湖南档案,1993(05):27.[3]阳国胜.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J].湖南:怀化学院学报,2013(12):2.[4]祥恒.靖州蜜饯茶[J].北京:中国食品,1988(05):32[5]舒露瑶.湘西南苗侗地区雕花蜜饯茶文化变迁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03):2.[6]覃会五.论民族传统工艺食雕——靖州雕花蜜饯[J].湖南:怀化学院学报,2007(10):15.[7]李娟.山西民间绣花鞋垫的美学意蕴[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5(04):29
作者:吴卫周少卓(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作者简介1、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现为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2、周少卓(1990~),男,湖南长沙人,2013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13级研究生,主修视觉传达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学生宿舍25栋513室,412007。TEL:15116093359。
*项目名称: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蜜饯雕花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