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方便取盘夹的作用,了解形体设计,进一步训练学生铁丝加工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演示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和劳动成就感。教学重点:铁丝尺寸的量取和弯曲过程教学难点:铁丝弯曲的把握教学准备:3mm铁丝若干、铁皮或铝皮少量、手钳、4mm铁丝几段、木块几个。一、说教材:本课的取材贴近生活,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需材料也不复杂,只需要铁丝、铁皮两种材料,所需工具主要是手钳能及锤子或期代用品,准备相对较容易。二、说学生:如今的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参加劳动极少,像这种金工制作,很多学生根本没干过,甚至连家长也很少有人搞,都是买成品用。因此,学生的劳动技能很差,很可能本节课达不到想象的效果。三、说教法:初步设想是,从生活需求出发,先提出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使用状况。再让学生从网上欣赏了解人们的解决方案,应该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及时跟踪指导,帮助制作,可望能制作出几件稍像样的作品相架说课稿
学生根据“相架世界”为主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相架,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协作小组,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木料和相架文字、图片等信息,并在实践中了解相架对人类的贡献,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自主探究、集体讨论、分组实践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运用木料、等材料设计制作相架,发挥学生充分的想象力对相架世界进行创造,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和创新精神。
区
级
公
开
(相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
劳技课程
相架
劳技课题
相架第
5课时(装配)
劳技教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劳技教师
吴福新
上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2004年4月
1
日上午第三节课
班
中预
3
教学目标:
一、技术思维
1、了解木料一般性质;
2、了解木质部件之间的接合方式;
3、了解常用粘合剂的特性;
4、识读效果图、平面图、装配图;
5、初步掌握工艺木工的设计与制作程序;
二、技术操作
1、初步掌握绘制平面图和排料方法;
2、初步掌握常用木工工具(手工锯、木挫、砂纸板、旋具、C字夹、小锤)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粘接、元钉及木螺丝钉的连接方式;
三、技术意识1、培养合理排料、按图施工规范操作的质量与效益意识;
2、形成安全操作、节约天然木料的安全与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
1.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相架特别是木工制品的;
2、请1----2个同学让他们说说收集到的相架的用途和特点
、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相架
3.
生活中废旧木料随处可见,我们
将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木料,充分利用并制作木工作品----
相架;
教学重点:工艺木工的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1、相架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流程的构思;
2、平面图的绘制;
3、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2、学具
:相架一只
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2
、展示作品,激发兴趣,明确内容;观察、讲解、示范、展示;学生操作、教师辅导;讲评小结;
3、相架制作过程:
(1)划线:划线时排料要合理,注意各部之间留有加工余量(锯缝2-3毫米)注意木纹方向、做到“直线用直尺、垂线用角尺”;
(2)锯:下料时用C字夹把坏料夹紧,同时垫一块衬垫,避免把的材料表面压坏;
(3)粘:胶接两面都要涂胶,待胶水干后再吻合压紧,随时用角尺检查部件之间垂直角度;(新课)
(4)锉:用木工锉粗加工,然后用细砂纸磨光滑,砂磨方向与木纹方向一致;作品合成后再打磨修样。(新课)
总结本课:
1、讨论交流:我们的作品完成了,那我们可以使用哪些展示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作品呢将作品照片上传到学校主页上网发布;
2、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有关节约木料、保护环境的知识和加强了质量意识,而且学会了相架的装配,通过自主探究、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3、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具体包括:作品制作、纪律、合作、安全和环保意识等方面,同学们表现多很好,希望发扬广大
一、人的需要
有这样一句话"种下的是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的是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的是性格,收获的是命运。"常常能引起人的共鸣,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经常感慨!我时常在想,教育到底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虽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心中,但很清晰的知道教育教给孩子的决不能仅仅是知识。已成年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成长的过程,有时我们也会自我反思。读书,就业,成家,养育子女等等,在这个人生过程中,究竟具备什么才能让我们离幸福的人生更近!我曾经对蓉园小学四六年级七个班进行过一个调查,家长在谈到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时,大家的回答出奇的相似:身体健康、愉快的心情、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夫妻关系融洽、孩子聪颖、孝顺父母等等。我把他们的话用教育的专用词来这样概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品质、出色的职业或知识技能、与人共处的良好方式、科学育人的方法、感恩的心等等。把它们再发散开来,用36种习惯来概定也许还不够,但这些一定是综合实践需要涉及的内容。
二、家庭教育的缺乏
三、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教育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欢呼教育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太多的不足:停留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层面,停留在学校追赶特色教育的层面,停留在应付各种检查和弄虚作假浮夸式的资料层面。我们忘记了停下脚步,去聆听孩子成长的真正需要!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不足,但要去改变局面,真是难上加难,似乎已经走入了一个应试教育的胡同,想挣出来却不知道方向!改善学校教育的方向,真正把学校的教育与孩子的人生需要结合起来,综合实践,就应该尝试着去打破应试教育,找到改革教育的方向!带着上述的思考,我确定了蓉园小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它一定要遵循人的需要,能弥补家庭的缺失,且改革学校的教育。
下面我分步来讲讲具体的实施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我心中有纲了,但我希望让学生自己来确立"劳动"这个主题,他们的自主确立将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实施。于是,我采用了表格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在调查中去发现问题,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家务活大多是妈妈或者长辈在做,大家在反思中都谈到要分担家务。我对孩子说,不,不仅仅是分担,劳动是一种能力,长辈不需要我们分担,需要的是我们掌握劳动的能力。课堂上,我给他们讲了天才少年的故事,天才少年最后因为无法生活自理而成为了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人。同学们在我的引领下,共同确立了"劳动最有滋味"的主题。
课题:花瓣造型的方法
一、教材依据
版本:《劳动技术》六年级(试用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花瓣造型的方法”是为《劳动技术》六年级(科教版)第1单元“纸艺——装饰花”中,技能体验2“康乃馨”的教学补充载体。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劳动技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装饰花作品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设计愿望,但创新设计愿望应如何实现呢“如何用纸质材料表达花瓣的造型”是学生实现创新设计愿望的关键。本节课教与学的活动就围绕如何解决学生在实施设计方案时的关键问题,为学生设计创新提供了知识与技术的支持。
2、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花瓣的形状与造型特征;通过“花瓣内卷与外卷”、“花瓣表面多皱纹”、“花瓣勺形内卷”造型方法的探究,掌握常见的三种花瓣造型方法;通过归纳,花瓣造型特征、造型方法与应用之间内在的关系;初步形成仿真花卉设计的技术思维方式。
本节课设计可以克服“康乃馨”载体学习过程中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事物纳入广阔的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揭示花卉造型技术的普遍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新的发现,进一步认识事件的本质。
通过分析、探究、归纳、应用与拓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了技术思想完善与形成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3、教材分析
“纸艺——装饰花”单元共有三节。其一,需求与设计;其二,加工与制作;其三,交流与评价。本节课是为学习者能自己设计制作装饰花作技术的支持。通过了解花瓣的形状与造型特征;花瓣造型的方法;花瓣造型技术的应用;使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是技能的讲授与操作训练,而侧重于仿真花卉设计与制作技术思想的形成。
4、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三种花卉花瓣的形状与特征。
(2)初步学会借助文具,对仿真花瓣进行造型。
(3)掌握卷曲、加皱、压皱常见的三种花瓣造型方法。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常见的三种花卉实物图片的观察与分析,了解其花瓣的形状与特征。
(2)通过花瓣造型方法的体验,初步学会选用文具对仿真花瓣进行卷曲、加皱、压皱造型。
(3)通过技能拓展,初步了解卷曲、加皱、压皱技能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仿真花瓣的操作的活动中,体验技术思维方式。
(2)感受仿真花卉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卷曲、加皱、压皱常见的三种花瓣造型方法。
2、教学难点
在对仿真花瓣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技术思维方式。
五、教学准备
1、资源的收集
(1)常见的几种花瓣造型方法
(2)花瓣造型技术的应用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教
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插花作品(PPT1)。
任务:研究如何用“手揉纸”制作仿真花卉的花瓣。
观察与思考
产生需求。
分析
一、常见花卉花瓣形状与造型特征分析
展示1:荷花
(PPT2)
设问:荷花花瓣是什么形状?
花瓣造型有什么特征?
花瓣形状—圆桃形
造型特征—花瓣两侧内卷
展示2:玫瑰
(PPT3)
设问:玫瑰花瓣是什么形状?
花瓣形状—椭圆倒卵形
造型特征—表面多皱纹
两侧外卷
展示3:菊花(PPT4)
设问:菊花花瓣是什么形状?
花瓣形状—舌状形
造型特征—勺形内卷
归纳:花瓣造型特征
内卷与外卷
表面多皱纹
勺形内卷
观察与思考。师生交流归纳。
观察与交流师生交流归纳。
观察与交流
师生交流归纳。
使学生明确花卉设计时,需要对设计的对象进行分析,了解花卉的特征。为设计仿真花卉作铺垫。
探究与体验
二、花瓣造型的方法
问题:主要研究怎样用纸质材料表达花瓣的形状与造型?
造型方法的体验1(PPT5)
问题:内卷与外卷用什么方法造型?
提示:卷曲可以根据卷曲的程度,借助笔杆与笔芯。
操作要求:将10×10厘米正方形纸,剪成桃形花瓣1片。
造型方法:卷曲(两侧内卷)。
质量要求:卷曲自然。
作品展示: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造型方法的体验2(PPT6)
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演示:加皱的方法。
操作要求:将10×10厘米正方形纸,边对边2次对折,剪出倒卵形花瓣4片,逐片加皱。
造型方法:加皱。
质量要求:皱纹均匀。
作品展示: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造型方法的体验3(PPT7)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思路:当纸受圆物重压后,会产生如勺的造型。所以借助笔的圆端,先压后边压边向内运动,使舌状形花瓣勺形内卷。
演示:压皱的方法。
操作要求:将10×10厘米正方形纸,对折4次,剪出舌状形花瓣16片,逐片压皱。
造型方法:压皱。
质量要求:勺形明显。
作品展示: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
思考交流制作的方法。
根据操作要求尝试内卷与外卷的造型方法。
观察思考:部件与整体的关系。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加皱的制作方法。
根据操作要求,尝试花瓣表面多皱纹的造型方法。
观察思考:4片同时成形,可简化加工工序。
师生讨论
观察压皱的方法。
根据操作要求,尝试花瓣勺形内卷的造型方法。
观察思考:舌状形花瓣十几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简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掌握卷曲、加皱、压皱三种花瓣造型的方法。
2.感悟采取多片成形的策略,可以简化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应用
三、造型方法的应用(板书)
展示作品1:卷曲技能的应用(PPT8)
展示作品2:加皱技能的应用(PPT9)
展示作品3:压皱技能的应用(PPT10)
观察思考:各种技能的应用。
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拓
展
欣赏1:“康乃馨”应用与寓意(PPT11)
欣赏2:“玫瑰”应用与寓意(PPT12)
欣赏与交流
了解仿真花卉的作用与寓意,服务于生活。
七、教学反思
1、分析中感悟思维
(2)通过学生成形部件组装作品的展示分析,其一,感悟部件组装与整体的关系;其二,感悟4片花瓣同时成形,可简化加工工序;其三,舌状花瓣十几片一起成形,既可以简化加工工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分析与对话活动,有效地把学生产生的质疑,转化为花瓣造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