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的应用已渗透到内燃机、农机、轨道交通装备、发电设备等领域
1、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分类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按其所用金属材料的不同,铸件可分为铸钢件、铸铁件、铸铜件、铸铝件、铸镁件、铸锌件、铸钛件等。按铸型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把铸件分为普通砂型铸件、金属型铸件、压铸件、离心铸件、连续浇铸件、熔模铸件、陶瓷型铸件、电渣重熔铸件、双金属铸件等。
(2)行业产业链
铸件产业链上游主要原材料为生铁和废钢,辅料包括树脂、球化剂等,其中生铁和废钢占较大成本比例。下游应用广泛,涵盖电力、能源、冶金、造船等行业,支持大型重工装备铸件市场。由于下游需求种类繁多且技术要求高,铸件行业有明显的专业划分。
行业产业链图
2、行业发展概况及政策支持
市场方面:随着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不断进行,全球产业链不断重构,新兴经济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铸造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铸件产能已跻身全球前十名,特别是中国受下游需求增多刺激和政策支持驱动,铸件产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占据全球总产量的约50%。
如2023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行业总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培育发展一批世界级优质企业集团,培育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3、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借助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这将提高铸件行业和机械零部件制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并推动产能向中高端领域集中,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1)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十四五”转型重点。铸造产业作为基础性行业,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推动铸造行业兼并重组,提高生产规模和行业集中度,避免盲目扩张,并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2)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持续提升
尽管我国高端铸造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长期以来,国家对铸造产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促使技术和工艺显著进步,铸件质量和成品率大幅提高。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行业对铸件质量要求的提升,未来我国将在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持续提升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
(3)智能化与绿色化相互融合将积极促进我国铸造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技术革新,智能制造在铸造行业迅速发展,铸造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铸造行业在节能、环保和安全防护方面投入加速,废砂再生利用比例提高,绿色铸造理念不断强化。绿色铸造与智能铸造的融合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深刻变革。
4、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
5、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精密铸造的主要原材料为生铁和废钢,价格受钢材市场波动影响。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若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业绩。尽管可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转嫁风险,但滞后性和差异性使其仍对企业稳定性产生影响。
(2)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
(3)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我国铸造行业企业众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创新和品牌竞争力较弱。具备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扩张市场份额,加剧了竞争。如果企业未能及时进行研发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将在激烈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影响经营业绩。
(4)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精密铸造行业技术密集,随着下游行业发展,对铸件精度、性能等要求不断提高。如果企业未能及时进行技术升级或新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需求,可能面临技术落后和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