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6.12浙江
9~12个月幼儿发展特点
第9个月
男婴体重达7.2~11.3千克,身长67.0~77.6厘米;女婴体重达6.6~10.5千克,身长65.0~75.9厘米。此时宝宝长出牙齿2~4颗。
运动
扶立时背、髋、腿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栏杆从坐位站起,能够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也能从坐立主动的躺下变为卧位,而不再被动地倒下。
手和手指头的技能
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此时的孩子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伸出食指,表现为喜欢用食指抠东西,例如抠桌面,抠墙壁。这些动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表示孩子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动作。婴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认识到一些物体之间最最简单的联系,比如敲击东西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去敲,这是孩子最初的一些“思维”活动,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大进步。家长应提供机会让孩子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而不应该去阻止他或限制他。
语言发育
认知发育
此时的宝宝也许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够认识五官。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几张。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动作,如:喝水、拿勺子在水中搅等。可能他已经知道大人在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会与大人一起做游戏,如大人将自己的脸藏在纸后面,然后露出脸让孩子看见,孩子会高兴,而且主动参与游戏,在大人上次露面的地方等待着大人再次露面。
情感发育
1~1.5岁儿童发展特点
孩子的身长:
男童:
1岁时,身长平均为76.1厘米,大于81.5厘米为过高,小于70.7厘米为过矮。
1岁3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9.4厘米,大于85.1厘米为过高,小于73.7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2.4厘米,大于88.5厘米为过高,小于76.3厘米为过矮。女童:
1岁时,身长平均为74.3厘米,大于80.0厘米为过高,小于68.6厘米为过矮。
1岁3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7.8厘米,大于83.7厘米为过高,小于71.9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0.9厘米,大于87.1厘米为过高,小于74.8厘米为过矮。如果小儿身长为过高或过矮,则应到医疗保健部门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
这段时期的婴儿,前囟门已逐渐闭合,有的小儿在1岁时前囟门就已经闭合,有的小儿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这都是正常的。前囟门闭合的早晚,反映着颅脑的发育情况,也反映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如果闭合过早或过迟,都要引起重视,应到医疗保健部门去检查一下以确定是否属异常。如前囟门闭合过早则要考虑有无小头畸形等,如前囟门闭合过迟则要考虑有无小儿“缺钙”、甲状腺功能减退、脑积水等。
1岁以后应继续对孩子进行爬行训练,大人可利用各种条件让孩子练习爬,可以让孩子爬上床,也可以让孩子在床上爬。
大人可预先在床上放几种孩子比较喜欢的玩具,鼓励孩子爬到小床边,扶着床边站起来,再扶着床沿往床上爬,然后坐在床上玩玩具。也可以把床上的被子、枕头堆在大床当中当成一座“小山”,把孩子放在大床的一头往前爬,爬过“小山”再往回爬。爬回原地后,可给孩子一点小鼓励,如放进孩子嘴里一块糖或其它小食品,也可以亲一下孩子。除了让孩子爬床外,也可让孩子爬上大人坐的椅子,爬上沙发等,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脑发育:在1-1.5岁,幼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都在不断发展,并有以下特点:脑的重量增加。新生儿脑细胞已经形成,但其体积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神经纤维也逐渐增长和增粗,使脑的重量增加。
从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到1周岁时的950克左右,脑重已达成人(1400克)的70%。这说明幼儿时期是脑部生长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脑的发育将为日后的智力活动和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脑细胞间建立联系。婴儿刚出生时,脑细胞之间缺乏联系,从出生至2岁之间,会生长出许多类似树枝状的突起的神经纤维,使脑细胞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就为儿童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的外端会长出一层保护壳,以隔绝来自外界的干扰,这个过程叫做髓鞘化。髓鞘化使得神经传导免受外界干扰而畅通无阻。
运动:1岁1个月~1岁3个月的宝宝运动和感觉能力提高,会模仿作操,合着节拍活动手脚和身体。这时多数宝宝已学会了走路,活动能力大大增强,能独立走稳,能扶手上下楼梯,对感兴趣的东西都想接触一下,能用积木叠塔,叠套盒,能把棒状物插入小孔,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明显的回忆,但以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1岁4个月-1岁6个月走得很稳,能蹲下捡东西后接着站起来再走,很少摔跤,可抬脚踢球,扶栏上几步楼梯,开始学跑,会抛球,可将小物件放进小瓶中并从小瓶中取出。
嗅觉和触觉:这时宝宝进餐时不完全需要大人帮助,会自己用勺子吃饭,而不用手抓,但残羹掉满桌。很喜欢参加社交聚会,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同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比如“不要”等。在各种活动中试着对别人有所帮助。当听到“不”后能停止自己做的事。
听觉:会说许多大人能听懂的单音或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说出自己的名字、某些要求和一些实物。而且已初步具有了形成概念和进行分类的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命名。如把汽车叫做“迪迪”狗狗叫做“汪汪”等。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记忆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有了初步的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知已经向整体和多方面发展,尽管宝宝还不太会说话,但知道用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能初步感受到物体的数量在多少上是有差别的。这年龄段还不能分类,只能将物体任意摆放。性格:宝宝这时处于学话萌芽阶段,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手眼配合能力提高,喜欢用笔和纸涂画。能听懂成人的日常语言,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和周围熟悉的人,认识常见的实物。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用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开始对家里人、宠物、洋娃娃表现出自己的爱,喜欢多人游戏,喜欢注视大人们的行动并模仿,如扫地\擦桌子等,在大人做家务时或穿脱衣服时能帮点小忙。遇到困难会指出,请求帮助。当遭到拒绝时会扔东西,发脾气!
1.5岁~2岁幼儿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男童:1岁6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7.4厘米,胸围平均为47.8厘米。1岁9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7.8厘米,胸围平均为48.4厘米。2岁时:头围平均为48.2厘米,胸围平均为49.4厘米,体重达到10.40~13.25千克,身高81.6~91.4厘米。
女童:1岁6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6.2厘米,胸围平均为46.7厘米。1岁9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6.7厘米,胸围平均为47.3厘米。2岁:头围平均为47.2厘米,胸围平均为48.2厘米。体重达到9.8~12.5千克,高达80.1~90.1厘米。
此阶段的宝宝动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平衡行走到倒退着走,踢着球走和跨越障碍走,等,手的大肌肉动作有很大发展,能投掷物品,会翻书。
感知觉与运动:认识的概括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逐步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有所发展,握笔较稳,能模仿大人画出线条、圆圈等图形,并解释自己的画。也能玩一些简单的拼插玩具,搭积木的技巧也有所提高。1岁7个月~1岁9个月的宝宝除了会向前走稳外,还能稳定地倒退走和侧方向走。游戏时可蹲下。跑步时可控制速度和饶开障碍物。拉着玩具倒退走。能扶着栏杆两步踏上一级的走上楼梯。大人拉着宝宝一只手,宝宝处于竖直的体位走下楼梯。大人仅仅是帮助宝宝平衡而不是支持。宝宝能利用椅子或凳子设法去拿够不到的东西。
记忆力:能较好的记忆形象的事物,但不善于记忆抽象事物。宝宝观察、感受过的具体形象事物在头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叫表象,比如“楼房”、“游乐园”等都是他们具体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表象储存越多,越有利于宝宝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思维的想象力,特别是当他认识某件事物时,告诉他事物的名称,这样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词语相联系,可提高宝宝的概括能力,促进记忆的准确性与提取信息能力的发展。
言语:词汇量迅速增加,大约会说50个以上的单字或词,进入双词句阶段如:喝水,喂猫等,能够理解简单的问题,能够听从父母的要求去做,表达能力提高,能较多地使用不来表达自己想法,已有初步的语法意识,对句型结构比较敏感。能说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会说出主、谓、宾语齐全的句子,能够用两三句短语来和大人对话,也能听懂大人更为复杂的语言指令。一些宝宝已经会说不少童谣。一般宝宝在这个年龄开始学会用“你”、“我”、“他”
来表达人称,开始理解反义词。
想象:初步萌芽,在孩子的语言,动作中已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想象成分。
思维: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
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了独立性的发展。喜欢干什么都自己来,发生闹脾气等现象。这时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既有对亲人情感依恋的心理需要,也有独立自主的个性要求,造成宝宝矛盾的心理,使宝宝看起来有些喜怒无常。
意志行动:不但有了较明确的目的,而且有了明确的根据目的而决定的行动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听到音乐时有快乐的表情,能随着大人做简单动作。能级住自己的名字\衣服,小朋友的名字。能按照大人的吩咐办事,大人面部略带表情就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交往能力:交往的主动性提高,会向父母表达感情,表现出一事实上的友好行为,同情受伤,悲伤的伙伴,向同伴表示关心等。更喜欢跟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孩子玩,开始是在一旁很感兴趣地观察大孩子的游戏,想加入又不敢,总是拉着大人陪着自己和小朋友玩,慢慢地也敢跟着大孩子们跑来跑去了,但一般还不会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主动交流。
2~3岁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2岁1个月大的孩子的头部发育速度开始减慢,四肢和躯干长得更长,头和身体的比例更趋向成人。到2岁3个月,宝宝的身体发育又上了一个台阶,身体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许多,宝宝正常体重在12.1-12.68公斤之间,身长在88.45-90.69厘米之间,出牙在16-20颗之间。
记忆:现在的孩子能完整地背一些儿歌,语言发育快的宝宝掌握的儿歌会更多。随着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增强,他能熟练地背诵简单的唐诗还能认识“大、小、山、水”等笔划少的字。可以跟随录音机哼唱3个音阶以内的歌曲。
认知:宝宝最先认知的颜色是红色,现在已经能分清2种以上的颜色,而且对大和小的概念也非常明确,知道大人和小孩子的区别,也知道小盒子可以放在大盒子里面。
能说出穿衣服、吃饭、喝水、睡觉的要求。宝宝对空间的理解力加强,搭积木时能砌3层金字塔。宝宝已经能辨认出1、2、3,分清楚内和外,前和后、长和短等概念的区别。并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了认识,许多宝宝对几角形划分还不明确,常用“三角形、圆角形、方角形”等来表达。
常用的礼貌用语宝宝已经掌握了,并且他在帮你做事以后,会要求你说“谢谢”。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如香蕉、苹果、桔子等宝宝已经能正确地发音。背诵是宝宝喜爱的学习方式,现在宝宝能熟练地背诵1-2首唐诗。
感觉与运动: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宝宝已经可以拿起细小的物体,能搭起积木再把积木打翻,还会脱鞋、翻书页、用一只手端起杯子。大动作也有所发展,双脚立定跳远的距离可以达到15厘米
越来越大的宝宝现在能单腿做“金鸡独立”了,可以不扶任可物体,单脚站立3-5秒,能从最后一级台阶上跳下来,也能双脚同时做立定跳远。宝宝能用脚尖比较自如地在一条线上走,拐弯的时候还能保持平衡不摔倒。
探险精神不分大小,这么大的孩子经常从台阶上往下跳,还对爬高特别有兴趣,能在父母的护卫下往攀登架上爬。会骑小三轮车,但是有的宝宝不太会拐弯。有时你把宝宝独自关在房间里,他能独自转动门把手拉开门跑出来。当家里吃饺子和面时,宝宝会乐意帮助你捏弄面团。
自我意识:这时的宝宝情绪已经很稳定了,但常会由于愿望不能满足而大声哭闹。有时宝宝会表现出某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会打、咬、指挥身边的人,还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宝宝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兴趣,什么事都想干一干,但又不可能认认真真地做完一件事,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宝宝现在已经能自己穿袜子和松紧裤了。宝宝现在已经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对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的占有欲强,自己的妈妈不许抱别的小朋友等方面。
自理能力:走路已经不是问题了,能独自上下楼梯,有时还可以帮助你拎购物袋呢!能独立吃饭,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也加强了,有大小便意的时候能及时叫人,有的宝宝现在还可以自己脱松紧裤,但还不能穿好裤子。月龄变大自理能力也随之加强了,能自己穿脱简单的开领衣服,并且知道一些日常用品的用途,还会自己洗手洗脸,虽然洗不干净。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1、身体和动作发展
脑的结构和机能继续发展。大肌肉发展较快,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易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
身体动作比以前灵活,开始协调。逐步能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喜欢跑、跳、玩球、骑小车、投扔沙袋等。逐步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手部小肌肉有较大发展,动作逐步精细化,如:搭积木、串珠、折纸、捏泥、使用剪刀等。能自己用勺进餐等,逐步自己穿、脱衣裤,会自己扣纽扣。
2、认知能力
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够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的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性、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是幼儿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认知范围逐步扩大。无意注意仍占优势,对新鲜事物、新异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集中。开始形成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物概念,但常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爱模信,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对数量的认知能力有提高,能顺口唱歌1-10,感知5以内量的多少。初步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3、语言发展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的口语,逐渐学会正确的发音,对词意的理解浅显具体。喜欢听故事、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懂语意。
第5/9页
语言进入飞速发展期。能明言成人的指示,逐步能用简单的句子与别人交往。基本能掌握双音节的语言,但对于一些近似音仍难以发准。词汇量迅速增大,达到1500多个。喜欢念儿歌、听故事,尤其爱重复地听故事。在游戏或遇到问题时,常会自言自语。由于表达如紧张、词汇量有限等原因,有时说话还不够连贯,并常常用各种手势、表情来辅助表达。
4、社会性发展
5、艺术表现
具有了艺术表现的愿望。喜欢唱歌、做律动,自由自在地跳舞。喜欢敲打物品,发出声音,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能表演歌曲,简单地敲打、摆弄乐器。喜欢鲜艳的色彩,逐渐从涂鸦期进入象征期,在绘画中会边画边讲,并常会对自已感兴趣的事物特征做过于夸大的表现。
6、情绪: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4~5岁年龄特点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快乐4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4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第6/9页
6、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7、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8、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9、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10、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11、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2、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第7/9页
5~6岁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
2、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独立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独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幼儿园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同时各方面生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他们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3、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4、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5岁的儿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了,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骑小自行车、滑板车、滑旱冰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进行一些竞赛性的活动,我们在体育游戏中会更多安排一些有竞争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及积极的求知态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与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更感兴趣,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他们也不在满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们更喜欢自己找答案,他们对百科全书更感兴趣。而且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把玩具拆开,其实不是搞破坏,是他们更满足于探索玩具里面的奥秘,他们对自然现象和机械运动的原理开始感兴趣,我们不妨提供一些废旧的东西让他们拆。
5、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分类。5—6岁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这时其他年龄的孩子所不具备的能力,例如在解释乒乓球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他们会解释“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会滚下来”,这说明他们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判断“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我们在日常游戏中会提供很多这类小试验的材料供孩子探索,家长也不妨引导孩子观察一些生活中较简单的小现象,找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在事物的归类方面他们能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分类,例如说到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等归为家畜类,但是由于手概括水平的制约,还不能很好地把握精确含义,如有的儿童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但是把昆虫却排除在动物之外。
6、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5—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能比较系统地叙述生活见闻,而且能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