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毛主席像章历史背景:六十年代中期出自: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像章信息:像章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
毛主席像章的形状,大部分是圆形,也有正方形、长方形、扁圆形、五星形等等。
毛主席像章的规格,以圆形为例,直径最小的0.48厘米,最大的1.8米,但绝大多数都有是3-5厘米左右。
毛主席像章的重量,差异十分悬殊,最轻的只有1-2克,最重的180公斤,但绝大多数都是10克左右。
文革初期佩戴毛主席像章的人寥寥无几,如“星星之火”,因为那时像章数量很少,要有一点门道的人才能搞到一两枚。后来,像章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人都有几枚像章。佩戴像章,上级并无指令,可是几乎人人佩戴。佩戴的数量多少不一,最少一枚,最多的十几枚,有一位战士在参加活学活用毛主席着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时,军帽和军衣上挂满了毛主席像章,创造了佩戴像章的最高纪录。更有甚者,有人竟脱去上衣,把像章直接佩戴在胸前的皮肉上!
近些年,毛泽东、周恩来等标准像也是升值比较快的红色藏品。那么毛主席像章收藏怎么分类呢?
按色彩分:有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湖绿色的、蓝色的,五彩的。
按收藏类型分:有对章、有套章、有双头像的、有三头像的。
按制作方式分:有印制的、手绘的,手绘更珍贵。拿起一枚手绘像章给记者细看,其上的内容是毛泽东在陕北,农民朋友迎接主席到来的场面,小小一枚像章上人头攒动,其中还有两匹马,显得十分活泼生动。
按材质分类:有金有银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制作的,因价格高昂,存世较少)、有铜的(其中还分生铜与熟铜)、有铝的、有混合金属的、有不锈钢涂铬的、有竹的、有胶木的、有贝壳制的、有木头或木屑压制的、有搪瓷的、有玻璃的、珠光有机玻璃的、有硬塑料的、有软塑料的、有涂放荧光粉的(所谓夜光像章)、有瓷的(仅瓷质的毛主席像就有300余枚),还有一种被称之为镜面玻璃的……各种材质的像章足有二三十种。
按形状分:方形的、圆形的、心形的、扇形的、五角星形的、椭圆形的、腰鼓形的、不规则形的(行话为“异形”)、国徽形的。
1966年8月19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时,一位红卫兵献给了他一枚毛主席像章。此后,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自发地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那么如何鉴定毛主席像章的真伪呢?
毛主席像章的真伪主要从两方面来鉴别:一是油漆,二是图案。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制作毛泽东像章的油漆颜色是领章红,颜色鲜艳,亮度高,多为烤漆制成;现在仿制的像章颜色较暗,油漆不是烤出来的,而是刷上去的。
其次是图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制版的瓷章,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看见密集、规整的布纹;而仿制的瓷章多为喷绘,看不到图案上的布纹。
毛主席像章是利用毛泽东头像为主体表现的像章,象征着对毛泽东的一种崇拜之情。毛主席像章也称之为”、“红宝章”、“纪念章”。在当时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年代,各个大小单位都争先恐后的抢着设计和制作毛主席像章,所以在当时佩戴、收藏、赠送、交换毛泽东像章真可谓称得上是一种时尚了。虽然现在不会在有人佩戴毛泽东像章了。
如今市面上普通毛主席像章的市场价格只有数元或十几元一枚,品相较好的也能卖到100多元。白建群说,认定一枚像章优劣的程度首先得看其是否全品相。而这里所指的“全品相”,大意指的是像章完好,表层的油漆没有被刮掉。
最早的一枚毛主席像章恐怕要追溯到1937年的一枚用银器制作而成的毛主席奖章,从那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年代除了一些因为做错事情被冠上黑五类名号的人不允许佩戴毛主席像章,其余的男女老少都必须得佩戴,就连当时想要进入大陆的外国人也要必须要戴上像章才能入国。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在潜意识里将毛主席像神一样供奉着。
一防磨损,二防掉漆,三防生锈,四防霉变。所藏之品应分门别类,用木盒分层叠放,每层之间均夹硬物和软布相间隔,以防碰撞或擦伤;在拿取时要戴薄纱手套,预防汗迹侵蚀,以保品相完好。
一是少而精,不贪多求全;二是“全集型”,以数量和品种之多而着称。前者要“沙里淘金”,以求高品位的精品和珍品,后者是“凡章是集”,多多益善。究竟哪种收藏方法好,是根据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不必勉强和强求。另外,有些收藏者需要对毛主席像章进行系统研究或者着书立说,就要“广收博取”,以便了解和掌握大量的实物与丰富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