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蓝是钧瓷一种釉的名称,其色呈天蓝,釉质浑厚乳浊,开细小纹片,但流动性稍大,光泽较强。该釉色仿古代蓝钧釉色,烧制初期是在烧氧化焰的粗瓷窑内高温大火处烧成,故而得名。
大火蓝的烧造年代始于清末,由当时的神垕钧瓷艺人通过很多年的努力而试验成功。釉色有碧蓝、雨过天晴、天青、粉蓝、素蓝之称谓。民国时期也间有烧造。20世纪50年代,神垕钧瓷厂曾建有比炉钧窑大的窑炉专门进行大火蓝的生产。为区别于炉钧窑所烧钧瓷,这种窑炉烧造的大火蓝又被称作“大窑蓝”,是20世纪50年代钧瓷的主要生产品种。在钧瓷铜红釉的奥秘揭开之后,大火蓝逐渐停烧,20世纪70年代后被烧还原焰的窑变钧红釉所代替。
大火蓝釉钧瓷胎料采用粗瓷泥(含铁质较多的一种泥),并采用氧化焰烧成,故而胎足无釉处呈黄色或褐黄色。其制作在初期采用手工拉坯或印坯,到后来也有用注浆成型的。造型品种有胆瓶、鹅颈瓶、捻子瓶、槌把瓶、龙耳瓶、荷口云耳瓶、盘口瓶、八卦瓶、观音瓶、梅瓶、玉壶春、方口画筒、方口寿带壶、将军盔、花盆、蒜头尊、折肩方瓶、印花罐、果盘等。
大火蓝釉与古代蓝钧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前者采用钴元素做着色剂,后者是用铁元素做着色剂;二是前者为一种氧化焰烧成的普通乳浊釉,后者是还原焰烧成的特殊二液分相釉。所以从釉的乳浊度、光泽和成色上来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在恢复钧瓷烧造工艺初期,艺人们历尽艰辛,在缺乏科学研究的条件下,摸索试验出外观与古代蓝钧相近似的釉色,实属不易,也是相当了不起的,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钧瓷的复兴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实际上大火蓝也已具备了钧釉的许多基本特征,如釉质浑厚莹润、色彩纯正、釉活而开片等,是钧瓷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钧釉品种,其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都是很高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