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ime的使用简明教程一、简介E-Prime有许多功能,包括编写程式(E-Studio)、执行程式(E-Run)、整理data(E-DataAid)、修复data(E-Recovery)、合并data(E-Merge)。
一般来说,要编写程式我们会使用E-Studio。
在程式集中执行E-Studio后会出现选单,除了可以选第一项开启一个新的空白实验或是选第二项使用范例模式一步一步建立实验程式,也可以选第三项开启一个已存在的实验程式来进行编辑。
二、基本操作介面通常我们选择开启一个新的空白实验后,会出现如下图之画面。
1.工具箱(ToolBox):在下图最左边的蓝色区域就是工具箱,工具箱里的物件(包括图片、声音、文字、反应回馈…等)都可以依照实验的设计和需求,自行加入到实验之中。
2.结构视窗(Structure):结构视窗中会以树状图的形式,显示出使用者在实验结构中放入了哪些工具箱中的物件。
实验执行时,程式会依据此视窗中(由上而下)之顺序,先后呈现出使用者所放置的物件。
3.属性视窗(Properties):在结构视窗下方的属性视窗,可显示在结构视窗中被使用者所点选(用滑鼠左键在物件上点一下)之物件的属性。
4.工作区:下图画面中右侧的区域为工作区。
当我们用滑鼠左键在已放置于结构视窗中之物件上点两下时,则此物件就会呈现在工作区之中,此时也可以对物件的属性进行编辑。
三、编辑实验程式举例说明假设我们现在的实验,想请受试者先看一个中文字中的部件(如:言),再看一个中文字(如:试),并请受试者判断先前看到的部件,是否有出现在后来看到的中文字中。
在工具箱中,物件的种类包括:文字(TextDisplay)、图片(ImageDisplay)、声音(SoundOut)、或是可同时呈现文字加上图片与声音的Slide…等等。
但是由于E-Prime目前并不支援中文字显示(PS:如果在TextDisplay或Slide中输入中文字,在存档时会造成程式错误,实验程式会损毁无法开启),所以不论是指导语或是实验中如果要呈现中文字,就必须将中文字储存成图形档,以图片的形式来呈现。
接着点选ImageDisplay1就会出现ImageDisplay1的属性视窗,只要点选下图中的灰色按钮,就会出现属性编辑视窗。
3.属性编辑视窗:a)General:在属性编辑视窗中,点选”General”栏位中右上方的档案夹图形,即可选择所要呈现的图片档。
利用”General”栏位下方中的选项,来调整所要呈现图片的位置及背景的颜色;AlignHorizontal可调整图片在水平座标轴上的位置,AlignVertical可调整图片在垂直座标轴上的位置;BackColor可调整背景的颜色,BackStyle则可调整透明度。
i.Input设定如果需要受试者作反应,则按下画面中的Add键,并点选我们希望受试者用来作反应的设备(滑鼠、键盘、麦克风或是其他输入装置都可以,也可以同时使用多项设备)并按OK。
原本不能输入的ResponseOption就会显示为Keyboard或Mouse。
本实验我们选择让受试者用键盘作反应,所以ResponseOption显示为Keyboard。
接着在Allowable栏位输入{ANY},也就是受试者可藉由按键盘上的任何一个键来作反应。
如果想要受试者只使用某些按键作反应,就在Allowable栏位输入所欲使用的按键(例如:想使用键盘上的D和K作为反应键,则输入”dk”即可。
如果要使用名称超过一个英文字母的按键如Space或Enter键,则必须用大写输入”{SPACE}”或”{ENTER}”。
若要同时使用以上按键,则输入”dk{SPACE}{ENTER}即可”)。
如果受试者的反应需要检查正确与否,则在ResponseOption中的Correct栏位输入正确的反应即可(例如:”d”或”k”,若是正确反应是根据List中的”answer”栏位,则必须输入[answer],稍后会再详述)。
通常在实验中的物件,我们会选择”Standard”标准纪录模式,但在指导语中并不需要纪录受试者的反应,因此选择”none”不作纪录。
设定完毕,按下最下方的OK即可。
4.List:在指导语编辑完成后,接着要建立List。
所谓的List就是在练习与正式实验中,我们所要呈现给受试者看的trial(在本实验中,一个部件+mask+一个中文字称为一个trial)的顺序表。
例如:我们要让受试者先做练习熟悉实验反应的方式,练习之后才是真正的实验;而在练习中受试者要看5个trial、正式实验时看10个trial。
此时,我们必须分别建立两个List―PracticeList(包含5个练习trial)与ExperimentList(包含10个正式实验trial)。
在建立两个List之后,分别点选List1与List2,并将两者之名称分别改为PracticeList与ExperimentList(PS.:在E-Prime中,任何物件或档案的名称中,都不能有空格,例如:名称必须取为PracticeList,Practice与List之间不能有空格)。
b)设定List之属性:更改名称后,点选PropertyPages即会出现属性视窗。
此处需要设定的只有Selection栏位,在此栏位中,可选择实验时以依序(Sequential)或是随机(Random)…等方式来呈现List里的trials。
选择完毕后,按OK即可。
在List视窗中,最上面的一列是工具列,按下工具列左边四个按钮可以增加行与列。
按钮中只有一个箭头的,按一次会增加一行或一列,有两个箭头的按钮按了之后会出现增加行数或列数的视窗,在空格中输入所欲增加的行数,然后按OK。
如欲删除行或列,先点选欲删除的行或列,再按工具列最右侧的删除键即可。
如欲开启属性编辑视窗,按下工具列中左边第三个按钮即可。
如欲开启/关闭Summary,按下工具列中的Summary按钮即可。
增加行列数目完成后,新增的行名称会预设为Attribute1…,只要用滑鼠点两下就可以更改名称,名称下方的预设值DefaultValue可以先行填入,或是之后再自行键入List中。
在此List中,每一行都代表实验中所会呈现的trial,”Sti1栏位”就是实验一开始要先给受试者看的”中文字部件”,Sti1呈现完毕后接着会出现一个由米字构成的方形区域―称为遮蔽,也就是List中的”mask栏位”,遮蔽消失后再呈现中文字(Sti2栏位),并请受试者透过按键反应来判断,部件是否出现在中文字中,正确的按键反应就是List中的”Answer栏位”。
5.Procedure:在各个栏位输入完成后,我们必须建立各List呈现的Procedure。
从上图中可看到,在尚未建立各List的呈现Procedure前,点选List中的Procedure选项只会出现SessionProc,那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建立的实验程式中,只有SessionProc一个Procedure。
a)建立新Procedure:因为E-Prime不容许有两个物件名称相同,所以我们要建立新的Procedure前,必须先将Procedure由工具列拉到UnreferenceE-Objects中放置。
接着将已经放在UnreferenceE-Objects中的Procedure分别更名为Practice与Experiment,此时List中的Procedure选项就会出现Practice与Experiment可供选择。
在我们分别在PracticeList与ExperimentList中,选择Practice与Experiment后,Practice与Experiment两个Procedure会自动移动到PracticeList与ExperimentList之下。
然后再对各物件一一作设定。
i)SouondOut:首先,为了提醒受试者trial即将开始,所以实验一开始先出现一个”哔”声。
只要在图示上按滑鼠左键两下,就可以进行编辑。
由于Sti1、mask、Sti2都是图片档,所以三者都使用ImageDisplay。
ii)Sti1:首先设定Sti1,在开启属性编辑视窗后,因为我们在每个trial中所要呈现的Sti1都不相同,是根据List中的顺序呈现,所以在Filename空格中填上[Sti1],代表程式会自动去抓取List中Sti1栏位的资料,并依照List中的顺序来呈现。
除此之外,我们利用视窗右下方的栏位,将背景颜色改为黑色。
点选Frame栏位,可以调整图片呈现的位置及尺寸。
iv)Sti2:而Sti2的Filename则是在]空格中填上[Sti2],代表程式会自动去抓取List中Sti2栏位的资料,同时将背景颜色也改为黑色。
因为我们想请受试者在他们判断部件有出现在中文字中时,按下”k”键,判断部件没有出现在中文字中时,则按下”d”键,所以将d和k设定为可接受的按键反应(Allowable),最后还必须再Correct栏位中,填上[ANSWER](下图),目的是告诉程式到List中的ANSWER栏位读取正确反应的资料,设定完毕按OK即可。
v)Feedback:接下来要设定feedback,开启属性编辑视窗后会看到一个画面,首先要选择一个InputObjectName,也就是feedback是针对哪一个物件作回馈,因为受试者是在Sti2时作反应,所以InputObjectName必须点选成Sti2。
完成属性编辑后,在结构视窗中的feedback图示上点两下,即可开始编辑feedback的呈现画面。
下图画面显示的是若受试者作出正确反应时的feedback画面,可以利用画面左下角的标签切换到受试者作出错误反应,或未作反应时的feedback画面。
而点选在画面左上方的按钮后,则分别可以用来将文字、图片或声音加入到feedback画面中。
画面中的蓝色字体是E-Prime预设的文字,我们可以在文字上按下滑鼠右键,并点选Properties来开启文字编辑视窗。
在文字编辑视窗的General栏位中,可以调整文字的位置、颜色以及内容。
Frame栏位则和ImageDisplay中一样,可以调整文字在画面中呈现的位置与大小。
Font栏位则是可以选择文字的字型、尺寸、是否使用粗体、斜体或是加底线、删除线。
在feedback的呈现画面中没有文字或图片的地方,按下滑鼠右键,并点选Properties或是按下画面上方工具列最右边的按钮,就可以开启背景的编辑视窗。
在此视窗中,我们将背景的颜色改为黑色。
修改完成后的画面。
Incorrect与NoResponse的feedback画面,也可依照同样的方式编辑修改。
唯一不同的是,Experiment中不需要加入Feedback,而且需要注意,物件的名称不能和Practice中的物件相同。
四、练习结束画面与实验结束画面在完成练习与实验的Procedure后,还必须在练习与实验之中,插入一个练习结束画面,告知受试者练习已经结束,待受试者准备周全就可以按任一键开始正式的实验。
此外,也必须在实验的最后加上一个实验结束的画面,告诉受试者实验已经全部结束,并感谢其参与实验。
a)练习结束画面:接着,先开启PracticeEnd的属性编辑视窗,在General栏位中,Filename设为所要呈现的图片档名称,并将背景改为黑色(下左图)。
如此一来,此图片会持续呈现,直到受试者按下任一键才会消失。
b)实验结束画面:而最后的GoodBye画面编辑的方式与PracticeEnd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Filename必须设定为实验结束画面的图档名称(GoodBye.bmp)。
五、执行实验程式在执行实验程式之前,先在结构视窗中的第一项Experiment用滑鼠点两下,开启实验的属性编辑视窗,并点选StartupInfo栏位(下右图),在此栏位中可藉由勾选视窗左侧的方格,来选择在实验开始前程式所会要求输入的基本资料,例如:受试者编号、性别、年龄、利手…等资讯。
另外,在Device栏位中会显示所有在我们所编写完成的程式中,有被用到的设备。
一定要确定设备前的方格都有打勾(下图),实验在执行时才能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而我们也可以按下Add键,来增加其他的设备(下图),如:SRBOX…等,以供程式使用。
要执行程式只要按下下图视窗中的按钮即可。
按下后,会依序出现以下视窗,分别填入基本资料并按OK后,即会进入实验画面。
六、资料整理在实验程式执行完毕后,会自动在与实验程式相同的资料夹中产生一个资料档(如下左图),一个受试会有一个资料档,如果要将数个受试者的资料档合并,则必须使用E-Prime程式组中的E-Merge。
a)合并Data:在执行E-Merge后,会出现类似档案总管的视窗,利用左侧的视窗找到资料档放置的位置,资料档即会出现在右侧的视窗之中,此时按住CTRL键并用滑鼠游标点选欲合并的档案,点选完毕后按下视窗左上方的Merge键进行合并,并在接着出现的视窗中点选NEXT继续。
此时程式会询问合并后的资料档所要储存的位置及名称,选定后按OK,即会开始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会出现合并结果视窗,按OK即可。
接着我们只要在资料档图示上按两下滑鼠左键,即可开启资料档(如下图)。
下图中红色方框中的各个栏位,即是实验程式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b)转换Data格式:我们可以利用Export的功能,将E-Prime的资料档转换成其他程式可读取的档案格式。
在点选Export后,会出现Export视窗,此时选择所欲转换成的档案格式,并按OK即可将E-Prime的资料档转换成其他程式可读取的档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