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可视化是现代可视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是医学可视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期「医师中的达芬奇」,我们邀请到这位既懂得医学、又精通医学插画、还会计算机编程的外科学博士——马南(化名)。
即可进入医学插画兴趣交流群;
回复「插画视频」,可观看部分3D插画教程。
马南(化名)外科学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应用3D技术,「捏」出来的心脏图模型
绘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心脏的基础形态类似橡果,所以先捏成橡果的形状。
第二步:旋转一下,捏出「大管子」作为大血管,并继续完善血管系统。
第三步:简单做了气管,以作为位置的参考。(后面观)
大致的模型完成后,接下来进行细节制作。应用CG技术,可以将模型制作的非常精细。
第四步:加上冠脉和脂肪
不断雕刻-细化-雕刻-细化……
锵锵锵,像石膏一样,没有上色的模型诞生。
在模型表面绘画,最后,渲染。使用真实的环境,用精确的物理计算光学来达到最真实的效果。
完成……
下面让我们走近马南博士,听听他与医学插画的故事……
医学和插画两者的关系如何评价?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直觉告诉我,医学和美学相性很好,所以抱着一厢情愿的态度,因为喜欢美术而选择的医学,但是医学与美术的关系到底有多大,在后来不断的深入学习中,才真正体会到,医学诊断和视觉传达关系极为紧密,很多时候都是看形态,插画是视觉表达形式之一,所以从本质而言,医学无法和插画分开,医学需要视觉表达,需要插画/视频/交互等各种新媒体的形式来传达医学的信息。
是什么原因让您如此热爱3D技术?
国外的医学插画目前是以数字制作为主,具有效果逼真,制作效率高,且重复编辑性强的特点。由于我本身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好奇感很强的人,受到这种技术的感召后,开始逐渐自己研究3D技术。
在逐渐深入了解数字雕刻的过程中,国外顶尖插画师AlexeyKashpersky对我的影响很大,也正是看了他的作品后,被他所绘制的艺术效果所吸引,所以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医学插画的深入学习并开始了这颗心脏模型图的制作。
3D技术与手绘图谱您是如何看待的?
计算机图形学相比于二维的手绘技术,虽然在视觉上提供给大家更好的体验,但是对于一些细微的包裹在组织中的结构,尚不能清晰的体现,表面模型无法生成;而手绘技术因其便捷的操作,对于术中手术步骤的展示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凸显较为清晰、直观,依然是医学可视化中比较便捷的选择之一,故两者均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对于医学插画,您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目前,我仍是以一种爱好者的身份的来制作,制作的效率不是很高,艺术性与制作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使我回忆起一些被遗忘的知识,在享受过程的同时,也是另一种知识积累的收获。未来也希望自己能够出一个系列作品,在医学可视化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深入。
希望通过现代技术,更加有效率的制作出能够直接传达医学思想、医学信息的具有艺术性的医学插画。也希望在计算机图形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可视化能为临床医生以及医疗事业带来更多的获益。
马南博士作品展示
过程讲解:在数字雕刻软件(zbrush)中进行建模+数字雕刻,放入传统3D软件(maya)中布景,使用渲染器(vray)进行最终渲染,可以简单的理解为:zbrush是制作商品的工具,maya是摄影棚,vray是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