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病理教研室
目录
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
结论(1)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3)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
实验三炎症(12)
实验四肿瘤(一)(16)
实验五肿瘤(二)(20)
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23)
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27)
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30)
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34)
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38)
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42)
实验十二传染病(一)(44)
实验十三传染病(二)(48)
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
实验须知(51)
实验一肺水肿(54)
实验二失血性休克(57)
实验三缺氧(60)
绪论
一、病理学实习目的
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二、病理学实习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外科手术取下来的脏器或组织,通常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并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观察时要注意:
1.首先辨认是什么脏器和组织。
2.注意脏器的大小、外形、颜色、质地、表面、状况(有无被膜、有无结节、有无炎性渗出物、是否光滑、色泽等),空腔脏器还应注意腔是否扩大或变小?壁变薄或增厚?腔内有无内容物及性质如何?
3.注意观察病灶的特征。如病灶的位置、分布(弥漫或单个)、大小(以长×宽×高厘米3表示或实物表示)、形状、颜色(注意出血区多变成黑色)、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界限是否清楚?周围组织有无破坏等)。
(二)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从病变处或病变与正常交界处取下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腊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即H—E染色)制作而成,其观察方法为:
1.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和颜色
2.然后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辩认是什么组织(实质脏器由外向内、空腔脏器由内向外逐观察),找出病变所在,注意病变的性质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为了进一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或个别细胞的形态则用高倍镜观察。
4.根据所观察到的病变(大体标本与病理切片应相互联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病理诊断。
5.绘图应反映主要病变,要求真实,准确、清晰、整洁,并注意掌握比例关系,并附注解。
(三)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用以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四)电化教学与病例讨论
我校病理电化教学有录像、电影、幻灯片、课件等。病例讨论主要是临床病理联系,借以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五)尸体解剖
三、实习注意事项
(一)实习前必须复习与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习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二)实习时严肃认真,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三)自觉爱护教学标本,我校标本来之不易,是历届病理教师心血的结晶。看大标本时,不要横放倒置;病理切片不要夹在书本内,转高倍镜时勿用力过猛,以免压碎切片。
2
(四)示教用病理切片不得擅自移动,以免影响其他同学观察。
(五)实习前后由各小组长领取和送回病理切片,如有损坏或遗失,照价赔偿。
(六)遵守实验规则,实习结束,宜进行清洁整理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类型。
2.掌握修复、再生、创伤愈合、肉芽组织的概念。
二、实习内容
(一)本章幻灯及课件
(二)大体标本
1.肾细胞肿胀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切面膨出,边缘外翻,混烛无光泽,似开水烫过一样。
2.肝脂肪变性此标本系一岁婴儿的肝脏,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呈淡黄色、质软、手触之有油腻感。
3.干酪样坏死(肾结核标本)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见空洞形成,空洞仙残留有较多的黄白色、质地松脆之坏死物,状如干酪(或似烤黄的豆渣),故称为干酪样坏死,属于凝固属于性坏死。
4.阿米巴肝脓肿肝体积增大,肝左、右两叶可见两个大小不等的脓腔,以右叶为甚,脓腔内壁呈破絮状外观。
5.足干性坏疽坏死区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6.坏疽性阑尾炎(湿性坏疽)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失去光泽,部分呈墨绿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7.肾盂积水肾体积较正常大,已切开,切面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肾实质因受压而萎缩(变薄)。
(三)病理切片
1.肾细胞肿胀复习正常肾组织切片。(1)低倍:辨认肾组织结构,找到肾皮质部分,认出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然后重点高倍镜观察近曲小管的变化。(2)高倍: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狭小呈星芒状,胞浆内充满大量细小均匀红染的蛋白颗粒。部分管腔内可见红染蛋白物质。
2.肝脂变复习正常肝组织切片。(1)低倍:全面观察肝组织,大部分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园形空泡(制片过程中脂滴被酒精、二甲苯溶解而留下空泡),空泡将肝细胞核挤向一边,脂变明显处因肝细胞肿胀,肝窦受压变窄。(2)高:进一步认识脂变为园形、边界清楚的空泡,位于肝细胞浆内,核被挤到细胞的一边(注意与肝细胞水肿区别)。
3.干酪样坏死:本片为淋巴结结核标本。(1)肉眼:淋巴结中央红染部分为干酪样坏死病灶。(2)低倍:大部分淋巴结结构已破坏,中央为大片红染、无结构的细颗粒状物质,外围已残存的淋巴滤泡,并有结核结节形成。(3)高倍:坏死区完全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在坏死区边缘可见核碎片(核碎裂)及浓染的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