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5.19湖南
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高考真题
1.(2020全国Ⅰ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图4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C
【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
2.(2020全国Ⅱ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解析】由材料“梁思成、林徽因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可知梁思成、林徽因根据唐代壁画的记录发现了历史遗存古迹,壁画的内容印证了文化遗存,故选C项;材料提及的壁画“大佛光寺”和实物佛光寺,说明壁画的创作还是有实物作为创作原型的,并不是源于艺术想象,排除A项;“完整还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壁画和遗迹的价值来自于历史传承,不是学者的发掘,排除D项。
3.(2020全国Ⅲ卷·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4.(2020全国Ⅲ卷·34)图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图6第一步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答案】A
【解析】据图片可知该绘画作品存在夸张、变形、线条粗犷结合所学绘画特点可知属于现代派绘画作品,根据所学现代主义强烈抒发个性,揭示主观世界,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A项;材料人物出现变形可知不是直观印象,排除B项;材料人物变形与夸张可知不是准确性,排除C项;“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的是新古典主义,材料人物扭曲变形可知不是严整和谐,排除D项。
5.(2020江苏卷,9).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解析】《劳动音》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锤子、铁镐、齿轮代表工人阶级,禾苗、稻穗象征着农民阶级,火炬、拳头意在鼓励工农大众要团结起来同发动统治者进行斗争,故选择B项;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国民法志》最早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项。
6.(2020江苏卷,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7.(2020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
8.(2020山东卷·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D
【解析】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心,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国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起因来看,符合④的描述,D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不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苏台德地区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相对于德国而言,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
9.(2020天津卷·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据材料“长征途中”“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该会议为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即图中②的位置,故选B项;图中①为江西瑞金,排除A项;图中③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排除C项;图中④为甘肃会宁,排除D项。
10.(2020北京卷,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解析】通过对比题干中两幅示意图,“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市”以外的商业区域明显增多,说明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市”的限制,坊市功能界限日趋被打破,故选B项;对比题干中提供的“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上的经营行业种类,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排除A项;根据“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可知,“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活动区域明显增加,交易活动没有完全限制在“市”内,说明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有所放松,排除C项;题干中的示意图仅
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区域增多,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官府设坊和市数量的变化,排除D项。
11.(2020北京卷,7).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解析】①中的老虎被西方国家瓜分,反映的是1911年革命党人对中国未来被瓜分命运的担心,即“将来之中国”,②中的老虎呈现出孱弱之态,西方列强伸出双手显有觊觎之势,应为“咸(丰)同(治)时之中国”,③中的老虎将西方国家赶跑,应是强盛的康乾时期,且此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④中老虎正被几个西方国家屠戮,表明此时中国正遭受几个西方国家的侵略,应是“现在之中国”,故正确的对应顺序是③②④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
12.(2020北京卷,9).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右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
①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②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
③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④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2020海南卷,2).图1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图1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
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据材料可知,“劳动者”“官吏”“贵族妇女”等不同身份的服饰是不一样的,这与传统礼制强调等级秩序有关,故选B项;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材料是
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无法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官吏”“贵族妇女”不能体现小农经济,排除C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和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排除D项。
14.(2020海南卷,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图2寓意()
图2清代民俗钱币图案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解析】据图片清代民俗钱币“状元及第”“独占鳌头”可知,这寄托了古人激励学业精进的希望,体现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排除C项;“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排除D项。
15.(2020海南卷,20).图3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图3
A.受到了印象画派的影响
B.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C.展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
D.凸显了“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解析】该漫画反映出了当时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处于优势,苏联处于劣势,因此与客观事实相符,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选B项;印象画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排除A项;一幅漫画不可能展现古巴导弹危机的全貌,排除C项;魔幻现实主义是以魔幻手法表现现实的艺术流派,该漫画内容并不魔幻,排除D项。
16.(2019江苏卷,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17.(2019江苏卷,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8.(2019江苏卷,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流行,故①正确;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故③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女性服饰开始合适身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2019浙江选考卷,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①为中途岛海战,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①正确;②为瓜岛战役,日军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故②正确;③为关岛战役,美军全歼了关岛的守备部队,标志着“奇袭行动”的完美结束,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故③错误;④为1944年菲律宾海战,战役尚未正式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1.(2019天津卷,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项。
22.(2019全国II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图3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23.(2019全国III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4《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24.(2019北京卷,21)图8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图8“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解析】由材料“如此自由”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故选B项;改革后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只有使用权的土地,也并未获得权力和财富,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并没有受到“社会各阶层反对”,各阶层太过绝对化了,排除D项。
25.(2019海南卷,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解析】据所学,古代文人雅士必备素养就是所谓的“琴棋书画”,故选A项;②是竞技不属于“雅”,排除B项;弓箭是武士技能不是文人必备,排除C项;蹴鞠强调对抗不符合“文人雅士”要求,排除D项。
26.(2019浙江选考卷,30)【加试题】右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重装步兵赛跑”,体现了昂扬的向上精神,故①正确;这样的“赛跑”,同时也体现着民主政治下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意识,故②正确;陶画匀称的体型体现着艺术的美观和对健康的追求,故③正确;通过图画,不能反映公民道德的一面,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7.(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28.(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9.(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仍然体现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个做测量,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错。二者都是女性,都是为建设国家做贡献,因此B正确。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故C错。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城市重工业,D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无法反映。
30.(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31.(2018·北京卷,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32.(2018·天津卷,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解析】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题干提及的“在危机期间”是工业革命后发生的多次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根除经济危机的关键是变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中“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可知《共产党宣言》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资产阶级的错误应对,表明资本主义会阻碍着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
33.(2018·天津卷,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解析】①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②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③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④为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
34.(2018·江苏卷,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35.(2018·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解析】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图中人物有不少很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