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作品的赏析(精选5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必要性;措施

一、中学美术赏析课的教学目的与作用

二、中学美术赏析课的教学现实状况

截止目前,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促使所有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贯彻落实下要加强自己在美术赏析课教学过程中的使命感,让美术赏析课教学变得更加切合实际和富有趣味性,进而让美术赏析课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展示出它的价值。但是从美术赏析课教学的现实状况调查发现,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作用,其美术赏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都比较落后,这是当前存在最大的现实问题。在一种闭塞的美术赏析课教学方式下,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也比较闭塞,因此对美术教师在赏析课上的教学思想进行改革显得特别困难。因而,中学美术赏析课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出发点,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的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创造美能力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个学生都能在个性方面得到完善。

三、完善和提高中学美术赏析课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的中学美术赏析课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式,这种教学思想和方式在对待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因此学生在美术赏析课教学中的主体观念没有得到展示,美术教师一直以来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美术赏析课中,教师很难将其他各学科结合在一起,对美术作品也是简单的阐述,并未能对美术作品深层的含义进行讲解,培养不出来学生自主赏析的能力,对作品赏析的观点也都大致相当,这与赏析课的教学宗旨相去甚远。

四、完善和提高中学美术赏析课教学的措施

1、重新定位中学美术赏析课的教学理念,着重强调美育的价值

中学美术赏析课是素质教育的传播介质,因此美术赏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水平。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想提高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效率,就得对赏析课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以此来加强教师的艺术涵养。因而,中学美术教师就要从美术赏析课的具体实践来感悟和总结,同时对自身要不断有整体的综合实力提升,在美学的理论方面以及人文自然学科上都要融会贯通,这样中学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才会得到提高。

2、对传统的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显示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最大程度的探究美术作品传递的精神文化意义,重视中学美术赏析课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美术赏析课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使学生明白每个美术作品都是作者进行细致的构想后,联系自己的审美趣味以及创作时的情感感悟而创造出来的,蕴含了很浓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要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想象作品传达出的精神文化意义,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美术赏析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将物理、人文历史、音乐等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美术赏析课教学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4、在中学美术赏析课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美术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我们进行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在具体的美术赏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这一观点进行组织教学。众所周知,美术的核心内容是视觉上来感受和用心来感悟美术作品。所以,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更为直观的美术作品,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以及音乐等多种视听语言联系在一起,让乏味的美术赏析课成为很有趣味的课,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赏析课的教学中,以此来提高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卢瑾.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考.教师,2011(18).

[2]李小荣.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

关键词:美术欣赏情境创设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综合提升。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时,采取的主要教学流程还是“呈现作品―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单一化的线型方式,在这样的欣赏模式下,小学生进行的美术欣赏往往带有被动性与枯燥性,他们并不能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去。在“学为中心”的美术课堂转型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很多美术教育理论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脱离了情境的欣赏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好“情境”的台,从而让他们在“情境”中唱好“欣赏”的戏。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欣赏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引入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引入环节效果平平,小学生是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欣赏兴趣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欣赏教学的内容,为小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美术欣赏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诗意情境”,以此引发他们的欣赏欲望。

例如,在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时,为了激发小学生对水墨画动物的欣赏兴趣,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图片,小学生看了以后十分喜欢,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么多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利用水墨画来绘画会是怎么样的效果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小学生的欣赏兴趣,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一位画家画水墨画的过程,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欣赏兴趣的激发,从而让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调动。

以上案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地让小学生感受到了“诗画结合”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小学生的欣赏欲望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自然能够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其他画作的欣赏中去。

二、创设文化情境,提升欣赏内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意味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并不要求培养小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重点是要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此,在赏析环节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文化情境,要引导他们经历美术赏析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水平。

例如,在教学《水墨变体画》这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水墨变体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课堂上呈现了几幅水墨变体画的代表作品,然后,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欣赏,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他们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为有效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经历欣赏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小学生经历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才能有效地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有效的欣赏过程应该是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根据美术作品的内容为他们创设“对话情境”,引导他们在与美术作品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欣赏。

三、创设对比情境,升华欣赏情感

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促进小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与主旨的内化。内化环节作为美术欣赏的最后一个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小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内化欣赏时,教师要善于根据画作内容为他们创设“对比情境”,引导他们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升华美术欣赏的情感。

例如,笔者在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时,为了让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与把握水墨画动物的特点,先后给小学生出示了《奔马图》《游鱼图》《墨驴图》这三幅水墨动物画作品,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三幅作品进行对比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找一找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小学生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围绕这三幅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用墨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美术欣赏情感。

总之,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想象时,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情境能够为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好“情境”要善于在美术欣赏的引入、赏析、内化环节创设趣味情境、文化情境和对比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内涵、升华小学生美术欣赏的情感。

[1]陈丽化.小学美术欣赏有效教学三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依然不太重视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创新,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养,将美术欣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继而保证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种自发的探究欲望,并且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同时保持一种感官的敏锐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艺术。学生通过观赏出类拔萃的美术杰作而展开思索、联想、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内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创作方式等,从而丰盈和充实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完善和强化了学生的艺术感觉,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审美与综合素质。此外,美术欣赏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深入欣赏,通过在讨论中听取其他学生的见解来完善自己的赏析,教师可以在每个谈论小组内驻足倾听,适机地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如美术作品的主题、构图形式、色彩处理等多角度展开讨论,同时,还可以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技法,以及画面的布局与关系等。最后还可以深入到探究美术作品的风格,以及作者创作时的背景和心情,换言之,就是美术作品所隐藏的寓意。另外,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结束后,保持敏锐的感官习惯,继续欣赏身边的艺术作品,保持思考与表达,让这一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得以延续,切实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三)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美术的踪迹,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时,可以尽量地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既贴合学生的心理探索欲,还能锻炼学生的审美敏感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美术欣赏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突破课堂这一界限,让美学的欣赏情境更加广阔。对于校园中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师也可以突破课本的局限,通过欣赏分布在校园之中的建筑,分析和思索建筑的布局与外观形态,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建筑进行全面的观赏,学生通过探寻其美学意义,可以从熟悉的场景中,收获全新的视角和思想。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堂的范围扩大,到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当地的特色公共场所去,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不同建筑的外观特色,探寻设计理念,领会其中深层次的人文魅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授学生应用发散的艺术感知能力去品析世界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以更加直接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例如,在进行《中国画欣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国画大家的人物短视频来呈现画家的创作过程,而后再让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同时让学生在探讨中结合了画家的生平、性格等背景,会让学生对美术画作产生一些独特的见解,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既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探寻到作品中所隐含的人文背景与艺术内涵。

(五)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齐白石作品美术欣赏课程时,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从齐白石的美术作品中的绘画意境出发,完善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和角度;其次,教师可以在课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还原齐白石作品《雏鸡》中的原型,通过播放小鸡成长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对于小鸡形成一个动态的直观感受,随后再进入齐白石创作的美术场景中,探究和分析其中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以此来升华自己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

(六)小组讨论

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的协作讨论中来实现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充分感受,并且还应该加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剖析美术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艺术审美的习惯。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发言、倾听,来描述自己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和感受,并且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过程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评述,将这一过程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艺术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欣赏教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对欣赏教学的喜爱度和探索欲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崔艳青.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11):156.

一、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情操

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够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性活动,学生的心灵能得到净化。如,从列宾、利维坦、希施金等画家质朴的画风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关爱,从而能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观念。此外,很多美术作品中还彰显了画家的爱国热情与坚强的意志,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与勇气。

2.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学生能够透过作品表层领悟到其所包含的深意。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美术作品在形式和语言上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所包含的情感也有了更为细腻的体现,美术作品成为画家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鉴赏愉悦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启迪审美智慧,继而有助于完善审美观念。

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过程是画家的生活环境、情感和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美术鉴赏过程则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一个相对自由、不受约束的空间,因而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另外,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要通过交流、沟通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这一过程无疑会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二、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掌握美术作品的时代特征,体会作品的审美情趣

美术作品因为产生的时代不同,会有不同的特征和价值取向,这是美术鉴赏者应当注意的。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时代的发展规律与时代特征,以及每个时代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应当对美术作品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注意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关系,加强作品的背景介绍

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着画家的艺术体验、生活经历与生命感受,还能反映画家的素养等,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是对创作者的情感与心灵的反映,创作的客体与主体之间往往有对应的关系。所以,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产生的背景和创作者的生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美术鉴赏时更快地进入状态。

3.依据美术作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体会创作者的审美心理差异

【关键词】美术情感教育

美术赏析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无论在作品分析上,还是在美术欣赏中,都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为核心,以乐育人。笔者认为,在美术赏析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敏锐性

拥有敏锐的感受力是欣赏美术的基础条件。美术是情感的艺术,更是视觉的艺术。图片是它感性的材料。因此,要感受美术,主要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美术欣赏活动中,仅有观察物象特征的敏感性、观察物象相互关系的准确性是不够的,更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到欣赏对象的形象美与形式美所在,以及这些美的造型方法。

审美的观察是以视觉感知为基础的,有联想、想象、情感与理解参与的观察,含有情景交融的观察、形式表现的观察、形式美的观察,等等。对审美因素的观察是美术欣赏活动的核心,是将学生带入美术这一特殊的视觉艺术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触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精细鉴赏美术杰作的过程,训练对视觉形象的形式美的敏感观察能力,培养起学生对视觉艺术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品质,是美术欣赏活动的特征之一,即通过美术作品形式的直接感知和赏析来品评作品的形式的情感意味。表现为敏锐地直观感觉某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独创精神和作品独特的魅力成分,感觉其中的鲜活性、生动性,并体味其美的意义所在,美的内涵所在。应该注意的是,美术大师们的作品有许多是非常杰出的,其中美点众多,因此在单位课时内应审慎地进行选择,如有的形象突出就重点观察分析形象的构成;有的以色彩取胜就重点感受色彩的韵味:有的以构图见长就重点观察体验构图带来的特殊意义,以避免浅薄浮泛的“走马观花”,使“美”点形扇“亮”点,交相辉映。

二、选择正确的美术作品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

现在的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6─18岁之间,他们一般具有自尊心较强、求知欲强、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已初步形成,表现在审美对象不断扩大,涉及到自然、社会、艺术多个领域。在他们这个阶段,已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审美评价能力已初步形成,欣赏作品具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开始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审美对象。

我发现学生往往对自己非常熟悉的美术作品表现的心灰意懒,没兴趣,对完全陌生的作品则无动于衷。只有对那种似乎知道一些但又比较陌生的审美对象才会有极大的兴趣。而那些十分新颖,富于变化,对比强烈的艺术品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尽量选择形式感强的,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凡高的《向日葵》等。除此以外,还要选择一些没有具体文学情节的作品,如中国山水花鸟画,荷兰风景画,俄罗斯风景画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还要选择人类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蒙娜丽莎》等,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对比着给学生介绍,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是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同其他艺术相比较,其感情特征更为突出。在美术赏析课的第一节,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美术给予我们的不是某种“认识”,而是营造一种“体验”,一种直接的生动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在每次欣赏同一副作品之后都不尽相同。这也正是美术这门艺术最富浪漫的气质所在。

情感是人类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愁、爱、憎等情绪。在美术赏析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就要让学生在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美术中明确辨别出各个美术作品的基本情绪,这是欣赏美术最基本的要求。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艺术。音乐和美术是姐妹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比如,在欣赏凡高的《麦田上的乌鸦》这张作品时,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衬托出了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悲凉、绝望的情绪,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画时“黑色的”心情。

当然,教师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停留在美术情绪体验的层面上,而应当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美术情感的深层次理解。如同样是表现爱主题的几部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不同内涵的爱。

THE END
1.这100幅动物画素材很精彩!信! 动物画百图…https://www.sohu.com/a/292118570_99908875
2.今天整理了100只动物的合集!#绘画素材#...来自秒懂创意今天整理了100只动物的合集!#绘画素材# ?收藏 104 3 ?123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设计美学博主 微博原创视频博主 超话主持人(教育超话) 更多a 微关系 她的关注(7) 微博社交会员 微博会员 微博会员小秘书 微博经营会员...https://weibo.com/6965544536/Nz4yUnaVa
3.爱护动物图片绘画作品大全熊猫办公精心为用户挑选80张高清精美爱护动物图片、支持专业级爱护动物设计素材下载,更多风格的爱护动物,免抠元素,卡通手绘素材图片、图标图案、免抠矢量图,尽在熊猫办公。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aihudongwu3627.html
1.野保月爱“沪”野生动物绘画作品展示——鸟类篇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它象征着是长寿、吉祥和高雅。鹤也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也代表着富贵。人们将鹤精神化、人格化,用白鹤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也屡有出现。 2003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了国鸟评选活动,并成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242423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设计《我喜欢的动物》(精选9篇)5、展示幼儿作品《我喜欢的动物》,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画的动物来仿编动物。谜语儿歌。 鼓励幼儿按原有的动物谜语结构,编自己喜欢的动物。 6、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和创编的谜面进行简单的。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设计《我喜欢的动物》 3 ...https://www.jy135.com/ziyuan/jiaoxuesheji/2218533.html
3.中班美术教案《动物》及反思(通用10篇)不同的方法展示出不同的作品,捏橡皮泥也有许多的方法,可以借助许多的工具,或者废旧物品,让橡皮泥作品不再单调,看上去更加的别致。我想这是我在经后的“捏橡皮泥”活动中该注意的方面。 中班美术教案《动物》及反思 2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1231080144_3566267.html
4.动物美术作品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动物美术作品简笔画鸵鸟简笔画作品图片|动物简笔画- 莱绘画网 简笔画 动物简笔画 小狗狗儿童简笔画图片狗儿童绘画作品图集 狗是 简笔画 动物简笔画 兔子拔萝卜简笔画图片兔子儿童绘画作品图集 简笔画 动物简笔画 调皮的猴子儿童简笔画图片猴子儿童绘画作品图集 动物简笔画作品图片9张 鸭子简笔画作品图片|...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fa0f2b676a4cab3e.html
5.沙漠里的骆驼动物美术作品分享—儿童蜡笔画图片大全蜡笔画沙漠里的骆驼动物美术作品分享 — 儿童蜡笔画图片大全 温馨提示:在浏览“沙漠里的骆驼动物美术作品分享 — 儿童蜡笔画图片大全”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https://www.027art.com/shaoer/2017/2835878.html
6.中班美术活动水墨游戏教案(精选10篇)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https://www.cnfla.com/jiaoan/1261844.html
7.毛茸茸的动物美术教案合集(通用10篇)这个礼物就是:巧巧手,多动手;大眼睛,细心观察;聪明屋,多动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这个礼物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8棉絮画 1观察形体 2抓住特点 3装饰背景 毛茸茸的动物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有序地写下来,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565590.html
8.美术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10篇9、 利用沙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互学,找到自己不足回去加以改正。 10、 教育学生热爱和保护珍惜动物。 美术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喜欢鱼,了解鱼的外形特征; 2、用纸折鱼(学习对角折),并调换各种颜色涂画鱼。 重点难点: 用纸折鱼(学习对角折),并调换各种颜色涂画鱼。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359427.html
9.(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美术《艺术作品中的动物》.doc(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美术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美术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美术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剖析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一节“欣赏评述”课程。本课旨在经过欣赏各样形式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办理...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8595709.html
10.小班美术欣赏教案15篇(1)每人任选一个动物图片,思考他们的皮毛哪些地方是黑色的。 (2)用黑色的蜡笔在轮廓内涂色。 (3)涂色时注意涂满,不涂到轮廓外面。 4、复数故事 用自己的作品讲一讲《黑脸小白羊》的故事。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动物,所以这个活动他们很喜欢,因为感兴趣,活动中参与度特别高,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涂颜色...https://www.unjs.com/jiaoan/meishu/20230209181033_6410897.html
11.大班绘画猫头鹰(精选14篇)对幼儿的美术作品采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独特的创作优势,能促使孩子们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们兴趣十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绘画《春天》时,杨甜甜小朋友按照我的要求画好了自己眼中的春天的同时还添画了可爱的小朋友,使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99qt1w4.html
12.新年氛围感拉满,46场活动与您共度精彩一月3.《写生· 潮汕》— 福田区美术创作基地写生美术作品展 4.技艺中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中国结- 丝丝红缕盘万象》 5.技艺中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脸谱绘画- 荟萃色彩 粉墨登场》 6.《虎虎生福》— 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7.技艺中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不朽之红 — 纸与剪刀的碰撞》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1/01/content_24854178.htm
13.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素材欣赏优秀作品:美术馆和艺术展览汇集了众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少儿通过参观这些展览,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大师的作品,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艺术魅力。例如,在参观画展时,少儿可以看到不同画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从而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https://www.yjbys.com/edu/meishu/42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