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主题绘画“四引导”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摘要:美术课相比其他的学科更能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怎么样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怎么样发展和形成学生的个性,便成为了我们一线美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主题绘画课为例,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提炼创造”“拓展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个性发展;主题绘画;教学策略;小学美术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教育普遍都是目的性较强的教学,为了迎合教学考核,最快展示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难免省略一些环节,着重教授美术技巧。满堂灌的给学生传授技能知识,这样不断临摹成人化作品,最后学生完成的作品都是一样的,像机器复印机复印的作品一样,没有自己的感情体现,没有自己的个性表达。(图1至图4)而这些作品,大多数是成人化的简笔画造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常与生活脱节。如果长期使用这用教学模式,学生的审美能力会逐渐下降,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被扼杀,进而失去学生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童真个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印发,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革新自己的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跟上新时代发展去适应“素养时期”[1]。在小学主题绘画课教学中,不应该只教学生埋头画画,只注重给学生传授技能知识,应该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联系生活,借鉴生活中形象,进行想象,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我在主题绘画教学中发现,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生的个性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学生个性培养的策略。
一、引导观察,“独具慧眼”中激发个性
二、引导探究,“独辟蹊径”中铸造个性
三、引导创造,“特立独行”中展现个性
四、引导拓展,“独擅其美”中张扬个性
教师教会学生书本中的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组织学生将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角,可以让学生懂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角度去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美术创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古代的应用,现在的应用,未来的应用。如在《动物的花衣裳》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创作的各种动物花衣裳,我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生活当中,学生通过课外收集书本,浏览网站等方式,把收集到的知识,在美术课堂拓展环节上进行汇报,比如古代应用在瓷器上的动物纹样;现代奶牛花纹的牛奶制品包装、豹子花纹的汽车、长颈鹿花纹的房子等等。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学会把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儿童除了在课堂中创作,也应该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品味。如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创造出来的花纹绘制到我们的衣服、鞋子上,把花纹用来装饰教室、校园和家里等等。通过教会学生把美术创意用各种不同形式在生活中体现,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潜能。
总体来说,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需要教师发掘小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观察视角、自己独特想法、不同展示形式等方面去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让学生从美术课堂中锻炼起独立自主的观察思考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让学生在未来的探索与创新道路上,更能感受到个性创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陈亚萍.如何培养学生的写生观察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7(8).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沙云.儿童画: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J].江苏教育研究,2007(12):58.
[5]朱也白,莫世林.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的思考[J].学生之友:下,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