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头鱼贯入场的那一刻,本地的“社区团购”平台知道,抛去“做大做强”的念头,自己要在缝隙中努力去做“小而美”。这是青岛本土社区团购平台“灵犀物集”创始团队的差异化战略想法,而和他们同时起步的多家本地平台,甚至早已不见了踪影。
美团优选抢占社区。
今年最火的赛道
京东、美团、滴滴等“跑马圈地”
类似于7年前团购的“百团大战”、5年前打车软件的“红包大战”,作为今年最火的赛道,社区团购上半年还在默默酝酿,而临近年尾则硝烟四起,在十荟团、兴盛优选、美团优选等巨头已打得不可开交的战场上,多多买菜、橙心优选、盒马优选又跑马进入。
怪不得他们,这是一个四万亿级别的庞大生鲜市场。抢“菜地”、抢供应链、抢小区、抢团长、抢物流……在巨头碾压下,我市商超、农贸市场开始重审多年来的卖菜方式,居民则能享受曾经昂贵的“送菜到家”服务,本土团购平台也在凭借本土优势在需求机遇。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战争,无论是互联网巨头、本土团购企业,传统商超、农贸市场,还是社区居民,无一例外都主动或被动地“躬身入局”。这也是一场没有胜败的战争,犹如几年前的“百团大战”和“打车补贴大战”,在这场酣战中,最终胜利的,是新旧业态所有权的交换。
巨头纷纷入局酣战
本土平台缝隙中想做“小而美”
11月9日,一张橙心优选登陆青岛的宣传海报,在李沧区鼎世华府小区居民的朋友圈里刷了屏。这天凌晨0点,滴滴橙心优选在包括青岛的多个城市同步开团。
为了拉到青岛更多新老用户,橙心优选从0时起每天推六场秒杀,爆品以水果、蔬菜、鲜肉和一些品牌的标品;还包括一系列购物券、抽奖活动,最高可立减100元,用户在平台上购物的到手价有可能比市场价的1折还低。
李沧区的鼎世华府小区附近便利店的店主张丽媛在当时成为橙心优选的“团长”,每天下午2点,张丽媛都会在自己的便利小店内对照着4页订单表,将各种蔬菜生鲜一一分装,然后通知邻居们到此自助取货。“经营方式全变了,真没想到还能这样卖货。”张丽媛感慨道。
和张丽媛想法类似,对大多便利店来说,这场与互联网巨头密切接触的经历,仅发生在不足一个月之前。
社区团购始于2018年,本来不温不火,但今年的疫情助推之下,最终于岁末成为“热搜”话题。2019年1月,十荟团于福州北路127号举行“开城”仪式;当年6月21日,每日一淘“一淘心选”正式在青岛上线……得山东者,得生鲜之天下。青岛,一边地处生鲜产地,一边消费空间巨大,对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社区团购玩家来说,都是必争之地。
到了11月,橙心优选在青开城,几大巨头可谓到齐。而美团、拼多多和滴滴的围堵目标是兴盛优选和十荟团,他们依靠引流、砸钱、补贴,在团长、仓储、物流、供应链等各方面迅速渗透,开启青岛“鏖战”。其团长的布点之密让青岛的街巷中“硝烟弥漫”——青岛一役,并不像想象中容易。
而青岛本土社区团购企业,“小而美”者居多。两年前的“咱家院子”被称为岛城最早的社区团购项目,创始人曾是窝窝团大区经理,覆盖约200个小区,积累约20万名用户,日均最高达到1000订单,但如今也已销声匿迹。
青岛今年发展起来的团购平台“灵犀物集”,目前已在本地沉淀近200个小区和200位团长。“我们只做巨头中那个‘填缝’的,就像有很多商超和大集,但依然有24小时便利店的存在,我们注重品质而不走量。”该平台创始人高燕称,巨头林立,他们目前能做的是稳扎稳打,将手中的200个社区维护好。
本土平台“灵犀物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
“我们现在都是BAT的人”
没有一家线下店能置身其外
如今,在青岛,没有一家线下店可以置身事外。
在李沧区,打开橙心优选、多多买菜或是美团优选,1公里内会出现30多个自提点。小卖部、连锁便利店、小旅馆、烟酒店、五金店、水果店……都成为巨头网点的一部分。
当前社区团购是一种预售模式。在团长的组织下,用户提前一天下单,一般晚上十点截单。然后供应商配送商品到平台中心仓,再通过各级仓库配送到自提点。
在市北区交运山庄小区,经营一家超市的董静正在计算一天的收入。她和员工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店里开始接单,白天忙小超市生意的同时,要接待取单的客人。晚上,她还要盯着各个群聊,不停把新的优惠、秒杀信息发到业主群里。
她每天可以接到100多单,来自不同平台。“我们主要走量,拿抽成,这些订单已经成了我们收入的一部分。”董静说,每天2000元~3000元的抽成,已经可以和便利店的日流水大致持平。
“11月中旬,滴滴、美团返点经常高达10个点(10%),美团、兴盛以及多多买菜的1元秒杀品,一般都限购一单,而橙心秒杀一度无单量限制,每次上架就会获得大量抢单,迅速售空。”说起各个平台的“玩法”,董静如数家珍,甚至她还开玩笑地表示,现在他们这批开便利店的人都被“巨头收编”了。而进驻橙心优选这一个月以来,董静已拿到还算可以的分成。(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