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有的平台,营销活动中必有“拼团”。拼团何其多,拼团何其难。
以前都是作为用户,现在是作为产品经理,才发现这其中的奥秘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今天就来复盘下,做好一个拼团活动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做任何产品,明确使用角色是关键,梳理使用场景是核心。
对于活动创建者来说,其目的是为满足获客需求,即吸引更多的用户购买。
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拼团活动和普通的优惠活动区分开。普通活动,可能只是为了进行促销、可能只是为了增加销量、可能只是单纯的想清库存。
而拼团活动,核心内容应该是“拼”,也就意味着这是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场景。
所以,拼团活动的设计思路,就需要围绕着上述目标,否则,功能越多,效果越差。
对于团长和参团人来说,其核心需求就比较单纯了,以比较便宜的价格购买优质的服务。
所以,对他们来说,价格和品质,这是他们的共同述求。
基础的海报文案和消息直发,基本上能够满足大部分的使用场景。毕竟现在大家的社交圈子,基本上离不开腾讯这一亩三分地。优先满足这块内容,对于团长的核心述求,基本上就解决了。
对于参团人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价格便宜、购买顺畅、服务有保障,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顾虑了。毕竟都是熟人圈子,拼的也就是一个人情。
一个成功的拼团活动,核心的内容配置是关键,内容的兼容性决定了活动的扩展性。
关于拼团的内容,目标是让用户清晰的知道所要购买的内容是什么即可。
拼团名称:拼团的名称。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取个好名称,能减少推广成本、增加曝光机会。
拼团内容:拼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商品,是服务,还是其他。要让用户一眼就明白所要购买的是什么,有时候简单粗暴,也是一种好方法。
拼团规则:关于拼团的一些规则性介绍,比如有效期、使用条件、限制条件、免责条款等说明。
以上是基本通用的标准,我们还需要考虑行业属性和差异。
上面两种做法,没有好和不好,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可以。
阶梯价格,也是拼团活动普遍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需要允许用户创建多阶梯的价格。比如:2人团/100元、4人团/90元、8人团/80元。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给开团人更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人数进行开团。二来也为了刺激开团人选择人数多的团,以便拉取更多的用户。
不过阶梯的数量也并不是随意的,太少,会让没有选择性;太多,会让用户没法选择。
按照一般的标准,2-3个是用户比较容易接受的,即给了自己选择的空间,也不至陷于选择困难中。
如果没有虚拟成团,当团单到有效期而人数不够的时候,此拼团会失败,会对已支付的用户进行退款操作。
这当然是活动创建者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才有了虚拟成团的功能。此功能,建议默认开启。
虚拟成团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用户信息尽量不要太假,头像和昵称尽量弄的真实一点,可以给出特定的规则,然后系统随机取值。
虚拟的,我们也要认真对待。
关于客户的限制,其实是为了满足老带新的需求。
有些情况下,用户需要通过老用户来获取新客户,这时候,就可以对参团的客户进行限制。
设置拼团活动是所有人都能参加,还是只有新客户才能参加。
需要注意一点,关于新客户的定义,可能会存在差异。有些是下单成功、有些是支付成功。尽量做到灵活可配置。
核心功能不能少,辅助功能有更好。
弹幕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谁不想尝试一下呢。
常用的做法,系统会根据行业数据提供一套标准的弹幕内容,用户可以直接选择使用。
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建自定义的内容。
拼团成功提醒的作用,是为了刺激用户购买的动机。
毕竟看到不停的有人在买买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可以使用虚拟拼团和真实拼团相结合的方式。
关于销量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不展现销量,另一种是展现销量。
不展现销量:让用户无感知,也就自然不会关心销量问题。
展现销量:真实销量和虚拟销量相结合。
虚拟销量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用户的购买信心。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看到销量不错的东西,会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踏实感。觉得这么多人都买了,东西肯定不错。
不断复盘,定期升级,持续优化。
通过对拼团活动的转化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每次活动的整体效果。
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活动的对比分析,提炼成功活动的特性,以便后续开展活动时有的放矢。
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漏斗分析,找出哪个环节的转化率低,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查看拼团活动的订单数据,这里有两个维度来看,一是团单维度,一是订单维度。
查看订单维度,我们可以看支付、用户、金额这些信息。
以上就是对拼团活动的一些简单复盘,如果你也刚好准备涉及这块,希望对你有用。
一些想说的话:
拼团活动的核心在“拼”,基础在“活动”。
核心决定了所呈现的方式和满足的场景;基础决定了所呈现的内容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