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瘫在床上刷短视频的我,刷到了教人薅海底捞羊毛的视频。
比如说,用小料自制各种锅底,各种暗话问服务员要水果零食,甚至还可以打包带走!
惊了,这年头薅羊毛不都是偷偷的嘛?什么时候都开始线上“授课”了?
看到这里我真疑惑了,什么时候薅羊毛这事,成了博主们赚流量的利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这背后的生意——薅播。
一、薅播,有多神奇?
开扒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普及一下什么是薅播:
现在,各大平台上都有很多“神奇”的薅播,不少博主都在跟风蹭热度。
比如,现在我们打开小红书搜索“薅海底捞”,就会跳出很多现场“教学”:
海底捞0元寿喜锅;
海底捞最省钱吃法;
海底捞免费小香肠,快去薅!
打开这些博主的攻略,大多打着“吃垮海底捞”“最省钱”“0元”“免费小菜和服务”的旗号。
上次我去海底捞的时候,就验证过这些暗语,服务员真的给了我仙女棒,还打包了水果,亲测部分有效。
还有被薅到习以为常的星巴克,在平台上随便一搜就是攻略,“0元”“一杯10块”“两杯9.9”,“星巴克准考证”等等。
除了这些吃的喝的,还有一些更奇葩的薅播,比如在宜家直播睡觉,或者直播别人在宜家睡觉等。
免费又吃又喝还睡觉,还有这操作?所以,薅羊毛的“最高境界”究竟是啥?假如观看这些薅播的用户,都跟风跑去店里体验,那品牌不就真惨了?
你还别说,“受害”的品牌可不止一个两个。
就拿3月海底捞牛肉粒变素事件来说,官方解释“引导消费者积极尝试植物蛋白产品”。
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很多消费者会把牛肉粒小料当作菜品无限制使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损害了海底捞的利益,这才是牛肉粒变素的根本原因。
人均100+的海底捞你27块钱吃到了,送了不少小菜、水果,店员还主动帮你做了酸辣粉,让3个人“吃得很饱”之后,甚至还免费做了美甲……
给你薅这份上了,还嫌人服务不好?脸呢……事后,当事门店公开回应此事,并称:客人消费自由,目前并没有低消计划。
可以说,这群羊毛党们是花着最少的钱,要求海底捞贴心到位的服务,甚至变本加厉的要求外带零食和水果,赠送菜品和玩具等。
海底捞能咋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呗。同样的经历,还有被薅大户“星巴克”。
在2018年,为了推广它的APP,推出了一个新人注册礼活动,新用户可以领取一杯圣诞节特饮。
结果,短短一天内,“专业羊毛党们”就注册了近40万个虚假账号。
按照每张优惠券可以兑换一杯30~35元的饮料计算,他们已经薅走了价值千万的星巴克特惠券。
因为大量的羊毛党冲击,星巴克不得不当天叫停了活动,以至于后来的优惠活动都相应的提高了参与门槛,避免此次事件再次发生。
除了这两个被薅大户,还有很久之前的必胜客32元无限量的自助水果沙拉,直接被薅到下线,以及更多的品牌……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些疑惑:薅羊毛背后的他们,到底是谁?
二、薅羊毛背后的生意经
薅羊毛真香,一直薅一直爽,那他们是如何把薅羊毛变成一门生意的呢?
1.谁在薅羊毛?怎么薅到的?
这里我们可以将薅羊毛的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薅羊毛的机构或个人,他们是职业羊毛党,有自己的渠道、线报、以及各种黑科技,会囤积大量优惠券或产品。
资深的黄牛头子会利用“群控技术”批量操控手机,再利用“养猫池”(用手机卡蓄养大量虚拟账号)等手段,实现N张手机黑卡同时作业,批量盗取各家优惠券。
群控技术·图源:@华企黄页网
譬如上文所说的2018年星巴克新人注册礼活动,也是因为这些黑科技的运用,直接损失了1500万。
第二类是贪小便宜的兼职羊毛党,简称下级,他们可以自己薅羊毛也可以收徒,再往下级拓展。
2.“薅羊毛”,不止是省钱
那么,为了往下游拓展,收割韭菜们,资深羊毛机构或个人都用了哪些手段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上文所说的薅播,目前非常流行。
②建“羊毛群”,收入群费
第二种方法,就是来钱最快的入群缴费。
同时,她还管理着几十个羊毛群,进群前必须缴纳一定的“入群费”。
群内有专门的“线报员”搜集各地的福利或优惠活动,并统一发到群内,在里面的人可以接收讯息自己薅,或者再自建群收“入群费”,在群内发给自己的下级。
不过,除了这些靠谱的羊毛群,现在已经有不少借“薅羊毛”之名拉新用户的假“福利群”存在,往往与骗术甚至传销挂钩。
③出售“薅羊毛教程”
除了入群缴费,高级别的羊毛党们还会直售卖“薅羊毛教程”。
例如我常玩的手游王者荣耀,里面会有一个花钱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一般来说,想抽到最诱人的奖励“荣耀水晶”,需要花费2000元左右。
不过,有的羊毛党研究出了抽奖的“教程”的教程,并明码标价的售卖,运气好的话几十几百就能出水晶:
④批量薅优惠券,并线上售卖
除了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制作、群聊发散等,一些高级别的羊毛党机构或个人,还会在电商平台售卖优惠券或者票券。
例如经常被薅羊毛的电影票圈,只要打开淘宝、咸鱼等电商APP,就可以看到成千上百个店铺,打着“低价”“三折”“出票快”的旗号,且个个销量不低。
点开第一家店铺里的宝贝评价,可以看到好评有惊人的6.3万,绝大部分的评价质量还行,并不像是水军刷量。
三、结语
众所周知,“薅羊毛”就是人的占便宜心理作祟。毕竟花最少的钱享受一样的产品或服务,谁不愿意呢?
虽说薅羊毛很香,但大家也一定注意,不要被割了韭菜;同时,这种行为一定要适度,触及到品牌利益的行为不可取。
毕竟,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即使有,也会遍布窟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