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兴起1.抖音为什么做本地生活?
1)用户自发养成的O2O生态
在抖音官宣进军本地生活之前,短视频经济确实带起了很多店铺或者景点,比如一个用无人机拍摄的绝美景区,一个餐厅超美好吃的菜品,吸引超千万人观看,百万人点赞,确实有很大部分的人可能因为一个视频触发了兴趣,暗暗地计划着出发。还记得著名的摔碗酒吗?
2)线上线下存在脱节
3)商业矩阵的补充
2.抖音怎么做本地生活?
POI:亦即是兴趣点,抖音视频左下角的入口(可能是位置、商品、小程序等)。
3.抖音本地生活长什么样?
1)流量入口
2)商家页
商家基础信息:店名位置;达人视频:商家可置顶一个达人视频;优惠券:商家可以创建免费领取的优惠券,或购买的团购套餐;评价:用户的评价和用户的视频;关联视频:抢地主视频(基于此商家的最多点赞视频)和其他基于该商家的视频。
二、抖音本地生活商业模式思考
首先说结论,我对目前抖音强硬引流,硬刚美团点评的商业模式的本地生活业务其实并不看好,以下是自己的思考,仅供参考。
GMV/订单量=流量×转化率
1.流量讨论
1)POI的本地业务缺流量吗?
我的结论是不缺。
2)流量还能更多吗?
我的结论是能。
无论流量缺不缺,业务肯定希望入口流量越大越好,才能促成最终的漏斗转化。
1)目前抖音本地生活的转化率高吗?
我的结论:还很低,主要原因是随机性场景碰撞随机性需求。设想一下,我要在抖音上刷到一条视频,然后购买套餐到店的完整转化。
可想而知,转化多难,流失多大,因而目前形成了视频播放量上万,套餐销量零星人数的困境。
2)用户真正购买的转化真的是线上吗?
我的结论:不能只是线上。
精细化运营地推大军是美团起家的一大重要战略方向,在刚刚的1)里面提到的转化,用户看完视频完成购买已是困难,但用户的真正购物行为是线上吗?
3)商家进驻和运营的积极性如何?
我的结论是没有做到降本也没有做到增效。
降本:商家需要申请蓝V,拍摄视频,而且要不断发布更新,运营成本无疑比美团点评。降本:运营抖音首要思考的问题是,我的店铺有什么素材,是否有故事性和爆发性,这个成本不是很高吗?我交了年费加入大众点评,上传图片菜单,可能就能获得一些自然流量了。一个单店可能只有20个人的团队,他们能想好如何运营抖音吗?增效:商家的运营数据不清楚,假如100万人看视频,1万人到店,1%的到店转化率,到店之后使用大众点评买单,GG,商家如何知道这一万个人是抖音来的呢???假如不知道,我还运营抖音吗?
4)抖音和美团点评对商户的差异是什么?
结论:目前对商户而言抖音是品牌渠道,美团点评是订单渠道。
一次性投入&持续性投入:品牌渠道是一次次活动的投入,订单渠道是每天做推广做评价买流量运营排名的投入。
本地生活商家并非都需要品牌渠道,但都需要订单渠道:大多数店铺一般是单店运营,根本没有品牌概念,你觉得他会花钱运营抖音还是运营美团点评。
三、假如你是抖音本地生活的业务负责人,你会如何运营?1.重构本地生活的转化目标
前文我的观点是,POI视频只能产生兴趣,而不是购买。那抖音本地生活转化的是否应该是转化兴趣带来的关系和连接纽带呢?
我们可以为某个视频浏览时长比较长,兴趣度较大的用户,结合LBS的位置关系,为用户发放菜品券或者会员码。比如我正在看一个猪肚鸡的视频,那抖音可以为用户发放猪肚鸡的优惠券,从兴趣变为关系,当后期用户有机会到店消费时,想起来抖音还有一张券。
因而商家看到的数据是,100万人观看→10万人领券→1万人到店消费,全链条的数据可知,商家也可以清晰地清楚抖音转化漏斗,从而能持续投入抖音运营。
2.注重“临门一脚”的战术
线下门店的一个宣传牌,服务员的一句提示语都是临门一脚的宣传矩阵。
3.解决POI流量流失问题,提升漏斗转化率
弥补POI空白情况,增加附近商户的推荐,解决空白POI流量流失。同时目前各环节的转化漏斗过低,应多增加用户低成本操作的功能和产品,提升用户和商户的关系维系程度。
4.KA商家的培养和扶持
KA商家对行业有重要的影响,其实抖音做本地业务应该有特殊的商家画像,或者说,并非所有店铺都可以在抖音成功,选取有代表性,故事性和可复制的商家案例培养起来,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都会引起群体的跟随。
本文@就是爱睡觉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