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

其一,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设计。例如,在云南的哀牢山中,时代居住这里的哈尼族人选择在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山坡居住,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适宜于居住;村寨之上是神圣的龙山,丛林覆盖,云雾缭绕,村寨之下是层层梯田。丛林中涵养的水源细水长流,供寨民日常生活所用,水流穿过村寨又携带大连牲畜粪便,自流灌溉梯田。山林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都有奇特的医药功能。所以山林是整个居落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因而被视为神圣。哈尼梯田文化之美,也正因为她是一种基于场所经验的生态设计之美。皖南的村落,如宏村,也可见同样的生态设计经验(俞孔坚,1992)。

其二,适应场所自然过程: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本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决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生态设计告诉我们,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同时也是设计物本身的健康。

其三,当地材料: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原理之二: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保护资源的优秀传统值得借鉴,它们往往以宗教戒律和图腾的形式来实现特殊资源的保护(俞孔坚1992)。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尤显重要,如城区和城郊湿地的保护,自然水系和山林的保护。

第二、减量(Reduce)。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即使基于已有的技术,有学者认为人类可以用比现在少一倍的能源和资源消耗而获得比现在高一倍的生活水平,既所谓的四倍数(Factorfour,VonWeizscker等,1997).相似的观点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只有将资源消耗量减少到50%,而发达国家较少到10%,地球的可持续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为此,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于1994在国际上成立了“十倍数俱乐部”(TheFactorTenClub,见VonWeizscker等,1997)。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自身繁衍。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可以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第三、再用(Reuse)。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关闭和废弃的工厂可以在生态恢复后成为市民的休闲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潮流.早在1971年,景观设计师RichardHagg就提出利用西亚图的煤气工厂遗址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并于1975年开放(见FrankelandJohnson,1991)。一个类似的例子是由德国景观设计师PeterLatz设计的EmscherLandscapePark景观公园(见BrownB.J.,2001),1991年开始设计,1994年开放,公园占地230公倾,位于德国钢铁重镇Ruhgebiet,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工厂设施,进行生态恢复,生锈的告炉,斑驳断墙,在绿色的包围中讲述一个辉煌工业帝国的过去.国内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个始建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粤东造船厂,不是被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地产开发,而是利用现有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在这里,古树讲述了这块场地的历史,厂房和机器深刻了城市的记忆。

第四、再生(Recycle)。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而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因此有了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属性是可以循环再生的.从原野,田园,高密度城市,再到花园郊区,边缘城市和高科技园区,随着城市景观的演替,大地上的没一寸土地的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俞孔坚,2000,2001).昔日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大面积铺装或迟或早会重新变为森林或高产的农田,已经填去的水系会被重新恢复。

工业的生态设计要求工业生产流程的闭合性,一个闭合的生产流程线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生态目标,一是,它将废物变成资源,取代对原始自然材料的需求;二是,避免将废物转化为污染物。

基于这一概念,Lyle等人(1994,p10)提出了再生设计理论(RegenerativeDesign).即用“源—消费中心—汇”循环系统取代目前的线性流,形成一个再生系统(Regenerativesystem),使前一流程中的汇变成下一流程中的源。根据Lyle的经验,实现再生系统,在设计上有以下十二大战略:

1.让自然做功;

2.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背景;

3.整合而非孤立;

4.需求多功能的满意或较优而非单一功能的最大或最小;

5.适当的已适用为目的的技术追求,而非过分追求高科技;

6.用信息取代物质和能力消耗;

7.提供多条解决途径;

8.寻求用共同途径解决多个不同问题,而非就事论事;

9.把管理储存(包括资源、能源和废弃物)作为关键因素来对;

10.创造环境之形来引导功能流;

11.创造环境之形来标识过程;

12.可持续性优先。

正如没有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可实施的设计不考虑经济预算一样,没有一个可实施的生态设计可以不考虑生态代价,包括资源的消耗,污染的产生以及栖息地的丧失。

生态算帐方式有主要有:

其一是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一件户外家俱可能是以东北长白山的红松为材,长途运到广东某地加工成品后,又运至北京置于场地之中,破旧后变成垃圾,进入处理场。这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物质、水、能量和土地的消耗,也就是说,这一家俱的生态费用都应该作为设计时的考虑因素。一张简单的园林座椅,实际上关联着河流的水质、森林的状态以及山体的水土流失程度。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评价设计和使用的产品的生态性。我们需要对理解产品生产过程以决定它们对物质和能量是节约的,或是浪费的,是有毒的,或是无害的。生态设计要求我们对所有我们使用的东西进行探究,生产它们意味着牺牲什么?它们的创造会给人、动物及自然带来什么危害?

其二:能流和物流跟踪

原理之三: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Daily,1997)。这些服务包括:

1.空气和水的净化;

2.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

3.废弃物的讲解和去毒;

4.土壤的和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

5.作物和自然植被的授粉传媒;

6.大部分潜在农业虫害的控制;

7.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

8.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从中人类获取农业、医药和工业的关键元素;

9.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10.局部调节气候;

11.缓和极端气温和、风及海浪;

12.维持文化的多样性;

13.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

所以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这一原理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

自然界没有废物。没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把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切断了。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

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没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Lovelock,1979)。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莫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自然的自设计能力,导致了一个新的领域的出现,即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传统工程是用新的结构和过程来取代自然,而生态工程则是用自然的结构和过程来设计的(Odum,1989)

自然系统的这种自我设计能力在水污染治理、废弃地的恢复(包括矿山、采石坑、采伐迹地等)以及城市中乡土生物群落的建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该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草原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盟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Cerver,1997)。在废弃矿山的恢复中,除了常规的用植被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外,还可以利用地貌过程来开起自然恢复过程(Duque,etal,1998)。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李兵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之中(俞孔坚等,2001)。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FormanandGodron,1986;Forman,1995)。边缘带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的地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这种效应是设计和管理的基础(FryandSarlv-Herlin,1997)。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暴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外来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

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儿童只知水从铁管里流出,又从水槽或抽水马桶里消失,不知从何处而来又流往何处;忙碌的上班族不知何时月圆月缺,潮起潮落;在全空调的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们,就连呼吸一下带有自然温度和湿度的空气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更不用说他对脚下的土地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有所了解。大自然的高山流水、飞禽猛兽、沼泽丛林都只是电视银屏上的画面和幻想中遥远的自然保护区景观。

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1998)。

所有这些,都在促使一种我们回到古老艺术:视觉生态--一种景观美学,它反映了人对土地系统的完全依赖(Visualecology,Thayer,1976),重新唤起人与自然过程的天然的情感联系,在生态-文化与设计之间架起桥梁。人与生物之间的共生,被Wilson称为“生物恋”(Biophihia)(Wilson,1984),人与土地和空间之间的依恋关系,被称为“土地恋”(Topophiha)(Yi-FuTuan)。它提醒我们人类是被设计出来适应和生活在自然之中的。生态设计回应了人们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之依恋关系,并通过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显露和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来唤醒人们对自然人关怀。这是一种视觉生态审美(aestheticvisualecology)(Thayer,Jr.,1976)。审美视觉生态主张设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②能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

③能把被隐藏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

④能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

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前不久在美国伊利诺大学举办的一次全国景观设计展中,便以此为主题,被称为生态显露设计(Eco-revelatorydesign,LandscapeJournal,1998),“即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强调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它不再被当作洪水和疾病传播的罪魁,和城乡河流湖泊的累赘和急于被排泄的废物。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一种独特景观(WenkandCregg,1998;Eades,1998;Poole,1998).在这里,设计挖地三尺,把脚下土层和基岩变化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以唤起大城市居民对摩天楼与水泥铺装下的自然的意识(MathurandCunha,1998)。在自然景观中的水和火不在被当作灾害,而是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所必需的生态过程(Kovacic,Craig,etal,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生态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vanderRynandCowan,1996)。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生态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地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末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俱,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设计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设计的内容。

所以,从本质上讲,生态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3生态设计的几个实践案例3.1化腐朽为神奇: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俞孔坚庞伟,2002,2003;Pudua,2003)。

(1)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3.2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6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

(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

(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

(a)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里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用;

(b)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c)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无论是江滨的芒草丛中,还是在横垮在内河湿地的栈桥之上,也或是野草掩映的景观盒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小孩在快乐地享受着公园的美景和自然的服务:远山被招引入公园中的美术馆,黄岩的历史和故事不经意间在公园的使用者中传咏着、解释着,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而生;不曾被注意的乡土野草突然间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一种关于自然和环境的新的伦理犹如潤物无声的春风细雨,在参观者的心中孕育:爱护脚下的每一种野草,它们是美的;籍借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这里发生:青年男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同事和同游之间。

3.3丰产的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俞孔坚等,2005)。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市区,始建于1948年。为发展需要,像全国其它上百所大学一样,学校迁入规划中的浑南大学园区。新校园总占地面积80公顷。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3)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4)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

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第三、见效快,几个月内就可以形成有着四季交替的稻田景观;

第四、有特色,符合场地特点,可以形成独特的稻田校园。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文化意义,经过3年的春种秋收,目前,沈阳建筑大学已经围绕校园稻田形成的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中国农耕文化、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在师生的劳动参与和季节变换中得到了活生生的展现。校园的插秧节,收割节,接待中学生参观稻田,等等,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校园稻田还被沈阳国际园艺博览会作为博览园的一个部分。

第六、“建院金米”,年产近万斤的稻米收获,被包装成学校的纪念品,深受国内外嘉宾的喜爱。袁隆平院士为之题词曰:“校园飘稻香,育米如育人”,可谓意味深长。在此稻田校园的对策下,如何使稻田同时能满足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功能,并能超越大田稻作,而成为“后农业”时代的稻田景观,具有审美启智、休闲读书等功能,则是景观设需要解决的。

4结语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表-1)。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THE END
1.2022年中国国内最受欢迎的24个景观设计案例分享设计方位置在2022年年底,为大家总结了今年一年景观类别最受欢迎的24个景观作品。 葵涌河景观提升工程 基肇葵乡,峥嵘岁月 设计方: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河 场地面积:23.16万平方米 智见·云上 – 云之园 以“云”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型社区公园 ...https://gov.sohu.com/a/622186269_121194941
2.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模板(10篇)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in today's world is the main melody of low carbon garden design concep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39770.html
3.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装修效果图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室内设计图片大全设计本为您提供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装修效果图,包括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装修图片、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室内设计图等,看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装修设计图片就到设计本。https://www.shejiben.com/works/t208164/
4.世界有名的15个景观设计案例尽管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在1828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文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择了15个来进展讨论一些是很知名的,而一些是不为人所知的。......http://mip.zhuangpeitu.com/article/137401767.html
5.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ppt文档全文预览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ppt 41页内容提供方:文档分享 大小:15.57 MB 字数:约6.95千字 发布时间:2019-09-22发布于安徽 浏览人气:41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8/8140074136002050.shtm
6.88款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赏析本期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100个超迷人的露台景观。 中国建筑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中国园林景观资源整合平台 中国景观设计企业合作枢纽 --- 订阅与分享 来自:njzyf>《中外建筑》https://www.360doc.cn/article/31779205_624798030.html
7.?国外优秀校园景观设计案例盘点海南起帆校园建筑设计分享国外优秀校园景观设计案例 开学季,谈到校园,它是一个需要用心设计的场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这些优秀案例是怎么做的? 01 日本九州产业大学 相信很多关于台阶设计的案例,都使用过该案例的“模拟梯田”作为意向。这个很具创意,又回归自然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学校地势高差的问题,也能让使用者感...http://m.qfxyjs.com/h-nd-69.html
8.全球最经典的124个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居住区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对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言非常重要,合理的绿地规划可以使居民得到身心的放松。居住区绿化程度,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景观绿地系统中分布最为广泛,是绿化http://www.capablist.com/ubc/442770
9.艾景年度优秀作品华盛·城市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港盛城市花园尊局湛江市赤坎区核心区内,海田路旁,毗邻北桥公园,景观资源丰富,坐拥立体便家居鱼缸利交通,优享醇熟商业配套,并在项目南侧裙楼打造情景商业内街,形成动静相宜的居住氛围,经典构筑物城央幸福社家居鱼缸区。 项目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垂直绿化义风格建筑,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http://www.viphuayuan.com/content_847.html
1.园林景观设计经典案例(精选6篇)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 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9u71ita.html
2.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分析8篇(全文)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温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特色进行分析。温州现有植物景观设计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实现常绿和落叶的混交供养,并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实现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的组合。同时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温州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的运用中,做到高质量“绿化”,更是达到“彩化”的艺术效果。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kviwbys.html
3.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文序论:在您撰写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第1篇 Abstract:Small public space is playing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rban people's lives, loved by the people by its convenient accessibility. Hu...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46579.html
4.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例6篇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文1 根据我市城市基础管理和社区居民的需要,在城近郊区各街道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开展以保洁、保安、社区车辆看管为主的社区就业服务项目,开拓新的就业岗位,解决我市下岗职工、...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92495.html
5.干货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解析!景观设计中参与度更高的设计,往往景观利用率与视觉效果更高。目前的体验性景观,在科技性与互动性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全新的景观空间感受,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增加知识的传递途径。更多的功能性,使这一景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与传统景观相比这一种可以“玩https://www.gdjingse.com/xinwendongtai/660.html
6.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平面图)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https://www.de1919.com/article/313321.html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案例景观设计效果图景观设计专区,提供各类景观设计相关的居家装修装饰以及搭配图文文章,还有各种丰富时尚的景观设计效果图;同时还有景观设计相关的精品知识,为您的家装提供专业、分类化的景观设计信息。https://home.fang.com/zhuanqu/13609/
8.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景观设计》2)与景观生态相关的领域研究及发展方向; 3)学习生态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做的学科知识准备; 2、实践内容:虎溪河实地调研、提交生态问题调研报告 第2周至第3周 1、授课内容:景观生态学 1)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2、实践内容:景观生态实验、生态景观案例实地考察(彩云湖、碧山公园...https://www.scfai.edu.cn/jwc/info/1019/1136.htm
9.武汉园林景观设计:这2个国际经典案例值得学习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通过软硬景观的合理搭配,综合光、形、色、体等可感因素,组成一定的空间形态最后能达到极佳的和谐景观。 武汉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借鉴以上两个经典园林设计案例,在自己的项目上,合理利用,最终达到创造出新的园林景观构造的结果。除了多看经...http://www.tianchuangren.com/a_232.html
10.滨水景观案例展示最初景观设计设想将厕所建筑全部置入林中,掩盖卫生间作为如厕的独特属性。但在后续的探讨之中,我们认为卫生间不应该是让人厌恶的场所,它可以是一种媒介,让人精神放松,身心愉悦。于是我们景观设计将卫生间部分暴露出来,置于林间一侧,迎面亲水一侧,景观铺装的变化和错融绿化的方式,与建筑形成反差,增强建筑其辨识性,景观...http://www.whhtyl.com/product/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