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实践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劳动教育与实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基本原则

2.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关键环节

7.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支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项目,幼儿园创建种植角和养殖角。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劳动意识。

9.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保障

目前多数学生生活在较为优裕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所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领略青山绿水的美丽、体验锻炼、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感受生活快乐,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已成为临江市劳动实践教育中心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学中明意义

首先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挖掘和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并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真正意识到人的智慧和双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二、累中寻乐趣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我服务本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为他们今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参加劳动实践打下基础。这部分劳动内容主要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围绕自我服务的吃、穿、用、生活起居等,教会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己应做的事。如吃的方面,从食用方便食品开始,到学会做一般的主食和炒几个简单的菜;洗涤方面,从洗手洗脸开始,到学会洗自己的衣服;穿的方面,从穿鞋、系鞋带开始,到学会缝制简单的生活用品;学习方面,从收拾书包开始,到学会自制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并试着用自己掌握的劳动技术服务于社区,把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心奉献于社会。这样,既能激发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从什么都不会,到如今能像模像样地从事劳动,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

三、玩中求创造

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如果设计有创造、乐趣无穷的玩,孩子们就会展开翅膀翱翔!秋天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用树叶、树皮贴画!”这种创新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萌生了。孩子们动手准备制作的材料,经过努力,一件件新型的工艺品在孩子们玩的观察、思考、创造中诞生了。

四、美中有启迪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权威数据揭示:2013年是人口红利消失转折点,中国发达地区“用工荒”大潮出现,劳动者的就业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和劳动用工的复杂化(劳务派遣、HR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形式大量出现)逼迫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需求,是任课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一,仍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较为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证。据调查,毕业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感到自己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导致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难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在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调研中,笔者发现目前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符。虽然不同类型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劳动法律法规的应用能力与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所有类型组织均十分看重的核心素质与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课时过少,实践指导老师匮乏,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实践当中,造成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

第三,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及有限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案例教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老师认真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根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1,听讲,保留5%;2,阅读,保留10%;3,声音、图片达到20%;4,示范,记住30%;5,小组讨论记住50%;6,做中学或实际演练,达到75%;7,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记住90%。这与富兰克林的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不谋而合。即听讲的学习效果最差,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效果最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教师急需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利用研讨式、参与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提升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以下是笔者在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的探索与建议。

一、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分析案例,在课堂上展示

二、组织模拟法庭

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担任,但专业教师往往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不够。因此,需要积极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任职资格后到企业兼职,或者聘用律师、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主管担任实践教学环节课指导老师。

四、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伊海燕,刘艳.HR转型背景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1)

一、先做后导的本质

先做后导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创造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实践,激发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先做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做”(自主学习)到“导”(有效指导)再到“做”(自主创新)的螺旋上升过程,以“做”为中心,先“做”后“导”,以“做”定“导”,为“做”而“导”,体现“做中有导、导中有做”,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先做后导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先做――激发兴趣,掌握技能

先做,不是放手让学生去随意做,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活动目标和要求,进行简单的问题、任务指导后,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可爱的挂件》一课中,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各种挂件,通过查找探寻挂件的历史、种类、编法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信息共享中,学生对所要制作的挂件有了直观认识,为设计提供了借鉴,又激起了创造性的求异思维,也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制作参考。

2.情境中激发制作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感觉、知觉以具体形象为主,以后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创设恰当的情境,形象地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欲望。

在教学《制作纸塑花篮》一课中,笔者事先出示了几个制作完成的花篮请学生欣赏。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花篮的两边都是对称的,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画线再剪,但是马上有同学说这个方法太麻烦了,而且两边不能完全对称。于是在争论中,笔者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做到既简单又对称呢?经过讨论,有的小组就提出了可以将卡纸对折后进行画线裁剪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学生对课堂学习要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起了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做”奠定了基础。

3.模仿中掌握制作技能。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是先做后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性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内部和外部联系,把握对象的本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后导――针对问题,导出创新

后导,不是教师漫无目的、面面俱到地导,而是在学生做的思考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展开,学生能讲的让学生去解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示范,教师要有节制地导、巧妙地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2.创新性。先做是学生创新的前提,学生通过先做,将做中产生的问题、思考、建议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产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这也要求教师在解决学生制作疑难后超越模仿的范畴,导出创新,实现从会做到会创的过程。如在《风力车》一课中,有的小组在完成制作后开始试车,发现行驶速度很慢。于是,笔者请同学们停下制作,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有的提出要把车轮做圆,有的提出要增大风斗,还有的想要增加风斗数量……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奇思妙想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与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地参与实践探究教学过程。

三、先做后导促师生共同发展

“先做后导”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又使教师克服了传统劳动与技术教学和指导方式的不足,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先做后导――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传统劳技教学一般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制作―展示评价”这一体现教师的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不加探究,机械接受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模仿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强调单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不结合实际生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制作的作品变成流水线加工产品,成为范例的“翻版”。

先做,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并且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使学习变得更活跃,更具个性特点;后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动手、动脑,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制作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作品,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先做后导――教师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在先做后导的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知识讲解者转变为问题引导者,由课堂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由此,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教材、设计教案,而是对动态生成的预设、规划;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主动构建;课后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主导点评,而是多元评价。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把师生、教材之间生成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在有效的课堂对话中感知、体验、生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和提高阶段,是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掌握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的必备工具。武汉科技大学(后文简称“我校”)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对于学生深化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自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我校就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作为必修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发现一些问题,有待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我校自2006年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进行了近7年的专业英语教学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框架和模式,大致情况如下:

(二)教材建设:由于还未有专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自选了一些外文文献和资料作为教材。由于处于探索时期,这些自编教材的内容在不断调整,以符合大三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教学模式:以传统的集中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为主,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在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上,都尽量涉及互动教学模式。但由于课时有限,师生水平限制,在教学方式上,以阅读、翻译为主,其次为写,听说较少。我们积极探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和讲解一部分内容,老师作为补充和引导;布置一些课题供学生讨论;讲解内容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达到师生的互动。考核上,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方法,平时主要考察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后作业,同时,中期有一个期中测试,考查学生掌握程度。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翻译、简答、写作、填空,尽量使题型多样化。考核内容也尽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的应用能力上,避免学生盲目死记硬背。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反思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基本稳定,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学时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材和师资等硬件建设不足。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对教学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由于目前还未出版社会保障专业英语的教材,只能选用一些经典文献和学术著作,缺乏时效性、灵活性,内容又相当系统和专业,对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基础水平有限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在自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找合适的文献,还要理清专业词汇和语法,提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布置作业。由于教师专业能力有限,编出的教材无法做到专业化,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再加上几位专业老师均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未经过系统的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学培训,只能凭借专业和传统的语法进行解释,难以将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实现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三)授课内容范围狭窄。

(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彻底改变。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我们探索出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而且在教学中我们也积极探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效果不错。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仍然属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翻译讲解为主,课堂氛围显得沉闷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三、改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反思七年来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教师这一方面,其中如何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是搞好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一)重新定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对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培养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竞争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了我们必须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加快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该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专业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或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专业英语教学重点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学应把握以应用性为主的基本原则,整个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自始至终应该以此为指导去进行思考和研究。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又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个人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两者相辅相成。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名义上确定了此目标,但教师们并未充分理解这一点,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带领学生读一下外文文献,记住几个专业词汇,不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重新进行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

(三)重新编排教材,并培训师资。

教材和教师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社会保障领域没有专门的专业英语教材,这既是问题,又是一个机会。可由学校出面,组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出版一本更为系统、丰富的教材,以培养听说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真正实现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在师资上,针对每个教师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英语教学培训、听示范课等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目标是使整个教学均采用英语教学,包括教材、讲授、板书、笔记、作业、讨论等均使用英语。

(四)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高校的优势

1.高校的人才优势。高校尤其是农林高校具有栽培学、植物保护、经济、贸易、投资等各行各业人才,这些人才是广大农村地区所急需的,并且随着终身教育机制的贯彻落实,这些人才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不论是在参与传统教学活动,还是在现代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教学经验,为拓展职能,参与新型农民的教育培养创造了条件。他们可以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整合加工,生产出农民所需要的切合实际的信息资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农民,而且在农民消化吸收这些信息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二、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特点

三、高校开展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对策措施

2.链接教育培训信息平台保障农村劳动力教育权利。高校要链接教育培训信息平台,提供最新劳动力需求动态,及时更新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建立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关于新型农民培训的政策、法规,用法律赋予农民享受教育培训的权利,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及其子女的劳动技能的培训要给予法律和法规的保障。以法律、法规形式建立相应的政府管理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制度体系,建立各乡镇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做好对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引导,切实承担起发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依法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提供信息资源创新教育培训教材体系。高校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教育培训教材体系。培训农村人力资源所用教材不同于任何一般的学校教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特殊性。一是要求适应其文化水平,二是适用于不同工种和岗位,三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这样就要求有一系列教材,供学员选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邻域之一,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角度、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指定性学习领域。

课堂教学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苦心谱写的一支歌,是师生共同雕塑的一件艺术品;精彩的课堂不仅体现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折射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光华;课堂教学是劳动与技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劳动与技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理特点和对劳动的兴趣,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氛围,让学生在一种美的艺术熏陶中享受并掌握知识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包饺子》一课中,用视频创设谜语情景:“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让学生利用情景魇久盏住八饺”,顺势进行引导调查,喜欢吃水饺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喜欢,想不想体验一下包饺子的乐趣?很自然导入课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操作为主,劳动作品是必然的产物,运用劳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的一种呈现更形象、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还可以用实物展示法,把事先做好的劳动作品展示给学生,以激励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

二、课外实践,启发有术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要达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劳动潜能的目的。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单在课堂内是无法完善的,因此,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投入实践基地,体验劳动。例如:教学《小树浇水》、《小树的养护》等课,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劳动,亲身体验,获得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实践过程中要启发有术,以学定教,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把学生分成抬水、浇水、添土三个组,抬的抬,胶的浇,添土的添,分工明确,自然兴趣高涨,使学生真正学到了课堂、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劳动技术。当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指导具体的劳动步骤、方法,启发学生多种具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重学情,教在困难处;重启智,教在创意处;重思考,教在思维迸发处,而不是在课堂上干巴巴模拟实践。

三、探究原理,动脑思考

劳动与技术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制作,而是要加大思考的成分,既要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又要让学生感受设计者的智慧,不断提高劳动与技术课的含金量。一位教师在教学《巧手缝沙包》这课时,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缝制沙包需要学会平针和扦针两个基本针法。在学生认识两种阵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平针,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扦针?请说出其中道的道理”。学生通过思考很快找到使用的场合,缝制沙包时,平针适用于不了连接,优点是缝制速度快,可以提高效率;扦针适用于封口,优点是牢固程度高,可以保证质量。学生了解了这两种针的特点,在实践中就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运用不同的针法。

在缝制沙宝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缝制技巧:进行裁剪时,为了剪得整齐、美观,先借助工具划线;缝沙包时布料的正面朝里,缝完了要翻面,成为正面朝外;封口时要将毛边掖在里面,这样做出的沙包会非常漂亮;填充物要选择豆皮或者沙子,不仅可以节省粮食,还可以避免玩沙包时砸伤自己和他人;针脚要细密,以免填充物从缝隙处漏出;缝合时,要留半厘米的边,以防溜针,并需要用手指甲将布料压一个折痕,按折痕走线可以让缝合更为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技法,而且知道了技法背后的原理。

生活中需要缝制衣服时,学生就可以根据学到的裁缝技巧熟练运用,提高自我服务的质效。

唯有教师把尊重与呵护变为一种修养,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意外,通过艺术的方法将其变得精彩,让教学富有人文气息和道德光芒。课堂因情感丰盈而自然灵动,因思想碰撞而智慧流淌。课堂教学是门艺术,只有真正掌握了这门艺术,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具有生命活力课堂,精彩观念诞生的课堂,浓郁人文情怀的课堂,独立之精神、自由思想的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课堂。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能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要由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完成,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从1998年我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培养了大批该专业毕业生,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当前地方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课程开设过少,实践学时过少。此外,地方高校一般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作支撑,较主观、随意,并且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较陈旧。

在课程开设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的介绍。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都是具体某省市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阐述,教师在授课时或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讲授,只是讲授理论部分。

2.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近年来学校对教师的招聘普遍重视学历,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多是年轻没有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践经验;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急需的课程,师资更是严重缺乏,如社会保险精算等。

2.3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缺乏专业特色。很多高校误以想当然的认为该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上不愿投资。

另外,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关系不稳定,缺少可控性;方向单一,选择范围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2.4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管理制度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许多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过于草率,没有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而是简单的将任务交给某位教师去完成,结果导致培养方案目标不科学具体,课程体系不合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为地方服务,但是由于事前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无法把握地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毋庸置疑,按照此种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2改革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的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情况,学校应通过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降低生师比,减轻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确保教师有足够精力投放在实践教学上。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一定的研究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当前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而对实践经验方面大都没有要求。面对这种局面,高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实践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为了激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增加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除此之外,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也应加大实践教学经历在此中所占的比重。

3.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地方高校还可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4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可引导教师在授课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等,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从而更好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同时,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5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劳技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分层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做的实践与探索。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对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对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对于劳动与技术课教学最优化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劳动技术教课分层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教会每一位学生学习,教会每一位学生思考,教会每一位学生探索,教会每一位学生动手,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主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能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要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2、目标分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调控和导向作用,对学生具有诱导和激励作用,它既是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3、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1)根据学生学习劳技实际水平分层次组建学习小组。每班一般4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

(2)指导小组制订学习劳动技术的学期计划和帮教措施。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邦互学。

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状况和潜能,围绕教学主线(目标),组织布置学生学习,讨论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让学生借助于团体的力量和智慧,借助于其他学习工具和资料化解难点。

4、分层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另外,劳技课成果的展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展示,调节学生情趣,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观摩的机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对劳技学科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劳动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作者简介】李俊刚(1980-),男,陕西成阳人,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郭苹(1983-),女,山东禹城人,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特点

江文慈在中国台湾地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将教师的情绪劳动作为教师成长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意义,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工作者情绪劳动的规则进行了分析,这些成果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建设性启示。各级各类教师的情绪劳动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的付出”。江文慈(2001)指出“服务业中的情绪劳动多为了金钱交易的商业考量,然而教师情绪心力的付出,多是为了教导学生、感化学生的。”

Hargreaves(1998)认为,“爱的劳动”是教学活动的基调,与其他处理他人负向情绪的工作相区别,教学中体现的情绪劳动是正向的,应以积极情绪的传递为根本出发点。郑石岩(1994)指出,教育工作需要一种无条件的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原点与归宿。“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孔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为人师表的根本就在于爱学生,就意味着为他们操劳;忠于教育事业,就应无怨无悔地教育学生。可见,教师职业需要爱的付出,也就自然充满了情绪劳动。

Hochschild在进行情绪劳动职业类型的研究时,认为“幼儿看护人员”属于高情绪劳动职业,这是已有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论述。不过这种阐述过于表面化,只停留在现象研究层面。虽然Hochschild的研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方向。比如,为什么“幼儿看护人员”是高情绪劳动职业?这体现了幼儿教师与其他类型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情绪劳动特点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

(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直接对象――幼儿,最具特殊性

幼儿教师直接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岁~6岁学龄前儿童,他们这时候在面对情绪交流时,往往都是以情绪应付情绪。比如当成人微笑时,他们也笑了;当成人悲伤时,他们会产生怜悯,也随着哭泣;当成人愤怒时,他们便出现退缩、沉默,凡此种种现象显示出幼儿教师情绪表现对幼儿的影响极大,也就决定了在面对他们的教育对象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就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间接对象――家长,最具复杂性

教师的情绪不仅仅产生于教师的内心,在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中也存在情绪。但是幼儿教师在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中,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这也是由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人际沟通可能是最复杂的情绪劳动。因为幼儿家长是一个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成长背景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复杂的人群。幼儿教师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人群,他们不知道自己下一个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家长,如果孩子不出事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一旦幼儿出了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家长的表现就很难预料了。因此,幼儿教师每天都可能需要和这样的家长进行沟通,需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产生者的性别――女性,最是情绪化

有研究指出,教师职业是情绪上极易耗损的职业。Hargreaves(2000)指出对情绪的要求,人们在工作场所中能善用情绪,除了个人本身的情绪能力外,还依赖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对情绪的要求;二是所在组织中员工之间如何互动,以帮助或隐藏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的运用,可能为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也可能抑制其心理、行为的发展。其情绪的运用可能会创设适宜的情绪距离,使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密切互动,相互关怀;也可能造成时空和心理上的疏离,影响沟通。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模型的初步建构

(一)情绪劳动结构研究现状

最初对情绪劳动结构的研究是将其分为情绪失调和情绪努力,前者包含了表层伪装的概念,后者则包含了深层伪装的概念。Ashforth和Humphrey(1993)指出,除了伪装以外,真实的表达需要耗费精力,也是一种情绪劳动。Diefendorff等(2005)编制了包括表层伪装、深层伪装和真实情感表达三个维度的量表。Schaubroeck与Jones(2000)则提出一般情绪劳动的要求都是表达正性情绪、克制负性情绪。

Morris与Feldman(1996)引用情绪交互作用模式,将情绪劳动区分四个维度。1.情绪表现的频率;2.对展示规则留心程度;3.情绪表现的多样性;4.情绪失调。不过这仅仅是理论推导,缺乏实证的支持。Brotheridge与Lee(2003)经过因素分析得到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涵盖情绪失调与表层伪装,第二个维度包含强度、多样性、及持续度,第三个维度是深层伪装,第四个维度是情绪表达的频率。

Hochschild及其引发的研究更强调情绪劳动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历程,包含了表层伪装与深层伪装。而Morris与Feldman的理论及其引发的研究则更强调工作中情绪劳动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分为人际工作要求(情绪表达的频率、持续度、多样性、强度)与情绪控制(两类情绪规则:表达正向情绪与隐藏负向情绪)两类。Brotheridge与Grandey(2002)据此将所有的情绪劳动研究分成员工聚焦的情绪劳动(employee-focusedemotionallabor)和工作聚焦的情绪劳动(iob-focusedemotionallabor)两大类。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结构的建构

借鉴以往情绪研究成果,并结合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建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模式图如下:

情绪表达模式:是幼儿园对于教师的情绪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应表现出的情绪表达模式。

情绪状态包括两种情况:情绪一致、情绪差异。情绪一致就是幼儿教师的情绪与当前的事件相匹配;情绪差异就是幼儿教师的情绪与当前事件不匹配,甚至相背离。二者都属于情绪表达模式,情绪一致导致自然伪装,情绪差异导致深层伪装和表层伪装。

情绪调节包括三种情况:自然伪装、深层伪装、表层伪装。按照Ashforth和Humphrey的理论,自然伪装是一种真实情绪支配下的情绪调节形式;表层伪装是当感受到的情绪和表现规则不一致时,使情绪支配下的行为按照当前的规则体现出来,而自己内部的情绪体验没有改变;深层伪装就是当面对情绪和表现规则不一致时,个体外在行为和内部感受同时有了改变的行为。

情绪表达行为包括两种:正向情绪表达、情绪偏离行为。无论是自然伪装、表层伪装还是深层伪装,虽然付出了情绪劳动,但最终都能达到正向的情绪表达,还有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的情绪偏离行为是当面临情绪与现实存在差异,而幼儿教师没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将内部的情绪直接表达出来,就出现了情绪失调和情绪偏离,影响工作效果。

情绪劳动后果包括三种情况:情绪协调、情绪失调、情绪偏离。情绪协调是指个体内在情感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规则一致。情绪失调会使个体的情绪功能受到损害,甚至产生障碍。情绪失调在情绪劳动中内在情感与情绪规则间的冲突最大,所付出的心力也最大,长此以往必然有不良后果。情绪偏离是指工作者的内在情感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规则不一致而仅表现出个人的真实情绪。而这些行为后果都会潜在地影响幼儿教师今后的情绪表达模式。

四、今后研究重点与前景展望

(一)今后研究重点

1.整合情绪劳动的概念,促进该领域更好发展

2.发展适合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测量工具

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中小学、高校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特点和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决定了在测量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时,需要专门的测量工具,但是这个工具还没有研发出来。

THE END
1.十四五国规教材《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基础篇》全面地介绍服装专业基础知识,新文化式女子原型的结构制图、省位转移,女装上衣局部结构设计,同时介绍了男衬衫、女衬衫、裙子、裤子等的结构制图原理和样板制作方法,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操作程序对衬衫、裙子、裤子等服种的制图与样板制作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教材图文并茂,br实用性强,其结构...http://www.ctapedu.com/mobile/front/specialsubject/index.php
2.基础理论论文范文10篇理论研究人才流失,甘坐“冷板凳”的学者越来越少;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边缘化——扎扎实实从学理本体和基本问题上做“功夫学问”的人在分化和锐减,而赶时髦、求新潮、扮“黑马”、标新立异走“捷径”的投机学人越来越多;还有文学理论研究学科目标的边缘化——即以所谓应用研究、交叉研究、跨学科研究来替代基础原理...https://www.gwyoo.com/jichulilunlunwen/
3.《世界经典服装设计与纸样1[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世界经典服装设计与纸样 1 基础原理篇 上集 作者=熊能编著 页数=203 出版社=南昌市: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SS号 DX号=000006734939 URL=/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 =BD19A3C17FDD8507F6525286E09877B5 封面 版权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服装设计与纸样概论 第一节 服装...https://m.book118.com/html/2017/1007/136384361.shtm
1.自在梳理女孩的简单剪发秘诀通过这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自己对待我们的长发,无论是去掉杂乱无章还是试验新的造型,每一次尝试都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而且,当你掌握了这种技能,你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的事情竟然如此让人满足!因此,不妨今天就开始尝试,为你的美丽打下坚实基础吧!https://www.zyaikupz.cn/xiu-fa-hu-li/257050.html
2.从经典到现代这些不同类型的层次剪为何成为当下最受青睐的20121年...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层次剪”这一概念。它涉及到将头发分成不同的部分,并以这种方式进行裁剪,使得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长度和形状,从而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脸型特征以及日常生活需要来调整这些部分,以确保既符合审美,又能满足实用需求。 https://www.poiys.cn/liu-xing-qu-shi/476646.html
3.初学立体裁剪必读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1、立体裁剪所用布料的纱向: 立体裁剪所用的布料的丝道必须归正。许多坯布多存在着纵横丝道歪斜的问题,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将布料用熨斗归烫,使纱向归正、布料平整,同时也要求坯布衣片与正式的面料复合时,应保持二者的纱向的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成品服装与人台上的服装造型一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21/07/35854156_705943133.shtml
4.版型解构"省道"女装结构里的灵魂,如何应用看这里!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原理 服装设计从两点入手,一是人体是客观存在的,设计的服装首先要满足人体的基本要求,合体性,舒适性。二是从美的观点来看,设计的服装必须要美观,那么,立体裁剪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合体性、舒适性 人体是客体,不能改变的,设计的服装首先要满足这一要求,在立体裁剪中,必须要了解人体的表面形...https://www.163.com/dy/article/E24TDDC40529A4IL.html
5.制版干货推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附:男女上装的服装...一、推板的原理: 成衣推板是成衣制版的一部分,它是以中间规格(也可以用最大规格或最小规格)的标准,兼顾各个规格或号型系列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计算,正确合理的分配档差,绘制出各个规格和号型系列的裁剪用样板的方法,通称推板,也称放码、推挡或扩号。二、推板的https://www.19lou.com/wap/forum-464942-thread-64841629879267342-1-1.html
6.2022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类别考试模块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及《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意见》(鲁教学字〔2019〕7号)要求,现将我省2022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38个专业类别的考试模块公布,请结合实际抓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http://m.zk985.com/nd.jsp?id=2474
7.服装技术工作总结(通用20篇)调节具有美,功能又具有运动的袖子必须是由前面解阻,后面袖山弧度鼓起的曲线所构成的,袖子的安装角度和袖子的修正,正好运用这一原理。 牛仔裤的合体和运动量的解决 1.合体牛仔裤的材料选择需要微弹面料,才能塑造具有美和舒适的板型。 2.臀围尺寸比M码正常臀围-1-2cm(根据面料而定) ...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753657.html
8....值得你收藏,为您的面试助力目录1.一基础知识点2.二第...这篇文章是一份非常全面的 iOS 面试题汇总,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点(如设计模式、类的继承与扩展、属性关键字等)、线程创建与运行、数据存储与沙盒目录、算法、编码格式优化、第三方框架等。还涉及了一些高级概念如 Runtime、KVO、NSNotification 等,以及对各种技术的区别和用法的详细阐述。 关联问题: iOS如...https://article.juejin.cn/post/7233293144451317821
9.菏泽烟草发屋美容美发学校招生简章课程主要讲解系统裁剪的理论知识、剪发标准站位、发片的梳理方向与发型形成的关系。以点、线、面为基础元素,结合方、圆、三角的基本理念,对发型进行全方位阐述。 课程分为三大块,一、深入阐述发型设计原理,几何与头型,定位和分区,各种修剪手法及发片的提拉角度。传统发型制作:让学员对传统发型进一步理解,加强基本功的...http://www.cnsdjxw.com/school_brows.asp?id=4464%27
10.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服装与人体的比例关系,掌握大类产品服装结构设计及样板制作的专业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化方向课程打下基础。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http://qpzx.qpedu.cn/jhkx/kcgl/kcbz/249120.htm
11.服装工作计划(精选20篇)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前四周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学会灵活的掌握服装电脑制图的工具;重点是掌握西裤、衬衫、西装的电脑制图;了解电脑制图的原理。通过本软件的操作,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服装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绘制出上装和下装的裁片;并作好衣片的编号,为今后到厂里操作服装电脑打下良...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jihua/496346.html
12.保定东方美容美发学校简章授课目的:课程通过深度分析讲解和模特头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型修剪理论和扎实的基本功,并使学生对发型基本层次精准的操作能力,为学习综合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5.发型时尚创意课程:12天 课程设置对象:(具有一定的基础裁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内容:剖析讲解发型立体裁剪构思与变化原理;示范训练发型多层次搭配...http://www.hebjxw.com/ShowInfo_zxzk.asp?id=1534
13.实用服装裁剪制板与成衣制作实例系列:居家一、装袖裁剪原理019 二、插肩袖裁剪原理021 三、其他袖型裁剪实例022 第三节 居家服衣身裁剪原理及变化024 一、连体式居家服裁剪原理025 二、两件式居家服裁剪原理026 三、居家服口袋及袋位的设计027 四、居家服省缝的变化原理028 第三章 经典居家服裁剪与缝制基础029 ...https://baike.sogou.com/v85175886.htm
14.服装工作计划范文(集合15篇)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前四周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学会灵活的掌握服装电脑制图的工具;重点是掌握西裤、衬衫、西装的电脑制图;了解电脑制图的原理。通过本软件的操作,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服装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绘制出上装和下装的裁片;并作好衣片的编号,为今后到厂里操作服装电脑打下良...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gongzuojihuafanwen/20230102094428_6191514.html
15.国际时装设计基础教程3:服装制版原理与工艺基础epubpdfmobi...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07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41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时装设计基础教程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国际时装设计基础教程3:服装制版原理与工艺基础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1394171
16.气垫烫女教程?二、气垫烫裁剪教程? 第一步 洗头 将头发清洗一遍,用毛巾擦干水分。 不过,受损的发质,保留的水分要稍多一些,防止头发在烫发时受伤害;健康的发质可以稍稍少留一点水分。 第二步 修剪 用发剪分片修剪头发,确定发丝的长短。 用发剪继续修剪头发,分出片区,把头发打薄。修出整体发型的层次感。发量多的女生,发尾要...https://tool.a5.cn/article/show/65856.html
17.服装设计理论基本知识服装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密切结合人体的型态特征,利用外型设计和内在结构的设计强调人体优美造型,扬长避短,充分体现人体美,展示服装与人体完美结合的整体魅力。那么,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服装设计理论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服装设计理论基本知识 ...https://www.yjbys.com/edu/fuzhuang/243907.html
18.理论2021* 252 判断题 泡泡袖的肩宽在原规格的基础上应调大。 对 错 * 253 判断题 排料目的是使面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给铺料、裁剪等工序提供 依据。 对 错 * 254 判断题 女西服装袖时,应先收好袖山吃势。 对 错 * 255 判断题 女短袖衬衫袖长长度一般为肘骨以上6~10厘米。 对 错 * 256 判断题 捻...https://www.wjx.cn/vj/m0ADDQH.aspx
19.毕业设计总结(通用20篇)总体情况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在学期初...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1206093723_2120824.html
20.模具实习报告15篇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模具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 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冲塑模具的组成、结构、动作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并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设计、制图、工艺、刀具、公差与技术测量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模具零件设计制造、...https://www.oh100.com/a/202306/7020533.html
21.PADS原理图(Logic)电源符号接地符号怎么切换?日常做原理图的时候如果需要不同的接地符号或者不同的电源符号又或者页面连接符,我们怎么处理,PADS会有一个默认图形,如果我们需要切换就要按照如下步骤来处理: 放置接地符号,在连线状态下单击鼠标右键点击“接地”(或者组合快捷键ctrl+space这个组合键一般都会和别的软件冲突,可以的话可以自己改一下),放置电源符号,在...https://www.eet-china.com/mp/a328188.html
22.服装裁剪实用手册(下装篇)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第二节 女裤廓形变化原理 第三节 女裤腰位、分割、褶裥的变化原理 第六章 裙裤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原理 第一节 裙裤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裙裤廓形变化原理 第三节 裙裤腰位、分割、褶裥的变化原理 第七章 女裤、裙裤裁剪应用实例 附:服装裁剪基础知识 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015492
23.基础剪发剪发基本原理剪刀的裁剪手法时尚视频小狐狸89757639关注https://m.tv.sohu.com/v/dXMvODk3NTc2MzkvMzEzNDU5MTguc2h0bWw%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