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不以为然地给出了许多“标准答案”。老师最后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他的答案是:“眼睛的作用是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看不见的。”
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日积月累地掌握了许多被称为常识和知识的东西,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潜移默化地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和判断是非的惯性思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一种观念,提示我们要更多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因此,在许多情形下,务实比务虚更被乐见,脚踏实地比天马行空更受推崇。
天文物理学家们关于宇宙构成的理论也耐人寻味。他们认为:宇宙由“看得见的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部分组成,其中,看得见的物质,如星系、星云、星团、星星、太阳、月球、彗星、流星以及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物质,仅仅占宇宙总质量的4.4%。换言之,宇宙中绝大部分存在之物是不可见的,它们却是形成宇宙的隐形力量。
新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为我们带来始料不及的致命危机,人类需要重新认知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思和意义,以此为契机,反思既有的常识,质疑僵化的知识,清空膨胀的自负,弥补茫然的无知,从而去感悟无形的智慧......
“如何看见看不见”,这应该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2020年的毕业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采用了网络展览方式,这给毕业创作和展览带来别开生面的效果,希望借此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同学们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思想,那些“可见”和“不可见”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预祝毕业生展圆满成功。
是为序。
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
陈放
学号131604052
《泥泥狗·联名故事》视频、GIF动图、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赵斌、李文龙、孙聪
【作品简介】
当现代遇见传统,当潮流之声交汇乡土之音,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当家乡的传统泥塑分别从体态颜色等方面融入现代审美特征以及时下的流行元素,又会产出什么样有趣的结果
我将通过三段有关家乡的传统泥塑泥泥狗与时下社会不同领域较为突出的品牌进行的“联名”活动,来诠释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延续的想法与概念
黄金祺
学号131604054
《皮毛动物》模型、视频、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谢梦荻、李宁、王阳
李可昕
学号131604055
《大米塑料》材料、视频、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周子书、景斯阳、潘镜如
大米塑料是我基于中国当下塑料污染现状下进行的材料试验。
我通过从新型白色污染——塑料餐盒切入,它既是对废弃物的一次再生,也是我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一次探索。将厨余米饭这一无用物,重新利用设计成一种替代塑料的创新材料。
刘欣宇
学号131604056
《说吧,记忆》动画视频1920*1080、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景斯阳、陈卓、程可槑
孟欣然
学号131604057
《“链”》模型、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孙聪、陈慰平、程书馨
以突发的疫情为“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被串联在一起。我从最高搜索量的关键词与一个月内有时效变化的三种人数着手,通过二维图表到三维图表到实物的尝试,将数据与人与自然与他物的象征意义相结合,最终确定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我尝试从网络的各种数据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创作一个数据表现系统,并用图表设计的手法进行拓展表现研究,在科学的基础上探求数据中隐藏的结构,生长的节奏。
杨郦
学号131604058
《垃圾考古》模型、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孙聪、吴帆、费俊
赵海儒
学号131604060
《我々》音频、影像、录像带、文本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卓、王川、缪晓春
我々,是一场直面焦虑的对谈。
谈及“焦虑”,这种情绪在这个时代与特有的文化中是必然的。所有的“我”在这个时代中都主动的、持续的忙碌着,也在独有的文化中学习隐忍着。作者借助听觉能有效进行情绪传递与视觉想象的功能,由此希望能通过声音的方式让自己与观者学会与情绪握手言和。
整个作品以录像和音频为载体,以九段声音的形式被分装在三块录像带中,内容围绕着“焦虑”而展开。
胡飚
学号131604063
《1984S》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黎明、周博、程可槑
「MetechNeurNX4063」脑机芯片,这款本该将人类带向极乐世界的革命性产品,在1984年更新到第十代后,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摧毁了人类社会。
简白
学号131604064
《防灾大演习——亲子互动游戏教具》纸质、视频、图片
指导教师:程书馨、陈慰平、吴帆
熊穗安
学号131604066
《“器”无际》图片、石膏、硅胶
指导教师:潘镜如、何君、余一萌
岳琪
学号131604067
《亲密关系》图片、模型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吴帆、何君、杭海
我们渴望亲密关系,技术更迭为沟通提供便利,但在这个过程中迭代的代价是什么?本设计以此作为切口进行探讨研究,对比过往与当下人们维持亲密关系方式的差异,将过往的信件转译到当下的媒介中呈现新的状态,引发人们在当下对亲密关系的珍视与思考。
刘子阳
学号131604069
《火星任务MissionVulcan》综合材料
2400*1450*1400cm
指导教师:王选政李玉峰冯东升
今年夏天我国将开启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在未来的十年内,月球采样返回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天任务也将陆续开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会更为频繁地踏足火星等地外行星。我以月球为样本,试图通过探讨地外行星与地球间的环境差异所导致的不同行为方式以及一系列新材料研究,推导一套针对地外行星的模块化综合科考系统。
魏皓东
学号131604070
《葵花籽》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金日龙、张文超、靳军
故事主要围绕一人一鼠展开。一位平凡的上班族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梦,忍受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与周围人的冷漠。直到一只仓鼠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他的内心也因此受到触动而发生了改变。故事以作者的真实饲养经历为原型,通过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来表明“我”对“理想与现实”这一主题的态度与反思。
杨光
学号131604071
《卡尼期暴雨》影像、文献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文超、费俊、李世奇
视频介绍了我根据卡尼期的环境设计幻想出的古生物,它们都是卡尼期后灭绝的族裔,我设想了它们有可能的进化方式,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建模渲染。视频中展现的是“我”与这些古生物情感上的羁绊,灭绝与进化是一种情感上的传达。
赵丹妮
学号131604073
《桌面日志计划》数字影像、图片2660*1792
指导教师:靳军、陈卓、何浩
桌面日志计划提出了一场以“屏幕景观”为转译媒介的视觉探索,创作的入点在于探索以MAC系统——一种“技术现成品”,对现实场景进行转译。其粗粝性既是对生活的还原,也是一种对生活情景的异化。桌面日志是在“赛博”空间中重新审视生活的启示,也是对电子互联时代居民脱离附近性的反抗。它以陌生化的手法,将日常抽离原始的场域而成为了“景观”化的非日常。
马淋蕤
学号131604074
《从何处来MyBeing》影像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卓、王川、高宇
作品的源头追溯到我大二时期所做的一场肿瘤摘除手术,这个八厘米的肿瘤包含着油脂与头发,像是一个“胚胎”,而这场手术像是一场“分娩”。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被遗忘的问题,关于过去、关于失去、关于生命。
高琰雯
学号131604076
《窗》模型、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强勇、滕菲、黄斯赟
身处武汉,1月23号到4月23号,在这三个月里,窗成为了我和外界世界交流的一个通道。每天我都会去阳台上坐一坐,在那里透过窗户,看见街上逐渐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变为空荡荡的街道。由此产生灵感,想以窗为主题,记录处在疫情中心的我在完全隔离在家的这三个月的感悟与状态。
罗雅蕾
学号131604077
《湍流之音》综合材料、视频
指导教师:张文超、陈小文、王子源
《湍流之音》是使用乐器装置来检测环境中的实时数据并进行现场演奏的作品。我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信息(甲醛、co2、co……)转换成优美的乐符,人拿着“乐器”在环境中进行带有主观性质的演奏和表演,跨越距离来收集空气音乐,进行人与环境的合奏表演。--
赵羽倩
学号131604078
《Memorypillbox(适老型记忆用药产品)》
形状记忆塑胶、模型、视频40mm*40mm*100mm
指导教师:李文龙、赵斌、李世奇
在疫情环境中,老年人困难生活的案例被集中展现,同时中国老龄化也在加剧,针对老年人而做出有效设计是当务之急。本产品针对老年人的用药问题,采用物理交互的方式设计了用药产品,相较电子科技产品老年人对这类产品接受能力更高。
王思涵
学号131604079
《OURPURELAND虚拟校园》影像、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书馨、张欣荣、潘镜如
《Ourpureland虚拟校园》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线上聚会平台。想进行校友聚会的人们可以进入此平台,在自己创造的虚拟校园空间内进行聚会、庆典等活动。
朱毓涵
学号131604080
《折叠》图片、视频、纸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潘镜如、海军、李玉峰
折叠意味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是最远的距离,最深的隔阂。在这个将疫情作为常态的当下,恐慌使人们的内心愈发脆弱,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和刻板印象,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有了偏见和隔阂,这使人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分化,进而导致了社会的分化。我通过制作一个折叠的可穿戴和可移动的像帐篷一样的隔离空间,来反映疫情当下人心的折叠,也隐喻社会的折叠,同时,展现它形变成防护服的过程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在这个把隔离当做常态的当下,我们需要抵御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病毒。我们如何抚平这个折叠的人心和社会?如何真正做到隔离“病毒”?
康佳宁
学号131604081
《Meow》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子源、蒋华、王捷
刘子睿
学号131604082
《以形补形》影像、纸本、黏土、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治治、宋协伟、费俊
中国传统观念里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吃哪补哪”、“以形补形”的思想,人们盲目追求的背后更多的是对物欲的追求。信息传播的飞速造成了人们缺乏思考,随波逐流。社会的大环境更是造就这种心理,铺天盖地的过度宣传,让人们从心底里已经默认可以吃哪补哪。我试图用定格动画和书籍的形式语言来让观者去反思一直以来盲从的“以形补形”观点是否真的正确。
张境鸶
学号131604083
《TheCuteCircle》游戏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周岚,张欣荣,缪晓春
《萌圈》是一款能够与宠物互相互动的轻松解压类小游戏,在这个世界里,宠物和人们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可以轻松的用指尖与宠物互动,宠物也会给予人们互动后反应,以达到抚慰老人们心灵上的焦虑和烦躁。
余晨玮
学号131604084
《高跟鞋自由宣言》模型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滕菲、刘骁、余一萌
周杰
学号131604085
《伊始/信息的消解》、《盛放/信息的传播》、《消败/信息的转换》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子源、蒋华、何浩
刘文韬
学号131604086
《生命的艺术形态——未来时装概念设计》图片、视频、模型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谢梦荻、周博、封帅
生命是我们永恒的命题,神秘、绮丽而浪漫,而那各异的生命的艺术形态又是那样令人神往:凋零,绽放,舒展,剥离……在未来,时装也将被赋予了这样多元化的生命艺术形态,或许它将不再是一件传统意义上的服装,而是整个生命有机体的、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对生命形态及意象的提炼,以插画和三维模型的形式来展现生命艺术形态下的未来时装概念设计。
白雪
学号131604087
《Quantifiedself》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蒋华、王子源、王捷
这是一场关于自我量化的讨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其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无法量化的故事。但是有很多情感是数字所不能传达的,因此我记录下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用图形艺术语言来代替数字来作为自我量化的媒介,通过极简的线条和形状,希望以图形日记的形式,将生活中那些无法量化的情感进行抽象化的视觉整理。
陈楠
学号131604088
《夹生饭》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缪晓春、陈小文、王钰雯
在不断的家庭争吵中,我选择了逃避。而在几次尝试着做饭后,我好像找到了稳定家庭脆弱情绪的调和剂。我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一顿饭的准备,与一次拘谨的吃饭状态。我改变了吃饭的方式与用餐的习惯,将中常用圆桌改成了长方形的桌子,增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又将桌面放在了腿上,将吃饭的“重心”放在了刻意的动作上,同时思考家庭之间的协作与家庭角色的转变。
苟超凡
学号131604089
《一梦黄粱》引擎、视频200cm*300cm*300cm
指导教师:陈小文、张欣荣、景斯阳
引擎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羁绊,人在张望,在梦里遇见了光。
曾爽
学号131604090
《百分之?的自己》视频、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浩、程书馨、封帅
高明萱
学号131604091
《流量朝圣》视频、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谢梦荻、王阳、李宁
王钰
学号131604093
《冰箱浮世绘》《冰箱日历》视频、gif、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欣荣、王川、廖柳钧
“我喜欢偷开冰箱时,那种迎面而来、混着各种食物味道的冷空气。那是家的味道。”
夏菀笛
学号131604096
《珍宝隐于市》
帆布、丙烯、塑料袋、树脂、不锈钢、树脂、不锈钢、红色珠光纸、PVC地毯
指导教师:滕菲、吴帆、黄斯赟
北京的菜市场正在消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生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环境更好的超市或者干脆不出门,市场越来越没有其容身之地,我一直在想可以做些什么,来拯救那一缕人间烟火气。我基于那些看似俗气、大家都不以为然的市井百态,去探寻其闪光点,融入自身感受进行再次创作,我希望这些藏匿在菜市场的珍宝,可以被世人发现。
吕智杨
学号131604098
《屏幕感VisualSenseOnScreen》
树脂、钛、铜、银、珍珠、电子显示屏、摄像头、玻璃、有机玻璃、尼龙
指导教师:刘骁、张凡、王阳
《交往在云端》一书中提及,互联网正在以不胜枚举的方式,改变着我们与他人连接。当我们纷纷进入隔离状态时,互联网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社交可能性甚至是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一系列线上社交的独特体验不断启发着我的思考,并基于线上的社交心理,线上社交的固有特性以及这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展开调研并作出视觉上的尝试,最终以一组首饰来呈现这一系列的奇妙体验,诠释线上社交的特性与其带给我们的转变。
王荣萱
学号131604099
《双面》媒体
指导教师:王子源、刘钊、陈慰平
虚拟技术的快速更迭导致人类审美的迅速变化。“美颜+数字”的组合在不断的满足着人们的心理预期,但是千篇一律的美颜效果也使得人们对现实中的自我产生了病态的逃避心理,“完美”的概念被不断得提出和质疑,个性化的矫饰也成为了一种反思。这种虚拟对现实的入侵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模糊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使“真实”的含义在当代需要被重新思考和定义。
崔昱
学号131604100
《外婆的故事》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陈小文、姚璐、张文超
蜘蛛网具有某种复杂性,包含管控、弥补、汲取等概念。人不断的掉入网中,不断冲突磨合,通过抵抗获取自由,这种古老的基因一直存在。
系列作品包含一个大型交互装置作品和五个装置作品,含有控制与被控制、欲望、性、能量、亲情关系、成长等寓意,与我的亲身经历有关。同时,我围绕这些作品作了一些诗,来延伸我的观念。
李香枫
学号131604101
《月兔》视频1920*1080p
指导教师:程可槑王黎明陈卓
月亮和星星是太阳的碎片,也是兔子的墓地。在天色暗下时,幽灵们会捡起星光,使月亮趋于圆满,天空重归宁静,直到太阳重新升起,潮水退去,才得以安息。
王彦博
学号131604102
《应急云智能调配系统》平面、影像70cm*80cm
指导教师:李文龙、李世奇、梁明
李窈
学号131604104
《居家防疫“指南”》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治治、孙聪、谢梦荻
孙艺玮
学号131604105
《MakeSomeNoise》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宁、滕菲、高宇
“佩戴声音的力量,makesomenoise!”
冯紫晴
学号131604106
《量化耐心》视频、gif、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慰平、何君、程书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比以前更容易得到即时满足,这也导致了人们逐渐对事物容易丧失耐心。耐心本身应该是模糊的和不可计量的,但现在的耐心却能够被数字所概括,由此我设计了几组容易让人丧失耐心的事物,让它们成为我的测试工具去度量人们的耐心再以具体化的数值对人们的耐心进行反馈。
黄菀珊
学号131604107
《Feelmytouch》、《Takemyhand》、《Hearmywish》
树脂、电子配件、综合材料、塑料、PU塑料、无纺布、感温30*60cm、20*90cm、20*30cm
指导教师:余一萌、刘骁、潘镜如
基于当下疫情的语境,人们主动选择防护物品进行安全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物品的使用慢慢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不再仅仅是功能层面上的保护作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交距离文化发展的体现。我将用首饰为人们提供一种疫情下安全又有趣的交流方式,社群通过佩戴首饰产生交互行为,缓解大家对疫情的恐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高宁研
学号131604108
《法约二一二零》视频、gif、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欣荣、何君、刘治治
在未来,物质匮乏可能已经退居次位,某些非物质商品的匮乏性逐渐暴露,比如名誉,尊敬,诚实等。声誉、尊敬等不能被一个简单的点数衡量,但在理想中的后匮乏社会里,各种尊敬程度之间是独立的,两个身份的尊敬度是互不相干的。等级不会因为物质匮乏问题的解决而轰塌瓦解,这里有很多等级,但没有一种等级较另一种更优越。
陈亚芳
学号131604109
《戴着》综合材料22cm*12cm*11cm
指导教师:王捷、刘昶、马志强
是对于口罩更多佩戴方式的一个探索。
白宸昊
学号131604110
《防灾储备居家枕》视频、gif、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书馨、封帅、梁明
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求,在灾区是作为受灾群众首当其冲的物资,针对国内应急食品系统的调研以及结果、未来应用场景、食品包装结构等以居家防灾应急食品包作为设计导向,以提供人们居家生活环境下更有效的防灾应急需求。
黄恩琦
学号131604113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综合材料、影像
指导教师:陈小文、王成良、王钰雯
疫情引发的大规模禁足使我的所有行为、需求、思考、交流和接受的信息都发生在家里,这种我与空间之间的错位使房间脱离了其原本的气氛、功能、暗示,发生变质。我希望能捕捉呈现这种变化。
我在疫情期间以日记、草图的形式记录我的想法,并以家里的元素作为材料创作了六组作品,最终在房间中的生活场景里形成这次展览,遍布房间各个角落的日记、图案成为了展览中串联一系列作品的线索。
贾雨婧
学号131604114
《THESECOND/可持续时尚独立媒体计划》纸本、数字作品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宁、周博、潘镜如
THESECOND/是一个可持续时尚独立媒体计划,项目共包含两个部分:一本电子独立杂志和一个线上发布平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我们希望用生活方式重新定义“可持续时尚”,帮助感兴趣的人们进入到可持续时尚的世界。
范文南
学号131604117
《中国2098》数字版画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黎明、程可槑、刘昶
展望2098年的中国,在未来与当下之间寻找联系。本人的作品尝试构思2098年的社会图景,从明线和暗线两条去叙述。
明线是本世纪60年代受冰川融化的影响,海平面大幅度上涨,为应对危机,中国和东北部邻国们共同建造了能够合围东海和日本海的大堤,之后又从堤中抽水,恢复之前被淹的陆地,而这些水则被灌进了黄土高原,改善了西北的生态环境;同时在东海和日本海进行了填海造地的工程,为危机中的人类拓展了生存空间。这条叙事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愚公移山的启发,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愚公在原始的条件下搬走了大山,面对历史上的无数危机,这种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激励着中国人不断前进,那么在未来,拥有先进技术和组织能力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可以做的更好;不论未来人类的技术发展到何种形式,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面对巨大危机时最后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暗线则是这次疫情带给我的启发:人类间合作是否不被自然逼上绝境就不会达成?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是否可以活的更好?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却不断遭到质疑;东亚三国的贸易协定,似乎诅咒一般永远无法达成;然而这一切无休止的争端都在剧烈海平面上升下停止了,大家一起努力,生存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如果一定要到山穷水尽的绝境下才能体现出来,是不是也算是人性的一种悲剧呢?
曹雨前
学号131604118
《巢》视频、gif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可槑、王黎明、高宇
《巢》哪一个我才是我?每一个我都是真实的我。
王柳月
学号131604119
《Hi&Hello》图片、gif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靳军、王川、封帅
网络社交礼仪是窗户,它也是墙。
张腾
学号131604120
《WER|城市动态场景流系统设计》图片、视频、模型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选政、王成良、周子书
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是以人为尺度的城市,便利应当触手可及。
方佳楠
学号131604122
《皮中之人:肉身彼岸的乌托邦》图片、视频、gif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世奇、景斯阳、梁明
你希望有一天皮囊可以随意改变吗?作品经过对未来社交趋势的系统性的调研和研究,试想在AI伴侣的未来趋势发展为现实之前,科技会先帮助人们自由选择外表,从而成为人与人在自我满足的外表下进行社交、恋爱、生活的乌托邦世界。如此一来,我们的外表可以性别、年龄、种族等等,只需要用内在的精神去塑造和界定“人”,能否消除偏见?“人”是否能成为根据不同情境改变定义的“本我”?
曾方盈
学号131604126
《寄生食物》图片、模型、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慰平、吴帆、潘镜如
作品试想把食物以植物的形态种植在动物身上,食物以寄生的方式获得生命,到处游走,甚至侵蚀动物原本的内部结构,同化动物,消解动物身上不可被人食用的病毒,提升动物的口味。
从古到今,我们进食不仅为了温饱,更是我们的文化和信仰。为了让人更容易接受寄生食物,作品为寄生食物编写故事,来满足人们对食物的想象。同时以博物画的方式,解构寄生食物以及被寄生动物演变的每一个细节。作品通过文本和博物画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寄生食物世界,探索未来食物的可能性。
刘佳浩
学号131604127
《REBORN》影像、服饰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阳、谢梦荻、周岚
集实验影像、时装、平面视觉等媒介产出所构成的系列作品,以亚文化发展和未来可穿戴方式等研究为基础进行虚拟背景下重启世界后的探讨
王巍桦
学号131604131
《永恒贩卖机》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吴帆、刘治治、赵斌
《永恒贩卖机》试图解决人们因为贪婪或执念,想把瞬间的美好凝固为永恒的非合理需求。
如果美好可以凝固,你愿意美好有多长
结合现实的生活语境,选取了6个社会认可的美好瞬间,将每一场景下人物的身体动作进行固定,身体动作做为一个可观赏的视觉符号,使旁观者和使用者自身都有对于“凝固美好瞬间”有不同的感受。通过将美好瞬间推演到极端状态下的戏剧化预演,希望人们思考欲望和肉体之间的关系。
苏浩然
学号131604133
《EVERYTHINGISOK心想事成》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君、陈慰平、刘治治
从小被长辈影响,去寺庙祈福许愿似乎成为了家人每年的一项必要的活动,这也成为了我和家人生活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不可抗因素的出现,常年持续的仪式也宣告暂停。在行动与空间都被限制的当下,我希望通过作品来模拟真实的仪式感,引起人们对现实中既定许愿模式的共鸣,完成一场许愿和祈福。
谢园园
学号131604134
《猫岛》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金日龙、陈卓、靳军
2020年初始,人类面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和挑战,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纵观各国人民面对疫情的态度,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本创作以猫为形象,通过描述生活在猫岛的猫面对突如其来的关于病毒的信息,所做出的不同反应与结果。
李君萦
学号131604137
《金丝雀之死》视频、摄影、文本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缪晓春、王川、张文超
宋昌宪
学号231404008
《AirLight》图片、视频
指导教师:傅爱臣、陈慰平、廖柳钧
俞煐民
学号231404017
《Cengconsole》衣服、树脂、木材
700mm*270mm*800mm
指导教师:傅爱臣、刘昶、廖柳钧
从制作复合素材的方法中得到灵感,把废旧衣物作为主材料制造家具。在形态特征上是将不同长度的材料粘连在一起后,制作成不完全的形态,用它来形象地描绘出模糊以及被歪曲的回忆瞬间。
衣物素材的优点是拥有多样的色彩,利用这点将存有回忆的照片配色制作出来。
利用废旧衣物中存有的记忆和回忆作为配色设计出来的家具,在使用这个家具的同时,可以回想起从前。
李若吉
学号231504001
《现实与幻境》数字媒体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书馨、蒋华、高宇
罗善真
学号231504004
《致亲爱的我》综合材料
21.17cm*29.95cm
《致亲爱的我》是现在的我寄给过去的我的一封信。我从过往的生活经历当中择取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然后通过重现记忆的图像和关键词来表达那些让我无法忘记的情绪。
丁柱源
学号231504008
《GOLDENCOMMA》
指导教师:张凡、余一萌、周岚
就像冗长的句子需要逗号来停顿一样,我们人生的旅程也需要小逗号。我希望通过首饰的“佩戴行为”来探索心理问题的疗愈过程。通过对预防和治疗人们消极负面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帮助人们摆脱自卑感、恢复自信心、缓解压力、克服不安和抑郁等消极情绪问题。我尝试将行为疗法中的心理治疗融入设计方案中,使设计的首饰拥有治愈、共鸣、鼓励、希望、安慰等激励心灵的积极作用,达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温暖,更健康的目的。
金兑炅
学号231604003
《昨天,今天》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孙聪、何浩、刘钊
本作品以迷宫为主题,从衣,食,住,行等各角度展示了韩国文化的魅力,表现了过去人们在找寻自己的过程,也表现出了对现代多样性社会的自信心。最后还加入了最近疫情状态下韩国社会的变化。
脱离传统的写实表现手法,以现代感的简洁,简单化的涂鸦艺术进行重新解释,并用电脑插图,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和情绪。
金多贤
学号231604005
《咖啡渣再利用-环保DIYKIT设计》
图片、GIF动图、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慰平、李文龙、金日龙
咖啡渣“自己动手做”以可持续环境包装为主题设计,并制定了咖啡渣再利用方案。
这个套装可以再用咖啡渣,在家亲手做为单人家具的餐具。
“自己动手做”的包装方法也使用了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并且排放了最低限度的垃圾。
目前,在利用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咖啡渣的同时,还含有对环境保护的信息。
宋文胄
学号231604006
《戒备-关于在公共场合免触碰需求的便携饰物的设计研究》图片、视频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卫、金日龙、刘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很多东西,这种接触会导致细菌感染,电梯等公共场所的感染更容易发生。由于按电梯按钮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在此研究如何将细菌感染降到最低程度。“戒备”看起来一枚普通的戒指,其实也是一种按压免触碰的装置工具。设计要点在于与手最贴近,并且日常生活中也无不便之处,既能起到装饰品的作用又是能方便使用的工具。
柳美罗
学号231604007
《MeandMyselves》综合材料
真正的我是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人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像戴上不同的面具,同时存在多种人格。但这种现象会让人们性格的本质的基础变得不稳定,可以受到压力。
MeandMyselves是为了探索自己健康的内心状态的心理治愈app。它是帮助建立用户自我认同的工具,通过各颜色代表各种不同的性格,多颜色的交织是融合管理各种性格现象的表达。同时可以与心理状态相似的人进行社交链,形成一个社交组,共同探索自我属性,完善自我认知。
王艾伦
学号231604008
《记忆》数字影像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文超、高宇、周博
本作品将通过我对个人数据的追溯对疫情期间我的个人生活的一种体现,通过一系列电子媒介(软件、网络)中的数据变化来呈现我的个人生活状态:从每天三点一线的起床工作到回家隔离期间的我的状态。最终我将从数据追溯的过程中重构疫情期间的记忆,这段记忆基于客观的事实,却又是被数据加工而成的虚拟回忆。
李松霞
学号231604013
《ALLINONE-独居家庭多功能家具》视频、图片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卫、李文龙、金日龙
独居家庭正在急剧增加,其中青年层占最大比例。然而有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方式。ALLINONE是考虑他们生活方式的多功能家具,即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狭小空间,在一个家具上加入多种功能的实用型家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