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选取“家具设计”课作为对象,首先分析课程思政的目标与难点,进而从提升工匠精神、理解民族交融、传承创新精神、启迪人生观、感受改革成就等方面探讨教学设计,最后从师资、教材、第二课堂、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思政
一、“家具设计”课程思政的目标与难点
“家具设计”是高职院校产品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家具设计的创意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艺术学类专业课程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很多院校“家具设计”课程在教学时以讲述板式家具结构工艺为主,不再教授传统实木家具及其文化,导致很多学生设计出的家具作品徒具现代感而缺乏文化底蕴。基于此,“家具设计”课如何回归育人本源,挖掘相适应的思政资源,提炼要素进行“基因式”编码,并隐性植入学习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3],成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所面临的难点问题。
二、“家具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一)展现传统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迅速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改变了以往单一舒适的要求,更考虑到艺术与个性方面的追求,而在室内环境设计上更是以人为主体,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让人们的居住环境从品位上、层次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其中家具风格对室内环境设计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篇论文先介绍现代家具风格的类型,再说明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特点,最后阐述家具风格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影响,提供一些参考性内容。
引言
家具在室内环境的空间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家具本身具有使用与观赏的作用,装饰、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可以说家具从使用上具有功能性,从观赏的角度具有艺术性。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就要考虑到家具的风格与环境设计之间的匹配,选择合理、相符的设计风格,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需求。家具风格与室内环境设计相互和谐统一,才能实现生活与艺术的完美展现。
一、现代家具风格的类型
现代家具风格类型可以大概总结为四种:前卫风格、简约风格、新中式风格与新古典风格。前卫风格以是张扬个性、彰显自我为主题,打破常规的家具设计结构,色彩上比较跳跃、鲜明,构思大胆,演绎出一种超现实的另类生活;简约风格是围绕时尚为主题,崇尚自由、大方,并且对工艺与造价上的要求不高,这也是受到许多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之一;新中式风格是在原有明清时期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凝练出经典元素,并加上现代气息而形成的独特现代风格;新古典风格则是运用现代技术体现出古典气质的风格,在手法上比较考究,追求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与其他风格相比,在精神上追求更高层次艺术气息的享受。
二、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特点
室内设计的风格离不开人们的各种审美观点,在风格上要不断有所突破,摆脱固有的风格束缚,开拓设计视野,拓展设计空间,会设计出独特的装修风格。现在的室内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与混合型风格。传统风格沿袭了传统的装饰特征,在布局上、色调上、家具摆设上都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底蕴,藻井天棚是比较有传统风格特色的室内设计;现代风格是摆脱传统的设计观念,重视空间与功能上的结构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线条简约,讲究材料与色彩之间的搭配合理性,改变传统对称布局的设计风格;后现代风格是突破原有的逻辑思维,着重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延续性,注重人文设计,其设计特点是集中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室内环境,比如,在室内加入夸张的变形拱券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后现代室内设计风格;自然风格是自然事物为设计主导,让人们在室内体验到与大自然的接近,比如,在室内设计上使用木料、石材等天然材料,其固有的纹理与品质,更能体现出生活中的洒脱与休闲情趣;混合型风格元素比较多元化,在风格上具有古今中西兼容的特点。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现代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在空间艺术设计时遵守室内设计原则,积极改善室内空间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室内设计;空间艺术;应用措施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艺术的应用为现代室内设计奠定了基础。设计师需要遵循艺术原则和优化设计系统,在满足空间艺术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室内设计的艺术效果,保证室内设计的质量。
一、室内空间的艺术原则
1.立体视觉原理
室内设计是对室内三维空间的研究,设计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三维造型要素,结合科学原理,遵循三维设计原则,赋予设计个性美。在三维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被分在不同的部门,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室内空间可以是任意形式的点、线、面处理。在三维结构中,不管形状、颜色、材料、质量,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室内设计要满足视觉原理的要求。
2.色彩原则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与国际交流,搭建起中国艺术与设计走出去的传播桥梁。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室内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和其模型材料工作室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教师跨专业背景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中,让学生受益匪浅。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尝试和引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环境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创新模式
一、中美环境设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二、中美环境设计教学形态比较分析
(一)密歇根州立大学:理论教学、工作室教学、独立研究相结合
摘要:
收纳机构可将主要构件展开或收缩,以实现目标空间的变化和目标功能的转换。论文从分析“大”与“小”两种状态的转化途径作为切入点,整理归纳了五种常见收纳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表现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设计的理念将其融入到面向浴室空间的五金产品设计当中。以“毛巾架”作为案例对象,所研发出的收纳产品其功能可以扩展、其造型美观大方、其使用方便宜人,而且与当前同类产品形成明显差异化。
关键词:
收纳机构;产品设计;卫浴五金;毛巾架
0引言
1收纳机构的原理分析
【摘要】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中最感性的视觉要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从介绍室内空间色彩运用应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开始,探讨利用色彩心理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色彩的特性进行软装氛围营造的技巧,合理的利用软装色彩设计进行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好的体现居者个性,打造时尚宜居的空间环境,实现人与空间的和谐对话。
【关键词】软装;形式美;色彩心理;色彩设计
1色彩与软装
人对外界的感知,色彩优于形状。所以色彩无疑是决定软装整体设计成败的核心因素。软装主要通过丰富各异的家具、地毯、布艺、挂画、墙纸、绿植等结合灯具照明对空间进行氛围营造,而其中,对空间整体软装成败起主要作用的是色彩、材质和风格。材质不能孤立存在,需要和色彩、形状紧密结合。室内空间设计因为有了软装,有了色彩和鲜明多变的风格,而使原本无生命的空间鲜活起来,人们可以籍由软装通过色彩与空间进行对话,打破硬装所带来的生硬感和一成不变的格局,软装色彩则可以借着家具、地毯、饰品等的变化而随着季节更替以及居者的心情随时变换。色彩除了能给居住者审美的享受,更能为空间带来功能上的改善、以及居者的个性展示,设计者若能在遵循色彩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风格,大胆利用和安排色彩,我们的室内空间设计将更加健康、生态、并具时尚个性的独特魅力。
2空间软装用色的形式美法则
2.1色彩的多样统一
一、高校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二、改革实践
为了达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应用无缝连接,教师应进行各种教学改革尝试,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1.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2.艺术采风
摘要:论文以材质及其感觉特性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材质感觉特性的物理属性和情感属性。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分析指出材质及其感觉特性具有提升产品吸引力、增加产品可用性和宜人性的作用,从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结合案例提出通过材质特有个性的表达、材质应用范围的扩展、材质物理属性的模拟和材质新感觉特性的挖掘等方法对产品材质展开设计,让产品给予用户多元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材质;感觉特性;产品设计;情感体验
材质被认为是人可以感知的材料表面各类属性的结合,其感觉特性是产品被消费者以感官感知并形成微妙情感认识的重要要素。在物质生活愈发丰富的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多样化的功能,而是渴望通过使用产品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为此,需要充分认识材质感觉特性,掌握材质及其感觉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便更好把握产品材质的设计与运用,给消费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1材质的感觉特性
材质可被人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并经人脑作用形成生理心理反映的特性叫感觉特性,其感觉特性包括物理属性和情感属性[1]。物理属性是材质客观存在的外在属性,主要表现为材质的色彩、软硬、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特征。材质的情感属性是人们对材质物理属性的主观解读[2],是材质物理属性投射到人心里时产生的情感意识和印象。如表面纹理丰富多变且带有独特的气味的木材给人亲切、自然、温暖的印象,而剔透易碎的玻璃材质则是优雅和具有未来感的,金属材质触感坚硬冰凉具有冰冷、严肃、现代等情感属性。生活中最普遍的塑料,因其色彩多变造型自由常给人时尚、活泼、多变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对材质感觉特性的认识在普遍的共识下还存在特定的差异性,因为材质物理属性的认识主要基于感官本能,但情感属性的认识还受个人背景经验等复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