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广义上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家用的器具”。狭义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卧凭依或贮存支撑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类社会出现家具以来,其发展便再也没有停止过,家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载体,中西方家具发展都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各种各样装饰风格的形成,造型、结构、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十九世纪是处于古与今的交替时期,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家具发展出现了顶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家具发展缔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中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时期下所发展的家具装饰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们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国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为主要的家具。后来出现了屏、几、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卧具,榻则在床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到了南北朝,人们从屈膝而坐逐渐变为垂足而坐,高型坐具开始流行于当时的社会。
在家具设计风格上,中国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装饰风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补、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汇聚六国工匠的技艺精髓,汉代家具融南北方风韵于一体,唐时期家具风格借鉴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别具外来风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令人称道,其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的别致性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一笔财富。尤其明清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在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中,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一定会被相提并论,在这里先探讨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脱俗为装饰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风格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逐步演变而成的,被称为“细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样、构造巧妙,实用性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而闻名于世。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苏州地区出产的明式家具,其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家具风格鲜明,经过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称为“苏式家具”,或“苏做”。名贵的黄花梨、红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贝壳等多种装饰材质也会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艺术手段和装饰美学的极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设计史上是罕见的,是功能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完美例子。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到明中期达到顶峰,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还是以明式家具来代表中国传统家具。
2.以繁复华丽为装饰风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简洁而优雅为见长,那么清式家具则更注重细节局部处的装饰、雕刻,尤其是皇室宫廷的家具。清式家具从历史角度可分三个阶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结构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仍可称为明式家具;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华丽的装饰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家具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后,是中国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从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特别在家具的种类上,也比以往朝代丰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黄金时代。家具设计风格多样,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刻样式繁杂、体积大、气度恢宏。这期间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丽,形成独具韵味的装饰风格。
十九世纪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在频繁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在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革命推动下,进入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各国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社会条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1.以高雅精致为装饰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家具
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各国的艺术运动,它的出现代表着借古复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艺术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复古运动。在艺术风格来看,新古典主义家具以其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格调代替了华丽且脂粉味浓的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可以说是欧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艺术。首先,新古典主义家具中对直线的运用,为家具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它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适性,还有优雅而不做作的特点,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装饰风格,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给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所笼罩的西方国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装饰风,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质朴纯真为装饰风格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国设计革命,也是一场著名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代替人手生产;提倡设计应以诚信为本,反对哗众取宠和浮夸,注重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3.以美轮美奂为装饰风格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家具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家具装饰也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家具风格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但随着艺术家的创新,在家具设计中融入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段,不仅使艺术形式更加生动,拓展了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段,也使新的艺术语言在家具设计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
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对比
1.十九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
十九世纪的中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清年间,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毫无兴趣,固步自封。直至两次以及1894年的,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才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这时候西方世界快速社会和技术变革都发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主人,他们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于是渴望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家具产品得到批量生产,但其外观与设计都是比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这个时期中国的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始把西方的机械技术带到了中国。
2.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差异
十九世纪初,中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沿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西方世界则刚兴起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强调体积较大,沉稳、厚重,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雕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造型多参照古典建筑的形体。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的家具业已经日趋没落,家具设计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连苏式家具都陷入了形体笨重、装饰繁缛累赘的境地。这时期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正不断迈向成熟,把家具设计引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3.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相同之处
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都体现一种浓厚的装饰味风格。对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华丽与高贵,无论在纹饰或手工艺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显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亚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西式纹饰”,如卷草纹等。西方的三次艺术运动都强调装饰,纹饰的设计与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家具设计更趋精美优雅。这一时期的西方家具设计受到中国的影响,西方家具的美感与工艺的创新同样给予中国启迪。
结论
通过对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家具发展在经过长时期繁荣与昌盛的顶峰时期后渐渐停滞了,家具业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统治的没落。而同时期的西方家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运动的发起,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朝着把家具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目标前进,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最终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开端。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设计艺术
1、关于艺术和设计的概念
2、从早期的设计与艺术的关联性来看二者所承载的任务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原始时代大多数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这一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着重考虑的是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可用性。而后者是主要的,审美是次要的只是满足欲望而已。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可以说大都体现在建筑上,而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综合了诸类艺术。教堂建筑中所使用的彩绘玻璃、壁画、复制画、及佛像、雕刻、曼陀罗等,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同时也被当作一种信仰、符咒的对象。此时的艺术和工艺与生活之间始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
3、文化的差异对设计的影响
4、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5、结束语
设计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审美性质,包括了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积淀。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设计进行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设计的独特个性及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等条件下形成的整个观念文化,去如何给予整合,才能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作用在设计当中日渐凸显出独特的设计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
一、优化知识结构,加深文化底蕴,渗透人文知识,增强作品吸引力
不同时代题材的作品,既是从艺术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复杂情感的材料。美术欣赏的过程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很多的美术作品是根据历史事件、诗词、传说、生产劳动、战争、宗教等场面绘制和制作而成的。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多数是由圣经的故事创作的。教师在讲述这一类作品时,适当讲述一些学生所没有接触过的宗教故事,以及宗教对艺术家本人及社会的影响等等。如,古希腊的雕塑、陶瓶、建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了民主色彩很强的奴隶制政治外,还与它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黏土、优质的大理石分不开,它使古希腊的美术品产生了明朗、开放、和谐的艺术特色。在欣赏古罗马雕塑“持矛者”时,如果我不给学生介绍――地中海气候温和,人们热爱户外运动;再则在古希腊赖以谋生的海上贸易和适应对外掠夺或防御战争中,都迫切需要体魄健全的男儿。所以,他们很早就重视体育运动,也以强健的体格为荣耀,从而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他们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
从教学效果看,渗透人文知识的美术作品更具吸引力,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敏感性。
二、调动子门学科知识,使学生在美术作品欣赏时由浅入深,由里到外,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
三、掌握学科特征,使基础知识学习与作品欣赏并重,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欣赏向高层次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构建新型欣赏教学模式已成为一项课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定不移地进行欣赏教学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美术欣赏教学新路子。
“海纳百川”———包豪斯对现代艺术成果的兼收并蓄
“时代呼声”———包豪斯的基本理念
3.“创意设计”(Designwithcreativity)、“人本精神”与“社会责任”“在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创造力一直是重中之重。”[15]58包豪斯自始至终都强调艺术设计的美学创造功能,把创意或创造性作为教学出发点。其教学强调学生的个体化心理情感导向,在设计实践中及时将设计构想转化为时新艺术品。如赞格维尔所言:“艺术是美学价值的创造或构建”。[16]包豪斯紧紧把握了艺术的创造性本质。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以及社会理想即是所谓的“人本精神”(Humanity)与“社会责任”(socialvalue)。对包豪斯而言,艺术设计必须将形式美与技术理性结合起来,并最终服务于整个社会。格氏宣称[17]:人民才是艺术与设计的希望所在。在艺术哲学与技术美学方面,形式或功能只是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表征,而后者则体现了人性、知性与理性的更复杂线索。包豪斯对人性化与社会化设计理念的强调与重视引领了后来的艺术运动。1989年德国建筑博物馆的展览标题依然是:“今日设计展:工业还是艺术?”[18]
结语:包豪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北欧;景观设计;自然;运用
引言
北欧设计呈现给世人的是作品的统一性与多元化共存的状态,把舒适与实用性放在首位。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在设计表达上、观念上的交流,大量地汲取优秀可取的现代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形式与生态观念,加强现代感;而且可以逐步发掘和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
一、北欧风格的概况
斯堪的纳维亚被称为北欧,指的是北欧五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依靠地里条件的优越性与该区域的特点,以及人文思想,北欧的设计思想是民主的设计思想,所以给设计师一个充分发挥技能的平台。北欧的设计师们善于从最亲近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巧妙的运用本土的资源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例如在建筑方面,设计师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改动周围环境,使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线下,创作与自然环境结合为一体。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虽曾受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工艺与装饰风格方向不断发展。追求美观实用的设计哲学,北欧工业设计在世界有着举世瞩目的地位,他们的产品设计既洋溢着温馨浪漫的情调,又蕴含着深刻的设计理性。这些设计理念同样适用于景观设计之中,同时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实用和美学的统一,就像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北欧景观中发挥的淋淋尽致,北欧设计呈现出二元性,在其他欧洲国家发展现代设计运动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汲取其中先进因素,一方面秉承民族传统设计理念,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
二、北欧各国的景观设计的特征
北欧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中的一种,相比其他风格,它更加自然、纯净、简洁、实用功能强。使用简单大方的纯色,使用极具现代造型的线条,其中著名的葛兰姆和斯德哥尔摩学派的公园体系等诸多设计作品中都完美的呈现与大自然的融合。
北欧景观设计追求周围环境与大自然融合,北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一个完美的融入点,早起有点借鉴与英国的风景园的特征,后期发展成熟有了自己的特点更多的实用主义,跟北欧的建筑与家具设计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追求简单精炼的线条,朴素的形式,但是注重的人的感受.
1、丹麦的风格
2、瑞典风格
3、芬兰风格
芬兰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重视自然,善于运用与自然共存的国家,芬兰景观设计师扬内斯在设计中把树的枝干当作墙的要素,通过植树的排列组合最终设计一面透明有生命的墙体,在重注艺术美观的基础上同时也体现出生态设计,注重功能性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结合,设计师善于使用诸如木材、砖块、石头、大理石、金属等天然资源,给人一种纯朴、自然之美,阿尔瓦阿尔托,芬兰著名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被称为“现代建筑学先驱”。他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在芬兰湖岸的曲线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众多有机曲线的设计从工业设计到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例如玛丽亚别墅曲线流畅的肾形游泳池,淋漓精致的体现出芬兰自然风光给他的启迪,直到后来影响全球,美国著名的现代景观设计师丘奇在他后来众多的景观设计中运用肾形游泳池。芬兰的设计元素“一切都在于审美与功能”。主张理性设计,追求“自然再生”的理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艺术魅力,至今仍在世界现代设计风格中占有显著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质资源,北欧人热爱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这一切。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断追寻传统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创新精神,给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三、北欧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如今现代风格日趋多元化,而北欧设计是介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设计风格,有人也称它为“简约主义”。它既是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与刻板的设计风格的反抗,也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带来启示,同时广泛的运用景观设计之中。
第二,北欧五国追求实用美学的理念。北欧国家注重理性设计,为人所用,需具备实用与美观的双重功能性。在景观的功能形式语言中,是一种在复杂形式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追求实用美学的观念,这不仅在北欧的景观设计中反映出来其他的设计也是这个规律。
第三,其设计风格更加的本土化与宜人。在现代主义风格传入北欧五国时,它们并没有盲目模仿其简单的形式与新型材料,在深层次中对传统景观的否定,结合本土的民俗风情创造出一种全新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语汇,而不是单纯的模范照搬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模式。
结语
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各加的自然化与本土化,较容易的适合当地气候、人文、与一种精神境界的设计哲学。北欧景观设计朴实、不去追求奇异的造型,但是线条精炼,形式上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种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而设计的景观设计。(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