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在长春市一家商场内,一组可爱的表情包吸引了过往市民的注意,市民连呼萌萌哒。张瑶摄
就像一个快消品
“越简单的表情越需要思考。”在创作初始期,一套名为“弹幕攻击”的表情包吸引了他的注意。“其实就跟视频弹幕一样,从技术上看很简单,没想到竟然那么多人使用。”他沿着这个思路,随手画出了“乖巧宝宝”。
去年7月,他曾做出一款“大号黄脸”表情包,其实就是把表情中经常使用的小黄脸放大,没想到却出乎意料地受欢迎。“用户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大表情更有张力,让情绪更饱满。”
不少创作者均表示,表情包就像“快消品”,门槛不高,流行速度快,更新迭代也十分迅速,受众很快就会有“新宠”。
风靡的秘密
不论是“一个亿的小目标”还是“用尽洪荒之力”,不论是动漫人物、网络红人抑或影视明星的自定义表情,比起传统的文字沟通方式,各类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均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道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式表情包”。
具体来看,在“国民表情”的使用习惯上,男性和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报告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喜爱发表情,两者发送表情的总比例大约为6:4。同时,男生多喜欢发送搞怪类表情;女生则整体偏爱可爱系表情。
那么,这股表情包潮流为何如此火爆并席卷整个社交网络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肖江波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表情包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文化烙印。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新鲜有趣的表情包则满足了这种情感表达的“刚需”,可以在聊天场景中发挥活跃气氛的作用。
另一方面,新一代的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自我表达习惯,与其用文字平铺直叙讲述一件事情,不如用表情包借助一个场景进行清晰表达,尤其在公共话题的传播中,表情包的传播性和互动性俱佳,让人一目了然。
“表情经济”如何化解“变现难”
当下,由表情包潮流催生的“表情经济”正逐渐成为移动手机产业链上纷纷争抢的一块奶酪,其背后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容忽视。那么,你爱用的表情包里到底藏着多少大生意?
“如果一个品牌想推出新款产品,我们通常就为它设计一套专门的表情,然后投放到各大合作平台上。”台湾联合数位文创公司的企划人员杨晴具有多个品牌表情包的市场推广经验。在她看来,大的品牌企业、电影公司都比较喜欢表情包的推广方式,因为他们自带话题效应,非常容易成为爆款产品。
当下,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问题可谓是“表情经济”的盈利难题。据钟超能透露,据后台统计,“乖巧宝宝”系列表情平均每天发送量虽然仍保持800万次,但总打赏人数仅9万人,打赏收入至今也才20多万,用户“有偿使用”的自觉性还未形成。
然而,对于多数表情包开发团队来说,如何将自己创作的表情形象打造成IP,发展线下产品,仍是一个有待发力的难题。
在这一点上,国外企业的一些有益尝试或许值得借鉴。据悉,通讯应用软件LINE曾推出的LINEFriends表情包,包括布朗熊、可妮兔和小鸡萨利等,该团队在推出付费表情的同时,还开设周边产品实体店,并与诸多知名品牌合作。目前,LINEFriends已拥有5000余种角色产品,涉及动画片、游戏、咖啡厅、酒店、主题公园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