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工具与被试
(一)基本概念
职业发展规划,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怎样发展做一个大致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要点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且运用环境资源完成规划的职业发展目标。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怎样才可以得到理想的工作,或者现在这份工作就是理想工作;要知道怎样才可以保住现在这份理想的工作,还要知道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提升职位还是家庭幸福,是领导的认可还是丰富的经验,是充足的金钱还是自由的生活。
医务人员指的是经过考核,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和承认取得相应的资格和执业证书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可以分为医疗机构、预防机构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该是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或者职称人员),不是卫生技术人员的不能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但是l生技术人员只有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才可以成为医务人员,没有取得执业证书的不能从事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4]。
(二)研究方法
(三)被试
随机抽取各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医技科室的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共300名医务人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在调查现场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向说有被抽取人员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填写方法,然后监督被调查者在现场进行独自并且匿名的填写,填写完毕再统一收回。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为95.0%。回收问卷中,整份问卷回答一致、整份问卷漏答5项及以上、个人信息有缺失的全部筛选掉,得到有效问卷278份,问卷有效率为97.5%。
三、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概况
根据回收的278份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工作满意度情况
根据回收的278份问卷,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见表2。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务人员总体的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水平。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务人员的薪资待遇得到了改善,福利也有所提高,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医院在医疗行业中,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鼓舞了医务人员的士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荣誉感;三是医院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四、建议
另外,医院的管理者要建立起工作满意度反馈监测制度,时刻了解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或者以访谈的形式对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直接的了解,体现出医院对医务人员的关心。
五、总结
参考文献:
[1]唐立健,林振平,黄颖,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现状与意愿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2):106-109.
[2]金永春,冯运.临床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2010,(4):33-35.
[3]李国红,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1):20-22.
[4]唐晓丹,龙建.企业医院改制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6):117-120.
苍然百尺高梧桐,绿阴如盖遮当空;
红尘自远热不到,有时习习生凉风;
于此小结屋轩窗,盈盈绿绿隐侯居;
夜深漏滴流萤飞,树根徒依清歌发;
呜呼!炎炎之天,安得无人不善避反善趋。
道旁流汗日相遂,拍手笑彼何其愚;
似此清闲真是羡,尘世纷华百不恋;
今年欲消夏未,G门与君得相见;
对君坐卧桐阴乍,醒时叶叶当风战。
款曰:“双藤表叔大人属即请清政,七道士,曾衍东”。由诗意可知,此图当是替表叔回忆并描写表叔母亲(七道士的姨婆)当年慈祥课子之状。图成之后,名列“西泠八家”之一的大书法家兼篆刻家陈曼生(1768―1822)在画的右上角,应双藤先生之请,题了四个“曼生体”的隶书“课子成人”。可见,曾氏与当时的知名的“西泠八家”是相互知道的,至于认识与否,则不得而知。不过,陈氏在题字时,竟没有提到曾衍东,由此可以推测,比曾氏小17岁的陈曼生,在落笔时,名气已比七道士大得多。不过,以书风的发展而言,年轻的陈曼生说不定在笔法上,多少受到曾衍东清奇古怪的书风影响,亦未可知。(图11)
曾衍东的工笔画流传甚少,难得一见。现在通行于世的,多半是他的写意人物画。美国藏家艾利奥特家族(EdwardL.Elliott,JohnB.Elliot)所藏的《驴背诗思图》是其早期佳作(注一)。此画在奇逸的笔墨间,透露出一股民间式的幽默。画中一人,头戴大大斗笠一顶,身骑发飙毛驴一匹,四肢紧张,进退不得。用笔简速,有如漫画,用墨浓重,较之“京江画派”有过之而无不及。画上题短歌云:
驴儿得得,诗思桥头,兴适不用推敲,便成佳什。
这遭,孽畜儿性乖,把老夫着急,谨防大跌,哪有功夫平仄。
此画用笔,放逸流畅,然风格尚未完全成熟,题字书法,也有较生硬之处,当是他三十余岁时的作品。不过画中造境,令人想起元朝龚开(1222―1304)的《钟馗嫁妹图》(美国傅瑞尔美术馆藏)(注二)与明末张风(1600―1662)的《驴背吟梅图》(上海博物馆藏)。龚开画鬼讽人,是漫画的鼻祖,可与七道士一脉相承。张风则放笔直写人物、驴子及诗作,真气一贯,书画合一,诗云:
踏雪寻梅去,梅花在何处;
色声与香味,眼下都全具。
此诗字面写梅,实则论作诗之法,诗梅声色,不在他处,而在眼前心头,灵泉一纾便全都缦衷谘巯轮缴稀4庸开到张风到七道士,五百年间,此一漫画精神,不绝如缕,代有创新,有迹可寻。
七道士的人物画名品《锺进士图》,原作下落不明,图片由《东方杂志――中国美术号》率先刊出,后由蒋彝转载,传播天下,享誉中外至今,是他写意人物画的杰作,当是他五十余岁时的精品。画面中的执剑钟馗与文字题识,出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极端结合,对比强烈,压迫感、紧张感与窒息感十足,让人物与题字之间,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张力,亦可算得上是中国人物画史中的代表作之一,可惜至今不知落在何人之手。
七道士六十余岁以后的成熟作品,可以《乡野人物三屏》(渔夫、樵夫、农夫)(图12a,b)(注三),以及《市井人物四屏》(眼盲者、木铎者、捡纸者、戏法者)为代表,笔法沉稳,力道斩绝,方笔特多,结构特简,放笔直干,随画随改,随染随修,有如西洋后来的立体派画法。以《市井人物四屏》为例,第一屏画是《盲者哀歌图》,画二盲者,一前一后,相扶相持,险过板桥,后有山崖远岸,前途则茫茫一片。画左题五言古诗一首云:
不睹炎凉态,不走惊慌步;
手抚万年藤,口说先天数;
吁嗟有目人,反被目所误。
七道士
白文印“衍东”,朱文印“勿传”、“七道士”、“西湖老子”(图13a,b)
我们从“西湖老子”一印可知,这是他移居温州后,六十岁后期的作品。此画写盲者行吟世间,过危桥而能安渡。有目之人,反倒容易失足落水。此无他,皆因表像惑人,蔽去本真知故。所谓“万年藤”、“先天数”,都是真理大道,万古不移的象征。只要心中有真知,行止便有安顿,盲有何妨。
第二屏是《木铎警世图》,画一人独敲木铎,行经秋树之下,后有蓁莽古木,前有斜坡乱草,好一幅“荒野的呼唤景象”。画右题七言绝句一首云:
残冬夜静敲木铎,敲醒睡深有知觉;
惟人双点宜谨慎,免得恐吓授惊骇。
七道士东
白文印“半生志不在温饱”、“七翁”,朱文印“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图14a,b)
“木铎”典出《古文尚书胤征十五》:“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传》曰:“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所谓‘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注云:“或曰,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子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道路也”。观画读诗,旨意自明,寒冬月夜,敲木铎于大荒之野,无非有振兴儒道之思,希望世人“两点”(双目)谨慎分辨正邪,方可免灾去惊。而“半生志不在温饱”一印,正好与画面主题相呼应。至于“昼长”一印,引自翁森之名文《四时读书乐》。此文为朱子所采,以为能得圣贤之乐处也。三者配合观之,益发能感受画家之平生志向。
第三屏是《敬惜字纸图》,画小帽老翁一名,肩挑字纸篓一双,篓上书有“敬惜字纸”字样,行过大石之下,图左题七绝一首云:
惜字当从敬字生,敬心不惊惜难成;
可知因敬方成惜,岂是寻常爱惜情。
七道士曾衍东
朱文印“花里神仙”,白文印“七道士”、“七十自寿”(图15a,b)
此画前有三角形大石于画右突出,后有立方体大石二堆,形成危崖,简笔画坡,点笔画草,造型突出,引人注目。《淮南子本经讯》云:“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文字之为用,大矣!一般民间自动自发,敬惜字纸,对言为心声的文字,有一种“诚信”式的尊重。台湾桃园龙潭乡至今尚有清代民间自动兴建的仓颉庙,其中有“圣迹亭”,可供焚烧字纸,当是目前中国“敬惜字纸”的最高殿堂(注四)。七道士此画可与《敲木铎》一画对照,充分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百姓,对“修辞立其诚”的共识,是其七十岁时的力作。
第四屏是《巧变戏法图》,画一人在马路旁边,蹲地大变戏法,一人在道具箱旁,敲锣吆喝观众,图左有七绝一首云:
变法请当背古经,一心就抑诵生灵;
关濂终有明贤辈,亦共勋文汉简青。
白文印“七”、“翁”、“老树山房”。(图16a,b,c)
此画为四条屏中最有意思的一幅,也是中国人物画中少见的主题。画中有一人敲锣呼喝,招人来看变戏法。另一人则上身,身着短裤,半蹲在地,一手挥一巨大方巾,一手入方巾下摸索。上身,表示童叟无欺;伸手摸索,表示即将变缍西来。方巾四周,放的是一些好像是刚变出来的酒菜,有鱼肉鸡蛋等物;再远一些,则有流星锤及枪槊之类的武器,皆供表演之用。二人身后,有箱笼三件,方圆俱全,可见还有不少行头。
一画一诗,乍看易懂,其实细想起来,并不那么一目了然。题诗的上联,大约是说为政者大变戏法,愚弄生灵,终有拆穿一日。下联则指“濂、洛、关、闽”诸宋儒,谨守大道,当永垂不朽。“濂”是指濂溪周敦颐,“关”是指关中张载。张载的《东铭》、《西铭》,在乾嘉时期风行天下,影响巨大。曾衍东当亦受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及“君民平等”思想的感召,认同他的“凡天下疲癃残疾亩厉す眩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他的人物画之美学哲学基础,当根植于此。《西铭》结尾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相信也是七道士晚年的座右铭。张载是北宋最复杂深刻的思想家,他在清代中叶重新受到重视,对后来的自强运动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注五)。周濂溪的思想,重在“中正仁义而主静”,主张由“虚静”而至“无欲”,对程、朱理学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理则奠定了基础。这些对曾衍东的小说与绘画思想,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值得继续研究。
这四条屏,全都是先用柳条炭笔打稿后,再用墨笔霸定,前后二次钩画,痕迹清晰宛然。画家有意让两种线条并存,毫不刻意掩饰。画中人物造形,全都用方干之笔纾尤其是脸部,有如画面具一般,十分接近西洋“立体派”的画法。至于山石器物的造型,更是如此。我们将曾衍东的画,与当时的人物名家如顾洛(1762―1837)、崔鹤年(1770?―1810)、顾应泰(1770?―1840)、改琦(1773―1828)等的画相比,实在一细一粗,两极化了。光就题材而论,曾氏画的,全无高士雅客,亦无名媛贵妇,有的全都是市井升斗小民,社会底层人士,其中如拾字纸者、变戏法者、敲木铎者,以及下面论及的“测字先生”,皆为中国人物画史中,首次出现或极少见的,不但是绝妙的艺术作品,亦是难得的民俗史料,弥足珍贵。
《测字先生图》当是七道士晚年的游戏之作,笔法自在,表情生动,用墨以淡为主,闲闲布局,妙得天然,有如新闻快照,热闹非常,讽刺入微。画上配合题满诗四言古诗一首,草书奔放狂野,奇逸俊爽,特录如下:
测字测字,尔问何事;
物各有理,人各有志;
莫入岐路,无往不利。
七如
白文印“衍东”。(图17)
曾氏的狂草,并不多见,此处草法飞扬雄肆,在乾嘉时期的狂草界,可谓独树一帜,无人能及。
七道士67岁时的简笔自画像《自写依牛小像图》,充满了漫画笔法,线条简劲而意味深长,全画弥漫者一种自嘲式的幽默感,但见人与牛和画面上方苍劲顿挫的书法、笔法苍老浑成的诗作,以及画面右下方自嘲式的白文闲章“作老牛二五年”,四者互映成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诗、书、画、印整体。如观者细心,当可看出四者之间,各有各的空间,各有各的理路,彼此相互配合又自由独立,让全画产生一种闲散自在的感觉,一种轻松潇洒气氛,使自画像达到了一种自我超脱的境界,这在中国自画像史上,不但独树一帜,空前绝后,而且也可算得上是代表性的杰作之一。
作于稍早的《自写柴米油盐小照图》,也是幽默滑稽的自嘲杰作,与当代的漫画,已相去不远(图18a,b,c)。此画题目,俗得可以,是真能为小市民传达心声者,可谓“画中元白”,文士玩味,老媪能解,可谓雅俗共赏,并皆发出会心的微笑。画面上绘有四人,最左一人,头戴斗笠,短衣短裤,肩扛柴薪,弓背而行。领前一人,黑衣无帽,短裤赤足,双手提篮,中有油瓶,屈背而行。其后有一人,白衣白裤,肩负白米一袋,彳亍而前。最后,有一主人模样之人,身材比前面三人都高大,面蓄八字胡,头戴黑毡帽,身穿白长袍,右手端茶一碗,口作品茗状。此图笔法内敛准确,墨法成熟简练,构图完整自然,是人物画中的杰作。画面左上方有题诗《柴米油盐》七绝一首云:
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年无一到寒家;
锺然不过还虽过,且自由他静听他。
白文印“七道士”。
我们将画面中最后一人与自画像中的“七道士”对照,便可发现许多相似之处,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此乃七翁又一帧自画小照也,只不过画中人较为年轻,当是他近64岁时,初次被流放至温州,穷愁潦倒时的作品。至于题诗,走的是钱载一路的“放笔直干”法,有“沛然肺肝中流出之致”(注六)。
曾衍东的画鸟蔬果画,亦有独到的开发。在恽寿平沉昱芍外,别开生面,开启十九世纪金石画派花鸟蔬果画之先声。艾利奥特家族所藏另一件七道士的作品是《六甲灵飞图》,画六只螃蟹,四正两反,正面者以浓墨画出,反面者用淡墨,右上角画芦苇数叶芦花一枝下垂,有如钓蟹一般,将全画串成一气。画左题“六甲灵飞上乘”,落款为“七道士”,旁有白文印“衍东”,朱文印“曾氏”;画右有“草泥之中”及“尊前风味”二闲章,一朱一白。“六甲灵飞”为道家语,是指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戍六神,典出《六甲灵飞经》。据另一道家经典《三洞珠囊》云:“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师中岳宋德元,服灵飞六甲,得道能行,为九疑真人”。可见六甲也是一种丹药(不知螃蟹是否为药引之一?),服之可以飞升。道家又有《灵飞六甲之秘文》,教人如何得道“遁甲”之法。
此画寓意如何,史无确解。如以谐音观之“蟹”、“谢”同音,当有一连串“谢谢”之意。或“六蟹”代表“六甲”,缬凇安菽嘀中”,于秋高之际,肥美多肉,尊前下酒,食之可以成仙,实乃最佳“尊前风味”,其滋味之美,对老饕而言,无异于“灵飞”而“上乘”了。
下面为七道士画鸟蔬果小品五幅。第一幅是《鹏程万里》,图右题“鹏程万里”四字,款书:“七道士画”,白文印“曾衍东印”(图19)。画大鹏鸟,自右上向下俯冲,笔法古拙,不让冬心。十九世纪以金石笔法画鹰,此作算是开了先河。
第二幅是《平沙落雁》,画右题七绝一首:
平沙水落雁来迟,衡岳峰回人未知;
南北不愁行李乏,蚤秋都是稻梁时。
白文印“衍东”。(图20)
七道士画雁,风格独具,与“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大不相同。但见大雁似顽皮的小孩,神情十分幽默,有如现代“卡通”,为花鸟画中的奇品。背景芦苇,寥寥数笔,尽得金石派笔法之神髓。
第三幅是《菜根香》,画白菜二棵,一大一小,挺立如大树,自题云:“食肉者鄙,食者肥,吾食菜根,淡而有味。七道士曾衍东”朱文印“好读书”、“衍东”。墨法灵活,枯中有湿,润中带涩,开齐白石、吴昌硕果蔬笔法之先声。其题字之笔法,亦为中国书法中“坏字系统”的代表作,遥承元代张雨、杨维祯,近接明代徐文长、清代丁敬身。
第四幅是《风扇扇风》,以焦墨画破蒲扇一把,并题《风扇歌》七绝一首云:
风扇扇风扇在空,扇风风出扇之中;
有风不扇无风扇,不扇无风扇有风。
七道士曾衍东作
朱文印“七如”、“”。(图21)
第五幅是《书斋清供》,画上题“书斋清供”四字,款书“七道士”,白文印“七道士印”。画笔筒一,内有画卷一轴,大小毛笔五六枝,其中有一些已失去了笔头,只剩下孤零零的笔杆,傲然挺立。旁有古砚一,水盂一,书一帙,菊两朵,墨叶数片,有笔墨生涯,诗书相伴的东篱之思。全画行笔快速,墨色浓淡对比强烈,置于丰子恺的画中,几可乱真,风格十分二十世纪。
综观七道士的花鸟、蔬果、文房画,在乾嘉时期,可谓异军突起,继承扬州八怪的画法,而又有所开创发展,并对十九世纪的画家,大有启发。若要称他为一代承先启后的大师,实非虚誉。
七道士的山水画,亦是十九世纪一绝,开近代山水画之先河。他有两幅山水小品,可谓十九世纪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第一幅是山水画《数家临水自成村》,画中自题:“数家临水自成村七道士”,白文印“七翁”(图22)。画面前景以乱点做苔做树,后有简笔白描房屋三四间,屋后是山崖峭壁,垂悬如老人弯腰,似乎在呵护房屋村落,戏剧感十足。远山全用干涩燥淡之笔墨,擦涂而出,绝似西洋炭笔写生。
第二幅是《秋江平远》,款书:“秋江平远七道士”,后有连珠白文印“衍”、“东”(图23)。画面前方,以乱柴皴做山石,上着白色高塔,面江而立。在白色山石塔寺之后,是浓墨树丛与房屋,补以黑色的沙岸与舟楫,黑白对比强烈。江面上,有二小舟,破浪而行,画家以飞白笔扫船边水波,观之若小舟飞驶而过,速度感十足,这在古画之中,尚属首见,几乎让人以为,江上飞来的是现代快艇。对岸是两三笔远渚,一片淡墨远山。画家用墨浓重快速,有如西洋炭笔画稿。乍一看,还以为是傅抱石或余承尧的写生稿,真是奇逸非常,夺人眼目。
是的,七道士的画,有用墨浓重的倾向,与稍后“京江画派”的大师如潘思牧(1756―1843)、张(1761―1829)、顾鹤庆(1766―1840)、周镐(1780?―1850)、明俭(1780?―1855)等,似乎互通声气,充满了时代风格的特色。他的《简笔山水仿古四屏》,是晚年自信满满的山水杰作,摆明了要与古代大师一较长短。他在画中,以粗笔浓墨枯墨,方笔硬笔造型,向宋元名家如僧巨然、刘松年、倪云林、吴仲圭,大胆发声,平等对话,构图皴法,毫不相让。充分把自我对山水画的感受与主张,毫无保留地放笔陈述,直令当时“四王”的徒子徒孙们,惊恐万分,张口结舌,动心骇目,不知所措。
第一屏山水,款题曰:“僧巨然七如衍东”,下有白文印“曾衍东印”、“情深恨有余”、“写得名山真面目”(图24a,b,c)。他把巨然的淡墨长披麻带水皴,改成了又干又燥的浓墨枯笔短披麻皴,充满了自家倔强的个性,又显示出无比明快的决断力。“写得名山真面目”一印,更强烈地表现了曾衍东“笔墨当随时代”的志愿,他要通过古人“名山”,写自家精神的真面目。
第二屏山水,款题:“刘松年七道士作”,下有白文印“[衍东之印”、“十年曲身无居”、“旦夕会于回斋”(图25a,b,c)。此画把刘松年的斧劈皴,变成了短披麻兼雨点皴,化宋人细密婉转的“格物致知”为七道士直接开朗的“目击道存”。全画浓墨粗笔,要言不繁,简净浑成,好一派阔大气象,绝无小家喋喋不休之态。
第三屏山水,款题:“倪云林七道士衍东”,下有白文印“七”、“翁”(朱文)、“休叫华事谢”、“自寿”(图26a,b,c)。他把倪云林有名的折带皴,完全变成了他特有的粗笔“方块皴”,使远山近石,都变成了坚硬的石灰岩城堡,或摩天巨碑,用七道士自家的粗犷阳刚之气,取代了倪高士清雅秀美的阴柔之调,现代感十足,让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家,可以从中得到无限启发。
第四屏山水,款题:“吴仲圭曾衍东仿古”,下有白文印“虚侍实客”、“七品官耳”,白文印“西湖老子”(图27a,b,c)。此画把梅花道人吴镇的湿笔披麻皴,化成了硬笔斧劈,笔笔斩绝,直陈本体,绝无朦胧晕染之态。如此大胆的放笔猛刷,当令所有的观者都为之精神一振,从而使内行藏家拍案叫绝,外行玩家目瞪口呆;从而使艺术史学者,赞不绝口,当行画家,心生佩服。而“虚侍实客”一印,正是他与古画对话的大原则,那就是:侍从古人古画是虚,客访古人古画是实。与主人平等对话,绝不为其侍从奴仆。
从艺术的内容而论,曾氏的画,着重真实经验,多从写生来,少用芥子园画谱的套式。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有很强的叙事性,既有生活讽刺,也有社会批判。在思想上,他从张载、周敦颐出发,避开晚明心学,对清初的顾炎武、颜元,到乾隆的戴震,都有体会。这些,全都反映在他绘画及小说题材的多样性之中。从形式上看,他多用浓墨、焦墨、枯墨,方笔、篆笔、隶笔,行笔迅疾,雄强重大,似乎受到颜习斋“动力说”的感召,在画中展现出一种倔强愤世的态度,纪录了自己的生活,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从艺术图像史的角度看来,七道士的画,从五代北宋的石恪,南宋的粱楷,元代的龚开,明代的徐渭、张风,清代的、胡靖(癫道人)、陆日为(痴道人)、黄慎、金农,以及晚清的苏仁山,似有脉络可循。我曾为文,把不太为人所重视的癫道人(1630―1720?)、痴道人(1640?―1716)、七道士、苏仁山(1813―1892)等四位奇逸画家,列为清代画坛的“画外四奇”。近年来,大家对苏仁山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而对其他三位的考察,则尚待加强。
注:
一、WenC.Fong,ImagesoftheMind(New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4)p.482.
二、HaroldStern,MasterpiecesofChineseandJapaneseArt:FreerGalleryofArtHandbook
(Baltimore,Garamond/PridemarkPress,1976),P.49.
三、见林宗毅编《定静堂藏近代百年中国绘画》(日本和泉市久保惚纪念美术馆,2000年)页18―19。
四、笔者曾为为一文曰《用文字保卫文字》,详述圣迹亭之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刊于1995年4月《汉声杂志》第78期《抢救龙潭圣迹亭专号》。
五、李兰芝、方立克著《风华现影:哲人篇》下册(台北,书泉出版社,1995年)页13―31。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说到有什么拿手好戏,人人都津津乐道。你有什么拿手好戏呢下面小编整理我的拿手好戏优秀作文500字6篇,欢迎阅读。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1钢琴,是乐器之王,因为它可以发出一种美妙的声音。世界上还有许多钢琴家,如:贝多芬、郎郎等。他们的琴声可以是小桥流水,也可以是鸟声啼啼,还可以是飞流瀑布……而我,也喜欢上了钢琴。
刚开始,因为我的课外班真的是太多了,所以我对钢琴也非常的厌烦,每次上课我都扭扭捏捏,不想去。但是,我渐渐地渴望上课,渴望弹琴,想要拥有成就感。虽然每天练完后胳膊酸酸的,手也是麻麻的,但是每弹会一首曲子,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认可和表扬,这种成就感是那些整天吃喝玩乐的人体会不到的。
一天,妈妈满脸欢笑的对我说:“丫丫,我给你报名参加了比赛,而且和你说老师说过了,就弹《梦中的婚礼》。“什么《梦中的婚礼》”“怎么啦”“我没学过呀!”“就是因为没学过,才要挑战自我呀!”我真服了这个“勇敢”的妈妈。
经过钢琴老师的指导,妈妈的鼓励,还有我不懈的坚持努力,我终于将《梦中的婚礼》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一天终于到了,没想到我运气这么“好”!居然是第二个参赛。在后台等候,我的心中像有一个小兔子,蹦来蹦去。该我上场了,我的心就要蹦到嗓子眼儿了。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舞台后,掌声响起来,我深深的鞠一躬,走到钢琴前坐下来,在聚光灯下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深呼一口气调整状态,跟着旋律情不自禁地按下了琴键,如行去流水般自如……最终,以高分拿下了银奖。
弹钢琴是我的拿手好戏,取得成绩是我努力的结果。所以,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一定都有默默的坚持和汗流夹背的付出!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2有的人的拿手好戏十捏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有的人的拿手好戏是弹钢琴弹的形如流水;有的人……而我的拿手好戏和别人不一样,我的拿手好戏是——做饭,我做出来的饭呀,色香味俱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拿手好戏就是这样炼成的。第一次我亲自炒菜,炒的是蛋炒饭,那时我的鸡蛋都打不到碗里,不是打到地上就是鸡蛋打不破,我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埋怨道:‘‘这个臭鸡蛋怎么都打不碎用力就全都‘蛋打双飞’我以后再也不做菜了!’’
妈妈每次都会温柔地对我说:‘‘没事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了我不怕,怕的是你不站起来,你再打一个试试’’
听了妈妈的安慰,我的心情阔然开朗,于是又拿了一个鸡蛋哦哦哦好吧好吧好吧啦啦操说,妈妈在我的脸上重重的亲了一下。
有一次我正在打鸡蛋时,蛋破了掉在了碗里,可打出来的蛋白变成了‘蛋红’,我吓的一下跳到了爸爸的背上,妈妈看见我惊慌失措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晚上在我家里吃饭,我想何不让叔叔尝尝我的手艺,于是我自信的说:‘‘晚餐让我来做吧。’’那天我一共做了三道菜,一道汤,菜里有我最拿手的番茄炒蛋,还有我新学的两道菜,糖醋排骨和麻婆豆腐,汤是我最爱喝的南瓜小米粥,做完之后我信心满满的把菜端了出去,叔叔吃了直说好吃,我有些小得意。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不仅会做菜,还好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画画,弹钢琴,唱歌跳舞等等。如果要问我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绘画。
我从三年级开始学画画,以前我总是自己在纸上随便的画,后来妈妈看到我挺喜欢画画的,就决定给我报了一个画画补习班,听了这个消息以后我高兴极了。刚到画画补习班的时候,我非常的怕生,因为有很多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那个陌生的老师姓王,王老师给我找了一个画板一张纸。
绘画要从最基础的开始,老师先教我们调色,用红黄蓝三种主色调调制出各种颜色,这时我发现了绘画的乐趣。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画一只可爱的兔子,老师将它画在黑板上给我们讲了一遍,我模仿老师的画法画出了大概的轮廓,我把一只可爱的画兔子画成了怪兽。我一下就没有信心了,因为画的非常丑,再加上同学们的嘲笑,我突然就不想学了。这时王老师走过来将我画的一些不好的地方修改了一下,又跟我重新讲了一遍。然后我反复的琢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幅画终于完工了。
绘画有着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儿童画还是水粉画我都非常的喜欢。尤其是漫画人物,漫画人物是我一直以来酷爱的,虽然没有老师的指导,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尝试怎么能把漫画人物画得更好。
学习绘画我有了不少的收获,我会画各种的东西。画技也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和绘画有着不解之缘。他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绘画给了我快乐,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加油努力奋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4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拿手好戏,而我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的拿手好戏,那就是――变魔术。
有一次,我看见有一个人表演魔术十分神奇,便向他请教,如何表演魔术。之后我便天天练习,过了许多天以后,我终于练成了变魔术。
有一天,我与同学去到三楼的亭子里玩,玩了一会儿,我心里想:诶,我带魔术道具了,我可以给同学表演魔术啊!接着,我便开始整理我的魔术道具,准备给同学表演魔术。
我准备好给同学表演两个魔术,一个叫“偷天换日”,另一个叫“移形换影”,我让同学转过身去,然后将我的第一个魔术道具摆好。
我准备好之后,便让同学转过身来看我表演,我先给他看了看魔术道具,三个不透明的杯子,和一个杯子刚好能装下的小球,他看好之后,我便将小球装到一个杯子里,他用力睁着眼睛看,我慢慢的换着三个杯子的位置,换了一会儿,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将球偷偷的弄到另一个杯子里,然后再慢慢的换一下位置。
同学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刚才换了,想都没想,便直接指向了原来装球的杯子,我翻开让他一看,他看见杯子里什么也没有,便连连夸赞我。
夸赞完一番后,就让我表演第二个魔术。这次的魔术很简单,我先让他看着,然后拿出一个小球,小球上有他看不见的透明线,我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悄悄地遮盖住小球,然后让他仔细看,我在抬手的一瞬间,将那根透明的线拉了起来。结果,悲剧发生了――那根线断了。
我的表演失败了,场面非常尴尬。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变魔术。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5我的拿手好戏是做菜,我会做许多菜,比如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肉丝等等,但我最拿手的菜是油炸排骨。
现在要油炸排骨了,我把炒锅放在煤气灶上,然后开大火把锅烧热,倒入,小半锅油,等油烧到七八分热调成小火接着,我就把排骨一一加入锅中,顿时锅里的油沸腾了,吱吱吱的声音不停在耳边响起,排骨在锅中有不断的变化,表面那层白色的面糊慢慢的变了颜色……
家人早已等不及了,一个个贪婪的望着盘子里有炸排骨,活像一只馋猫,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美滋滋的对大家说,快来尝尝吧,爸爸首先,举起了筷子,加了一块排骨,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大口,边吃边说女儿,你做的真好吃,大家听了纷纷来品尝,妈妈说女儿你这排骨色泽鲜亮,让人看了胃口大增,比上次夹的更好了,奶奶也笑得乐开了花,竖起大拇指点头说孙女儿不错呀,你跟谁学的“嘻嘻我不告诉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收获快乐,而懒惰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拿手好戏,有人是画画,有的是做手工,有的是炒菜……而我的拿手好戏是钓鱼。
我的爸爸从小生活在农村,每到秋天天气转凉,荷塘里的鱼儿也变得肥大,我爸爸就变回搬一个小板凳,拿一根鱼竿,坐到房前的荷塘边钓鱼。久而久之便掌握了钓鱼的技巧并教给了我。
他的方法一是要找到合适的池塘及位置,尽量去鱼多的池塘钓鱼。二是要选对钓鱼时机,一般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期间,这时钓到的鱼又大又肥。三是要有合适的鱼竿和鱼食,四是钓鱼时要专注双眼,不能左顾右盼也不能乱动,这样会惊动鱼儿。看到浮漂移动时应迅速把鱼竿提起。我到一个池塘中练习了几次,发现非常灵。
秋天的一个周末,我和同学去郊区的公园游玩。游玩前,我特地在上面一个水桶一根鱼竿,一包鱼食想着到公园里给同学们表演一下我的拿手好戏,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进了公园我立刻看见了一个长长的荷塘。我兴奋不已,对同伴们说:“今天我给你们露一手吧!一会儿我钓鱼,今天的晚餐就吃鱼了!”大家异常兴奋。我找了一块儿大石头,坐到上面,拿起鱼竿,往鱼钩上放鱼食,再把它扔进水里。我注视着浮标,可他纹丝不动。15分钟过去了仍没动静,还是那样的平静。突然鱼线像要被拖进水里一样猛的一抖,这是鱼上钩啦。我猛地把鱼竿往上一条,嘿,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我连忙放进水桶里。之后我又钓上来了几条鱼,今天可真是大丰收啊!我们几个高高兴兴的坐车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