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人类发起了道德挑战。无论是对环境,对生态,还是对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科技都对他们形成了威胁。换言之,我们需要权衡科技与道义。
为了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在运用先进科技的同时,更应该保持同理心。正如《妙法莲华经文句》中所述:“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此据业力五道流转也。”在用科技加之于其他生物的同时,提倡众生平等,权衡科技的利弊。
▲基因科学概念图
谈及科技与生命,就不得不提到小羊多莉。这只羊可谓是世界知名,24年前,它的诞生昭示了新兴科技的出现。它可不是一直普通的羊,而是一只克隆羊,而非母羊自然分娩生下。
任何一种在动物身上的生命科技研究,都是以人类科学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类服务。多莉的案例无疑证明了克隆技术的成功,给人们带来了“克隆人”的希望。但为何至今也没有克隆人的实验?
▲克隆羊多莉
当我们得知克隆羊多莉的结果后,也就不足为怪了。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是以有性繁殖的方式在繁衍,
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通过无性繁殖繁衍生命,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种人工介入的无性繁殖技术,即“克隆”技术。
02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令世人惊奇的研究成果,描述了一只小羊的诞生。小羊诞生不足为奇,这只小羊能被报道,必然是有特殊之处。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克隆羊,是第一只借助克隆技术培育而来的哺乳动物。它的顺利诞生是科学界克隆技术的突破,这篇报道也是当时最令人称奇的一则国际新闻。
▲克隆羊与人合照
这是一只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形成的克隆羊,是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穆特科研小组的成果,生于1996年,被命名为多莉,有三个母亲,,却没有父亲。
核心技术就是:提取其中一个母亲的基因,放到另一个母亲的卵子中,再将卵子注入另一个母亲的子宫。
多莉的出现揭示了人类无性繁殖的可能性,也迎来了外界的质疑。克隆技术的出现是遗传学科的进步,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
不过,这个技术有违自然规律,还有许多未知的隐患没有被证明,所以,克隆羊的出现肯定会把矛头转向“克隆人”上。
▲多莉
之所以不克隆人,是因为全球每天都有大量的婴儿出生,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能生育的家庭。理论上来说,克隆技术为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还可以检测胎儿的基因问题,避免畸形胎儿的出现,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好处,为什么至今没有运用到人的身上呢?专家指出原因其实很明显,看看多莉的结局就知道了。事实上,克隆技术并非有利无害,相反,它有着很大的弊端。
03
虽然很多人都在提倡“众生平等”,但绝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动物和人的生命有一定的差别。多莉出生前,科学家就进行了多次试验,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期间有很多未形成“生命”被扼杀。
将克隆技术运用到人身上,没有人敢保证会一次成功,这样一来,必将杀害无辜的“生命”,有违人伦道德。
再了解一下多莉羊的后续,多莉自出生以来就待在研究所,在研究员们的悉心照料下成长,曾经与一只公羊交配,成功分娩了6只小羊羔。但是,在2003年,年龄不大的多莉突发咳嗽,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经检验是有严重的进行性肺病。
研究所还表示,多莉在2001年患过关节炎,经用药后已经恢复。与关节炎不同,这次的肺炎无药可医,研究最终以安乐死终结了多莉的生命。
正常绵羊的寿命介于10到15岁,肺炎、关节炎等病症常见于老年绵羊身上,但多莉死亡时不足7岁。所以,克隆不利于多莉的身体健康。多莉的尸体被制成了标本,置于苏格兰的国家博物馆中。
▲克隆羊多莉标本
因为多莉的惨淡结局,中止了克隆技术转移到人类的步伐。可想而知,如果将克隆技术加之于人,是可以延续生命,但是一个生命的形成,却可能是以无数“生命”的流逝为代价,更有甚者,生命的长度与质量都无从保证。等到那时,面对克隆生命的突然逝去,有关家庭又该如此自处呢?
结语
科技的进步,之于社会,之于国家都很关键。
站在人类的角度,科学的发展确实可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阻止科学的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只不过,我们应时刻谨记,科学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应该符合人伦道德,坚守科学的底线,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