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的评选,旨在筛选每年最佳摄影作品,鼓励和表彰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优秀摄影工作者,激励摄影家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摄影家提供展示摄影才华,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
继2018年度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之后,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五届2022年度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活动。2022年度共刊发173名作者191篇专题,经作者报名确认,将从2022年度在中国摄影网公众平台刊发及自主申报专题作品中按照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由高到低排序,并结合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综合考察,共筛选出64位摄影师进入2022年度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候选名列。
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二阶段,由中国摄影网组织著名摄影家、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并结合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投票量确定2022年度(第五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和十佳摄影师提名。
入选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和十佳摄影师提名,将颁发2022年度(第五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荣誉证书,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并组织参加2023年丽水摄影节线下展览。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摄影网
官方网站
(www.cnphotos.net)
协办单位
新蓝网
人民摄影报
港深珠澳摄影影社
天津市文化旅游摄影协会
2023年8月18日24时
候选摄影师名单(D组)
D01曹泽铖(陕西汉中)
D09陈志军(贵州贵阳)
D02赵世鹏(甘肃武威)
D10李乃松(广西百色)
D03黄勇(四川宜宾)
D11袁晓娇(重庆)
D04徐春和(河南郑州)
D12郑丽娟(浙江金华)
D05贺华培(上海)
D13贾华华(浙江温州)
D06袁媛(北京)
D14贺洪占(山东菏泽)
D07吴强(北京)
D15毛永淮(浙江宁波)
D08王乃功(辽宁锦州)
D16康辉(山西运城)
特别提醒:
公众评选目的是为了签约摄影师作品的推广和交流反馈,强烈反对刷票等不正当商业行为,主办方将密切关切,同时也请公众监督,刷票将取消评选资格。
候选作品展示
D01
曹泽铖《光影里的军人模样》
青春有许多样子,他们却选择了穿上这身军装,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他们紧握钢枪,背对河山,将青春绽放在祖国的边关海岛、大漠戈壁、雪域高原,日夜守护祖国十四亿人民的安宁。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中国军人!
当然,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只是在一个个寻常普通的岗位默默坚守、以一个平凡士兵的角色各自履职。作为军营摄影师,我们将镜头瞄准官兵训练生活和任务一线,挖掘他们挥洒汗水的点滴瞬间,用镜头捕捉一张张最平凡的士兵面孔……
▲百炼成钢
▲飞跃
▲军民一家亲
▲可爱的军礼
▲拼尽全力
▲铁血刀锋
▲雨夜温情
曹泽铖,中共党员,军旅摄影师,人民网、光明网、视觉中国、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中部战区新媒体特约记者。
2016年学习摄影,2019年陆续在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上刊发新闻稿件和摄影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幅),摄影作品多次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入展。被表彰为“新闻舆论工作先进个人”、《国防时报》优秀通讯员,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4次。
D02
赵世鹏《高铁穿越青藏之眼》
工程自2019年6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不知不觉高铁建设者已在此扎根三年有余。他们克服高寒缺氧、日照辐射大、昼夜温差大、风沙肆虐等重重困难,时刻以狼性精神勉励自己,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人人奋勇当先,无惧无畏,就像高原上的一朵朵“格桑花”,耐得住雪域的风寒、经得住烈日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和成绩生动诠释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谐创新、追求卓越”的高原铁军精神。
▲2020年10月2日,征地拆迁护航高铁建设。
▲2021年5月16日,高铁墩柱架设施工。
▲2022年3月27日,雪后清晨,高铁庄浪河特大桥与兰新铁路相互交汇,美若仙境。
▲2022年7月16日,高铁鲁家隧道口箱梁架设任务进入冲刺阶段。
▲2022年7月22日,运梁车向乌鞘岭大里程运方向运送箱梁,工程正在抢抓工期赶进度。
▲2022年9月2日,箱梁架设即将连接山湾隧道。
▲2022年9月8日,新乌鞘岭隧道进口段顺利贯通。
▲2022年11月17日,为在冬季土地封冻之前顺利封顶,高铁站房工程天祝西站建设者抢抓时机紧张施工。
赵世鹏,甘肃武威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民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扶贫》《中国税务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报刊杂志以及省、市、县新媒体发表2000余幅;在省、市、县举办的摄影展活动中多次获奖。2020年9月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研修班”培训。
D03
黄勇《浪漫夜色》
东街是四川省宜宾市中心一条约四百米的街道,但因为位置特殊商业性非常繁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至今,东街已经成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尤其是在夜幕降临时分,夜市开始更是吸引众多青年男女来此游玩,从四面八方涌向狭窄的街道小巷,人山人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里有年轻人喜欢的时装、纹身美眉美甲、宠物、各种玩意儿装饰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充满时尚、潮流和青春的力量。他们在这里畅享着生活的乐趣、尽情展现着时尚潮流个性和个人魅力,这里犹如他们的超级T型台。
时尚与叛逆是年轻人永恒的主旋律,紧跟时代步伐,追求时尚、讲究生活品味、融入多元文化,年轻人为这条老街赋予了青春的活力,是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是人性和个性的释放与张扬,也是时代高速发展的缩影。
▲夜色潮人
▲穿着汉服穿过大街的姑娘
▲都是爱
▲一对情侣亲密拥抱
▲同时美甲
▲卖花姑娘
▲穿过夜色的Coser人
黄勇,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宜宾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85年参加工作,2017年开始学习摄影。作品曾经入选四川省17届摄影艺术展、四川省18届摄影大会影展银奖、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摄影感悟:我觉得纪实摄影是唯一可以用人类自身形式,用人类自身的逻辑形式再现自己精神世界的艺术方式。虽然纪实摄影注重事物的客观真实性,但它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而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选择。客观物象就是用摄影的修养、理性后的直觉去发现、去感应、去捕捉。唯其如此,才能探求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揭示人性,实现人文关怀。作为摄影爱好者,我坚持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捕捉着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动人故事。
D04
徐春和《美丽的邂逅》
我出生在青岛,在中学时就开始学习美术,后来开始系统的学习摄影,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摄影工作,现在主拍婚礼,喜欢拍摄有温度的照片,我一直觉得拍摄婚礼最重要的不是器材,不是摆拍,而是真情的记录。
那如何拍到好的婚礼照片,让新人放松,情绪自然流露呢?一是摄影师基本功扎实,平时积累各种形式的拍摄,对光,构图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有爱、幽默、轻松的心,让自己变得更敏感,随时有捕捉镜头的意识。最好的婚礼摄影师,要忘记自己是在工作,而是作为一个婚礼的参与者,作为新人的朋友视角去调节气氛,记录感动瞬间,带着祝福、带着爱去融入到这一天里,去亲身体会新人之间的幸福感和双方父母的不舍。只有带着这样的心态,新人面对镜头就自然会放松,如此,你就可以去捕捉不经意的瞬间,记录新人最美的一天。
到现在拍摄婚礼已有七年,每一场拍摄都是我与新人一场美丽的邂逅,也是对自己的温暖。
摄影并非世界历史的一件意外,而是其片刻的化身,我选择了光线来为我发出声音。
▲《爱情天梯》
▲《不舍》
▲《父亲》
▲《嗨,你好》
▲《嘿,瞧他们》
▲《花仙子》
▲《看啥呢》
▲《凝望》
现为河南禾之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国家高级摄影师、河南新艺幕维教育特聘摄影讲师、北京蒙太奇艺考特聘摄影讲师、重庆天籁教育特聘摄影讲师、河南财经学院摄影讲师。
D05
贺华培《趣味边牧》
这是一组全由边境牧羊犬为主题的作品集。边境牧羊犬(简称边牧)是公认拥有人类至少6岁的智商,所以非常聪明,他也称为飞盘狗,各种敏捷比赛都有他们的身影,拍摄起来各种花样动作层出不穷。
我本人养的也是一只边牧,我对这个品种了解比较深刻,这种犬类聪明、活泼、敏感、胆小。拍摄起来也会趣味无穷。
我尤其喜欢拍摄一些动态作品,动态很符合边牧的性格。我喜欢让这些狗狗,融入到环境中,和环境进行互动,一起呈现自然和谐的状态,利用环境和狗狗的互动,展现出边牧活泼好动聪明的特性。我一直追求所拍摄的画面能有治愈功能,可以治愈当代年轻人的压力大,焦虑感等。
▲Iloveyou
▲奔向太阳
▲冲刺
▲创意雪景狗狗
▲大佬驾到
▲双狗跳跃
▲一家人
▲杂技边牧
贺华培,网名:宠物摄影师狗哥,适马(中国)合作摄影师,尼康(中国)特约讲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百余幅作品获国内外奖项。
在上海从事职业拍摄宠物6年,致力于打造狗狗的童话世界。创立南森宠物摄影工作室,已为上千家庭拍摄宠物题材,热爱宠物,热爱生活,也想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所有人。
对于宠物的理解是:宠物不仅是玩伴,更是家人。
D06
袁媛《孩子·旅行》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主要拍摄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我认为摄影从不是单纯的记录,而其本质是表达,我用摄影来表达对孩子的情感,对生活的提炼,和对世界的探索,以此来更深的认知自己。我多数作品创作于带孩子旅行过程中,我喜欢把孩子置于或自然或人文的环境中,孩子是世间万物的一部分。
这组片子是2022年6-7月我和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到深圳旅行时创作拍摄的。
2022也是香港回归25周年,深圳可以说是与香港最紧密连结的所在了,所以后面拍摄了孩子在深圳湾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画面。还有台风暹芭的到来,也是做为北方人的我们没有见过的场景。这些都是我带孩子看世界的意义,是我拿起相机拍摄孩子的意义所在。
袁媛,网名赋睿多猫,孩子和旅行摄影师,人称“猫神”。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人像摄影》杂志特邀供稿人,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曾获尼康无限创想季摄影大赛亚军,东八区影像2020年度摄影师,图虫2021年度百大摄影师。
D07
吴强《京城居委会》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北京市各区的居民委员会普遍成立于1954年,400户左右居民设立1个居委会,设委员5人。居委会最初设治安、卫生、调解和妇女工作委员会。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规定居委会以“社区”冠名。之后,按照一个社区1500户左右居民,以“单元型、单位型、地缘型”三种类型调整社区居委会。各区政府拨款分批改善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件,在编人员增至8名,又增加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管理、法律咨询等工作内容。
如今,社区居委会的概念包括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北京市规定每个社区用房面积增加到350平方米,社区工作人员配备18名,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的年轻人,并配备了现代办公设备。
▲1982年,北京普渡寺胡同,两位执勤的居委会积极分子注视着陌生男子。(胶片拍摄)
▲1989年,北新桥街道前永康居委会的负责人们,敲锣打鼓将大红花戴在立功儿子的母亲胸前。(胶片拍摄)
▲1997年,和平里街道安德里居委会有了自己的公用面包车。那时居委会有汽车的不多见。(胶片拍摄)
▲2002年春节前,打工妹要回家过年,隆福寺社区居委会依当时的法规向她们宣传计划生育。
▲2002年8月17日,九道湾社区居民直举社区居委会,这是北京市首次直接选举社区自治组织。投票、验票、唱票都是在居民监督下公开进行。
▲2005年春节前,东直门街道新中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东城区民政局干部一道,慰问管区内的贫困家庭。
▲2021年3月25日,在鼓楼西侧悬挂起西城区房屋管理局的条幅。北京中轴线申遗进入冲刺阶段,附近的社区居委会全力配合行动。
▲2021年6月5日,在北京前门广和楼,附近的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百姓,用齐声合唱迎接建党百年。
吴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D08
王乃功《和你在一起》
九儿,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9月出生,能喝酒,却生得小巧安静,于是,“九儿”的名字就叫开了。
2019年,36岁的她“中奖”了,肿瘤晚期。2020年,经过10次化疗20余次放疗的她再次“中奖”,被医生宣布了只剩1年的生命时限……
在这个时代,疾病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它是对家庭经济、对家人爱与陪伴的重大考验。九儿的家庭是三线城市上中等的小康之家,面对疾病先是积极治疗,得知不可逆转的结局毅然转身,回家以豁达的心态从容面对死神,维持住家庭经济的稳定和三个孩子的正常成长……
▲2019年3月9日拍摄于九儿住宅。九儿有个美满的家庭,丈夫是个生意人,家里有三个美丽可爱的女儿。
▲2020年11月21日拍摄于九儿住宅。九儿的抖音帐号里,留下了好多这样的视频。
▲2021年10月30日拍摄于九儿住宅。人到中年,半个出家人。九儿调侃说自己境界提高了……
▲2022年2月5日拍摄于九儿住宅。九儿身体每况愈下,她提议拍一张这样的全家福。
▲2022年3月9日拍摄于九儿住宅。挂在窗前的衣服成了记忆里永远的风景……
▲2022年4月3日拍摄于九儿住宅。面对无法逃避的结局,骨子里含着倔强的九儿选择了沉默。
▲2022年4月26日拍摄于辽宁锦州北普陀风景区。几天以后,九儿去了。那天,放生池里的鱼也在疯狂的游动,仿佛一个个渴望上岸的灵魂……
▲2022年5月28日拍摄于辽宁锦州。九儿走后一个月,爸爸带着孩子们来到九儿的墓地。
王乃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大众摄影2020年度影像十杰,第六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第七届辽宁省青年摄影十佳。
作品在国内国际多次展出,其中《家有考生》、《傩者自观》分别入选第26届、28届国展。《铸魂》被中国共产党党史博物馆永久收藏。《九儿》系列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感知女性力量2022Upower青年公益摄影展”特殊荣誉奖,第12届蚂蚁摄影优秀奖。
摄影就是尽量寻找最佳的角度和距离观看生活、观察时代。我力求以自己开放的思考来阐述美与真,喜与忧,思与诗……从数码回归到胶片,从135到大画幅,从快拍到慢拍,怀着对艺术的敬畏,遵从渴望创造的内心,我让自己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不急不躁,于大历史的隐微处发掘。艺术源于悲悯的情怀,我愿用我的镜头,去温暖这个给我温暖的世界。
D09
陈志军《探寻反排古村落》
有“东方迪斯科”发源地之称的贵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古苗寨,是一块充满诱惑力的地方,那里富有诗意、充满幻想、富有浪漫色彩。
反排苗寨位于贵州黔东南重要林区,生态环境优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谷中,一条小溪穿过苗寨,吊脚楼依顺山势错落有致地建在溪水两岸翠竹绿树之中。寨里居住着200多户苗族村民,寨内有斗牛坪、议榔坪、起鼓山、藏鼓洞等。反排苗寨以木鼓舞、“二月二”敬桥节扬名天下。
▲拍摄于2008年,胜者为王。斗牛取胜后亲戚朋友都为牛王挂上礼物,以至祝贺。
▲拍摄于2010年,平时寨里的妇女们把自己养的鸡鸭和野菜摆在家门口卖。
▲拍摄于2012年,风情独具,热闹非凡,古老而神密的“二月二”祭桥仪式。
▲拍摄于2012年,苗族同胞最喜欢的斗牛比赛。
▲拍摄于2015年,苗族盛大的传统踩鼓活动。
▲拍摄于2015年,百年风雨桥。
▲拍摄于2015年,品种繁多,原生态祭品。
▲拍摄于2018年,春寒料峭,雾锁反排。
陈志军,纪实摄影师、航空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贵州民俗摄影公益中心理事长、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从1990年至今,紧紧围绕贵州民族文化题材,较为系统的拍摄了二十余个专题。其摄影作品先后在英国、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内外影展、影赛上展出、获奖。
用影像记录生活,摄影是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一种方式,它是强烈的个人视觉感受,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创作思维。我深深知道影像中的人或景都是我的手足,即使它们反映的经常是平凡自然生活。
D10
李乃松《桂西壮乡人》
1993年以来,我坚持记录了壮族百姓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红白喜事、民俗节庆和日常生活,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自然关系,一边拍摄一边总结,归纳整理形成一组《桂西壮乡人》的专题作品。
广西西部、右江上游的壮乡百色,是一片神奇的热土,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水库移民区的一个特点突出的地域。它是壮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人口占比百分之八十,壮语为其民族语言。壮民族的布洛陀、黑衣壮、壮锦、壮剧、壮族嘹歌等民族文化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西的壮乡人,主要分布在地级百色市辖区的8个县和2个区、2个县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北与贵州省交界,西与云南省毗邻,南与东盟国家越南接壤。这里的壮乡人勤劳朴实,心地善良,能吃苦耐劳;这里有淳朴的民风民俗,有丰富多彩的壮民族文化风情,非常适合用影像记录他们。这些影像,虽然只是桂西壮乡人细碎的生活片段与日常状态,但是,它反映了桂西壮乡人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记忆,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影像资料。
▲2001年,在婚房里的一对新人。
▲2005年2月,壮乡人杀年猪过新年。
▲2008年11月,小男孩陪着爷爷在家门口做木工活。
▲2014年2月,春节舞龙的小男孩。
▲2014年4月农历三月初三,壮族民众拜山祭祖。
▲2015年10月,村民在秋收农忙互助收谷子。
▲2016年9月,一名男子赶着鸭群在回家路上。
▲2023年2月,福旺村壮族中学生黄雪鲜、黄榜姐弟俩品学兼优,把奖状贴满整幅墙面。
李乃松,壮族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主任、百色市文联兼职副主席、百色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广西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图片新闻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图说在线”自媒体创作人。
喜好摄影35年,擅长社会纪实摄影。有专题摄影作品、论文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中国健康教育》发表及在各级影赛中获奖;摄影作品曾在西双版纳国际摄影周、宁波国际摄影周、广西摄影艺术展等展出,曾获第四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入选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收藏奖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典藏。
D11
袁晓娇《无厘头的影子日志》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想通过《无厘头的影子日志》,给观者创造轻松和有趣的氛围。之所以偏爱黑白摄影,是因为剥离了色彩,让我更聚焦光影和形态的表现,这种简洁和抽象的视觉效果,是我的个人偏好。影子是位有趣的朋友,一年四季中,它的长短和宽度会受到太阳角度、天气、地理位置、建筑物、树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时而转瞬即逝、时而强烈又炙热、时而如瘦长的模特、恍惚间也会以扭曲的姿态出现在我的旅途中。
《无厘头的影子日志》包含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思考。我的奶奶在十年前做了一场开颅手术,自那以后,她五官发生了畸变,再也不愿意拍照,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走在阳光下,我提出要拍一张合影,她拒绝了,我说没关系呀,不拍脸,于是拍了一张我们两人依偎在一起的影子。我看到那张照片,就回忆起了那天阳光很好,洒落在我们身上,很温暖。那是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影子作为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却变得具像化,不需要仅通过清晰的人像来挖掘记忆,影子,它亦可以成为我的情感连结。
▲镜头邂逅
在楼顶邂逅酷似镜头的物件,它不仅只是对某个装置的简单记录,更是一次与光影和想象力的奇妙相遇。
▲镜中我
▲无穷尽
▲圈
来者熙熙,去者攘攘,我在中间,晒着太阳。
▲暖冬
我与树木的光影一起流淌在温暖的深圳的冬天里。
▲解构
▲隔空问候
袁晓娇,硕士研究生,自由摄影师,手机摄影培训讲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D12
郑丽娟《“废物”新生》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巨型十字框里没被压缩过的塑料瓶颜色非常美!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压缩的铝易拉罐被铁丝捆绑。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到垃圾回收站里的木条子。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的纺织用的纸筒被压缩捆绑后依然色彩斑琅非常漂亮。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到垃圾回收站里的纸箱被压缩后被捆绑。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大合影。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影像制作成时装的大合影。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影像制作成时装,摄影师穿上时装的大合影。
郑丽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93年开始摄影。曾十多次在国家级摄影比赛中获奖,多次获浙江省、市摄影比赛一等奖,并有几十幅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
连续四年获磐安县优秀文艺工作者一等奖;2016年五幅作品曾入选第16届奥赛并在国外四国展出;作品《绝活》曾在2017年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参展;纪实作品《近视视界》2018年获得第17届浙江省摄影艺术展览铜奖。并在2019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参展。2020年作品《小康横店》曾入围雷烨杯专题摄影比赛并在金华展览馆展出;2021年被浙江省农办聘为浙江省十大名山特聘摄影师。作品《近视世界》曾入选第27届国展并于2022年在温岭国展摄影展上参展。
D13
贾华华《重庆色彩》
我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便惊诧于她的雾气,更着迷她的色彩。
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予这座魅力城市——近看是城,远看是山,城在山上,山在城中的得天独厚景观。
漫步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薄雾,伸手一捏,仿佛水滴从指间流出。重庆的布局显得那么无规无格,却偏偏错落得有色、含蓄,蒙德里安的冷抽象鳞次栉比,俯拾皆是蒙太奇元素和莫兰迪色系。
傍晚的余晖带着山城的雾气忘情从窗户、圆桌、椅子、花瓶缝里挤进来,懒洋洋的躺在地上。五彩的轻轨呼啸着从居民楼里穿梭,不知是为大楼设的轻轨,还是轻轨道需要大楼的支撑,只有山城你---才会缔造此景此色!
西湖的色太明艳,黄浦江的色又太凝重。亲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你的色恰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无论是高楼、桥梁、马路、行人、酒吧,浓妆中夹杂着淡淡的雾气,艳抹中带有少妇的成熟和妩媚;这种色,我真正领悟了唐诗开始寻找宋词,元散曲开始寻找明清小说,太白的浪寻找李清照的凄美,东坡的豪寻找纳兰容若婉约的艰难!雾是你的生活,色是你的心情!你是如此让我驻足、往返!真的,我始终无法捕捉你的美,我送你一个名字,就叫重庆色彩,好么?
▲重庆,我看不清你的脸,却吹来了嘉陵江的风。
▲嘉陵江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呈现了自身的凝重、豁达。
▲山色空蒙雨亦奇,无论哪个角度都徜徉不了这种美。
▲“黄河之水”天上来。
▲打麻将是重庆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视觉上每一个元素都是那么简单和谐,独一无二的存在。
▲街角处的浪漫使我想起迷人的莫兰迪色系。
▲傍晚的余晖夹杂着山城的雾气忘情挤进来,庸庸懒懒。
▲重庆的楼、桥、路、车、人、树、水、天空的排列就像莫兰迪的笔下的瓶瓶罐罐,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平凡无奇自然物,让我们回归视觉本真,看到一个纯粹的形体世界。
贾华华,自由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2019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符号》系列作品展;2020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边缘》系列作品展。
2021年北京国际摄影周2021世界城市文化地标“建筑.艺术”摄影专题展;2021年丽水国际摄影节;2021年雅昌定.位Aphoto当代摄影艺术收藏展;2022年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
D14
贺洪占《人造与自然》
“景观摄影”是近年来出现在当代摄影中的一个特殊转型现象。它是指一种建立在冷静、理性和相对客观的观看方式下,以“人造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类型。一方面基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矛盾性的显现,自然被野蛮侵占被疯狂掠夺,现代化的建筑如怪兽般突兀的耸立着。一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边走边拍照片,所见即所得,记录所看见的景观,在路上去找寻、去发现、去印证属于自己心中的种种迹象。在路上所见到的这些景观,尽量使自己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去记录下来,在三维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现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衍生出更多的可能。在凝固的画面中,在看似理性与平静的画面下,其实暗藏着一股能量的涌动,这股能量的涌动是对社会变革变迁,当然这里所说的涌动并非所涵盖的表面语义,而是承载变革的载体。在这里,图片提供了映照历史的可能。我的创作是以自然风貌中的人造工具或人为景观中的自然画卷为意向进行摄取来展现。
▲深山里的“长颈鹿”。
▲几座冷水塔映入眼帘,塔身还画有蓝天白云,在柔和的影调下显得不是那么扎眼,一切显得那么井井有条,仿佛和画一般。
▲有序的油罐车排列组合。
▲远山、晨雾、树林、高压线、烟囱。
▲当行驶的列车和它平行排列,我正面注视时仿佛是那样近,隔着窗户看似近在咫尺却触不可及,感受到一定的边界感和压迫感,荒芜的土地上若隐若现的一垄一垄的小麦,发青发黄仿佛要被土地吞没,一望无垠的土地上却有那一抹绿色来展现生命力的顽强,几只烟囱矗立着直插云霄,干裂的土地多了些鲜活的生命。
▲在夕阳的映照下,发电厂散发着“蒸汽”,余晖洒落在厂房屋檐上,连草叶上也都是,宛如闪现到“蒸汽时代”。
▲烟囱、农田、房屋、树木、天空等元素构成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品两次荣获河北省大学生摄影作品“河传杯”二等奖;荣获“茅台杯”2022首届酒文化大展“铜质收藏奖”。
D15
毛永淮《向海而生·宁波新景》
浙江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近十年,浙江人民以海为本,向海发展,逐渐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海岸线更加美丽多元。
宁波新景,就是浙江走好海上共富路的一个侧影。
▲2022年宁波象山开渔节。
▲到2022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成部分。大桥雄伟壮观,犹如金色长龙横跨东海,雄伟壮观!海天一洲观景平台,夜景更美丽,摄于杭州湾跨海大桥。
▲亚洲最大海上枢纽互通工程~杭甬(杭州至宁波)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期滨海互通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毛永淮,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PSA)会员,亚洲摄影家联盟博学会士,亚州摄影联盟硕学会士,2020大众摄影十佳摄影师,人民摄影报“主题月拍”特约作者,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多幅作品在摄影专业报刊杂志发表,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获奖。
D16
康辉《从新疆捡拾的记忆》
自业余摄影以来,无论拍摄风光及其他,都尽可能在构图、用光、瞬间等环节着力体现出美的意蕴。
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形状、形象时,促使自己按下快门的不仅仅是手指,而是融合了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或历史的、或美术的、或音乐的、或电影的……
庆幸自己处于衣食无忧的年代,工作之余还能谈艺说术。虽然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自己特定“符号”的风格,但依旧在新疆及自身周边观察着、记录着。或看山、或望水,且拍且悟,且悟且拍。
新疆太大,不知道再去几次才行?
新疆太美,不知道再拍几年才够?
▲《晨光》2015年拍摄于新疆阿勒泰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
▲《阿诺多姿》2015年拍摄于新疆木垒
▲《牧马天山下》2017年拍摄于新疆昭苏
▲《怀抱》2018年拍摄于新疆伊犁
▲《放飞》2018年拍摄于新疆伊犁昭苏
▲《新颜》2018年拍摄于新疆奎屯红山大峡谷
▲《雪地素描》2018年拍摄于新疆伊犁
▲《氤氲》2018年拍摄于新疆巴音布鲁克
▲《迷雾森林》2019年拍摄于新疆阿勒泰喀纳斯
▲《夕照唐布拉》2023年拍摄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唐布拉百里画廊
康辉,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