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万
吨的生产能力。可生产中厚板、线材、螺纹钢、硅钢片、圆钢、钢管、钢带等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产品行销国内,远销美国、韩国、越南、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试点工作基础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实习实训设备齐全,专、兼职师资队伍稳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得到社会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在专业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推陈出新,冶金、机电、机械类专业(群)已经成为了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群),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其中,冶金技术专业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之一,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
我校依托行业优势,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校企紧密合作,历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校自2013年开始便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现代学徒制的联合招生、师资互建、制度设计、标准界定、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校申报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三、试点任务
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一)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组织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调研队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形成1份企业用工标准调研报告。针对报告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出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1.搭建组织机构
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牵头,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性发展总体框架协议,成立由校企双方高层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与设计。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办公室,学校配备2名专职干事,企业配备1名联络干事,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协调事务;在学校与企业各设置1个校企联合教研室,由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负责试点工作的运行、监督与反馈;在学校成立4个项目工作组,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及企业的能工巧匠为主要成员,具体负责4个专业的试点任务。试点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再由校企双方共同确认机构的设置与否。
2.明确双方职责
(1)共同主要职责
共同制定招生章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实施专业教学和质量评价。
(2)企业主要职责
向学校、教师、学生或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人才需求。
选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导师。
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岗位。
负责完成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校方提供专业教师下厂锻炼岗位。
为校方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协作。
根据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聘用。
(3)学校主要职责
进行市场调研,主动对接企业,明确学徒制试点专业。
建制成班,负责完成学生校内理论及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
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展教研协作。
3.创新育人机制
(1)相互挂牌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学校挂牌设立相应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通过双基地的培养模式,企业为实习基地,学校为教学基地,实现基础资源互通,共同培养人才。
(2)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资源,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及员工技术培训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新钢集团公司内部设立的由学校全面负责的员工培训中心,将培训收入用于实训场所共建及实习岗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