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文化理解与图像识读共同体的,“微课”的推行正是符合了这一观点。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关键词:微课精简准确快高效
微课与教师
1、制作微课就是一个研究教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就会使整节课轻松自如,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可能摸索阶段很麻烦费时费力,制作过程复杂一些,但是对上课帮助非常大,时效性高。
2、微课制作,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录制的微课可以课前展示,也可提供给学生课后学习,进而减少教师课后辅导学生的工作量。
微课与学生
(1)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对于没有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进而掌握该知识点。对于已经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进行巩固。
(2)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学习其它优秀教师的微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陕西省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
现将我在上课中使用微课得到的启发与帮助,举例如下:
本课微课设计,我用了PPT和视频结合,PPT里面的图是用PS绘制而成,视频用手机拍摄而成,再用Camtasiastudio编辑视频。微课在我这节课起了非常大作用,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盘泥条成型方法的讲解与演示”,与课堂直接示范相比较,它更精简,学生随着画面动脑思考学习,提高学生自学、探究学习的能力,更吸引学生,而且老师的课堂操作更方便,可以说这节课上微课的介入非常成功,学生参与度百分之百,作品完成优秀,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是一节对教学帮助十分有效的微课设计。
《多姿多彩的靠垫》是四年级上册“设计应用”类课型。这个例子我以一节课堂实录和微课制作分镜头来说明微课对课堂教学的帮助。
实录:
一、讲授新课
(一)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沿对称轴对折后,使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你们能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纹样?(限时1分钟)学生动手剪。
2、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对称纹样,仔细看老师的对称纹样和你的对称纹样有什么不同?(老师拿出一个折好的中心对称骨式,一步一步拆,直至展开纹样)
⑴、学生说一说。
⑵、给老师的纹样取个名字。(板书:中心对称)
⑶、多媒体展示两种对称的区别。学生回答。
学生看发现两种对称的区别。
老师小结:中心对称就是绕中心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称为中对称图形。
⑷、试着剪出一个中心对称纹样。(限时1分钟)学生动手剪
⑸、展示学生作品。(贴于黑板)
(二)、翻开课本P26,像这样有着对称纹样装饰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处处可见,比如:靠垫
(板书:多姿多彩的靠垫)
1、你们都在哪见过靠垫?学生自由回答:沙发、床上、汽车等
老师:靠垫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它不仅实用,还可以美化居室,并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修养。
2、欣赏靠垫图片,说一说这些靠垫都有哪些纹样?学生观察
老师小结:自由纹样、轴对称纹样、中心对称纹样等。
3、介绍贵州布依族蜡染纹样。
4、这些靠垫分别适合哪些房间?
老师讲解:
客厅常常接待客人,适合明亮喜悦的颜色和图案。
温馨的花卉、人物等图案适合卧室。
卡通和色彩鲜艳等图案适合儿童房。
诗词花卉等图案适合书房。
总之,靠垫的设计要与家居环境的风格统一,要考虑到主人的年龄、爱好和房间的用途,它表现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体现了设计要有实用性、美观性。(板书:实用、美观)
二、今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个对称纹样的靠垫吧!
(一)、翻开课本P27,思考设计靠垫需要哪几个步骤?(合作学习)同桌探讨,互相说一说。
(二)、观看微课,学习制作过程。学生认真观看。
(一镜)
材料准备:海绵纸、彩色纸、学生用剪刀、胶棒、双面胶、废报纸。
(二镜)
1、用海绵纸剪出自己喜欢的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爱心形等图形,作为靠垫的基本形,一式两份。
2、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植物或几何纹样制作花纹装饰。
3、准备好彩纸,确定骨式,对称纹样有很多变化规律,它都藏在这些折纸中,这些折线就是对称纹样的骨式线,根据这些骨式就可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对称纹样。
(3镜)
1、轴对称纹样。
2、中心对称纹样。
以米字格骨式为例讲解中心对称纹样。
(1)、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
(2)、再对折。
(3)、画图案。
(4)、剪出纹样。
(4镜)
将剪好的纹样贴在靠垫上,按照对称规律摆好造型。(小提示:注意纹样与图底的色彩搭配要适宜)
(5镜)
主体完成后,我们还可以让靠垫再立体一些。
1、拿出另一张靠垫基本形,让两张靠垫重合。
2、沿着靠垫的边,用双面胶把他们粘合在一起,要留一个边口先不粘。
3、把废报纸揉成团,从开口处塞进靠垫里,最后封住口。(注意报纸塞得要适宜)
4、立体靠垫完成了。
(6镜)
欣赏分析图片。
三、学生实践,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选用一种骨式和自己喜爱的纹样结合,为自己设计一个美观的靠垫。学生以同桌为小组进行美术实践。
四、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互相说一说,谈感受和自己今天的收获。
本课中我还改动了一些内容,就是教材中制作的靠垫是平面的,我改成立体的,在完成靠垫设计后,又用了同样大小的靠垫纸,还有报纸,双面胶等材料进行粘接填充,使靠垫变成立体,拉近学生的生活。从材质上我选用了海绵纸,这种纸柔软有韧性,更贴近生活。
本课不管是给学生上起来,还是听课老师听的时候的感受,都看似轻松,可实质上这节课的背后需要老师大量的做工作,必须提前干预课程,微课的制作费时费力,从分镜头、解说词、视频提示、素材、剪辑等等都需要充分准备,还要紧扣教材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读懂读通教材分析,了解学生现时学情,和全年级各学段学习内容相联系,真算是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
走进画家------
(一)介绍画家
(PPT)出示波洛克简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欣赏作品《蓝棒NO.11》油画(PPT)
问题一:这幅画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回答:很大气,有动感,眼花缭乱。
赏析:这幅画是作者采用滴流的方法创作而成的,就是直接将罐子里的颜料倒在画布上,或用画笔、棒子蘸颜料,滴到画布上完成的,眼花缭乱的线条和饱满明快的色彩相互交织辉映,使画面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活力,创造出了舞动的美感,无边无际的自由无形状的绘画风格,是画家对抗传统向往自由的心灵写照!
问题二:仔细观察画家不同寻常的创作方法(PPT)
了解:1、滴流的方法;
2、行动绘画。
(视频)波洛克创作采访
通过视频了解真实的波洛克创作方式。
解密抽象------
(一)感受、体验
1、感受美术的抽象语言(PPT)
感受①:一块黑色滴溅在纸上有什么感受?可以成为一幅美术作品吗?
生:只一下子被弄脏了,心里不舒服。
感受②:红色流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成为一幅美术作品吗?
生:很恐怖,像血流下来了。
当颜料离开容器,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纸上,就有了自己的个性,你获得的感受就是它们的抽象语言。(PPT平面设计)
2、体验:观察(PPT)滴出的点,泼出的色两幅图片,学生在纸上体验自己还有哪些创作方法?并贴于黑板展示。
生展示并介绍:吹的方法;洒的方法;滴的方法;泼的方法等。
小结:这些方法可以创作具有视觉美感的抽象画。准确的说一幅具有视觉美感的抽象画也可以是由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变化的点线面来组合。
(二)抽象之美秘籍
1、抽象形态与力度速度有什么关系?(PPT)
(播放波洛克创作视频)感受力度与速度的关系,以及由力度速度在画面里产生的韵律与节奏。
生:力度和速度,快了大了产生的形态就大而且比较多,力度小产生的形态就小。
2、有法可寻的抽象之美
哪个画面看上去更有艺术感?(PPT)
生回答:第二幅,因为颜色丰富,抽象形态丰富。
师小结:多样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丰富的层次。
怎样才能做到色彩层次丰富呢?
一层一层的叠加
(三)欣赏大师作品,听大师创作故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视频欣赏)大师作品同时,教师讲波洛克创作故事,来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至此新课讲完,学生通过图片与视频片段组成的微课,清楚的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效果非常好!
通过微课制作,不仅使自己的教学时效得到提高,更主要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大大增长,一次努力一次突破,看到学生每每都能满意的,笑容满面的拿出自己的作品,我心里就无比的温暖,这温暖大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