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避开电商冲击,也熬过了疫情,又无须担心“直播带货”造成的各种内卷。可即便如此,身旁大量理发店却一家接一家的消失。
有人说,这些理发店不讲“武德”,之前各种优惠套路,像是冲200办会员,便回馈你200。结果,还没享受半年,理发店竟然关门了。很显然,这是老板“捐款”跑路,把大家当成了“小韭菜”。
不过,这样的理发店毕竟有限。那么,大部分理发店关门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内行人道出了实情。
楼群中消失的“夫妻店”
在消失的理发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夫妻店”,这些夫妻共同经营的理发店,主要扎根在小区的居民楼里。一来,可以省去租用门店的房租,二来,能够更好的维护周围几个小区的用户,形成固定的客户源,从而有稳定的收入。
既然客户源很稳定,收入也有保障,为何还会消失。这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多夫妻理发店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恢复了,但有相当一部分外来打工者,过完年后却没有回来。有的留在老家发展,有的去了其他城市寻找机遇。结果就是,这些夫妻理发店收入锐减。
尤其社会整体消费降级,明显感觉收入跟不上日常生活开销。再加上,有些房东还趁机涨房价,对于这些夫妻理发店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他们面对未来,心里没有安全感,最终选择回老家发展,或转行寻找新机会。
第二个原因,很多夫妻理发店都是外来务工者,他们坚持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在大城市学习,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他们突然发现,原来大学毕业即失业。一下子对孩子在大城市学习的未来,感到彻底迷茫了。
最后,决定回老家、县城发展,不仅生活成本能降下来,未来不如攒钱让孩子学一门手艺,而不再一味的痴迷于所谓的“学历即前程”的画大饼。没有了“望子成龙”的负担,夫妻理发店也就没有了最后的羁绊。
归根到底,对于夫妻理发店而言,他们没能力应对各种风险。尤其疫情这几年,也已经耗尽了存款,而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其实不降反升。再加上放下了孩子学业的“包袱”,他们最终选择了激流勇退。
连锁理发店正在加速“清场”
除了大量夫妻理发店的“退场”之外,在理发行业,其实还掀起了一场“连锁理发店”的大清场。自从春节过后,大量连锁理发店开发各种促销,像什么冲会员,送数次头发“护理”,又或者冲300,直接再给你多添300。
总之一句话,用绝对的“实惠”,实现所谓的“雁过拔毛、兽走留皮”,想尽办法把每一位消费者都变成以后的“常客”。更重要的是,这些店铺大部分是“连锁店铺”,这些提前冲钱的消费者,保证了这些连锁理发店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一方面,能保证理发师的待遇,留住手艺和业务能力过硬的理发师,让他们不会轻易跳槽。另一方面,借助这笔资金,不断开拓新门店,吸纳新客源,再将各种“送实惠”的套路重演一遍,这就又能有了新的资金。
这一刻,在很多人眼中不起眼的连锁理发店,竟然也在使用“资本杠杆”的套路,以小博大,借助门店、会员增加,让自己的现金流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
但如此一来,这让其他理发店如何生存?大量消费者都被“捆绑”到这些连锁理发店,慢慢的又形成了习惯,只认这些熟悉的理发店、熟悉的理发师傅,造成那些“单打独斗”的理发店,越来越难生存。
再加上,雇佣一位手艺不错的理发师傅,底薪起码也要3000至4000元。再加上提成,每月到手的工资,普遍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赶上一些节日,又会有不少烫发、染发订单,通常收入破万都很正常。
更重要的是,这些连锁理发店还会给自己的理发师上“五险”,试问怎么拼?
如此高的用人成本,那些“单打独斗”的理发店,根本拼不过。如果他们师傅的手艺不错,还会面临同行各种“挖墙角”。所以,整个理发行业,正在被连锁理发店悄悄的“围剿”。所以,不少理发店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
理发店“破局之路”
那么,对于个人经营的理发店,还有一些苦哈哈坚持着的夫妻理发店,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
还真不是,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平台吸纳客源,并尝试走不一样的路。
张先生和王女士,30多岁,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疫情期间,客源那叫一个惨淡。无奈之下,他们推出了“上门理发”,专门服务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且借助“朋友圈”,将服务的小区半径,直接拓展到10公里之内,主打一个“上门服务”。一个人盯店,一个人上门,愣是将营业额盘活到疫情之前的水准。
再加上,他们又在朋友圈顺道“带货”,整体收入不降反升,而且与很多客户形成了朋友关系。甚至不少客户与他们约定,每月上门一次,就找他们理发。其中,还有不少家庭,干脆从孩子到大人、老人的理发、染发,都交给他们。
这对夫妻也是实在人,逢年过节不仅不加钱,有时候还会给老人带点水果,看望老人。最后,一个夫妻店,愣是被他们做成了覆盖超过30个小区的“社区理发店”,而且还雇了好几个学徒。
除了这对张先生、王女士的例子之外,还有一位90后理发师刘女士,直接将给人理发的生意,变成了给宠物理发、做宠物的毛发护理、美容。
没承想,净利润超过200%。关键是,这位转行的理发师,还把给人染发、做发型的思路,直接套用在宠物身上,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给猫猫狗狗也作出“带有人设的发型”。
套用小刘的话说,很多90后、00后,甚至一些80后的宠物主,他们眼中,自己的宠物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不想亏待自己养的宠物。尤其是单身女性,宠物是他们的精神陪伴,也更舍得花钱。更何况,普通的理发、美容,一两个月做一次就行,一次价格大致在80到300元之间,对他们而言完全承受得起。
所以,用业内人士的话称,理发这个行业,要么加入连锁理发店,要么需要与网络平台结合,又或者走“不同寻常的路”,找到客户的痛点,精准定位。否则,都将在这波“洗牌”中被淘汰掉。
这一刻,原来看似没受到电商冲击的理发店,也都这么“卷”。真不知道,还有多少行业,是所谓的“不怕卷,也卷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