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
考试招生(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有关高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办法,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向各类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现对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实施办法作出如下调整。
一、调整原则
(一)坚持“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分类招考”)仍然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即以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职学考”)成绩和职业技能赋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
(二)推进“岗课赛证”融合。改进职业技能考核方式,通过政策调整,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引导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学习多项职业技能,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等多种证书,实现一专多能。
(三)拓宽中职学生上升通道。突出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中职学校须注重为高职院校输送具有合格文化基础和扎实技术技能基础的生源。减轻中职学生应试压力,将中职学考的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并(不再分卷I和卷Ⅱ),不再组织全省统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减少高职分类招考类别,给予中职学生充分选择空间,打破考生报考类别限制,考生可从12个高职招考类别中任选1个类别进行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为所选择类别对应的科目。
二、调整内容
(一)招考类别。我省高职分类招考类别从原来30类调整为12类。招考类别及对应的考试科目详见附件1。
(二)中职学考。中职学考不再分为合格性与等级性考试。全省统一组织考试,采取书面闭卷笔试方式,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
1.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考试科目设思想政治(含职业素养)、语文、数学、英语等4门。其中,语文、数学考试时长90分钟,思想政治(含职业素养)、英语考试时长70分钟。各科单独成卷,卷面满分100分。
2.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考试科目设生物基础、土建基础、化学基础、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美术基础、文艺基础、旅游基础、教育基础、经济与管理基础、医学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等12门,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中职学考各科目的考试说明另文公布。
1.职业技能证书类。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200分;取得学分银行转换技能证书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180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专项证书清单(例举)见附件2。
2.技能竞赛类。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含中国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或前10名)获奖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200分;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获奖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190分;获得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获奖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180分。
3.其他。取得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合格证明的考生职业技能赋分120分。未取得学校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合格证明且未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类、技能竞赛类证书的考生职业技能按零分计。
职业技能赋分的认定工作须于三年级上学期结束前完成。
四、考试对象
我省中职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含“3+4”中本贯通转段学生、高职院校招收的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学生,不含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均需参加中职学考。
五、成绩使用
中职学考和职业技能赋分的成绩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中职学校依据中职学考成绩,结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毕业资格认定。成绩未达毕业要求的,由所在学校自行组织补考。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依据中职学考和职业技能赋分的总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录取总成绩750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成绩400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各100分),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成绩150分,职业技能赋分成绩200分。
六、其他事项
1.本通知适用于我省2024年秋季起入学的中职学生,2027年起高职分类招考按照调整后政策实施招生录取。2025年、2026年高职分类招考(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按原招生录取政策执行不变。调整后的政策与我省以往高职分类招考政策不一致事项,以本通知为准。
2.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的高职分类招考工作仍按《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教学〔2019〕35号)执行。
3.我省技工学校在校生、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往届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中职学考。往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赋分认定参照中职学校应届生,具体认定办法另行通知。
4.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附件:1.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招考(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类别及考试科目对照表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专项证书清单(例举)
福建省教育厅
2024年9月14日
附件1
福建省高职分类招考(面向中职学校毕业生)类别及考试科目对照表
序号
高职招考类别
招生专业大类
高职院校主要招生专业类
中职学考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
中职学考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科目
1
生物类
41农林牧渔大类
4101农业类、4102林业类、4103畜牧业类、4104渔业类
生物基础
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中职思想政治(含职业素养)
47生物与化工大类
4701生物技术类
49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4901食品类、4902药品与医疗器械类(药品方向)、4903粮食类
2
土建类
42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4201资源勘查类、4202地质类、4203测绘地理信息类、4204石油与天然气类、4205煤炭类、4206金属与非金属矿类
土建基础
44土木建筑大类
4401建筑设计类、4402城乡规划与管理类、4403土建施工类、4404建筑设备类、4405建设工程管理类、4406市政工程类、4407房地产类
45水利大类
4501水文水资源类、4502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50交通运输大类
5001铁道运输类、5002道路运输类
3
化学类
4207气象类、4208环境保护类、4209安全类
化学基础
43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4306非金属材料类、4307建筑材料类
4504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
4702化工技术类
48轻工纺织大类
4801轻化工类
4
机械类
4304黑色金属材料类、4305有色金属材料类
机械基础
46装备制造大类
4601机械设计制造类、4602机电设备类、4604轨道装备类、460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4606航空装备类、4607汽车制造类
5001铁道运输类、5002道路运输类、5003水上运输类、5004航空运输类、5005管道运输类、5006城市轨道交通类、5007邮政类
4902药品与医疗器械类(医疗器械方向)
电工基础
5
电工类
4301电力技术类、4302热能与发电工程类、4303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4503水利水电设备类
4603自动化类
4602机电设备类、4604轨道装备类、460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4606航空装备类、4607汽车制造类
5001铁道运输类、5002道路运输类、5003水上运输类、5004航空运输类、5005管道运输类、5006城市轨道交通类
6
美术类
4802包装类、4803印刷类、4804纺织服装类
美术基础
55文化艺术大类
5501艺术设计类、5503民族文化艺术类
7
信息类
51电子与信息大类
5101电子信息类、5102计算机类、5103通信类、5104集成电路类
信息技术基础
58公安与司法大类
5801公安管理类、5802公安技术类、5803侦查类、5804法律实务类、5805法律执行类、5806司法技术类、5807安全防范类
4604轨道装备类、4605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4606航空装备类、4607汽车制造类
8
医卫类
52医药卫生大类
5201临床医学类、5202护理类、5203药学类、5204中医药类、5205医学技术类、5206康复治疗类、5207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5208健康管理与促进类、5209眼视光类
医学基础
9
经管类
5007邮政类
经济与管理基础
53财经商贸大类
5301财政税务类、5302金融类、5303财务会计类、5304统计类、5305经济贸易类、5306工商管理类、5307电子商务类、5308物流类
5504文化服务类
56新闻传播大类
5601新闻出版类
57教育与体育大类
5702语言类
59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5901公共事业类、5902公共管理类、5903公共服务类、5904文秘类
10
教育类
5701教育类、5703体育类
教育基础
11
旅游类
54旅游大类
5401旅游类、5402餐饮类
旅游基础
12
表演类
5502表演艺术类
文艺基础
5602广播影视类
备注:1“职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中职学考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参照高职院校对应科目执行。
2.高职院校原则上按本表确定本校招生专业类别,如确需调整,学校应在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开考前一年将调整意见及论证报告报省教育厅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