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曼妙多姿的旗袍装,是林青霞一袭红衣把酒笑傲江湖,还是风靡唐人街的风衣三人组,或是眼前一亮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少年寸头?
可以说,作为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审美体验之一,一部电影的人物造型至关重要。且,在电影还未拍摄完成之时,通过前期的人物定妆照或者角色海报等物料,观众也会由此对整部影片的风格有所了解。
再加上如今的观众鉴赏影片越来越挑剔,其中的人物造型是否合适出彩,也成了衡量一部影片品质的标准之一。
在此,拍sir统计了100位华语电影背后的造型师。这其中,有不少声名在外的大师级人物,也有的是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新秀。作为电影的幕后工种之一,是他们给予了大银幕上那一个个人物形象以骨骼和支架。
1、表中造型师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列;
2、造型师名单综合豆瓣7分以上华语电影、票房2亿以上国产电影所得,且至少参与过一部以上作品;
3、表中代表作品并非造型师所有作品,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4、资料参考电影字幕等公开资料
香港造型师占比较大优秀女性造型师突出
也正因此,很多时候电影的美术指导也兼任造型指导,而具体的人物造型则更侧重于服装造型,往往由服装指导来负责。这点,从电影专业奖项的命名与变迁也可以看到。
▲《少年的你》剧照
以历史最悠久的台湾金马奖为例,其从1965年开始设立【最佳美术指导奖】,从1981年(第18届)才开始设立【最佳服装设计奖】,到1990年将这一奖项更名为【最佳造型设计奖】,沿用至今。而香港电影金像奖,自1983年救设立了【最佳美术指导奖】,到1993年(第12届)设立【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到如今一直沿用。
从这也可以看到,电影造型师这一具体工种的逐渐分工化和明确化。到如今,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展和产业链的完善,若剧组有足够的预算,往往会聘请专门的造型指导,负责统筹服装和化妆两个部门。但仍然有很多港台班底制作的电影,比如《捉妖记》系列,《西游伏妖篇》等片,依然沿用“美术(造型)指导+服装指导”的配置,来把控整部影片的造型设计。具体还得根据制作方的需求来定。
▲《西游伏妖篇》剧照
此外,国内电影造型师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来自香港的造型师占比很大,并且凭借资深的经历,成为了业内的中流砥柱。如前所述,除了张叔平、叶锦添、文念中、利碧君、吴里璐之外,像奚仲文(代表作《捉妖记》)、陈顾方(代表作《功夫》)、余家安(代表作《战狼2》)、吴宝玲(代表作《画皮》)、张世杰(代表作《唐人街探案》系列)等知名的电影造型师,都是来自香港。
可以说,他们不仅仅参与了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用他们的服装和梳妆,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银幕人物形象,同时也在如今国产电影高票房之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唐人街探案2》剧照
在这其中,也有很多女性电影造型师成绩斐然,比如刚刚凭借《少年的你》拿下第六座金像奖的吴里璐、江湖人称“BOBO”的吴宝玲,入行二十余年的陈顾方,和侯孝贤合作至今的黄文英(代表作《刺客聂隐娘》),参与多部港片造型的钟楚婷(代表作《无双》等,都属于经验丰富的造型师,而像叶竹真(代表作《重返20岁》)、梁婷婷(代表作《绣春刀》系列)等,则属于近年来逐渐被人所熟知的电影造型师。
造型需服务角色、以推动叙事
造型师阅读书籍、走访场馆做前期准备
电影造型的作用不言而喻。
好的人物造型必然能够为一部电影锦上添花,甚至在多年过后,回首时愈发显得明丽动人。
而这几乎是所有优秀电影造型师的共识。与陈凯歌导演合作多年的陈同勋也曾在采访时提到,“好的设计师永远都是从角色出发”。
他在负责给《妖猫传》做人物造型之时,为了契合陈凯歌口中的“大唐精神上的华丽”,而在衣着上减掉了很多繁复的点缀,尤其是极乐之宴那场戏中,特意让和安禄山击鼓斗舞的唐玄宗披头散发,敞开胸怀,以此造型传达的是一种身为皇帝的气度和自信。如其所言,“造型是一种语言,可以通过服装材质、色彩和结构的设计表达心理,外化情绪。”
▲《妖猫传》剧照
这正是因为人物造型往往也有叙事功能。这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概就是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在片中,张曼玉上演了一场旗袍换装秀,每换一套旗袍对应的就是苏丽珍这个人物不同的心境,也是剧情的衔接点所在。在借书与还书之间,在吃饭与约会之间,很多剧情,就因为不同的旗袍而被暧昧地留白了。
▲《花样年华》剧照
此外,人物的造型也能折射出影片的主题。毕竟,造型始终从属于美术,需要和整部影片的气质和风格相契合。负责《一出好戏》造型指导的刘强,在采访中就提到了他为影片所设计的病号服造型所传达的群体制式化趋势,“利用沉船上残留资源的设定,采用统一的条纹布匹把大家的造型串联起来,制造像医院病号服一样的统一调性,也暗示出这是一个荒诞病态的群体。”
总的来说,好的电影人物造型不仅仅在于再现角色,更需要造型师们在设计中融入对角色的理解。因而,作为电影造型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活功底,诸如绘画、服装设计等基础能力,也需要做足够的准备功夫。
▲《刺客聂隐娘》工作照
黄文英在谈到为《刺客聂隐娘》做准备时,就会去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参观,因为那里每年都会把遣唐使从唐代带回来、送给天皇的东西进行展出,以此更近距离接近唐代的气息。
▲梁朝伟《色戒》造型参考
当然,若想做出好的电影造型,其实也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这也是为何一些导演处女作在低成本之下,相对会呈现出一种粗粝朴实的电影质感。
而一些玄幻类、科幻类型片,或者是古装电影,由于和当今时代差距较远,往往更需要资金去购置材料制作服装。《流浪地球》的造型指导王熙雨,在谈及制作宇航服时,就因为成本不足,很多设计无法还原,“即使减少设计内容,仍然缺少参考样本,缺乏细节支撑。”想来,若是有更充足的资金,影片在造型设计上或许能够做到更完美。
造型师现状:
老龄化凸显、新人难出头、准备期不够
当然,从整体来看,作为构成电影品质的一环,由于分工的日渐明确化,国产电影造型在这些年来也越来越朝着专业化发展。
不过,电影造型师行业内也还是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老龄化”凸显。如前所述,目前在国产电影领域里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电影造型师,大多数都是香港老一辈的资深造型师。
▲造型师张叔平
想来,关于电影造型这些审美的判定,大概也是一门玄学。就如同张叔平当年在为《花样年华》做造型时,曾谈到他想要的“是一种俗气难耐的不漂亮,结果却人人说漂亮。”其实人物造型要想成功,也需要导演的把控、和摄影、灯光、美术相配合,才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一代宗师》剧照
但不管怎样,受争议的作品多了,难免也会影响到个人风评,从而也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初始认知。而在大师们的淫威之下,新人也难出头。
从表中也可以看到,目前能够参与到大制作、大项目的造型师,还多是有一定行业资历、有话语权的造型师。更年轻的一些虽然也有,但整体数量不算多,且相对来说还不具备足够的认知度。
▲《老炮儿》剧照
在她看来,一方面,由于国内外信息不同步,内地的造型师所接收到的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也会导致成长较慢;另一方面,如其所说,以前剧组环境差,很多人考虑到生存问题,也会更倾向于找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做剧组的造型师。
▲《影》小艾造型手稿
不过,随着观众们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对电影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想来,也会反向促使电影造型师们去做出更好的作品。我们也期待着早日在大银幕上看到能称之上“惊艳”的最新电影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