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经营的大背景是全球60多亿人类的存在、活动及其欲望的影响所导致的令人担忧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和破碎、人类蓄意的捕杀行为、与外来物种(包括驯养的和引进的)的竞争、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等等,使得许多野生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呈现出快速而大比率的趋势。因此,动物园的任务主旨一直贯穿着保护、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
3动物园动物保护的公众支持的建立
3.1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的公众认识
在理解保护这个概念之前,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定义一个确切的有机体的特征、行为、习性和对其他有机体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进一步说,人们必须学会更好的理解种群的大小,种群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改变及产生改变的原因,之后人们才会重视动物园所面临的困境,才会致力于拯救生物多样性。游客通过学习建立对其他生命的天生的好奇心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动物园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概念的交叉来带动游客学习保护的兴趣。
3.2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3.2.1标识牌、解说系统的直接信息传达
所有的动物园都设有对每一种野生动物物种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标识牌和解说牌,以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动物,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设计直观的向公众进行了信息的传达――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其他物种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自然环境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动物园正是通过提供关于物种及其自然习性的知识提升了公众教育并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有效利用依赖于规划设计人员的创意和构思,尽管目前文字类的说明牌、宣传橱窗对游客的吸引力普遍不高,但是通过有趣味性的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展示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3.2.2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的主观映象传递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是对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的补充,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以活的姿态在动物园里进行展示,标本馆、博物馆和科普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可以扩大展出动物的种类和丰富度。运用硬、软件先进设备、设施,通过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对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制作说明图片,对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作用、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入园史、认养动物情况等作简要介绍,让游客在欣赏动物照片的同时阅读文字,使其对不同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利用死亡动物毛皮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内脏标本、动物衍生物及身体某部分组织的标本进行直接的、系统的动物知识介绍。这样游客就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了解自然创造的万物,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公众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公众意识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减少人们滥捕滥杀、嗜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3.2.3动物表演及动物与游客互动的趣味引导
动物表演应该本着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可爱性的思想,动物遵循人类的意愿并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和动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与动物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并不是敌对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伙伴关系。
动物园内一些动物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设置可以增进游客对动物的情感意识,参与性的活动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的设计原则应该完全符合保护动物的主旨,在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游客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能让游客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并唤起游客保护动物的意识。
3.2.4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
4结语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物园并不是直接积累保护利润,它只能减少潜在的生物保护发展的困难,其保护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公益性质的动物园还是私营性质的动物园,公众的支持对动物园事业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园只有不断增加引起重视的保护活动和研究领域才能圆满完成其野生动物的迁地(移地)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张文东.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林业规划调查,2003,28(1):78~80.
徐国煜.仿生态改造城市动物园.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3):32~33.
王兴金.论科普建园――城市动物园的发展策略探讨.野生动物,2003(1):26~29.
PatriciaG,Patrick,CatherineEetal.Conservationandeducation:prominentthemesinzoomissionstatements.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2007,38(3):53~59.
MarkRStanleyPrice.Zoosasaforceforconservation:asimpleambition-buthow.Oryx,2005,39(2):109~110.
RobThomas.Internaldrivevs.externaldirective:thedeliveryofconservationthroughzoo-basedresearch-aresponsetoRees.Oryx,2005,39(2):134.
JeffreyAMcNeely.Zoosinthe21stCentury:catalystsforconservation.Oryx,2008,42(1):155~156.
关键词
儿童动物福利环境教育环境创设
据记载,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已经消失。现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据专家估计,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迫在眉睫。
对保护动物而言,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等条件,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也就是保证动物福利。
一、从儿童做起,培养其动物福利意识
“环境教育,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帮助广大幼儿树立动物福利意识,养成自觉的动物福利习惯,并使之成为他们天性的一部分,是孩子一生的大事。
将动物福利理念融入到现代幼儿教育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儿童道德教育的内涵,使“人类中心”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走向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从儿童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启蒙教育,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更好的实践契合点――从动物福利教育切入,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意识。
二、从感情入手,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愿望
三、从考查入手,激起儿童对动物生存状态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人类,尤其是儿童,对周围环境和动物的喜爱是他们的本性。对幼儿进行动物福利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农场、养殖基地、动物收容所、野味餐厅、社区等地走走、听听、看看动物的生存环境,了解动物生活在垃圾成堆、苍蝇满天飞的恶劣环境里的无奈;感受动物被虐待、殴打时的痛苦;看看很多动物挤住在狭小空间里的艰难……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劣性和危害性,从心灵迸发动物保护的意识。
在《认识猪宝宝》的活动中,我组织幼儿深入养猪场、农家住地,让他们感到猪宝宝的可爱、猪宝宝整天被圈养在猪圈里,没有自由,以及农场主怕它们互相撕咬而把猪宝宝的尾巴全部割掉的痛苦和到处都是猪粪、垃圾等脏乱差恶劣环境。从而进一步打消幼儿圈养小动物的意识。即使圈养,也要给他们自由,让它们有好的卫生条件,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爱心,要从爱护一个小动物,爱护一个小生命开始。从自己做起,不虐待、殴打动物,不吃野生动物等。以直观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里的所有生命,热爱青山绿水之情。同时,引导他们初步懂得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爱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让它们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它们的生存环境需要人们保护和创造,使他们明白自己能为保护自然和居住环境做些什么。激发幼儿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让孩子观看、了解目前动物的生活状况、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及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动物福利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送子报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爱护动物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还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保、爱护动物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爱护动物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录像及大量的资料诱发幼儿的生命感动,树立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自觉养成保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四、从环境创设入手,让动物福利权利在行动上得到落实
从这些家长的来信中,我们看到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进而增强了我们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信心。通过幼儿向社会、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五、从课堂教学入手,渗透动物福利教育
如在主题《挂鸟巢》的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去森林公园实地调查,让幼儿听听树林里鸟儿的叫声、看一看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通过比较、感受,让幼儿明白:由于人类的关系,鸟儿、兽等动物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小,从而进一步增强爱护动物的强烈感情,最后,孩子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鸟巢,挂在公园的树上,希望每个小鸟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如在“好玩的汽车”中,小朋友发现汽车的尾气也给人们带污染和危害。有的幼儿甚至从汽车污染联想到环境的污染,如,高楼、河里的油污,乱砍滥伐树木、哭泣的老虎等等,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借用录像、幻灯播放污染泛滥片段,各种动物皮毛制品、各种虐杀动物图片等,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孩子们看后,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许多许多的环保图画:河面漂浮的污油,翻着肚皮的小鱼,流着眼泪的太阳,面向上天求助的狮子、笼中哭泣的狗等。最后,大家共同绘制出一个满是绿色和清清河水的地球。通过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动物保护知识,为进一步进行动物福利教育提供了“食粮”。
六、从“节日活动”入手,渗透动物福利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挂鸟巢、放飞笼中鸟、收养流浪狗、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动物福利教育,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滥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动物、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认识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认识几种明显的标志,如海洋、河流、山脉、陆地、城市等;“地球生病了”,教师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通过讲故事《地球生病了》,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会生病,怎么办?以及“地球小卫士”“地球的病好了”等活动,通过上述主题活动的开展,拉开了生态教育的序幕。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适时适地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七、从家园合作入手,做好动物福利教育
父母是家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与家长朝夕相处,他们的动物福利意识与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言传身教。比如爱护动物、主动放飞动物、禁食青蛙等野生动物等等。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制止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另外向家长介绍新动态,传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使家长成为环保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万物皆生命,呵护始于人。教育儿童从小就以理性的、有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弱小的生命,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树立关爱动物也就是关爱了自然界,关爱大自然最终也是关爱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观念;要学会“站在动物的后面”,从它们身上学习很多东西,力争成为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动物成为人类挂名的朋友。
参考文献
[1]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2]祝怀新:《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关键词】信息传播;NGO;动物保护;保护策略
0引言
1绿色NGO动物保护组织
非政府组织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于1952年将其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均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1]。
2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传播理论
2.1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征
绿色NGO保护动物的方式除了通过实际行动救护动物生命外,还有一重要途径是利用舆论与信息的传播以影响人们的观点,进而引导其保护动物的行为。近些年复杂网络的研究日益深入,将复杂网络的理论应用于保护宣传策略来提高宣传效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信息传播理论
模型构建如下,复杂网络中的节点i有两中可能的状态,S状态表示没有动物保护意识;I状态表示有动物保护意识,S状态的节点可能因为自身所受到的教育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以α的概率突变为I状态;此外也可以通过与I状态的节点相接触以β的概率转变为I状态。可以用下式来表示转化过程:
如果要增大人群中I状态节点的比例,就需要提高α和β的值,从而提高节点的转化率。
3优化措施
3.1影响Hub节点优化宣传策略
在绿色NGO宣传动物保护理念的过程中,若能利用度更大的重要节点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传统的报纸、讲座相比而言,通过这样一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节点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引起公众的共鸣起到良好的榜样效应,还能加强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如今微博、朋友圈的火热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宣传渠道,通过影响Hub节点进行传播有助于我们提高S状态节点与I状态节点相接触的概率,即让更权威、更知名的人来宣传与推广能够将信息辐射得更广。此外,这些人群的影响力更大,原本缺乏保护动物意识的人也更倾向于模仿或采纳这些权威人士的观念,这样有助于提高转换率β的值,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3.2加强青少年动物保护意识优化宣传策略
此外,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施加足够的干预,使其树立正确的动物保护意识,从长远来看,非常有利于人群中保护动物意识的普及,使得I状态节点的比例有所增加,进而提高S状态节点与I状态结点相遇的概率。
2006年3月24日至今,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我国首个动植物保护普及栏目《绿野寻踪》[4],就很好地利用了青少年思想较强的可塑性,将生态道德的观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树立起来,培养了大批具备动物保护意识的人群。
3.3传播方式多样化优化宣传策略
宣传渠道的多样化也是优化NGO宣传保护策略的方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宣传不仅能够让S型的节点有更高的概率在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突变为I型节点,从而提高α;也能够促进I型节点对S型结点的影响力度,提高转化率β的值。
2008年6月21日绿色NGO组织自然之友和搜狐绿色联合倡议的“夏至关灯一小时”活动得到了10个城市的积极响应,为其他城市树立了典范,并延续了下来,这种活动的方式易学习且易参与,通过提升公众对环保的参与感来提高其环保意识;湖南卫视节目“奇妙的朋友”通过展示明星与动物们的互动,向人们展示了动物友善、可爱的一面,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动物需要我们的爱护”的观念,明星参与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效应,让保护动物不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教书籍、影像、讲座、报告等资源也非常丰富,通过对动物及其生存现状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亦能得到提高,从而建立更强的动物保护意识。
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刺激不同信息接受偏好的受众,在更深层次向人们传播保护动物的观念。
4结束语
本文以复杂网络信息传播视角,提出了绿色NGO保护生物的策略优化方式,包括影响社交网络中Hub节点以提高转换率β的值、加强青少年的动物保护意识以提高突变率α的值、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多方位地提升公民对动物保护的参与意识与认知。
绿色NGO不仅在保护动物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所贡献的力量都是卓越的,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道路上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2]郭世泽,陆哲明.复杂网络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4.
【摘要】本文概述了犬类宠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指出犬是最主要的宠物种类,犬与人类关系密不可分,保护犬类资源对于促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阐述了当前我国犬类宠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对我国犬类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基因资源构成及我国犬类遗传资源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当前我国犬类宠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犬类遗传资源流失,缺乏对资源的全面系统调查,没有统一的育种规划和选育目标,犬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不明确,保种与选育关系不协调,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提出了加强犬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宣传犬类宠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犬类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健全规章依法管理,加大对犬类宠物资源科研工作力度,制订育种规划目标和加大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六个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犬资源;保护;利用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significanceofprotectionandapplicationofthedoggermplasmresourcesinourcountryisemphasized.Thecurrentstatusofprotectionandapplicationofthedoggermplasmresourcesinourcountryisdescribedanddiscussed.Themajorproblemsexistinginthisfieldarediscussedandsuggestionsandcomment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isissueareputforward.
【Keywords】Dogs;Germplasmresources;Protection;Application
1犬类宠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1.1犬是最主要的宠物种类“宠物”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家庭饲养的受主人喜爱的动物”。在当今人们饲养的宠物种类中,往往根据人们的喜好而定,种类十分繁多,千姿百态,除人们最常饲养的犬和猫以外,还有灵长类如猴子,家禽类诸如鸡、鸭、鹅等,家畜类如超小型品种猪,各种飞鸟类如鹦鹉、鸽子等,水族动物类,如观赏鱼和乌龟等,甚至虫类,如蟋蟀、蝴蝶、蚕等也成为宠物,笔者还见到过有人竟把蛇、蜈蚣也当作宠物来饲养的。然而,真正意义的宠物一般都指犬和猫。而犬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是最有灵性的动物。因此,犬是天生的宠物,是最主要的宠物种类。
1.2犬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
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几乎就会有犬的存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犬从最初作为人类伙伴、助手,到用于狩猎、牧畜、比赛、观赏、役用、救援、搜索、探查、导盲、侦查,警戒、守卫,犬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与人类十分相似,因此,被用作实验动物,为生物学、医学、药理学、毒理学心以及老年学实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犬类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犬在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犬与人类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
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意义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数据显示,我国野生动物数量超过了2000种,在世界上,排名前列,其中,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或者属于我国特有。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导致大量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偷运、贩卖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大量野生动物濒危绝种。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给世界生物多样性、世界气候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继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
二、我国野生动物的立法现状
关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早在古代,便已经有先例,各个朝代都有驯化野生动物、不供奉幼兽的记载,最早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是我国在1950年颁布的《稀有生物保护办法》,其中规定,严禁捕杀各类珍稀动物。后来,我国林业部门公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提出,对于野生动物资源,既要注重保护,也要合理利用。在后来的多年间,相继颁布《关于制止珍贵野生动物收购与出口的通知》、《渔业法》等,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分别在2004年、2009年进行了修改,在2011年,《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2013年,《湿地保护管理规定》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托。
三、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立法不足
(一)深度的不够
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只针对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本体”,实际上,导致野生动物破坏的诱因非常多,栖息地的破坏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刑法中关于栖息地内容的规定还显不足。
(二)设置的缺陷
在《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破坏的量刑比较重,最重可以判处无期徒刑,但是,相较于其他恶意犯罪,破坏野生动物行为在主观上的恶性较小,有一定的可修复性,而刑罚的最终目的并非处罚,而是起到震慑作用,预防犯罪,促进被破坏野生动物的再生。就当前的规定来看,《刑法》中没有规定其他的非刑罚措施,虽然对犯罪行为起到惩治作用,却难以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恢复。
(三)与其他法律的冲突
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我国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刑法》中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需要参考《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名录规定,属于其中的规定,才符合《刑法》中的保护要求。虽然《刑法》与《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规定上存在互补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冲突。在2017年,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栖息地保护、法律责任、违法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修改,而《刑法》并未及时调整,在立法理念上,《刑法》也相对滞后。
四、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主观明知认定
《刑法》中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名录是参照《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更新速度频繁,每五年更新一次,一些野生动物所在地的居民,如果还是沿用已有经验,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便触犯刑法,为了解决该种问题,必须要完善关于主观明知的认定,具体情况包括三种:(1)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2)根据以往经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危害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依然不管不顾,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存在间接故意,也构成了犯罪;(3)确实不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那么不构成刑法中的犯罪,可以按照“非法狩猎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规定来处理。
(二)明确野生动物死体认定
所谓野生动物死体,即野生动物死亡后的遗体,目前,关于死体野生动物属于野生动物的范畴,还是野生动物制品范畴,在司法界还存在争议。在《刑法》中,没有野生动物死体的认定问题,致使法律适用存在认定上的困难,在没有其他明文规定的前提下,野生动物死体不应该纳入野生动物范围。笔者认为,若没有对野生动物死体做出明确规定,会导致犯罪人利用法律漏洞来逃避制裁,致使大量野生动物遭到屠杀,基于野生动物可修复性操作要求来看,应该将野生动物死体纳入野生动物制品范畴,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工作中,需要结合案情情况来考察死因,若有非法杀害行为,可以与《刑法》中关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的行为一起处罚。
同时,《刑法》应将野生动物的卵、蛋等纳入破坏野生动物罪的犯罪对象。对野生动物卵、蛋的破坏是从源头上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远远大于对野生动物成体的破坏。我们应学习国外的立法经验将之纳入到我国刑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三)规定野生动物的价值鉴定工作
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所有,就《刑法》的规定来看,关于野生动物的价值鉴定,并没有明确规定,为了满足当前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要严格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考虑到现实需求,综合各方面情况来明确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成本,让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更加合理、科学,具体而言,需要从“教育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虽然其他法律法规对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有所规定,但是关于实际交易价值、核定价值的认定上,常常存在纠纷。一般情况下,主管部门会按照一般价格、国家规定来核定价值,而实际的交易价格往往会出现波动,也与个人的认识、与交易方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关,因此,对于野生动物价值的认定,需要根据一般价格、国家规定来核定,取价高者。
关键词:幼儿自我保护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方法与技能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站。然而,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遭遇伤害的事件。这些伤害事件中,有幼儿自己因为天性好动等因素造成的自我伤害,也有一些触及刑法的外来伤害。但不论何种伤害,都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极大的阴影,甚至会伴随着他们的终生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不少伤害事件就是发生在幼儿园内。这些伤害事件,小到影响家庭,造成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不信任;大到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
1.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知道这些器官缺一不可。如:认识眼睛,我先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点,说说它的作用,试一试扮演盲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麻烦(学盲人走路,盲人取物……)。让幼儿充分感知盲人、哑吧、聋子、缺胳膊断腿等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知道要保护好自已。
2.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爱惜生命。幼儿对生与死的认识较模糊,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电视《动物世界》中小动物遭遇不测的一些情节,以及观看饲养角中小朋友亲手喂养的小动物不幸染病身亡的真实情景,来感受失去它们的悲痛。同时对幼儿进行迁移教育,知道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只有一次的。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孩子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