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所实施的2020年用人单位评价项目,主要涵盖用人单位的聘用情况以及对本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
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反映了毕业生毕业后的基本去向。本章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去向、职业和行业流向、毕业生升学和自主创业情况来展现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总毕业生人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20届总毕业生人数为2528人。
2.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从性别结构来看,男生占49.3%;女生占50.7%。男生占比略低于女生。
图一-1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3.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本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以重庆(76.1%)生源为主,其次是四川生源(21.0%)。
表一-1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生源地
毕业生所占比例(%)
重庆
76.1
四川
21.0
甘肃
0.9
云南
0.6
山西
0.5
内蒙古
0.4
广东
0.2
福建
0.1
陕西
新疆
贵州
4.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人数
本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6个二级学院。
表一-1各学院毕业生人数
学院名称
毕业生人数(人)
动物科技学院
662
经济管理学院
617
农林科技学院
351
人工智能学院
348
智能制造学院
343
汽车工程学院
207
本校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34个专业。
表一-2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畜牧兽医
331
动物防疫与检疫
69
水产养殖技术
27
宠物养护与驯导
148
动物医学
87
酒店管理
45
会计
320
旅游管理
53
物流管理
116
市场营销
83
物联网应用技术
28
电子商务技术
103
动漫制作技术
72
室内艺术设计
78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67
食品加工技术
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技术
119
作物生产技术
10
食品营养与检测
43
园林工程技术
42
园艺技术
38
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
19
模具设计与制造
48
机械设计与制造
85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80
数控技术
26
智能控制技术
23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3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11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
汽车营销与服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58
二毕业生就业率及去向
(一)毕业生的就业率
1.毕业生的就业率
截至2020年8月31日,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18%。
图一-1毕业生的就业率
2.各学院及专业的就业率
截至2020年8月31日,本校2020届毕业生各学院各专业就业率如下:
二级学院
专业
毕业生总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25
89.29%
115
72.78%
8
72.73%
9
90.00%
小计
157
75.85%
74
87.06%
41
85.42%
15
57.69%
66
82.50%
71
91.03%
100.00%
18
78.26%
288
83.97%
75
96.15%
75.73%
79.10%
20
71.43%
73.61%
279
80.17%
54
143
96.62%
74.07%
84
96.55%
287
86.71%
664
590
88.86%
37
86.05%
85.19%
78.95%
36
94.74%
47
88.68%
85.71%
110
92.44%
352
315
89.49%
96.39%
300
93.75%
113
97.41%
80.00%
52
98.11%
581
94.17%
合计
2531
2210
87.32%
(二)毕业去向分布
1.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20届毕业生毕业后依然以受雇工作(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为主(72.2%)。
图一-1本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20届毕业生中,重庆生源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6.1%。
图一-2市内及市外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2.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本校各二级学院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如下:
表一-1各学院的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
受雇全职工作
受雇半职工作
自主创业
自由职业
毕业后入伍
正在读本科
准备升学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无工作,其他
77.3
1.6
4.3
1.1
8.1
0.0
3.8
3.2
76.2
2.2
1.9
3.5
4.8
1.3
69.5
2.4
1.2
11.0
4.9
3.7
67.9
2.1
0.3
15.0
1.0
3.1
64.4
5.7
11.9
8.2
3.6
57.5
1.4
5.5
13.0
4.1
10.3
三就业流向
1.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2020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农/林/牧/渔类(28.7%),其后依次为销售(7.8%)、行政/后勤(6.8%)等。
表一-1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
职业类名称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农/林/牧/渔类
28.7
销售
7.8
行政/后勤
6.8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6.3
机械/仪器仪表
2.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2020届各二级学院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与本校的培养基本吻合。
表一-1各学院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本校该学院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养殖家禽和家畜的农业技术人员;兽医助手和实验室动物管理员;兽医
会计;文员;餐饮服务生
园林建筑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文员
室内设计师;客服专员
半导体加工人员
3.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农、林、牧、渔业(31.3%),其后依次为建筑业(7.3%)、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6.6%)等。
表一-1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
行业类名称
农、林、牧、渔业
31.3
建筑业
7.3
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
6.6
零售业
房地产开发及租赁业
4.各二级学院及专业的行业流向
本校2020届各二级学院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与本校的培养基本吻合。
表一-1各学院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本校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动物生产服务业;养猪业;水产养殖业
会计、审计与税务服务业;物流仓储业;综合性餐饮业
商业性园林种植业;房地产开发业;农作物种植服务业;住宅建筑施工业
建筑装修业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铝制品加工及制造业
5.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本校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76%),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11%);毕业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53%)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其次为1000人以上(35%)的大型用人单位。
图一-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分布
图一-2不同规模用人单位分布
6.各学院及专业的用人单位流向
图一-1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图一-2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表现。本校2020届有18%的毕业生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
图一-3毕业生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的比例
7.就业毕业生的地区流向
本校2020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3.2%的人在重庆就业,其次有7.2%的人在成都就业。
表一-1主要就业城市分布
就业城市
63.2
成都
7.2
深圳
2.0
达州
广安
四毕业生的升学情况
1.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为9.8%。
图一-1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2.各二级学院升学比例
本校2020届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升学比例如下:
图一-1各学院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五毕业生的创业情况
1.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1.7%。
图一-1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
2.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的行业类
本校自主创业毕业生集中的主要行业类如下:
表一-1毕业生实际创业的行业类(合并数据)
就业于该行业类的比例(%)
27.2
14.8
金融业
8.6
食品、烟草、加工业
7.4
机械设备制造业
6.2
六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
1.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本校2020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45%。
图一-1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
就业创业工作评价反映学校就创业工作的落实效果,高质量的就创业工作能促进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落实。本章主要从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情况、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反馈来展现本校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和落实效果。
一就业服务情况
1.就业服务总体满意度
本校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1%。
图二-1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2.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开展情况及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本校2020届毕业生中,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66%)最大,其有效性为89%;接受“辅导求职技能”求职服务的比例为30%,其有效性(94%)较高。
图二-1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
二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营造学校创新氛围。双创教育方面,2020届毕业生接受创业教学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辅导活动的比例(分别为48%、45%、43%)较高,其有效性分别为77%、86%、81%。
图二-1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多选)
三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一把手责任不松懈,强组织、重领导。
(二)创新网络双选工作模式,重服务、强行动
截至2020年8月31日,本校累计针对2020届应届毕业生共举办大型双选1场,中小型双选5场,专场招聘163场,参会单位785家,提供岗位45390个,生均岗位17.95个。
(三)更新线上服务模式,强服务、抓效率。
(四)优化线上指导服务,重能力、强择业。
细化就业指导工作。在前期毕业生信息统计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与精准指导。针对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交流礼仪、心态调整和职业规划等毕业生关切热点提供针对性指导;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求职安全教育给予重点指导,切实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增强毕业生成功就业信心。
(五)精准帮扶特殊群体,严落实、重实效。
疫情期间,学校纪检监察室对疫情期间就业工作的进行专项督导督查,严格按照职能职责和工作要求,要求工作层层落实到位。对于工作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任部门或二级学院,予以通报,督促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就业满意度
1.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76%。
图三-1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
1.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8%。
图三-1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四就业稳定性(以离职率来衡量)
1.毕业生的离职率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45%。
图三-1毕业生的离职率
五职业发展和变化
(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本校2020届毕业生从毕业到目前有42%在薪资或职位上有过提升。本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较好。
图三-1毕业生有过薪资或职位提升的比例
(二)毕业生职位变化
本校2020届毕业生从毕业到目前有过转岗的比例为25%。
图三-1毕业生有过转岗的比例
六本校就业趋势性研判
2020年由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落实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对毕业生的求职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就业、面试等进程受阻,工作压力增大,就业意愿与就业积极性下降等。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疫情的有效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得到稳步恢复,且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这为毕业生的就业落实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升学对毕业生的分流持续扩大
2020年2月教育部出台专升本扩招政策,预计扩招32.2万。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将是未来的突破口,而专升本扩招就是职业教育的另一种体现,是社会需求的必然体现。在此背景下,升学对毕业生的分流持续扩大。本校2020届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读本科的比例为9.8%,较2019届(4.2%)大幅上升。升学在拓展毕业生分流渠道、缓解就业落实压力、促进就业率整体保持稳定的同时,也为毕业生今后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服务地方是主旋律,同时市外机会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区域间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毕业生在市外的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加。本校2020届毕业生在四川就业的比例为16.1%,这也为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3.农、林、牧、渔业为毕业生提供新选择
七毕业去向变化趋势
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可以反映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达成情况,本校2020届毕业生毕业后依然以受雇工作(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为主(72.2%),充分体现了本校培养高素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点。同时,2020届“正在读本科”的比例(9.8%)较上届(4.2%)上升了5.6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意愿显著增强。未就业人群中,除准备升学(1.4%)外,还有5.5%正在继续寻找工作;有3.6%有其他打算,主要是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和创业。
图三-1毕业去向分布
八就业特点变化趋势
(一)职业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职业类为农/林/牧/渔类(28.7%)。本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于“农/林/牧/渔类”的比例持续上升。
表三-1主要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
2018届(%)
2019届(%)
2020届(%)
13.1
13.2
9.3
9.4
9.6
5.9
4.4
4.0
建筑工程
6.5
5.6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4.2
餐饮/娱乐
4.6
3.4
房地产经营
1.5
2.5
物流/采购
3.0
(二)行业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类为农、林、牧、渔业(31.3%)。本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于“农、林、牧、渔业”行业类的比例持续上升。
表三-1主要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
16.2
23.9
5.2
7.6
(三)用人单位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76%),比本校2019届(73%)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3%),比本校2019届(55%)低2个百分点。
图三-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
图三-2不同规模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
(四)就业地区变化趋势
本校2017届~2020届就业的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7.9%、70.0%、63.3%、63.2%)有所下降。
图三-1毕业生在重庆就业的变化趋势
九就业质量变化趋势
(二)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76%,比2019届(71%)高5个百分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三-1就业满意度变化趋势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8%,比2019届(46%)高2个百分点,本校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三-1职业期待吻合度变化趋势
(四)离职率变化趋势
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45%,比2019届(48%)低3个百分点,近几届毕业生的离职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第四章用人单位评价
一聘用标准
1.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的理由
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专业对口”(66%)、“能力和知识结构合格”(64%)。
图四-1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的理由(多选)
二使用评价
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8%。
图四-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2.用人单位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的意愿
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有99%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
图四-1用人单位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的意愿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以及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本章从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满意度、对教学满意度以及学校培养的通用能力情况来展现学生对学校培养的反馈情况。
一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一)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本校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
图五-1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二)对学校教学满意度评价
本校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5%。
图五-1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
(三)通用能力培养
本校2020届毕业生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是“沟通交流能力”(92%),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91%)、“解决问题能力”(83%)、“环境适应能力”(83%)等。
图五-1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多选)
二改进措施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实施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校将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梳理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进一步对接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就业指导与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并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