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22届MFA艺术设计专硕毕业设计作品展(上)文创设计创意赛网文创设计大赛设计竞赛官网标志logo征集吉祥物包装征集

包公精神的视觉化设计实践研究——以合肥包公园文创设计为例

个人简介

熊旭冉,本科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两次,在研期间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曾获得第二十九届时报金犊奖优秀奖等。

设计说明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志、人物形象、图形、排版设计等。该设计首先提出以精神传播为导向、以文化创新为目标、以产品功能为目的的设计原则;接着在包拯民间故事及传统戏剧中的特色形象的基础上,设计出主形象与辅形象两套视觉化人物形象;再通过将包公园中的特色人文景观、包公断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图形化转换及丰富的色彩表达,经过合理的排版,应用在文创产品上,以期将包拯的精神特质融入合肥包公园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形成品牌效应。

方案展示

1.设计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工作教育。包拯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清官之一,他的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包公精神是廉政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包公园是包拯少时读书与逝世后埋葬的地方,园内的包公祠是合肥唯一的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氛围。因此,包公园传播廉政精神的责任重大。此设计开发出既具有包公精神内涵又符合本土的文化性的文创产品,有利于扩大包公精神和包公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标志设计

3.包拯人物视觉形象设计

包拯的人物视觉形象分为主形象与辅形象两个系列。两组形象的脸部妆容设计源于包拯在戏剧中的脸谱特征:面部墨黑如漆、“月形脑门”;脸谱上的白眉是从明朝时就存在的形制,这决定了包拯面部的神态特征;两颊处的“腮红”,沿用了裘盛戎的谱式。包拯头上的帽子提取自历史上相纱帽的特点,在人物的服装设计中保留了包拯在戏剧中的官服黑蟒袍的样式。

辅形象结合了包拯在开封的任职背景,选取了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中门神的形象为参照,在主视觉形象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4.图形设计

5.排版设计

6.文创产品应用效果

总结感悟

研究合肥包公园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在于继承与宣扬优秀的包公精神,在全社会宣扬清正廉洁的风气。希望通过此次设计能够促进合肥包公园包公文化的传承与包公精神的传播,打造合肥独有的文化名片、形成合肥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合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

02

“荒诞的真实”——超现实主义雕塑《童幻的空间》创作谈

江晓岚,本科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硕士就读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是公共艺术。本科期间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及多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读研期间参与了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童幻的空间》以人为载体结合自然元素,用超现实主义雕塑的物质性加上个人主观的想象力和内心憧憬,用雕塑的语言描绘理想、自由、美好的世界。采用客观自然界符号如鼻子、嘴巴、人体器官等元素与自然符号结合一起,把生活中有情感指向和功能指向的事物抽象成最简单的形状,在雕塑中展现内心的自由和想象。

1.设计构思

草稿图

《童幻的空间》设计方案

人类身体上的五官和器官带有生命力的象征,它们没有任何情绪,结合点、线、面及几何空间,与强烈的视觉色彩碰撞出奇妙的视觉效果。把五官、器官抽象化,做几何空间处理。用圆来代替自然,一个圆里面的隐喻和寓意、理性和非理性都有不同的见解,甚至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这些作品往往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通过这些最原始的形状来传达自己的潜意识情感,达到梦幻童真的效果。作品中采用了嘴巴、耳朵、鼻子、石头、山等元素,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变换,加上个人主观理解,把这些元素进行拼贴组合成充满童幻的雕塑作品。

2.效果图

3.实物展示图

《童幻的空间》雕塑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绿色、橙色、粉色、紫色、黄色等明亮的色彩,明亮和谐的雕塑作品令人心情愉快放松。绿色,就像人体中的心脏一样,在最重要的中心部位,代表着生命、成长和平衡,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痛疼感。作品中还多次使用粉色和橙色,它们涵盖了红色活力和能量、黄色的明亮和希望,使整个雕塑的视觉效果更显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童幻”一词带有美好和希望,希望能够把记忆停滞,握紧幼时梦里的所有美好,借助超现实主义雕塑语言,营造出充满童真、童稚的作品,把自己送到童真、稚气、纯朴的童话世界,唤起观者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童幻的空间》雕塑作品中,为了缓解心理压力,通过营造一个放松,充满童趣的雕塑作品,舒缓人们的负面情绪。超现实主义雕塑的物质性和想象性,使其可以结合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尽情的发挥主观想象力,把真实的情感,童趣般的形态以及荒诞的想法相结合,营造一个单纯童幻般的理想空间,激发内心潜意识的大爱,对大自然的爱,对人们的爱。

03

记忆方盒—老物件现成品装置创作实践

人物简介

赵成,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二等奖学金,作品入选江西省首届工艺美术双年展、“创意工美”中国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获得国家级优秀奖项。

“现成品”艺术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形式,波普艺术家通过对“现成品”的实践,强化了波普艺术的大众性。因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作者以《记忆方盒》为创作主题,尝试用老物件置入装置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希望通过作品《记忆方盒》将老物件重现于大众视野,勾起大众回忆。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寻找物件与心灵的本源,表达自我心灵感受,传递情感信息,寻找久远的东方审美意蕴。

1.设计思路

记忆方盒装置主要的创作思路是将物件自然、物件机制、物件形似、物件故事、物件对比、物件声感等等多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生成出整个装置。

2.材质与颜色选择

《记忆方盒》的整体架构以及构成元素使用实木板材搭建,整体实木板材与老物件材质,在未上色阶段,会出现现成品材质杂乱的问题,但问题在往后的上色阶段完全可以用统一色彩的方法协调,整体色彩保持纯白色,保留了部分老物件现成品的固有色进行点缀。

3.尺度研究及确立

装置整体尺寸考虑到后期制作问题,作品整体以市场标准板材为基底,长高尺寸大小为244cm×122cm,整体纵深在考虑老物件最大厚度的基础上进行确定,因老式缝纫机的宽度达到19cm,是其中厚度最大的物体,所以方盒的纵深最后定为25cm。在收集得出老物件的局部尺寸后,再以老物件的尺寸为基础尺度,进行局部方盒设计。

4.创作渲染效果

5.创作3D打印效果

作者在理论层面对于现成艺术品的原理、特点及所想表达的情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非常喜欢波普艺术现成品艺术消除大众与艺术边界感的概念。不同于抽象艺术的情感表达强度及其反叛、无秩序以及逃避现实的特性,公共艺术品需要公共性的表达,需要接近大众,以大众为导向,才能改变大众对于艺术的理解。作者也希望通过装置的形式,吸引年轻一代对于老物件与它所存在的年代的了解。

04

废弃与重生——中药渣在室内陈设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环保的健康理念已经逐渐认可并付诸于实践。设计师们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大多也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可回收、可再生作为新时代的主流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药渣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源于自然又逝于自然,其中所蕴含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但是相对应的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污染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中药渣的物质属性更好的进行循环使用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1.前期调研

本设计以中药渣在室内陈设品设计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实践,以中药方剂中银翘散方剂熬煮后剩余废弃中药渣材料在室内陈设品设计中的创新表现形式进行探究。银翘散方剂中所含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淡竹叶等十种中药材均有清凉提神、驱虫等功效,方剂熬煮后香味更甚。

2.方案设计

将银翘散方剂中所含十种药材的自然形态提炼概括后的图形为设计元素,与金属和陶瓷材料结合,从而进行的一系列针对年轻人群的桌面文具产品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将精致、美观、时尚的设计原则贯彻其中。

在整套室内陈设品设计过程中采用中药渣和金属、陶瓷材质的结合,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炼概括银翘散方剂中药材的图形元素,将其融入设计之中,呈现出一套精致、时尚的桌面陈设品。通过废弃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降低废弃中药渣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污染,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中药渣的再利用设计实践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渠道,也为中药渣在产品设计中的材料领域提供了应用方式。

05

合肥非遗文化包公IP形象设计研究与实践

钱银帆,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研期间不断进行专业实践与理论学习能力,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合肥俗称“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历史底蕴深厚。《包公故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的传说故事在合肥地区流传甚广,这些故事寄托着家乡人民对这位大公无私、执法如山、体察民情、清正廉明的历史清官的赞扬与歌颂,也体现了人们对包公的崇敬和爱戴。包公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设计包公系列IP形象有助于保护好有关包公传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合肥市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前期分析

包公的人物形象在历史故事中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他面部黝黑,额头有一轮新月。包公形象本身就具有符号化,具有独特的辨识性。包公的服装最终采用蟒服中提取“蟒”和“水纹”的设计元素,能够更快的在消费者心理建立起认知度,也使包公IP更加贴近生活,更易被接受。

2.设计展示

“包青天”作为一个文化标识,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为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以包公IP为主形象,结合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打造一个系列IP。

在包公整体的人物形态上,将四肢简化,在新的IP中增加了大胡子,并且使其更加萌态化。同时也改变了包公的身材比例,使IP的整体设计更加强调敦厚感。

扑克牌文创主要以展昭、公孙策、王朝/马汉分别对应扑克牌中的“J、Q、K”。扑克牌中“大王”、“小王”都对应包公的IP形象,“大王”的画面为包公手拿令牌,“小王”对应的画面则为包公手拿虎头铡的形象,牌面中文字都为“JUDGE”,即“审判”的意思。扑克牌的4个花色分别对应包公园内的4个景点,即清风阁、浮庄、廉泉、九狮广场。

通过对合肥非遗包公文化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对包公文化的溯源研究以及分析包公文化的特点,提炼视觉符号,旨在通过包公IP形象的设计更好的宣传包公文化。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的手法,通过系列IP形象塑造,故事框架的搭建,以及故事化地延展,使得包公IP形象更加贴近生活,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包公IP形象设计是对合肥非遗包公文化的深化和提炼,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06

非遗黄梅挑花在美陈设计中的创新表达

练爽,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从李学斌教授、张悦副教授。在校期间曾参加中国第四届创意设计涂鸦大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等多项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在研期间参与多项社会实践,锻炼了自己的综合把握事物能力与执行力,完善了自己的设计知识体系。

1.图案提取与设计

七仙女图案提取与再设计

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天仙配》中重要的戏曲场景,黄梅挑花七仙女下凡的挑花图案描述了七位仙女的形态,但七位仙女除了整体配色与服装上的图案略有区别外,很难做出大的区分。笔者从七位仙女的代表花色入手,通过对其服装内部图案、表情、头饰、所执法器的重新设计,展现七位仙女不同的形貌特征与人物性格。

<<穆桂英挂帅>>图案提取与再设计

《穆桂英挂帅》戏曲场景表达了挑花绣女们内心女性主义的觉醒,穆桂英的戏曲人物形象一度成为挑花绣女们歌颂的偶像。笔者选择此形象鲜明的场景作为多媒体互动的设计画面,以真实的戏剧场景为参考对象,展现黄梅挑花戏曲图案的独特魅力。

其他图案提取与产品设计图

除戏曲场景图案外,各类神兽与植物纹样也是黄梅挑花图案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其纹样的提取与重组设计,结合黄梅挑花“彩挑”的绚烂视觉效果,展现黄梅挑花图案与色彩的斑斓繁复之美。

2.设计成果展示

笔者最终的设计成果以下午茶的美陈设计场景为主,其中包括一系列餐具产品设计与一些辅助产品,以及可以与人互动的多媒体场景设计。对于此次黄梅挑花与美陈场景相结合的初试成果,笔者充分考虑了场景设计与黄梅挑花艺术的贴合度,尝试将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景当中,使现代美陈设计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并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黄梅挑花的艺术特色与独特审美。

产品设计效果图

编程代码与互动实验图

美陈场景效果图展示

07

基于活力提升的老城区街道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以郑州市海滩街为例

李港,本科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一等、二等奖学金,参与多项设计竞赛并获得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三等奖、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省级期刊论文两篇。

本设计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海滩街作为老城区街道空间的典型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对海滩街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分析活力与其街道空间环境和居民活动行为特征与之间的联系,总结该街道存在的四大问题。之后后针对性的提出设计策略和方法,将街道空间分为交通、交往、运动、儿童、商业、文化、休憩、教育八种空间类型,通过总体规划、区域和专项三个方面系统地对海滩街进行更新改造设计。

前期分析:设计地块位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街道空间问题突出,人群构成复杂,通过对海滩街街道空间与人群进行调研统计分析,总结海滩街具有

(1)交通混乱,通行体验感较差。

(2)环境不佳,街道空间失序。

(3)活力不足,缺少多样功能空间。

(4)文化缺失,街道形象难以体现这四类问题。

2.设计方法

设计手法:通过对海滩街街道空间分析,总结设计对策,按照设计原则对海滩街进行设计,并将空间类型分为交通、交往、运动、儿童、商业、文化、休憩、教育八种类型。

3.平面设计

总平面图

海滩街街道空间服务对象主要为“人”,根据前期调研人群活动与集散规律以整个街道的交通空间为轴,围绕道路两侧不同的空间进行组团设计。不同的组团空间通过街道两侧胡同与小区出入口结合在主轴两侧,形成空间网络体系,从而服务居民,提升街道活力。

4.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效果图

5.专项设计

雨水设计示意图

在街道空间中采用建造绿色屋顶,绿色基础设施等方式实现对不同空间场所内水资源的收集,之后采用如生态、物理等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通过构建雨水调蓄池和雨水管网形成整个生态利用体系,最终实现街道绿化和清洁的使用,以此达到绿色生态,节约水源的目的。

老城区街道空间更新设计在未来还是一个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人口逐渐老龄化,城市发展由量到质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研究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是一个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对老城区街道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提升其活力,让那些见证城市发展历史的街道都能有“尊严”,整个城市都能健康“生长”,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08

第三空间视角下图书馆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研究

刘先驰,本科毕业于荆楚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合肥工业大学三等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本案以萧县图书馆为实例,以奥登伯格的第三空间理论为依据,以信息时代读者需求转变为背景,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休闲交往空间、开放可达空间、功能复合空间三个层面进行第三空间图书馆的设计实践。该设计使图书馆整合读者、资源、空间、服务四要素,建立新的功能服务体系,构建集学习、社交、休闲、娱乐、创意、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知识交流和社会交往平台,助力公共文化建设。

1.项目分析

平面方案

2.节点设计

一层门厅效果图

本案一层空间以门厅为核心,环绕布置展厅、休闲区、咖啡厅、报告厅等空间,形成完善的功能服务,且隔断较少,营造出整体开放可达的共享空间。

一层展厅效果图

近年来展厅空间逐渐被引入图书馆中,逐渐成为必备功能之一。通过定期举办展览活动可有效提高读者入馆率,使读者提高文化修养、激发思维碰撞、感受文化氛围等。

一层咖啡厅效果图

咖啡厅为兼顾休闲、社交、阅览、产品售卖等功能的综合性休闲空间,也是本案空间节点之一,承担休闲活动及次级交通枢纽的作用,以较高的可达性使服务触及更多读者。

三层综合活动区效果图

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在多种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理论与思潮中,第三空间理论以其所强调的公益性、开放性、轻松自由、社会性等内涵而具有独特意义。在图书馆免费开放和职能拓展的趋势下,读者更重视场馆的空间体验与情感交互,因此应深入探讨图书馆的场所价值,挖掘其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意义。

09

忆·乡——乡愁记忆下的休宁县木梨硔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吴静静,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两次三等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村落地域特征弱化、村落传统风貌消失、村落记忆丢失。如何传递村落记忆、保护村落原始风貌、重塑人与乡土之间的联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设计基于该背景,将“乡愁记忆”作为切入点,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村民及游客对乡愁记忆的认知、需求和期望,探寻承载人们乡愁情感的景观意象元素,从自然、人文、生产生活中提炼木梨硔村乡愁景观符号,明确景观设计提升思路,以提升传统村落景观环境,传递乡愁记忆。

设计地块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的休宁县境内,坐落在溪口镇内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岭山腰上,历史上属于徽州婺源的北乡十四都,文化底蕴浓厚,地域特征明显。但近些年由于传统村落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导致村落地域特征丢失,传统风貌遭到破坏。

现状分析

通过人群调研结果分析,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旧有的村落空间已不能满足现有居民的日常需求,村民对改善村落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意愿加深。设计关于乡愁记忆感知调查问卷,发放给游客与当地居民,从景观设计角度了解人们对村落乡愁记忆的感知、需求和期望,探索隐藏在居民和游客心中的记忆场所和景观意象元素。

景观意象提取

基于对木梨硔村的调研分析,将乡愁记忆元素与村落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景观设计,恢复村内记忆场所,赋予其新功能,融入民俗体验馆、乡愁记忆馆、农耕体验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业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集观光旅游、农耕体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特色传统村落。根据木梨硔村场地、地形、景观资源分布状况的不同,空间布局营造“一环五区多节点”的空间营造方式,通过五大记忆主题:忆·乡趣、忆·乡游、忆·乡事、忆·乡景、忆·乡味,还原村落五大记忆场景,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情感。

乡愁记忆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记忆元素,蕴含着强烈的乡愁情感,连接村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延续当地的历史、文化、情感脉络。现今,在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更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严重破坏传统村落地域特色,忽视将乡愁记忆作为传统村落景观建设新理念的延续。伴随着传统村落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挖掘乡愁资源,留住乡愁记忆、传承乡愁文化将成为未来传统村落建设的方向之一。

10

健康视角下社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汇林公园为例

周晨光,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第十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银奖、第二届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整个方案从场地现状与居民的健康需求出发,提出了“林间夕照,倦鸟归林”的设计概念与六大设计策略。设计将汇林公园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包括入口活动区、康体活动区、林下休闲区、文化展示区与运动活动区,形成了“一带两区多点”的景观结构。

区位分析

汇林公园是一个自然风格的社区绿地,建于2012年。该绿地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笔架山街道,占地面积约为2.9公顷。

此次设计充分尊重场地现状与上位规划,提出“林间夕照归鸟还”的设计概念,通过“育”林、“长”林、“归”林三个阶段,形成了空间多样、以人为本、健康的社区绿地设计方案。

休闲广场效果图

休闲广场位于公园内的西南处,该空间原先是半开放式草坪,是居民原先使用率较高的空间之一。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通过植物对空间进行分割,将休闲广场形成了半开放式与全开放式空间。

儿童活动区效果图

儿童活动区位于运动健身区北侧,设置了儿童游戏区、儿童跑道区与家长休憩区。儿童活动区上根据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安全性等方面设置了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空间。

药理花园效果图

该空间被绿篱所分割,形成了半封闭的小花园,四周均放置了休闲座椅,为居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休息空间。该花园通过种植芳香植物与药用植物,以刺激居民的视觉、听觉、嗅觉与触觉,进而缓解他们的亚健康状态。

11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空间场景化营造更新—以合浦南村为例

王雅薰,本科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一等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了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拱辰街改造、池州市东至县尧渡老街改造、安庆市独秀园布局提升规划等多项项目设计实践与设计竞赛。

合浦南村是原合肥电机厂职工单位宿舍,其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经过现场勘察总结基地现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论是居民还是儿童对公共空间均表示不满意,并迫切期望社区公共空间加以改造提升。

通过前期理论基础总结,提出设计策略:先对瑶海区工业文化背景及留存的记忆要素或物质要素等进行整理,列举有识别性的设计要素;再对识别性高的设计要素进行提炼和重组,以符号化的形式进行转译;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控制整体风貌和由节点细部营造场景氛围两个方面进行社区场所再现。

设计依据其井字形布局模式保留场地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由一条健康环跑道有机串联场地内不同的功能节点,包括文化展览、植物认知、活动健身、休憩交流等功能区。所有的功能区围绕电机厂文化特色展开,铺垫了社区工业文化的整体氛围。

儿童正式游戏空间的游戏设施植入了电机厂工业元素,营造出浓厚的电机厂工业氛围,是儿童进行游戏交往的主要场所,同时也加强了社区的在地文化吸引力。

设计成果打造了一个具有专属电机厂回忆的社区文化场景,保留了社区在地性文化和居民个体情感记忆,儿童活动空间设计造型新颖有趣,空间类型丰富,文化科普氛围浓厚,老社区焕发新活力,极大的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发生。场景化设计对老旧社区更新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对未来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12

健康视角下老旧小区社区花园设计研究

沈芝玉,本科毕业于常州大学环境景观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曾获第十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银奖。生活中我是一个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的技能,这培养了我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学习能力,为设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读研期间的参加很多调研工作以及专业课程学习,培养了我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和良好沟通的能力,以及文本撰写能力。

此次社区花园设计方案,在健康城市理论和朴门永续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愿景、设计定位、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提出“躬花林,欣归园”的设计概念,通过复合性空间设计、居民共同参与、后期维护修理三个阶段,形成复合空间、人本为主、健康的老旧小区社区花园设计方案。

拱辰小区的现状问题包含绿化要素、环境空间要素、设施小品等,未能切实的满足老旧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自然空间、活动空间、动态空间等健康空间的营造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发生,比如种植行为发生、亲近自然行为的发生和教育行为的发生等。由此,设计实践将具体的根据老旧小区社区花园的实践路径展开,从复合性、景观性、社区性和生态性四个方面为方法论路径,指导拱辰小区具体的实践内容。

拱辰街位于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古代曰命名北门街道,北边临环城北路,南边通阜南路,三四米宽,总长度为1000米,拱辰街道总是总宽度不过三四米的普通的小街巷,但是拱辰街承载的历史记忆确是鲜活、记忆犹新。拱辰街成为远近闻名的街道其开端其实是最南端的阜南路。

拱辰社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拱辰街道,占地面积约为6.1公顷,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地段,四周交通便捷,东南西北分别被宿州路、六安路、环城路与寿春路,紧邻地铁1号线与8路公交线路。与此同时,住区周边用地配套生活设施十分丰富,东临商业中心,西临医院与学校,周边住区密集,极具生活气息,配套设施与服务齐全。

根据笔者设计策略,把拱辰社区东南位置的五块社区开放空间进行设计,其中分别为复合式屋顶花园、疗愈性社区花园、参与共建社区花园、观赏性社区花园和锻炼社区花园五个区域。在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的需求同时,实现社区花园对人群的健康促进。

种植区采用特色构筑物,由正方形白色种植池,组成类似马赛克等比排列组合的花池,花池内种植了芬芳四溢的花朵,以桃树为主,符合社区花园“躬花林,欣归园”设计概念,生态化种植和多样化的植物种植。设计的种植植物的构筑物,还有遮阴和避雨功能,可支配操作。由绿色、白色、蓝色和黄色瓷砖点缀着花池,如同花朵装点环境,为区域营造氛围感和层次感。

场地三位于笔者设计区域的东北区位。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居民与自然接触甚少,社区花园的特点是场地小,笔者的设计方法通过微小的场地竖向的变化和丰富的植物配置种植,唤醒人们对于自然最原始的热爱,让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享受到自然种植的乐趣。

通过景观小品,采用竖向种植植物,丰富了立面绿化,搭配地面的植物种植,小区开放平面创造自由穿梭的种植区域,居民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审美,赋予花园新的含义。居民在种植植物的过程,植物捕捉着阳光,并且阳光照耀植物投射在墙面各式各样独特的形状的影子,它们是由数百万根干草构成,只要靠近一些,就能闻到植物独特的气味,用水去触摸,会有不一样的触感体验。

一个带有“门”的花园空间:用花园的力量来缓解压力。以“疗愈花园”为核心理念,以半开敞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此花园的景墙设施是可以推拉拆卸的自由组合,居民可以随时根据喜好来组合景墙,可以选择闭合的空间,也可以组装成半开放式的空间,能为当地居民缓解压力,整个花园有70%为硬质景观空间,其余30%为自然植物,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布置花园。

此处疗愈空间,采用拱辰小区废弃回收的材料,比如有年代的石块、木材等,在此处空间中改变人们和自然元素不和谐的关系,设计元素有桃树、草凸丘和鹅卵石,空间中无处不在的三点一线的几何关系,让居民可以于自然建立良性的关系同时,拱辰小区社区花园的设计理念“躬桃林,欣归园”,阵阵微风、湿润的树皮、散发着自然气味的树荫、干燥的空气、熟悉的气味、发烫的岩石和疏松的沙粒,尝试离开虚拟世界的定格画面,走进这座真正的花园。

首先健康花园空间设计,可以从营造有益的空间设计,引导人们活动的空间、动态空间设计以及创建积极空间。第一,提出了复合型多功能空间营造,为居民提供自然空间、教育空间、积极空间等,来解决当下老旧小区的居民的可支配绿化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人均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笔者通过利用社区小空间,如垂直空间和顶面空间,或垂直方向上设计廊架小品,来增加绿地空间和绿化率;

第二,提出社区性,即组织共享互动策略,主要针对老旧小区的社区管理模式的陈旧和居民之间关系的不熟络等问题,通过社区花园的营造方式和过程,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营造过程,达到共享共治的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

第三,提出景观性,通过营造不同功能社区花园和多样化的植物种植,可以吸引居民参与社区花园营造,从而在营造中达到健康促进效能,比如营造观赏性花园、可食花园、疗愈花园等,并且每个花园可以适合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也充分发挥植物带来的健康功效;

第四,提出了生态性,为了促进老旧小区的健康生态环境,比如雨水收集,比如利用下凹绿地、吸水铺装等细节方面。

总而言之,主要通过健康空间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社区花园是循环的纽带,其作为支持性环境营造,也是实现老旧小区促进健康更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13

协同共享理念下长租型青年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江宇涵,本科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一等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设计项目采用混合式布局塑造多点统一的核心秩序,公寓底层的功能集合与分层设置的功能区为青年群体提供生活便利性与社交平台。核心功能空间叠加与环绕性路径的设置,在公共空间中塑造一种自由选择的空间形式,达成邻里文化的体验。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以空间主题的提取协调整体造型,通过趣味性吸引年轻群体的到来。最终通过设计达成“共同居住”到“共享生活”的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为避免高层建筑中不同楼层租户使用的不平衡,公共空间采用底层集中+多层共享的混合式布局。在公寓可达性最高的底层,设置面积较大且功能全面的集合模块,面向公寓23层全部租户。每五层一个的分散模块分别对应青年群体居住+娱乐社交型、居住+运动健身型、居住休息型、居住+学习提升型四种行为模式。

入口空间包含前台、外卖存取及接待三部分,接待区内含接待、自助售卖和闲置物品共享区。

健身房、公共厨房与公共餐厅属于生活配套空间,是由于居住空间面积限制,功能转嫁并集中到公共区域,具有服务性质的空间。

每五层设置一个小型公区,每层的分散模块有既定的功能区,服务范围较小,有利于在小范围人群内筛选出志同道合的交往对象,促进协同管理。每五层楼设置一个小型公共区,以楼层高低为依据设置四个分散模块的功能,楼层越高,功能区越静。

长租型青年公寓在保证居住空间外,补充了功能多样且集中的公共空间,但在设计之初多集中于功能配置的考量,对于空间共享形式缺乏探讨,由此导致的空间使用问题违背了设置公共空间的初始目的。协同共享理念下的公共空间通过“共享”的方式,促进公寓内青年租户“协同”打造公寓共同体,不仅能解决公共空间中资源共享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能够增进青年群体之间的感情,构建开放与信任的关系。

14

分形理论在商场共享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董文亚,本科毕业于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现代商场共享空间被誉为“室内中的室外空间”,其追求将自然元素及形态运用其中,来表现设计的自然属性。因此,研究大自然新几何学的分形理论非常适用于类似的空间之中作为设计指导。分形理论是通过模拟自然事物的形态构成及生长规律,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形态简单化、几何化,作为设计创作更倾向于艺术性的表达。

阜阳时代城商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南新区柳林路南侧、三清路北侧、中清河和西清河之间。

阜阳时代城商场的设计区域为一万平米左右的共享空间,主入口为一个通高开放式的共享广场,以其为中心呈现出放射状并三面连街。建筑一共具有四层,其共享空间大致分为全开放式和半封闭式两大类。

2.节点展示

(1)依于自然的分形拟态设计

分形拟态研究自然事物的功能组织和生成规律,通过对自然生物或非生物的形态构造、自组织生长等特点进行模拟,从而为设计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现代中庭设计通常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事物如瀑布、山岩、丛林等,通过分形几何简化出符合空间运用的造型形态,从而表达设计的生态文化意识。

(2)自相似的分形同构设计

相似同构是分形理论的核心特征,其自相似性是指分形几何在某一层级内的任一局部,都有着与上一层级或是整体之间相似的形体,一但局部发生变化,整体将发生质变。在空间设计之时,因受制于面积及造型的制约,其自相似性分形往往是不完全规则的,表现出“不尽相似”。

(3)人工缩放的分形迭代设计

分形几何是迭代生成式的,包含了缩放镶嵌生成、简单递归生成。迭代算法是用计算机辅助处理空间图案的新方式,具有严谨的生成逻辑。在空间设计中,为了易于控制,可先根据空间围合勾画出大体的图案轮廓,以整体轮廓作为分形过程的初始元,经过迭代函数的计算形成多层次局部,初始元的勾画及函数公式的拟定直接决定着最终迭代生成的结果。

15

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布局设计研究

汪雪姣,本科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先后两次荣获一等学业奖学金,在研期间参与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大赛等多项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生长的图书馆,马鞍山市博望区图书馆以满足用户异质化需求为导向进行积极探索。因此,该馆不仅提供基本的阅读需求,还重视市民多元化体验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马鞍山市博望区图书馆的设计需求是如何合理地运用至功能布局、布局组合、流线组织和布局单元组合创造出多元文化体验、创新交流环境和激活地域活力的文化场所。

1.项目区位分析

该项目处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秦岭大道和海河路东南侧的位置。该馆共五层,建筑面积约为6154㎡。所处周边环境业态为住宅区、学校、工业区等类型,其中涵盖荣博小学、荣博佳苑小区、博望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公共设施。

2.平面布置图

一层空间涵盖展厅、休闲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自助阅览区、视障阅览室。二层阅读空间涵盖幼儿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三层阅读空间涵盖文艺书房、读者办公区和自习区。四层阅读空间涵盖数字化阅览室、综合阅览室和阶梯阅览室。

3.布局组合模式

由于马鞍山市博望区图书馆建筑空间较大,功能较复杂,一层阅读空间采用广厅兼走道式布局组合。该馆以经典阅览区为中心连接休闲阅览室、展厅、自助阅览区和视障阅览室,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

4.流线组织形式

考虑到马鞍山市博望区图书馆原建筑空间较大且功能较复杂,因此一层阅读空间采用环绕兼线性式流线组织。由于该组合式流线组织具备动线主次分明和流向自然的优点。因此读者可以通过辐射状流线引导,快捷地进入展厅、休闲阅览区、自助阅览区和期刊阅览区。

5.带状式布局单位组合

带状式组合是图书馆阅读空间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布局单元组合,这种布局单元组合涵盖图书类目众多,对阅读空间具有较强的统一性、整体性、联通性。因此具备功能分区和空间限定的作用。该布局单元组合主要运用在马鞍山市博望区图书馆一层经典文化阅览区、一层自助阅览区、三层读者办公区和自习区。

16

老旧单位制住区养老服务综合设施设计研究——合肥市红四方住区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叶梦媛,本科毕业江南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同时就职于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参与了公安局二期内装饰、六安一中内装饰、皖西卫校内装饰、中铁五号院幼儿园、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内装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会议中心等实践项目,于《设计》期刊上发表论文《单位制老旧住区居民对公共综合服务设施设计需求调查----以合肥市四方住区为例》。

本次毕设完成了一次面向特殊老龄化住区的社区级养老服务综合设施的设计尝试。设计成果包括该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建筑、室外环空间与原有住区以及城市环境的联系与协调。在功能设计中以场所记忆空间为中心,注重养老康复、老人休闲与学习、亲子互动、历史展示等空间的设置,具有清晰的功能分区与简介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在空间环境设计中,不仅对于上述功能性空间进行了深入的室内设计,同时还在灰空间、回忆空间、室外景观空间等特色空间营造方面进行了尝试。室内设计以自然色系以及高级灰色系为主,点缀亮丽色彩创造出丰富光影的明亮空间环境,结合自然肌理和环保木材的运用创造出有利于老人感知、理解、记忆、使用的温馨空间。

该地块北邻祁门路,西侧为原厂区,东侧为住区北广场,南侧为红四方住区。由于原厂区现状为荒地,未来的规划方向为商业用地,因此本次设计规划将设计场地与原厂区分隔开,使用乔木及灌木进行分隔及降噪,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在设计用地北边,南侧主要为室外活动场地,保证室内外都可以照射阳光。除了北侧面向主干道的大门之外,在东侧分别设计两个出入口,方便住区居民直接进入。

以一层动区为主,二层静区为主,将这些功能空间尝试以体块的方式放入模型中,通过推拉体块推敲功能空间的合理性,一层室内功能是比较的开放、公共、外向的,二层的空间需要将动静分隔开,避免两个区域的互相影响。

该挑空回忆空间是一个重点空间,将老的设备抛光之后放置于该空间,将原来工厂那种巨型的空间感带入室内,人们从大门刚进入室内的时候,吊顶高度为普通一层的高度,再走几步到了这个回忆空间,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设备下方是较为光滑的玻璃,反光比较重,从另一种角度防止老人踩踏该空间而造成危险。

地面玻璃下方是原厂区的不同层次的泥土,污染严重的、刚污染的、未污染的泥土,分层放置,可以让人了解这块厂区棕地的历史,边上的混凝土墙面以及红砖墙体,管理者可以定制一些成品的照片墙和签字板,老人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行写下想说的话,拿出一些老照片进行展示。

康养空间调性以简单干净明亮为主,在平面布置中,康复床和器械相对放置,地面材料为木地板,材质偏自然,墙面材料以亚麻壁布为主,床头挂画增加一些温馨的气息,顶面的铝方板方便日后检修,安装方便快捷。

(1)问卷调研的覆盖面不够广,在研究中仅针对56户住民进行调研,可能会出现偏差,对功能的需求的调查可能存在不够完善的情况。

(2)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具体方案设计中,对于室内部分的设计深度较好,室外部分深度不够,建筑形体设计中与城市关系的思考不够深入。

17

文旅融合视角下阳家墩村民中心设计

宋婷婷,本科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3次二等奖学金,在研究生期间参与花亭湖旅游区标识牌设计,2021中国高校米兰设计展,日本概念艺术设计奖,香港当代设计,全国设计大师奖等竞赛与新明幼儿园,工大候车亭,常青藤乒乓球馆等多项设计实践。

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据安徽省庐江县阳家墩村民中心发展,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分析解读阳家墩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和村民中心发展需求,开展阳家墩村民中心设计实践。

主题定位:采墨厅——以文人墨客气质为脉,刻画阳家墩未来。“采”译自“才”,以“采墨厅”为主题,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阳家墩村民中心空间形式、空间组织、界面处理、氛围营造与精神凝聚的构建。

场地为一栋已废弃的村民自建房,西北侧为村民活动广场,场地北有3.2m的挡墙,北向为村庄的主要道路,西侧有一口枯井,为牯牛井景点。

建筑外观形式,形成点线面的平面构成美,外立面白墙和屋面的黑色小青屋顶,构成“面”;沿用传统坡屋顶形式,体块的穿插自然形成了连续的折线形,以及入口造型的起伏,回应了阳家墩起伏的地形,构成“线”;隐匿和点缀在建筑物之中的小窗,构成“点”。

黑、白、灰是构成厚重的屋顶、清爽的墙体的主色调,熟赫、土黄则是辅助色调,辅助色则为自然的、朴素的(门、窗、栏杆),整体色调淡雅,自然,与村中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相映成趣。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梅兰竹菊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采用的题材,四君子常被隐喻文人君子身上所带有的美好品格,是文人墨客的转义。阳家墩作为欧阳修的后代,村民中心应延续其文脉,展现其风骨。在logo设计中,笔势运用横细竖粗,点画爽利挺秀,结构重心平稳,既有建筑物的稳定感又兼具书法的刚劲峻拔的美感。色彩整体结合墨色,非白进行组合,通过中间的铜色来使视线集中。

在室内设计中,对四君子进行形和色的演变和利用,主要集中在软装陈设设计上,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进行装饰性点缀,使视觉层次更丰富,展现空间的创新性与趣味性。

从公共文化建筑建设辅助阳家墩文化振兴,结合阳家墩全域旅游的规划策略,通过旅游这一展示窗口,带动阳家墩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为全面的振兴助力。未来,乡村建设需要更多不同专业的设计学者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通过构建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建筑场所,为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好基础,让乡村振兴战略永闪青春之光,创新之光。

18

叙事性语境下非遗展示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

尚宇楠,本科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一等奖学金、磐石奖学金,在研期间多次参与设计竞赛与设计实践。

非遗展示空间是承载传统文化与凝聚集体记忆的场所,其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共同决定了其成功建构主要在于如何借由空间语境叙述出文化脉络。因此,本设计将叙事性语境介入非遗展示空间中,将安徽省的省级非遗项目“博望打铁手工艺”展现于当代观众面前,以期达到提升感官体验和实现精神教育的目的。

此次设计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展厅空间的中部及右侧区域为文化展品陈列区,左侧边区域为功能用房,整体平面布局统筹涵盖于“博望铁艺”的主题之下,并分设“追溯铁韵”“传承铁匠”“风华铁艺”“荣膺铁誉”四大模块。

(1)第一模块——“追溯铁韵”

初入序厅,如书页纸卷的装置映入眼前,第一单元的内容为追溯博望铁艺的历史痕迹,转角处栩栩如生的群像模型,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博望地区工匠们对打铁手工艺的坚持与付出。

(2)第二模块——“传承铁匠”

穿过时光走道,侧墙高柜中的铁砖与身后的条形电子装置连通结合,参观者可拿起旁边的铁锤,轻声敲打高柜里的铁砖,此时,在屏幕中可迸发出铁花满溢的火光,观众可在铁艺的如磬清音中,倾听时代的故事。

(3)第三模块——“风华铁艺”

在“风华铁艺”模块,空间中放置的非遗展品,将铁艺的粗狂野趣与展品的精雕细琢巧妙结合,此单元凝结着打铁工匠的执着与智慧,并承载着地区的厚重历史与风物闲美。

(4)第四模块——“荣膺铁誉”

第四模块是此展厅的结尾空间,此空间主要呈现的是此非遗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荣誉成果。时光流转,曾经沉寂的铁火回归旺盛,焕发新生,并融入到现代文明社会中。

伴随着社会体验经济的发展与群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当代社会中,对非遗展示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设计工作者不仅需要形成专业知识素养,更需要拓宽思维眼界和思考逻辑。本案的设计叙事首先是建立在一个具有时空序列的主题基础上展开的,叙事文本与空间布局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了完整连贯的布局序列,有效地促进整个叙事设计过程的进行,也使此非遗文化展示空间的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有深刻感染力。

THE END
1.合肥招聘合肥招聘网秘书档案管理员前台/总机/接待电脑操作员/打字员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专员人事行政其他人事经理/主管人事总监行政总监薪酬/绩效/员工关系培训专员/助理培训经理/主管招聘经理/主管党工团干事人事信息系统(HRIS)管理文档/资料管理图书管理员电脑操作/打字/录入员人力资源总监猎头顾问后勤内勤人员财务会计法务建筑设计师律师运营运营...https://hf.jrzp.com/
2.中外民间美术作品的构图布局与造型表现.pptx2022年安徽省合肥瑶海区四校联考中考化学猜题.. 14页 安徽英语学位考试真题2024答案 4页 5.1抽奖活动方案WORD版 10页 热烈庆祝市场成立五周年WORD版 4页...2025年度地下室施工全过程图解 21页 2024年班级安全工作总结标准范文(2篇) 5页 型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培训讲学 28页意见...https://m.taodocs.com/p-556964579.html
1.学员必看!合肥前三美发师培训学校收费标准精品美发全套课程,剪、染、烫设计、色彩打蜡技巧、神奇梦幻吹风造型设计、时尚发型设计,发廊经营管理、发型与脸型的搭配,发廊疑难问题解决等等。 想学美发一般多少学费 美发培训学校的学费是根据所在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学费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美发培训学校的学费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如果...https://www.thea.cn/meifa_px_4229597-1.htm
2.合肥平面设计培训学校合肥零基础学平面设计培训班上课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港澳广场B座505授课对象 有无基础均可 课程简介 合肥玄鸟设计实训作为专业的设计公司,拥有15年商业设计经验和设计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我们手把手、方式教学。课下我们把新业界动态,设计流行趋势,设计心得,行业经验,分享传播给学员,让每个学员了解行业需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让...https://www.houxue.com/hf/kecheng-841453.html
3.合肥卓莎化妆培训学校化妆造型美甲美睫更多课程>>合肥卓莎化妆培训学校热门课程 ?化妆造型全能课程 课程为学员们准备了从基础到进阶多个阶段的美妆培训服务,帮助学员们掌握扎实的美妆基本功,学习影楼化妆、剧组化妆、新娘跟妆等课程内容,让学员们能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化妆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美妆行业的发展中也能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 https://hf.tantuw.com/School/7151
4.合肥化妆学校哪家好?化妆学校前十推荐合肥化妆培训学校 婕美化妆培训学校(总校区)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丹霞西路1号大学城f区3楼 电话:0551-63837006/15395153006 宣艺化妆造型(合肥培训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濉溪东路6号惠康大厦6楼 电话:19956501434 合肥市徽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https://www.wmmakeup.com/view-2961-1.html
5.手绘壁画墙绘手绘壁纸彩绘图案设计彩绘艺术合肥瑶海区新麟文图文设计工作室(https://xlw103.gys.cn)主营产品包括手绘壁画墙绘、手绘壁纸彩绘、图案设计、彩绘艺术等,合肥瑶海区新麟文图文设计工作室负责人方女士,合肥瑶海区新麟文图文设计工作室希望能与您成为合作伙伴https://xlw103.cn.china.cn/
6.合肥技师助理招聘(工资待遇要求)合肥零分线形象设计有限公司合肥-包河区 | 不限经验 | 不限学历 ¥3K-6K 发型师技师助理 合肥市包河区雲中造型设计店 合肥-包河区 | 不限经验 | 不限学历 ¥6K-8K 3000-5000急聘技师助理 合肥新站区爱情故事美发店 合肥-瑶海区 | 不限经验 | 不限学历 ¥3K-4.5K 发型师技师助理 合肥市包河区支念美发店 合肥-包河区 | 不...https://www.jobui.com/company/18977696/salary/j/jishizhuli/hefei/
7....厂房装修展厅装修售楼部装修办公楼设计合肥装修公司安徽半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肥装修公司,多年从事合肥办公室装修,厂房装修,工装,住宅装潢等,是一家优秀的合肥装饰公司.我们承诺免费为客户提供概念设计,提供https://www.banshanzs.com/
8.合肥腾飞技工学校2024年有哪些专业专业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动漫技法、二维动漫设计制作、影视广告制作、角色造型设计、动画脚本、场景规划与浏览、运动规律设计与应用、影视后期合成技术、游戏策划与制作、计算机制作等。 以上,就是我为同学们整理的关于合肥腾飞技工学校的专业情况,目前学校的专业还是很多,每个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名额还是比较多的,学校属...https://m.bangboer.net/news/show167456.html
9.合肥瑶海区保利和光峯境楼盘位置在哪合肥瑶海区保利和光峯境营销中心电话是:0551-68111601 和光峯境是由长城置业与保利发展联合开发的高端住宅项目,承载着两大国企的精湛工艺与品质保证。长城置业作为中国企业500强的常客,以及多项国家级建筑奖项的获得者,与保利发展这位中国房地产销售榜首的央企合作,使得和光峯境在设计与建造上达到了极致,成为城市中的新地...http://hf.jiwu.com/news/5626695.html
10.艺术设计学院第9周招聘信息汇总设计培训生(山西)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6千-9千·15薪 太原全职学历不限 https://xiaoyuan.zhaopin.com/job/CC219395920J40393921803?jobSourceType=2&jobfrom=practicesearch&productId=1&channelId=2 2发布时间2023-04-09 平面设计助理 山西商桥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http://art.zzuli.edu.cn/_t1518/2023/0413/c4764a284898/page.htm
11.合肥市瑶海区烈山路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南侧约110米合肥市瑶海区烈山路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南侧约110米位于合肥市瑶海区,靠近大众路、淮海大道、烈山路和梦溪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梦溪小城、梦溪小镇、职教城东、梦淮路口等,可以换乘301路、T217路、310路、681路等多条公交线路。https://hefei.city8.com/life/898l7v79jxqfbb2110a
12.合肥市散瞳矫正费用表明细袭来(散瞳矫正均价为:6671元)合肥市瑶海区前列人民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知名品牌的激光设备时,合理的收费标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现已成为一所技术力量全面、造型特色明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安全为中心,医院一直以诚信为宗旨,还特别开设了多渠道预约服务,得到了很多爱美人士的认可。 https://www.wshihui.com/price/ruVUchbGfrYOlyD.html
13.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形象标识(LOGO)征集活动入围作品公告合肥瑶海区汇中广告图文设计工作室 创意说明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形象标识(LOGO)设计以汉字“五十”篆体造型艺术化,巧妙的融合考古铲、兵马俑造型元素; 考古铲、兵马俑造型元素准确表达了秦兵马俑考古挖掘工作主题内涵,汉字“五十”篆体造型整体深红色调呈现,直白地表达了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的主题内涵; ...https://www.sjdasai.com/article/jiexiao/6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