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知识:产品和工业造型,对设计者来说要具备很好的立体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结构素描能力绝对是重点中的重点。
结构素描就是你的任督二脉,创意灵感来自平时对生活的态度
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才是根本,老师是催化剂。
零基础也不用担心,小班教学,个别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身程度安排课程难度。课程类型分为:标准课,定制课,师徒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类型。
【定制课】课程个性化,目标明确的学员。老师会根据你的要求和目标,细化教学步骤,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不同于标准课,可以跳过前面针对性不强的部分,直接画你需要的内容,明显提高学习效率。费用包含公共画材(特殊画材可以根据老师给的清单购买)。
【师徒模式】具备准行业水平的学生,可以参加师徒模式。由极典推荐优秀学员,到行业大咖工作室实习,并获得行业一线信息的学习方式。师徒模式缺点:学员基本素质要求高,费用高。
回顾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之前,好象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很难就业。尤其以平面设计更为糟糕,四年的本科与职业培训机构几个月培训出来的人员好象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大家都说是做设计的,在街边的打印店里你都可以经常看到那个店老板名片上印着个非常光荣的职务,那就是设计总监。那到底什么叫设计总监,可能要这样来理解,那就是负责设计监督的叫设计总监。因为他每天要在店里看着他店里的员工有没有偷懒,有没有好好干活。
我曾经说到过工业设计在中国的一句名言是有问题的,那句话就是说,在工业设计上投入一块钱就能产生1500倍的回报。前几天我在看国内工业设计动态的时候,发现国内北京一家设计公司的总监发表了长篇大论谈工业设计,在前面还是同样的这个观点,我看了非常汗颜。难道这个就是我们中国工业设计公司对于工业设计的理解吗?可能是他们数学学得不好,因为他们是搞艺术的,所以比较有个性。
而我们的工业设计呢?制造业在走过了满足消费者功能基本使用需求的时候,也就是从需大于供转换到供大于需的时候就必然要走向以附加价值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层次,就是去年金融危机时政府倡导的产业升级。此时按照理想状态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这20多年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储备刚好在这个时候可以提供给产业升级使用,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的设计专业毕业生失业与无法就业的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却与理想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于是很多工业设计学者就开始将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罪于政府的不重视与不作为导致。
国家其实是很重视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公派有限名额的留学生时,这个其中就包括工业设计或者说设计领域的人员,这些人留学之后呢,有的想做事业的就留在了国外,有部分爱国的就回来了,称之为海归。当时我们国家任何领域都不完善,国家就给这些海外游回来的海归提供尽可能的舞台为其才华的施展。结果各个大学的专业不断增加,其中设计专业也就不断发展壮大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所看中的是与经济发展步伐相一致的领域,也就是能带来制造业经济增长的领域。因为我们国家的宏观指导方向就是主抓经济发展与设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始终无法带来显著的效益或者成绩,偏离了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将设计搬到了学校的办公室关起门来搞。结果只看到设计专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却无法得到制造业的理解与重视。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就业就是你们学习首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学校里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老师教的都是古董的东西,我们更多的兴趣是花前月下谈恋爱,或者就是网络游戏。各位我想让大家跟着我的思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如外国人,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总是喜欢抄国外的?难道是我们天生比较笨吗?我想大家都不会承认自己笨吧,都觉得自己是很牛的,特别是今年牛年就更牛了。那么,既然我们不笨的话,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设计出让老外佩服的设计呢?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抄袭国外的设计呢?原因就在于学习上,从国外的教育模式看,大学阶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起步阶段,而我们呢?我们到了大学阶段就是我们学习的完成阶段。我们在高考前的那十二年把要学的都学习完成了,考上大学后就过着牵牵手,约约会的生活,尤其对于艺术生。这个时候我们把进入社会所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都忘记了学习,转眼很快四年过去了,要写就业简历了,发现好象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写些什么呢?如果太简单了不太好,但是要写的多呢又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怎么办呢?先到网上去下个简历的模板,经过左思右想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明白了把在学校学了什么课程,然后会哪几个软件写一写,再大家同学相互拼拼凑凑一起搞本作品集。我曾经看到几份简历很雷人的,不同的学校的学生竟然是相同的作品,而且是一模一样,我都傻眼了,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位。
在大学四年我们玩游戏可以过去,我们谈恋爱可以过去,我们学习也可以过去,但是最后到毕业的时候发现好象没有任何的区别,大家拿的都是同样的一张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但是踏上社会之后这个差距就拉大了,而且是无法缩短的差距。在这里首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社会上赚钱的或者事业有成的基本上都是曾经学习不好的人群。各位,那是过去式了,那是20世纪的事情,不是21世纪的事情,21世纪你仔细去看看马云、史玉柱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群。我有好几位同学资产都在上百亿,他们不是土包子哦,他们都是博士出来的科班生。
怎么办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中国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那就是通才,也就是说最基本的专业领域普及教育。所以就让我们看到,同样一个系,在大一大二所学习的课程80%都是一样的,并且这些书本所讲的内容都是很枯燥的东西,不是讲历史就是讲理论。各位,这些是什么知识?这些是最基本的专业普及教育知识,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设计是门综合交叉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明白的,需要一辈子深入去了解与领悟的创新领域。此时你连这个入门所必须的知识都无法学习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情况,那就是你的基础太糟糕,所以连这些最基本的内容都无法明白,无法理解。
于是恶性循环就出现了,越不懂的越不想学,越不懂的越牛,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瞎牛,一到就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牛。怎么办?周星弛帮你说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一定会好好学一学。可惜时光不会倒流。接着前面所谈的设计比赛的问题,国内目前的比赛分为几类,一类是政府官方性的比赛,比如东莞杯之类的设计比赛。另外一类呢,就是企业举办的设计比赛。其中政府举办的比赛是为了扩大工业设计影响力,从而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于参赛作品的要求相对概念;而企业举办的比赛呢,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收集方案与扩大企业影响力。参加比赛好不好呢?比起你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一定是好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设计比赛来不断的做设计,理解设计,提高设计,但是比赛不是主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通过比赛来理解设计与提高设计。如果你们需要我告诉你一个参加的答案的话呢,那我只能这样对大家说,对于还没有参加过比赛的同学,可以先选择企业的设计比赛来尝试着理解设计。然后逐步提高,参加政府官方性的比赛,再慢慢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但是目前国内以及国际设计比赛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经济效益的问题,每年中国的各种大赛以及参加国际比赛都产生出很多优秀的获奖作品。那么多的创新设为什么到现在没见到有哪几个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或许是我比较孤陋寡闻也有可能。那么这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的时候,就是没有经济价值的事情。这种现象出现背后的本质就是我们的设计是脱离了国情与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所做的设计太伟大了,都是23世纪的,而我们现在却无法超越历史,还是停留在21世纪。
工业设计的就业与创业
日本人看到这个工业设计是个好东西,于是也赶紧把工业设计进口过来,结果发现水土不服,他们不太喜欢洋东西。但是呢日本人又特别喜欢抄袭美国人的东西,他们喜欢在美国人的东西上进行提升,提升出更好的东西来,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析日本的技术特点。所以在日本学者与政府的反复推动下,企业终于开始尝试着去搞工业设计。日本企业在工业设计上尝到甜头后,就开始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并且把欧洲感性的设计认知用数据体现出来。韩国人天天跟在小日本后面,但是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让韩国人不好意思偷日本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走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路线,他们狠抓技术研发,然后配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表达,于是就给韩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中国人到海外转了一圈之后,回来一看发现我们的产品不好看,老外的产品好看,听说他的好看是因为这个工业设计。于是学校就开始跟企业侃工业设计多么多么重要,你看这个日本、韩国、国外的产品多么多么漂亮,人机使用怎么怎么合理,这些是因为工业设计。企业老总听了感觉不错,于是就让高校开始搞,一搞发现不对,这个东西图上看看是比较好看,但是我的公司没有办法做出来。于是企业很无奈,就找高校商量说,我给你一个标准与要求,你在这个范围与要求内帮我设计的漂亮一点。就这样企业慢慢理解了工业设计原来是干外观造型设计的,这个东西不错,我只要把产品外面的壳一换就一个新产品出来了。
欧美、日本、韩国的工业设计发展的好那是有前提条件的,工业设计能真正实现的基础保障不是外观造型设计而是技术研发实力与技术实现能力。如果我们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成熟,那么此时外观设计的再漂亮也只不过是花架子一个。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不成熟,此时外观造型设计的越漂亮,市场影响力越大,伴随着就是这家企业死的也就越快越。能理解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就举长三角曾经很有名的企业,波导手机,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波导还非常狂妄的说自己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就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同胞,所以就相信了,以为这个确实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大家都支持一把,所以那时候波导一下子就发起来了。但是最后大家发现人善被人欺啊,买的时候是战斗机,回家一用发现是拖拉机。就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同胞兄弟,所以被忽悠上当了。这个例子大家能明白吗?
所以在设计进入这种恶性发展阶段后,高校的学者感到了痛苦与压力,于是就开始大喊你们都搞错了,工业设计不是外观造型。那怎么来说工业设计的重要呢?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了企业开始重视MBA,而MBA在前几年一直谈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企业战略。很多企业受到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于是也纷纷开始思考企业战略,重视企业战略。于是工业设计的学者终于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来了,结合企业所重视的战略问题开始说工业设计是企业战略问题。结果喊了喊发现还是没有什么人理,正在为工业设计绝望的时候,此时金融危机来了,于是学者又发现机会来了。开始喊金融危机的到来伴随着工业设计春天的到来,工业设计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工业设计的春天来了,工业设计公司纷纷倒下去了,特别是在宁波08年上半年的时候搞的波涛凶涌,结果08年年底大量的设计公司就被别人收购了,难道这就是工业设计的春天吗?看来这个春天很寒冷。
告诉你们这个春天很寒冷是想告诉你们不要随意去创业,不要随意去办设计公司。在现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大力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意气风发搬几台电脑,租个地方,找几个同学或者学生开始做设计。告诉大家,中国的工业设计公司中80%是不成熟的,优质的只有不到10%,这个是当前中国工业设计公司的本质。但是我们看到现象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现象是这些工业设计公司都很牛,那些网站做的都很炫。上面的业务内容都写的大的不得了,从产品规划、市场调研、产品策划到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批量生产,最后就是组装与包装应有尽有,就差一把这个产品在销售掉了。如果真的是这么厉害的话,那这家设计公司应该自己开发个产品,然后去销售不就OK了嘛,何必在那里那么辛苦的找企业要设计项目,还要看企业的脸色。
中国目前的工业设计公司状况透露一点给大家,工业设计公司主要分布在杭州、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排在一线上实力强大的设计公司只有5家,排在第二线还过得去的设计公司大约在15家,其余的基本属于三线以及三线以下的设计公司。而这些工业设计公司的收费通常情况是,我们以微波炉为例子,一线公司的价格在8-5万;二线公司的价格在5-3万;三线及其以下公司在3万以下,甚至也有几千块的。
因此我个人建议工业设计的毕业生尽量的到制造企业去就业,其次是到比较优质的设计公司去就业。那么如何才能在企业不认同工业设计的情况下进入企业就业呢?那就是我们在校的时候需要去了解与学习中国制造业当前的状况与人才需求。
(转载侵删)
何人可的工业设计概论,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3大构成,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造型。手绘:工具按重要程度排序,水溶性彩铅黑色辉柏嘉,马可都行2块钱一支,买几盒,。马克笔36色工业设计配色,有钱真copic,没钱假touch,淘宝上都有,a3a4纸几包,一本《sketch》上亚马逊买100块不到,英文不行的话买中文译本也有,剩下的可选择的,直尺,蛇形尺,曲线板,椭圆板,针管笔樱花的不错,色粉,然后上优酷输手绘找视频学,会翻墙英文稍好就去IDsketching,youtube,国内的站酷billwang等等也是不错的,模仿学习,不断摸索,从透视到笔触,从构图到思路,一步一步来。软件平面的有PS,ai,3d的有犀牛,proe,3dmax,还有CAD也比较重要,买书看视频教程,逛论坛,自己学。推荐优酷上有王受之的现代设计史,建筑史,产品史目前更新到第一集,搞懂包豪斯是怎么回事,还有他的新浪博客,受众主要是专业人士,不是针对大众所以看的人不多。
2.对于已经工作的朋友,由于本人尚在求学,不懂行业具体情况,所以不敢妄加指导,但是我想道理应该是一样的,结交一个现实生活中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朋友。
初学工业设计的同学或是在学校做的作品很多时候都比较天马行空,在初期会过多的考虑外观造型的独特、或是“臆想”了一些不确定能不能实现的技术。不论是任何设计专业,外观造型都不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尤其是工业设计,灵感源于生活,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非设计个好看的“花瓶”。所以在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目标产品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使用者的感受,这些都是在之后的设计工作中需要时刻考虑的keypoints,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初学阶段,同学们可以从手绘入手,准备A3的手绘本以及方便随身携带画草图的Sketchbook。
手绘基本功先用A3手绘本从透视开始(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练习画几何物体,临摹书上或网络上的优秀产品手绘,之后可以根据实体临摹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
Sketchbook用于随手记录灵感以及对你有启发性的图像,同时帮助培养图像思维的能力。同时sketchbook可作为视觉日记,记录你在设计道路上的成长历程。
如果你是艺考生经历过高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许多同学是经历了素描色彩速写手绘基本功的练习的,在绘画的阶段这些都是相通的,所以在以后的表现阶段,尤其是工业设计手绘的时候他们能够及时的去学习。其次,工业设计手绘是有别于其它的工业设计手绘的,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同学们除了练习基本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的练习之外,设计师们也应注重对产品设计和构成的把握上,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同学们同时对于工业产品的透视学也应该有所了解。因为对于产品设计的手绘,其意义在于很好的表现产品的结构,使设计师们能够很好的与客户交流。所以产品设计中的基本的透视学,同学们也应该了解。了解完基本的学习方向,对于工业设计手绘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有所了解。在一开始的工业设计手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这个主要还是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去确定。对于如今的产品设计手绘的表现形式,除了基础的纸质的手绘方式,设计师们也可以选择手绘板等其它工具。然而对于每种工具的用法和效果以及在表现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进行手绘之前同学们也应相应的去了解自己的选材。
除此之外,初学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应有一定的写生的能力,同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业设计作品能够及时的表现出来,只有手绘的基本功做到位了,对于每个作品的表现也能够很好的反映,同时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原创作品当中去,那么在之后工业设计手绘的表现上也能够有所提高。
关于学美术有没有前途的问题,怎么回答才算负责呢?站在大多数培训机构的立场会回答:有前途啊!有人怎样怎样了,现在工资多少多少,学美术如何如何。殊不知,那是利益驱动让这些培训机构如此回答。一个有良心的培训机构,其实会根据具体某一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作出主观判断,请注意为什么是主观判断呢?因为老师的经验本身就是主观的,如果哪位老师对某个学生做出信誓旦旦的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褒还是贬,都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因此这类的回答,学生只能借鉴,而不是盲信。那么反思,为什么学生喜欢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学生在为自己行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是支撑。而我个人认为,当迷茫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在自己心中,我们潜意识中其实已经有了选择,我们在询问周围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其实是在找最后一根稻草。那么为什么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自己内心的想法呢?这时候做出的选择才是有勇气承担结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