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上职业教育这个岗位,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曹礼静暗暗发誓:“要做一个有匠心的职业教师。”
25年来,曹礼静用自己执着的追求和无悔的职教情,演绎了一名职业教师立志、成长、成才、奉献的“最美”人生,收获50多项荣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并被聘为西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三峡职业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财经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育人殿堂
抱着宠物上课的老师
1994年6月,曹礼静从四川畜牧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当教师的第一天起,曹礼静就始终思考:职业教育“面向什么人”、“培育什么人”、“如何培育人”。
作为荣昌人,曹礼静很清楚,“荣昌猪”是全国三大名猪之一、世界八大名猪之一,畜牧业是我区经济支柱和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曹礼静认为:“畜牧专业,应该成为荣昌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
在一次下乡招生中,一位家长指着猪圈里的一头母猪说:“我家母猪不喂奶,你能治好,我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曹礼静跨进猪圈,一番望闻切问之后,写下处方,“到街上买2块钱药,再到坡上找些草药,3天之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来。”3天之后,那位家长真的把孩子送来了,笑着说:“我家的猪仔有奶吃了。”
就这样,慢慢地,人们认识了这位年轻的兽医老师。
2012年,曹礼静通过考察,发现市场对宠物医生、宠物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长,2013年9月在全市率先开办宠物专业,设置出新颖的课程,《重庆晚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师生抱着宠物上课》。
25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已经成为畜牧领域的专家。
辛勤耕耘
撰写教材论文助力畜牧业发展
仅今年,曹礼静的《畜牧兽医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获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自拟中药复方对子兔血清中T3、T4、HGH含量的影响》在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畜禽业第8期上公开发表,小发明“一种改进的小动物保定台”获国家专利证书。
倾心付出
培育职业技能人才
一花绽放展春光,百花齐放春满园。曹礼静在职教这片沃土上,甘于奉献,倾心培育绚丽多彩的“成功之花”,成就了更多人的出彩人生。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在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基础上,曹礼静撰写了《政行企校协同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人才浅探》,总结一条规律:一个学生,要成为“畜牧人才”,需要历经“新手”、“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五个阶段。
曹礼静提出了“阶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观岗、跟岗、学岗、顶岗的过程,政、行、企、校共同培育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
“阶段式工学交替”模式培养一大批人才,先后有毕业生被各大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录用,成为企业的高级人才和领军人物。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先后获国家级二、三等奖5项,重庆市一、二、三等奖70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市一、二等奖2项。
此外,学校近3年毕业生共3087人,其中高考上线1100余人,自谋结业实习和学校安置就业实习学生1800余人,就业率在98%以上。
匠心为师
成立“曹礼静名师工作室”
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对专业情有独钟,对技能不断攀登。”这是曹礼静对匠心精神的诠释。
2018年8月,重庆市教委设置了5个教学名师工作室,其中包括“曹礼静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职责是培育名师、专题研究、推广成果等。”曹礼静对自己的工作室进行了定位,他要利用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政协委员履职的机会,全力带好名师工作室的团队,让参与的成员成为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术有所攻的知名教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在曹礼静的奔走努力下,工作室现有5名专家授课,与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兽医硕士及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主持召开全市农业类专业教学研究会;有2名教师学员获重庆市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3名教师学员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有4名学员获国家专利,发表论文多篇。
二十五载匠心为师,辛勤耕耘余香满园。曹礼静把他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职教事业,用他最敬业的态度诠释人生,匠心筑梦,璀璨花开,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充满魅力、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