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流线是在建筑设计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基本概念。建筑流线俗称动线,是指人们在建筑中活动的路线。建筑流线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流线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
2.博物馆的流线
流线俗称动线,是指日常活动的路线,建筑流线则是指使用者在建筑中的活动路线。流线是在建筑设计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基本概念。流线是人们活动的路线,它根据人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流线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而且随着建筑物由满足需求型向改善型过渡,对于较大和较复杂的空间如何规划便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于是流线的概念更加显得重要。
(博物馆的流线)
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反思,回到最初“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功能、空间、流线最基本的角度出发。博物馆建筑以观众流线为主,通常希望通过趣味性的流线组织来引导人们更多的参与和体验建筑空间,因此在博物馆建筑中,流线对建筑的影响比在其他类建筑中更为明显和重要。不同的功能关系产生不同的流线组织,流线与空间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多样化的建筑形态。
博物馆建筑流线的组成分为人流和货流,组织方式分为水平流线和垂直流线。
流线类型在2002年出版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将博物馆建筑流线分为一般观众流线、藏品流线、专业人员流线与管理流线;2017年出版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中将博物馆流线分为公众参观流线、业务流线以及行政办公流线。
3.博物馆展览流线组织类型
对于博物馆来说,组织人流参观藏品不管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博物馆流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展览流线通过组织门厅、进厅、各个展厅和辅助空间的方式达到引导人流参观的目的。组织的主要类型有串联式、大厅式、放射式、和混合式,下面分别简要概括其优缺点。
(1)串联式
(串联式流线(左)、展厅内穿过式(中)和展厅内混合式(右)流线示意图)
优点:流线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引导性较强不易迷失方向。局限性:观众过于受流线限制从而失去灵活性,瞬时人流大时易发生拥堵,且较长的展览流线使观众产生疲倦感,不利于接收新的知识。
(2)放射式
放射式流线是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流线组织形式,几个空间围绕一个中心枢纽空间设置,每个展厅之间通过中心空间连接,中心空间可以为公共大厅或主展厅,也可以是庭院或主通道等,展厅内流线一般为口袋式。
(放射式流线和展厅内口袋式流线示意图)
优点:这种流线下空间布局紧凑又相对灵活,并且能够独立开放或关闭,观众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观展路线。缺点:各个展厅之间关联性较弱,观众对展览流线的选择不确定性较大,容易造成人流的交叉。
(3)大厅式
大厅式是利用大厅综合展出或分隔为小空间,布局和流线最为灵活,展览内容可连续也可不连续,多见于艺术类博物馆或艺术中心。
(大厅式流线和展厅内的一种流线组织示意图)
优点:流线灵活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观赏,发挥空间较大。缺点:没有明确的参观路线容易造成的人流的拥挤、交叉和无序,同时可能存在噪声的问题。
(4)混合式
混合式流线一般是上面所述两种或三种流线的混合,展厅内部流线跟随展厅间的流线组织,形成混合的空间布局。
优点:多种流线的混合平衡了流线引导和观众选择两者的矛盾,是空间既有连接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混合式流线组织示意图)
4.博物馆流线组织案例
(1)金泽21世纪美术馆
根据妹岛和世的自述,该建筑希望能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造访、可为人们提供各种邂逅和体验机会的公园一样的场所。美术馆为直径112.5m的正圆形饼状建筑,独立位于场地中心,从总平面来看会产生消极空间,圆形的平面不区分正面和后面,观众可以从四个方向进入美术馆。15个功能不同的空间和4个庭院错落有序的垂直插入正圆形平面,分散的空间使得建筑总体体积不至于显得尺度过大,同时回应了周围建筑形成的城市肌理。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室外流线
美术馆采用平面分流,三面临街,主要步行人流从美术馆的东侧进入,车辆从西侧进入地下停车场。地面有四个方向的出入口,据妹岛和世的说法建筑不希望区分主次入口,但根据室内功能的布局,东侧空间是美术馆大厅节点和总台售票处,可以认为是美术馆的观众主入口;同理,南侧空间为研究教育功能组团是美术馆的研究教育入口;西侧休闲娱乐功能入口;北侧办公入口,与一般博物馆不同的是入口不是专用的,各入口均不限制观众进出。
(金泽21世纪美术馆功能示意图)
室内流线
美术馆采取的是网格型流线组织,建筑可以看作是放置在3m×3m的网格中的圆,美术馆各个功能的面积和位置根据网格排列,然后调整空间内的柱网,使巨大的柱子被分散成直径仅110mm的柱子。
(同时四场展览的空间分布及流线)
A.灵活的分隔流线
网格型流线组织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展览内容的需要分区域合理安排。比如在2017年8月份同时有四场展览在美术馆内举办,A:“死亡民主化”,B:“80年代的日本艺术”,C:艺术家个人展,D:“灵性与寓言”,四个展览的展览空间如图所示,两个较大的展览分南北占据一组空间,较小的展览分别占用两个小空间。各个部分有独立完整的展览流线,有且不止一种参观方式,通过庭院空间可以看到对面参观的人流,从而引导观众去往下一个展览。展览空间上既有分离又有联系,灵活的展览空间能够适应每一种类型的展览,体现了网格型流线的优势。
(利用交通空间延长展览流线示意图)
B.与交通流线复合组织或弹性化的延长流线
该美术馆的节点空间包括三个入口门厅空间以及四个庭院空间。位于门厅节点通过展厅之间的错位,产生可以供观众活动的直角空间,辅以条带临时分隔,体现了休闲娱乐空间与交通流线的复合,不仅扩大了使用空间,并且可以引起入口处的更多观众的兴趣,从而达到传播艺术文化的目的。此外,美术馆的市民艺术回廊不仅是艺术家作品的展览空间,也供所有观众创作自己的作品或组织展览。既是一个展览空间,同时也是观众的艺术创作空间。春秋两季美术馆也会利用室外的开放空间举办活动。
(2)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黄浦江西岸,由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于2014年3月正式开放,是国内少有的优秀私人美术馆之一。地块为三角形,由滨江步道和两条道路围合,在滨江绿地内。美术馆公共区域包括展览区的大空间展厅,研究教育区的儿童教室、多功能厅,公共服务区的餐厅、艺术品商店等。办公区域包括会客室、办公室、阅览室等。藏品区包括藏品仓库、档案室、修复区等。
美术馆东侧为滨河步道,公交车和地铁站都位于西侧,因此,主要人流方向为西侧,少部分观众经过滨河步道。观众进入美术馆前经过三角形广场,广场上摆放各式抽象的景观小品,观众在进入前就可以欣赏到艺术家的作品。西南侧设有小型地上停车场,地下停车场从建筑北侧进入。
(龙美术馆室外流线示意图)
美术馆为网格型流线组织,南部为多功能厅、餐厅和工艺品商店,北部为大空间的展览厅、纪念品商店、儿童活动室、屋顶餐厅等空间。展览流线为大厅式,藏品流线为树状综合式,藏品区位于地下一层,地面上有单独的入口。
受限于原地下二层停车库8.4m的柱网,空间采用纵横的墙体来划分,各种功能插入在网格中,自由的空间产生自由的流线组织。因此,没有固定的展览流线,观众根据自己的意识探索空间。流线往往也不是固定的,根据展览的形式和需要,美术馆会设置移动的展墙以划分空间。
(龙美术馆网格型流线组织示意图)
流线弹性化分析
美术馆的弹性化流线组织主要是通过利用展品的摆放引导流线,以及使用展板灵活的分隔流线。美术馆的大空间为艺术家和特型展品的展示提供了弹性化流线的基础条件,根据不同展品的摆放引导观众的观展方向。比如路易丝·布尔乔亚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巨型蜘蛛雕塑作品《妈妈》,作品位于空间中央,那么观展的人流就被自然的分为左右两条,从而弹性化的组织流线。
此外,美术馆的展厅既是交通空间,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种艺术活动的空间。利用展板可以灵活的分隔流线,形成围合聚集的空间。比如,在展厅下沉空间《云间风度--王劼音》策展人的导览讲座和江景餐厅举办的儿童手工工作坊;在展厅中关于《斫琴之道与南宋御用瓷器之美学》的讲座,通过利用灵活利用展板和展墙,从而达到分隔流线的目的。
(龙美术馆功能示意图)
5.首都博物馆新馆
博物馆为平面分流,北侧和东侧邻主要交通干道为主要人流方向,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都位于北侧的复兴门外大街,因此,北侧为建筑主入口,东侧设次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藏品运输入口和自行车停车场因避免流线交叉集中于西侧设次入口。行政办公人员出入口布置在南侧设办公人员专用入口。
(首都博物馆新馆室外流线示意图)
室内公共区域流线
博物馆为轴线型流线组织中的垂直多中心型,综合中心在博物馆一层大厅,西侧连接展览中心,呈垂直组团。东侧为教育中心串联专题展厅中心,东西各个中心相连。综合中心向下连接休闲娱乐中心,构成整个博物馆流线系统。
展览中心流线
博物馆分为开放区和受控区,在总服务台购票后通过各个展厅入口处的检票口进入不同的展厅。即使观众选择不进入展厅,仍然可以感受到博物馆室内良好的景观环境,流线组织清晰明确并且体现了设计师无时不刻的人性关怀。
通常参观人流会从西侧展览中心上到顶层,然后经过大厅上空的走廊去往东侧的专题展厅组团,沿组团回到大厅空间,形成完整的环形展览流线。
教育中心流线
博物馆教育中心与综合中心直接相连,流线独立互不干扰,轴线型多中心的流线组织使得教育中心能够在展览中心关闭后继续运营。教室和图书室空间一般不对外开放,因此,教育组团主要包括地下一层的儿童工坊、多功能厅和首层的数字放映厅。
(流线弹性化分析)
博物馆大厅不仅承担博物馆人流组织和疏散作用,也是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大厅内电子显示屏持续播放介绍北京地方特色和历史名胜的影片,通高空间还可以为大型展品的展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此外,博物馆东侧的室外的竹林庭院日常设有休息座椅,在展览期间也可兼作展览空间使用,当作为展览空间时即延长了观众的参观流线。
首都博物馆属于轴线型流线组织,各个中心流线清晰,观众有明确的行进方向。但在展示的方式和教育设施的投入和更新上与优秀博物馆还有很大差距,博物馆仍然是以观众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并没有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引发观众主动去思考,这方面还有待提升。
(首都博物馆竹林庭院作为展览空间和作为临时展览空间
)
6.在建筑快题中的运用
研究流线组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观众的需求和博物馆功能的变化,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得到了复合功能与展览功能的功能关系以及空间组织方式:公共服务功能中,休息空间与展览功能的结合方式为置入或并列,商业空间的组织方式为洄游式和穿过式;研究教育空间组织方式为组团式或分散式;休闲娱乐功能与展览功能的结合方式为独立式、分隔式和浸入式。对于功能复合化产生的空间同时具有多种使用功能的情况,分析了公共服务与交通空间集中和分散两种情况的复合,以及展厅与交通空间点与线、线与线和统一为面三种情况的复合方式。
①主体功能空间(展厅、教室、活动室等)它构成整体的空间形象,决定着主要的活动区域和结构形式),应优先考虑。
②统帅性功能空间(门厅——等,其位置影响着交通组织方式,使人有停留的感觉,让人进入后知道该往哪里走!引流,给人明确的方向感!洗手间的位置,既不能过于深入,也要适当隐蔽,建筑出入口的处理,这些都是老师会注意的地方。
③特殊功能要求:数量、要求如固定不能动的东西,观众厅,讲堂,大活动室,展厅等,其位置决定其他空间的布局,应重点考虑。注意其对整体的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要求4、5米以上高,考你如何处理通高或大的功能空间问题。咖啡、商店等经营类的功能布置应该靠近主入口、沿主干道、最好于一层。
④各功能空间的朝向、景观要求,主要和次要的房间的需求,如教室注意南北向,美术书法教室等应北向采光或利用天窗,大空间的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