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毛还需要再弯一些,弯到这个部位,”小咪老师一边说,一边接过助理手中的眉笔,亲自在石琳的眉梢边添上几划,“这样,看起来才有邻家女的味道。”小咪老师本名叫赖仁纯,之所以被大家唤做小咪,是因为曾有一位学姐觉得她的眼睛像猫咪。此后,这个昵称便被延续下来。
“小咪老师”赖仁纯正在为石琳(宝钗饰演者)定妆
石琳是歌剧《红楼梦》主角之一宝钗的饰演者。在剧中,她是一位坚信婚姻才是幸福归宿的乖乖女。小咪老师作为妆发造型指导,早已对剧中人物的个性了然于胸。“因为所有的妆面、妆容、服装等整体造型一定是跟角色特性有很大关系的,”她说。
中西合璧的歌剧中西结合的妆容
由旧金山歌剧院制作的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曾于去年进行世界首演。当时采用的是美国妆发造型师的设计,此次中国巡演,小咪老师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既然是来中国巡演,可以将中国传统元素作为基点。其实美国人设计的妆面,也吸取了很多中国化妆的元素,比如采用戏曲中的红色、桃红、胭脂色系等。我们会沿用他们原本妆面的概念,做一些微调,使它更适合我们东方人。”
妆发组工作室一瞥
70余人完美造型背后是能承担压力的团队
从表面看来,妆发组在整个剧组中是最青春、最活泼的一群人:工作间里不时传来一阵笑声,桌上的音箱,还播放着流行曲,一首接一首,传到门外走廊深处……可实际情况却是:“很紧张!”
歌剧《红楼梦》在中国巡演的上台演员总人数超过70人,而且角色繁杂——除了宝玉、黛玉、宝钗、薛姨妈、贾母、王夫人、元春、和尚这八位特定主演外,还有三名男演员饰演“石头”、三名女演员饰演“花”,外加群舞演员、合唱演员、戏剧演员。所有人的化妆造型以及假发与头饰佩戴都由一个妆发组完成。
妆发组成员每天在一起相互练习,以提高化妆速度以及佩戴假发和头饰的速度
用心进行前期筹备细心投入后续工作
目前妆发组对假发的精细加工仍在继续。在这里,可以体会到歌剧《红楼梦》这部国际巨制在制作上的一丝不苟:所有假发的发迹线,必须呈现出自然的、由疏到密的渐变,而这一过程,也必须通过手工完成。
对假发的精细加工仍在继续,所有发迹线必须呈现出自然的、由疏到密的渐变
塑造完美彩妆造型通晓声乐专业知识
对妆发一丝不苟的保证,与小咪老师具有声乐专业的知识背景有关。曾经学习声乐的她,尤为理解剧中角色如何被演员塑造、舞台灯光如何影响面部视觉、甚至发胶不慎使用对声带如何造成危害……这些细节,在工作中都会被考虑到。
妆发组团队预祝歌剧《红楼梦》中国巡演获得成功。(左起第五位为“小咪老师”赖仁纯)
作为资深的整体彩妆造型设计师,“小咪老师”赖仁纯今年还参与诸如非常林奕华《红楼梦》、浙江儿童戏剧节等项目。曾经合作过张国立、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杨世彭、苏打绿乐团、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澳大利亚歌剧院等。此外,她还为卢燕、许晴、胡歌、华少、车晓、万芳、蓝天野、李立群、杨千霈、路嘉欣等众多知名艺术家担任过彩妆造型设计,胡歌曾称其为“最专业的美妆大师”。
台学者欧丽娟:苏式美感为《红楼梦》增添温润之美,因开设《红楼梦》公开课而在两岸红学爱好者中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台湾红学专家欧丽娟,近日在苏州诚品书店与听众共同探讨《红楼梦》中的姑苏之美。作者曹雪芹还吸纳了一些苏州当地精致、优雅的风土名物融入《红楼梦》中。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很多学者从文学、史学、戏曲、建筑、服饰等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孟宝跃说,由于深知自己的怪癖,在写作时他坚持不刻意拔高小说中书法文化的作用,让小说自己去告诉读者书中的书法故事。
歌剧《红楼梦》没有王熙凤,去年九月,英文歌剧《红楼梦》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首演。担任作曲及编剧的是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担任联合编剧的黄哲伦是首位华裔托尼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