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EffectoftheConsumptionValueonthePsychologicalExpectationandBehaviourofSportConsumptionoftheUndergraduateswithOutstandingProblemsofPhysicalFitness
GUOWen1,HUANGYizhu1,ZHUJianwei1,WANGGuomeng2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205,HunanChina;2.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angsha,410004HunanChina)
Keywords:outstandingproblemsofphysicalfitnessandhealth;consumptionvalues;psychologicalexpectationofsportsconsumption;sportsconsumptionbehavior
1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假设2: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的影响
假设3: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正向的影响
1.4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
假设4: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在消费价值观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模型(图1)。
2研究方法
2.1样本本研究按照下面程序来选择研究的被试:
首先,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操作性定义,结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体艺[2007]8号)以及对大学生的访谈,根据下面标准选择被试:1)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方面,选择“营养不良(50分)”和“肥胖(50分)”;2)800米,引体向上(针对男生)、仰卧起坐(针对女生)、50米、肺活量体重指数等指标方面,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0-50分,不及格),以这些指标高低得分两端各27%,分成高分组(27%),中间组(46%),低分组(27%),选择中间组和低分组(10-30分);3)血压指标方面,选择“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4)龋齿指标方面,按照2000年中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方案》中有关龋病的调查标准;5)近视指标方面,选择屈光度>-3.00,病程>3.00年。
其次,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上述指标,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湖南8所高校1-4年级学生各2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然后根据有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的指标符合我们的筛选标准,进行被试筛选,共筛选出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大学生共1832人,占总人数的22.90%。
最后,对筛选出来的有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18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32份,回收问卷1607份,回收率为87.72%。进行废卷处理后,获得有效问卷1386份,有效率为86.25%。研究对象中,男生685人(49.42%),女生687人(49.57%),缺失14人(1.01%);大一409人(29.51%),大二362人(26.12%),大三326人(23.52%),大四259人(18.69%),缺失30人(2.16%)。
2.2测量工具
2.2.1消费价值观问卷消费价值观问卷采用Xiao(2005)[11]消费价值观问卷,由功能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情感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等4维组成,每维3项目,共12项目。问卷采用利克特7点问卷,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Xiao(2005)采用Cronbach(1951)[12]提出的α系数作为信度测定指标,对上海消费者的测试结果表明,4维度α系数分别为0.81,0.79,0.77和0.7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4.58,RMSEA=0.09,NFI=0.95,CFI=0.96。本研究的测试中,消费价值观4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65,0.885,0.882和0.891。
最后,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基础上搜集30个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项目,进行了2次预试,得到良好的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形成了以下四个维度:1)求实性消费,指追求体育用品的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的消费,5项目;2)攀比性消费,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与同学相互攀比而产生的体育消费行为,4项目;3)超前性消费,指超出现实经济能力的一种体育消费行为,4项目;4)冲动性消费,指被体育用品的某种特征所吸引,一时兴起而进行的无计划消费行为,5项目。在本研究的测试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解释总变异的68.503%;问卷4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21,0.895,0.874和0.88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3.864,RMSEA=0.045,GFI=0.961,AGFI=0.948,NFI=0.961,CFI=0.971,TLI=0.966。
3结果与分析
3.2消费价值观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消费值观、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以消费价值观及其维度为因变量,以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讨消费价值观对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影响。
表2表明,消费价值观能预测体育消费心理预期7.9%的变异量(校正R2=0.079),其β系数为0.282(p
消费价值观4因素能联合预测体育消费心理预期10.2%的变异量(校正R2=0.102),其中功能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其β系数为0.234和0.126(p
表2同样表明,消费价值观能预测体育消费行为9.8%的变异量(校正R2=0.098),其β系数为0.313(p
3.3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
表3表明,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能预测体育消费行为18.5%的变异量(校正R2=0.185),其β系数为0.431(p
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20]有关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我们采用χ2/df,RMSEA,GFI,AGFI,NFI和TLI拟合指数来衡量模型的拟合情况。表4表明,模型各拟合指数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图2表明,消费值观对体育消费心理预期、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预期对体育消费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6,0.29和0.57,路径系数显著(p
4结论
2)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功能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消费价值观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预测依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认知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25(5):87-91.
[2]LoweAC,CorkindaleDR.Differencesin“culturalvalues”andtheireffectsonresponsestomarketingstimuli:across-culturalstudybetweenAustraliansandChinesefrom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JournalofMarketing,1998,32(9/10):843-867.
[3]CretuAE,BrodieRJ.Theinfluenceofbrandimageandcompanyreputationwheremanufacturersmarkettosmallfirms:Acustomervalueperspective[J].Industrialmanagement,2007,36(2):230-240.
[5]赵江鸿,刘志强,邱,等.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26-30.
[6]宋亨国.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广州市11所高校大学生问卷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
[7]ChanK.ConsumersocializationofChinesechildreninschools:analysisofconsumptionvaluesintextbooks[J].JournalofConsumerMarketing,2006,23(3):125-132.
[8]石文典.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3):426-429.
[9]RichinsML.SpecialPossessionsandtheExpressionofMaterialValues[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1994,21(3):522-533.
[10]KahleLR.Stimulusconditionself-selectionbymalesintheinteractionoflocusofcontrolandskill-chancesitu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0,38(1):50-56.
[11]XiaoG.TheChineseconsumers'changingvaluesystem,consumptionvaluesandmodernconsumptionbehavior[D].AuburnUniversity,2005:39.
[12]CronbachLJ.Coefficientalphaandtheinternalstructureoftests[J].Psychometrika,1951,16(3):297-334.
[13]杨杰,张萍,周游.青少年体育消费心理预期行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8):17-19.
[14]YauOHM.ConsumerbehaviorinChina:Customersatisfactionandculturalvalues[M].NewYork,NY:Routledge,1994:190-264.
[15]ShethJN,NewmanBI,GrossBL.Whywebuywhatwebuy:atheoryofconsumptionvalue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1,22(2):159-170.
[16]HowardJ,WoodsideAG.Personalvaluesaffectingconsumerpsychology[A].InR.E.Pitts&A.G.Woodside(Eds.),Personalvaluesandconsumerpsychology[C].Lexington,MA:D.C.Heath&Company,1984:3-12.
[17]张梦霞.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中西价值观动因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8:4-11.
[18]张萍,孙俊涛.长春市初中生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结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2):93-94.
[19]BaronRM,KennyDA.Themoderator-mediatorvariabledistinctionin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why)
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how)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琦,张新国,严学军.青年与现代消费[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4)
4.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5)
5.陆汉文.大学生:消费与现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出特殊的消费行为。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从消费水平来看,有数据显示,2006年高校学生约有74.3%左右的学生平均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另有11.2%左右的学生月消费在200元左右,600元左右的占10.5%。与此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武汉某高校学生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高校学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与生活费月均支出(480元)的比率是47.9%,这可视为高校学生的“恩格尔系数”,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一系数呈现出整体的上升趋势。
(二)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的消费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高校学生消费的不平衡;二是消费的多样性。高校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高校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三是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转贴于
二是社会环境原因。目前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借,也不愿向学校贷款,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三是高校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高校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四是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关。有人认为现在高校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高校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
三、基本结论与讨论
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高校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总之,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21世纪国家栋梁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年平均购买水平多集中在300元以下,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以沈阳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为例:在沈阳市大学生中,有38.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以下的体育消费;34.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300元之间的体育消费;仅有14.5%和10.6%的大学生分别进行过300元~500元之间和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沈阳市大学生参加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体育图书)的总支出明显高于参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总支出。在体育实物消费过程中,运动服装的消费占总支出的43.5%、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3%、体育图书音像制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9.07%。然而,在非实物型体育消费过程中,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花费占总支出的7.81%,体育健身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8.42%。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形体健美、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动机并存的特点。近些年,尽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消费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多数大学生仍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体育上。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实物型产品与体育劳务型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基于态度、动机和购后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研究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1)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对策
(2)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
根据动机的定义我们可知,动机可以引起个人的行为,并且使得该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本文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认知理论为依据,提出一些对应的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这一理论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构成人类动机作用模式。弗洛姆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i表示进行i行为活动的力;Vj表示j成果所具有的诱发力;Eij表示i行为是由j成果所产生的期望强度。这里诱发力V是对特定成果的情绪指向,意味着个人对特定成果爱好的强度,期望E是预测特定行为在形成特定结果时的信念。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的行为。据此,在大学生产生体育行为之前,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诱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而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第一,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度定价。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求实、求廉的动机。第二,针对大学生消遣娱乐的动机,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第三,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做好新兴体育项目与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工作。
(3)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2.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外部环境与消费者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1)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根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可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与主体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还包括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每个亚文化群体都有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成员往往与其发生认同。一般认为,亚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它赋予个人一种可以辨别出来的身份。因此,在对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亚文化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下面一些对策,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展览会以及体育论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第二,针对大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第三,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且定期的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
在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权益问题的调查中,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过侵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的秩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必须加强依法治体的实施力度,营造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体育市场。第二,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引进新型管理人才。第三,建立体育健身评价、调整、创新与服务体系。第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落在实处。
(3)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校内体育场馆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劳务型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就必不可少地要扫除场馆设施不足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下面几个对策:第一,提高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体育场馆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设施,通过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它也可以为学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高校应该把体育场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力度。第三,加大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1]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4]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5]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9]李朝晖等:四川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9
[10]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ResearchontheCharacteristicsofCollegeStudents’SportsConsumption
WANGYao-dong
(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Bythe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andsometheoriesincludingconsumptionbehavior,psychologyandsociology,thepaperresearchedthecurrentsituation,motivationandinfluencefactorsofcollegestudents’sportsconsumption,inorder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collegestudents’sportsconsumption,soastoprovidestrategicpolicie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sportsindustryandsportsmarket.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ents;consumer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1],包括体育用品、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体育服装、观看体育比赛甚至参加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它被纳入市场体系与进程之中,从而催生出体育产业,构筑了体育市场,是一种自主的货币化选择行为。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群体是现今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活的主要成员和体育消费的主流[3]。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会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取向,直接关系到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演替进程。本文主要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动机、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4],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方针,最终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在研究对象的抽取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5]的方法,为增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在全国三十余省市一百所高校中随机抽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一百所高校,在各高校不同年级中分别抽取三十名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标的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以“体育消费”、“消费特征”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文献,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1.2.3访谈法本人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访问调查,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还与部分体育老师进行了当面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两轮专家问卷以及全国各省市高校学生9870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大学生中有86.79%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是有价值的,5.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32%的学生认为没有价值,其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赞同体育消费比例大大高于非经济发达地区生源的学生。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还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体育消费月平均额度在5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为67.64%,占大多数,而在200元以上的学生仅占3.75%。在消费结构的实物表现形式来看,受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除体育服装为必需品占98.76%,现阶段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主要是选择无偿或低偿消费为主[7],例如购买体育杂志、图书(47.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向和实际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而实际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消费要求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选择最合适的体育商品。
另外,据统计,在对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变化趋势的调查上看,96.59%的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增加对体育消费的投入,其中选择增加对健身房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投入的学生占71.32%,增加对体育彩票的投入的学生占59.63%;增加对欣赏各种体育竞赛表演、观看体育展览的投入的学生占50.29%;增加对健身运动器材投入的学生占33.85%。这也说明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极大,因为学生消费群体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直接消费群体,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们的家人、朋友,更是未来的市场消费者的主体,如此巨大的商机值得任何企业做好营销战略。
2.2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消费者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属于意识范畴[8]。大学生受社会、校园文化和环境因素影响,体育消费动机呈多样性。从具体动机来看,主要集中在健身需求和娱乐消遣上,所占比例分别为81.82%和65.19%。也有部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审美时尚(30.74%),其主要原因是健美身材和明星效应。另外,实物需求(57.93%)也占很大比重,理性消费的同时也不排除炫耀性消费心理[9]。
2.3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及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劳务性消费所占比重较低,消费主要内容依次是:购买体育服装占98.76%、购买体育杂志、图书占47.21%、健身培训机构占23.59%、购置运动器械占6.87%、观赏体育比赛占5.26%和体育彩票占4.30%。如表3所示,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主要有对体育感兴趣(91.49%)和精神愉快(86.52%),客观积极因素主要在资金收入方面,包括家庭条件优越和自己的收入。基本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追加体育消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其中投入方面健身房及培训机构的比例高达73.96%,体育表演和体育杂志等方面分别占51.43%和42.61%。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方面的潜在市场前景很广阔[10],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较强但实际消费水平跟不上,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与理想消费要求差距较大。
在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中,大学生的选项比较平均,其中不满足“物美价廉”的消费原则所占比例较大,为50.73%;而客观消极因素中场地器材缺乏、不足所占比例最大,为71.59%,其次为体育消费价格过高。这说明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在制约着体育消费,近一步完善高校内部体育场馆设施也十分重要。
3结论与建议
1)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减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盲目性[11],避免攀比炫耀的不良现象,培养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帮助高校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
2)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资源,增强高校体育产业造血功能,为大学生创造体育消费条件。开发适应高校学生消费能力的体育市场,尤其是中低档的体育消费场所[12],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3)从高校内部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场馆条件。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指导和开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3]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4)体育兴趣、参与程度、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14]。加强正确的舆论和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传播信息和科学体育锻炼知识[15],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体育消费健康发展。
[1]崔建华.消费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
[2]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3]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4]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5]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
[5]胡军,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7]郑贺,李学武.学生体育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
[8]鞠成军,廉俊颖,张孔均,等.美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启示[J].体育学刊,2003(2).
[9]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0]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11]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1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2消费结构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特征
(一)消费现状
(二)消费特征分析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大学生消费生活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人际交往性消费和休闲娱乐性消费。
由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见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中享受生活俨然已成为其全新的消费观念,并日益成为主流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在当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因此,大学生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为拉动经济增长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2)追逐前卫和新潮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基本超越了温饱的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彰显青春与活力,这种消费心理应及时改正。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节约观念淡薄
2、攀比现象突出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与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在此方面花费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原有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发生在学生消费中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的内容
3、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经济依赖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子女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所有的消费理应由父母承担。这就使得子女对家庭经济产生无意识地依赖。
三、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1、强化国情教育,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提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社会范围内,要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消费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2、学校重视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既要鼓励正当消费,又要提倡节俭。学校要重视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为大学生开设生活指导课和理财训练课。在教学中,使消费意识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费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正确消费的心态,扩大正确消费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财商观念。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3、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使其对自己的消费现状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合理的消费观念。
4、家长对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
家长应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风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子女的勤俭朴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对孩子消费方面有所约束,使其能够量体裁衣,懂得节俭。帮助孩子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理念,倡导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客观理性的分析消费主义现象,使其引导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考文献:
[1]赵良大学生消费理财路上第一步[J]21世纪2008(4)
[2]丘铧大学生消费理财全透视[J]大学时代2006(8)
[3]王绍玉.冯佰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