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大领域。

(二)行业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意见稿)》,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支持领域,得到高端装备行业对应的国标代码具体分类及说明如下表所示:

(三)行业特征

1、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装备水平,进而决定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规律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以煤炭、有色、钢铁为代表的传统重工业向以高技术、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变阶段,高端装备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从全球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等,都致力于促进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聚焦发展高端装备。

2、高进入壁垒

我国企业进入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较高的生产许可壁垒和资金壁垒。一是生产许可壁垒高。随着国家提倡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以及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装备制造生产许可壁垒也越来越高;二是资金壁垒高。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购置现代化设计软件及加工设备、特大型高精度数控设备和成套检测设备等,需要企业具备较强资金实力。

3、高附加值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一是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知识、技术密集的特征决定其附加值高于传统机械行业;三是在产业链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二、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财政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财政部公布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678亿元,同比增长3.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612亿元,同比增长9.4%。细看这份“国家账本”,前三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财政支出较快增长,大力支持稳增长和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

(1)减税降费规模空前

自2019年1月1日起,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实施,此后,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也陆续出台,减税降费规模空前。这在财政收支中有着清晰的体现。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全国税收收入连续下降,5-9月分别为同比下降7%、6%、2.8%、4.4%和4.2%,1-9月全国税收收入累计下降0.4%。

具体看,主体税种同比下降或仅有小幅增长。其中,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收入下降4.1%;企业所得税增长2.7%,增幅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下降29.7%;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8.1%。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9.3%的基础上,2019年1-9月再下降0.1%。

当前,减税降费实施效果良好。初步实现了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三个确保”要求,同时坚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聚焦减轻小微企业税负,重点支持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在减税降费利好下,企业成本负担有效降低,有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市场信心和经济增长后劲,居民消费活力也进一步提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通过减税降费全年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从截至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全年减负量将比预计还会多一些。

(2)财政收入运行平稳

数据显示,2019年1-9月累计,全国非税收入23708亿元,同比增加5363亿元,增长29.2%。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非税收入增幅高,主要是中央通过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地方也采取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及国企上缴利润等方式增加非税收入,弥补税收下降带来的收入缺口,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具体来看,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792亿元,同比增加3812亿元,增长3.9倍,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加1005亿元,增长19.6%,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全国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大力支持稳增长和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预算增幅高2.9个百分点。中央财政通过加快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进度,有力支持地方加快支出预算执行。1-9月拨付地方转移支付资金60579亿元,完成预算的80.3%,比序时进度快5.3个百分点。

总的看,前三季度财政收入运行总体平稳,如果将减税等因素还原回去,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与GDP现价增幅基本匹配,保持在合理区间。展望第四季度,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去年四季度财政收入基数较低,加上去年10月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翘尾减收因素没有了,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将有所回升。从中央来看,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还会有一些收入入库,预计可以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5.1%的预算目标。

(3)多措应对收支压力

一方面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为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7.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是近年力度最大的。在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时,向基层财政困难地区和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增强这些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督促地方压减一般性支出。在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压减一般性支出5%的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力争达到10%以上,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支出。

同时指导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地方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统筹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盘活存量资金和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努力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10月24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54.5%,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83%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

央行发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0.2%,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6.7%。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9%,比上季降低0.4个百分点。

央行发布的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资金周转指数为57.8%,与上季持平,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盈利指数为55.3%,比上季低1.3个百分点。

央行同日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三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7.7%,比上季上升1.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4.5%,比上季下降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7.8%,比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

3、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政策汇总

(2)重点政策分析

①《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29日发布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强化制造业设计理论、设计基础数据积累、设计规范、设计标准、设计管理、设计验证等基础工作。加大对设计创新项目和工业设计软件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产品安全性、功能性、可靠性、环保性等标准要求,规范信息交互、用户体验、运行维护等设计标准,形成高水平设计标准体系。

强化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园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加大惩戒力度,严厉打击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等违法行为,维护行业竞争秩序。加强设计类评奖、大赛、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顺应设计产业发展实际,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外观设计保护,适当扩大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客体的范围。

改革制造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融汇国际标准、对接市场需求、横跨学科门类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设计高等教育体系。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聚焦制造业培养交叉型、复合型设计人才,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协作办学,探索开放式、网络化的设计教学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向设计教育领域。鼓励开展中小学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

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设计类产业基金,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项目,为设计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抵质押品范围。鼓励担保机构设立专项担保品种,加大对设计企业和设计创新项目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

②《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简称《计划》)2019年6月4日正式发布。《计划》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计划》是工信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联合印发的。

《计划》提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贯通冰雪竞技与群众冰雪运动、连接冰雪运动各方参与者,其发展繁荣对提升我国冰雪项目竞技水平、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意义重大。

《计划》要求,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大幅提升供给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鼓励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的支持,引导冰雪装备器材租赁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加快做强做大。鼓励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申报专利、商标或软件著作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冰雪装备器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九部门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示范应用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进口税收政策、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快冰雪装备器材的研发应用。

(二)行业经济环境的分析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1、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同比增长2.9%,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同比增长5.6%,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同比增长7.0%,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46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98亿元,同比增长2.7%,比二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7885亿元,同比增长5.2%,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9182亿元,同比增长7.2%,比二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支撑作用显著

从三次产业看,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39.8%和54.0%。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6.3%和60.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24.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7.4%、6.4%、7.1%、19.8%、8.0%,领先于其他行业,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1%,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3、消费需求持续发力,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为5.4%,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8%,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从外需来看,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44.2%,服务贸易逆差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至19.6%,比上年同期上升33.8个百分点。

4、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新动能发展空间继续拓展

三、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总体发展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1)行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2019年1-9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0%和8.7%,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4和3.1个百分点,比1-8月分别加快0.2和0.3个百分点。

(2)新产品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2019年1-9月份,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充电桩、平板电脑、城市轨道车辆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7.6%、145.7%、84.5%、74.0%、33.0%、30.8%,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3)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2019年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与二季度持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其中,装备制造业为78.5%,同比均有所回升。

2、细分领域发展现状

(1)机器人产业

①市场规模

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为235.3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34.1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5.3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9亿美元;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9.5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8.6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9亿美元。

②应用场景

具体到机器人产业的各个应用场景,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搬运机器人销量最高,规模达到80.5亿美元,其次为装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2.8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层面,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36.2亿美元、20.3亿美元和18.8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48%。特种机器人层面,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3亿美元、8.5亿美元和4.4亿美元。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8.6亿美元,搬运机器人规模为32.1亿美元,占比达66%,其次为装配机器人,规模为6.8亿美元,比焊接机器人占比高出4个百分点。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6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7.5亿美元、4.6亿美元和3.9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4.9亿美元,其中,军事应用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和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3.5亿美元、1.1亿美元和0.3亿美元。

(2)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

①行业供给

2019年上半年国家铁路集团招标放缓,下半年景气度有望提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国家铁路集团仍未招标高速动车组。根据其2019年初的规划,全年铁路投资不低于8000亿元,1-6月实际完成3220亿元,同比仅增长3%。全年设备投资预计不低于1000亿元,预计2019年四季度铁路集团势必将开启新一轮大规模招标,实际工程建设招标量有望超预期,行业投资建设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1)动车组

2019年9月全国动车组产量为206辆,同比下降11.2%,2019年1-9月全国动车组产量为1703辆,同比上升3.2%。

②行业需求

2019年三季度,交通强国政策叠加项目建设推进,轨道交通装备迎来集中利好,提振行业发展,刺激行业需求。

从政策方面来看,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强调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加强特种装备研发并且推进装备技术升级,此外,政策提出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大力促进下游轨道交通运输端进行技术革新以及设备更新,打开下游需求市场。

项目建设方面,2019年将有序推进商合杭高铁北段、郑阜高铁安徽段、徐盐铁路、连镇铁路连云港至淮安段、宁波穿山港铁路、阜阳北扩能改造工程,确保年内按期高品质开通投产;推进连徐、合安、沪通等十个重点在建项目建设,紧密衔接工序节点,确保完成建设投资计划。同时,统筹推进新建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铁路、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联络线、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等四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以及宣城至绩溪高速铁路等三个储备项目。

(3)船舶制造行业

①造船产能利用情况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2019年三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629点,同比回升28点,上涨4.7%;与今年二季度相比回升26点,环比上涨4.3%,已连续两季度回升。

具体来看,三季度国际航运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新船需求增长,新船价格指数保持稳定,但由于造船完工量大于新接订单,骨干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环比下滑,先行指标略有下降。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率等同步指标环比回升。

预计今年四季度,国际航运市场将延续回暖态势,新船需求将有所增长,但由于新接船舶订单量小于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将继续下降,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或将保持三季度的水平。

②产销能力

2019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9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7%,其中海船为84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94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9.5个百分点,新接海船为520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79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2%,其中海船为2601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1.9%。今年1-9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7.8%、46.6%和43.1%,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将成工业经济增长主动力

2019年三季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依旧强劲,整体增速快于装备制造业,且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后有望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具体来说,“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基础和通用件等8个领域。

(二)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

目前,以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合理推动形成的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特征,产业集聚为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企业的生存竞争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内各地政府一直在围绕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主导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与特色小镇,2019年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现象也会愈发明显。

(三)应用场景加速向新兴领域延伸

近年来,高端装备产业应用领域已经率先从汽车、电子、视频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转变;同时各地的高端装备产业企业解决方案,也在从跟传统汽车及3C制造向新场景和新行业延伸,加速“机器换人”进程,2019年这一趋势将迎来放大。

(四)细分市场企业深耕建设加速

2018年,在城市低下管道检查、电缆线路巡检等诸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贴合行业实际、应用方案成熟的中小机器人企业,它们凭借专业化和精品化产品服务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占领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内的“小巨人”。2019年,随着应用领域的进一步伸展放大和细化下沉,高端装备领域“小巨人”企业的形成速度和数量还将进一步加速与增多。

(五)服务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加快

(六)人才培育从研发转向应用

(七)智能机器人功能和种类打造成为产业新增长点

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来临,在多科学领域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作用下,2019年智能机器人将不断衍生进化出更多复杂功能和新型功能,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激发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这将带动机器人产业新兴增长点的形成,为我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另辟蹊径、换道超车提供了充足动能。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技术支持单位: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HE END
1.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分析机器人市场将趋于成熟研究报告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分析 机器人市场将趋于成熟 2013年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估计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0亿,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 而国内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分为三个阶段: 2008年以前主要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有需求;2008年以后是国内大企业逐渐在推动...https://xw.qianzhan.com/report/detail/361/140930-e5dd9fd1.html
2....20242024-203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服务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或半自主地执行各种服务任务的机器人,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护理、教育娱乐、公共安全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服务机器人https://www.cir.cn/R_JiXieDianZi/62/FuWuJiQiRen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3.乐高机器人加盟《乐高机器人设计技巧:动力结构设计与搭建实例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码高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市场分析 乐高机器人有整套的运营手册帮助您管理学校,运营手册涵盖管理、市场、教学、咨询、VI等各个层面的服务支持,该手册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根据乐高机器人学校的筹备时间分为筹备期、人员招聘及岗前培训、...https://www.jiamengfei.com/xm/272646
4.2024团队经验和商业模式的评价 34投资组合多元化、风险分散控制机制 362.投资方向推荐及案例分析 38前沿技术研发企业、产品创新型公司 38服务平台建设、数据资源积累类企业 39海外合作项目、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42摘要2024-2030年,中国医用机器人市场将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六年内复合年增长率达到X%,达Y美元...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5915.html
5.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医疗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x 40页内容提供方:113541236359 大小:83.43 KB 字数:约3.51万字 发布时间:2024-04-25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4/8143053135006061.shtm
1.服务机器人行业调研:产业链供需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服务机器人行业调研:产业链、供需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 报告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过去五年市场规模和增长率进行了详尽统计,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和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亿元和 亿元。基于市场增长模式,报告预测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以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达到 亿元。https://reportsworld.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58627864
2.服务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2025首先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市场价值及产业链现状;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国外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环境、现状以及产品发展情况,并详细阐述了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细分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服务机器人做了区域布局分析、技术研发分析、产品设计分析、重点科研机构分析...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5/R0502/202411/11-627460.html
3.PEST分析顺丰服务需求服务机器人市场现状分析:机器人需求增长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数据(中国电子学会考虑到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相对突出的需求,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2014-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308325/article/details/112292706
4.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及产量情况预测分析(图)中商情报网讯: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两类,前者主要指运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在流水线上进行加工作业的机器人类型;而后者则常见于家庭陪护、物流配送、医疗、教育以及特种作业等多元场景中。服务机器人涉及的技术较为复杂,包括计算机视觉及语音交互、伺服驱动器、定位导航、运动规划及控制等。 https://www.seccw.com/Document/detail/id/27898.html
5.大干新基建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部分本土企业已实现量产5、北京是机器人投融资企业的第一聚集地;2019年,机器人投融资案例数量呈现出下滑态势,投融资规模有所减少。 6、从投资潜力来看,康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公共服务机器人领域值得关注。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一)产业环境 1、经济增速平稳增长有利于机器人市场健康发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57359
6.机器人创新创业计划书(精选5篇)二、市场分析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制造业、医疗保健、物流配送等领域,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潜力也将逐渐释放。 三、产品定位 https://www.ruiwen.com/word/jiqirenchuangxinchuangyejihuashu.html
7.《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图谱及云上发展研究报告》重磅发布2016-2021年中国工业及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2. 我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根据企查查公开数据统计,2012-2021年十年间,我国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总计2,651起,融资总额超千亿元。2021年国内机器人投融资事件291起,同比增长40.6%,其中超过1.5亿元的项目有60起,占已披露项目总数的31.4%。从所属的细分赛道来看,2021年...https://chuangke.aliyun.com/info/1010192.html
8.教育机器人:满足所有学习需求的人工智能工具教育机器人在特殊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市场分析 教育机器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根据市场调查报告,预估至2023年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41亿美元。教育服务机器人相较于机器人教育市场拥有更大的营收额,至2022年预估将进一步大幅度增长。这一增长得益于教育机器人在...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659278.html
9.全球教育机器人深度报告,一文看尽7层产业链12类产品教育机器人市场产品图谱 从教育服务的对象及可能的应用场域出发,有两大分析框架——产品分析框架和市场分析框架。依据两大分析框架,全球 12 种教育机器人产品类型如下图所示。 ▲产品分析框架表 ▲十二类教育机器人产品应用情境 从市场发展现状来看,首先,教育机器人产品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场域中使用,如家庭中的智能...https://36kr.com/p/17243289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