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器狗本身的应用目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资本市场可以为前景买单,但消费市场永远看重实用性和卖点。
机器狗够新,但不一定够有卖点。
从功能上看,论教育功能,没有必要将机器人设计为小狗的形态;论监护,市场上大有更放心、更廉价的替代品;论陪伴,核心取决于大模型的发展程度,而实际上,手机等消费电子才刚刚进入AI大模型元年,GPT、Sora等也还在持续迭代中,从现有表现看,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还为时过早。
蔚蓝科技选择在此时推出新产品,意在抢占市场先机。然而,先发优势并不单由发布时机决定,而更取决于能否打造出触动消费者的独特卖点。在这一点上,蔚蓝科技当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瞄准什么市场、怎样做产品定义、能否解决稳定性问题决定了想象空间背后的理性落地。
以下是正文:
“BabyAlpha引领真正有用的人工智能,体验无与伦比的未来科技!”
从公开资料看,蔚蓝科技旗下的机器狗是一款面向toC市场的产品,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蔚蓝科技也不做toB市场,早早把目光投向了toC领域。
疑云还有很多。
考虑到BabyAlpha刚刚上市,我们不妨先看看阿尔法狗机器人的上一代产品——第五代阿尔法机器狗。
如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称,“去年4月看到蔚蓝科技官方介绍,这款是智能机器狗!约定2021年10底发货!后来一直没发货!到今年2022年4月5号收到货品!发现跟官方介绍的不一样!实物是纯粹的遥控狗,借助遥控器来操作!机器狗不存在一点点智能!”
投诉维权中经常提到“不发货,不退款,客服不回复”的问题。由投诉内容可见,蔚蓝科技阿尔法狗的售后服务有待提升。
饱受消费者诟病的“不发货”问题,实际上显示出蔚蓝科技的产能苦衷。近几年,全球芯片短缺仍在持续,机器狗行业也遭受缺芯风暴波及。
2021年,蔚蓝科技自主研发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在电商平台上架预售,适逢中美贸易战引发国内“芯片荒”和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公司无法按期交货,订单客户向法院投诉,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货款、双倍返还定金或3倍赔偿货款。
据一位接近蔚蓝科技的从业者透露,当时“生产活动中断,合作工厂断电,生产园区封锁,工人无法进入,芯片供应链中断,生产基本陷入瘫痪之中。客户因此质疑我们可能涉及诈骗,并向12315投诉。法院在初步调查中也误认为我们是诈骗公司,但经过深入调查,才发现我们拥有自己的工厂和研发能力,已投入资金购买物料且账目清晰。”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关键零部件的依赖程度极高,供应链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带来巨大影响。
此外,目前机器狗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思的芯片产能分配。产能是否能够跟上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机器狗行业的发展速度,更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交付能力。
机器狗行业的另一大问题,在于隐私数据的保护和治理。
据业内人士透露,家用智能机器人摄像头的隐私问题亟待解决,成为阻碍其广泛进入家庭的重要原因。同时,舆论压力也限制了带摄像头的智能设备在家庭市场的普及,消费者接受度不高。
以蔚蓝科技23年8月推出的BabyAlpha机器狗为例。这款机器狗面向家庭场景,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陪伴,集成了编程教育、实时视频、自动驾驶等多项功能。
然而,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看,随着机器狗功能的日益复杂和智能化,它们收集和处理的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多样。试想,BabyAlpha机器狗若能够进行自然对话,就意味着它可能会记录用户的语音信息和交互内容。此外,智能视觉系统也可能收集家庭环境中的图像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如果没有得到用户的明确同意和适当的保护,就可能引发隐私泄露的风险。
除此之外,蔚蓝科技机器狗的数据交给360公司做防护,但360旗下的监控摄像头产品此前爆出重大隐私泄漏事故。
2017年末,自媒体平台上一篇名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引发热议。
为了验证被直播的消费者是否知情,这名92年的女生通过走访了解到,被直播的消费者和商家都毫不知情,商铺内也没有张贴要进行直播的告示。
水滴直播上出现老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事实确凿,360因摄像头问题多次受到质疑。2017年3月,新京报就曾报道过全国多地中小学生在教师上课的画面被直播。
机器狗受360公司的网络防护,如何保证用户的隐私不被泄漏,自然也存在疑问。
如果数据被泄露,导致机器狗的系统被攻破,不排除心怀不轨的人可能会操纵机器狗进入狂暴模式,甚至篡改其行驶速度参数,导致机器狗在高速奔跑时可能伤害到小孩与老人,这是一个不得不提示的消费者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层面,BabyAlpha还融合了蔚蓝科技自研的AgentOSTM智能体操作系统和GPT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尽管大预言模型全球领先,但其存在一个待解答的问题:如果大模型训练使用的境外GPT模型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数据泄露同样是个问题,难以保证数据不会泄露到境外。
事实上,这不仅是机器狗行业的问题,也是很多现在大模型toC产品的问题。
除此之外,机器狗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品类认定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位接近蔚蓝科技的从业者指出,目前中国的法规尚未完善,对于机器狗这类新兴产品,品类认定存在困难。机器狗既不属于传统的智能音箱,也不是工业机械臂这样的机器人。
目前,这类产品通常被归类为玩具组装品或教育工具,以便于出口和销售。在电商平台销售时,由于没有单独的品类,机器狗只能归类于3C数码类别,但这并不完全符合产品的特性和功能。
缺乏明确定义的背后,实则是机器狗本身的应用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资本市场可以为前景买单,但消费市场永远看重实用性和卖点。
蔚蓝科技目前的机器狗整体的性能与功能丰富度有待成熟。
更何况,机器狗还存在网络安全等一众处于模糊边界的问题,消费者买单更像是一场尝鲜行为,缺乏持续的市场吸引力。
当然,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已愈发成熟。在硬件日趋完善的同时,厂商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功能层面的研发上。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控制算法,相对更好落地量产的四足机器狗确实是过渡的重要环节。
但瞄准什么市场、怎样做产品定义、能否解决稳定性问题,决定了想象空间背后的理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