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雄厚,国际交流合作日渐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给国内服装设计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突出现代化设计理念,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3在传承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领域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发。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现代化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为中心,从现代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角度出发,在服装造型、色彩、面料的选用上融入一定的时尚热点,以突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设计,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改良、借鉴、传承与发展来促使其产生现代化的形式,最终设计出中国特色显著的服装作品。因此全方位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艺术性,并与现代艺术密切的融合,这已经成为了广大设计者永恒不变的追求,应加快实现步伐。

3.1对传统文化加以改良设计

3.2提取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服装设计者应始终将传统文化作为源泉,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运用与重组,渗透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充分反映本民族的风土人情、韵味,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又满足时代要求的服装。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通过服装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佳.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艺术中的运用.读天下[J],2016.

[2]韩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艺术品鉴[J],2015.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鸭绿江月刊[J],2015.

[4]薛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艺术科技[J],2012.

[5]卢禹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艺术教育[J],2016.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传承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规则等;精神文化则指的是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史记录、宗教体系、医学积累以及书法艺术等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形式

从小学到大学设置的语文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载体,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高中语文具有承上启下、系统学习的作用,它不同于小学的初级形态,也不同于大学的自学形态,是由语文教师进行系统传授的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的选取以及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都是比较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具体如下表。

传统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

古代文学必修的古代优秀诗歌、散文、文言文、辞赋;选修的《先秦诸子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历代诗歌散文欣赏》

传统艺术书法欣赏、绘画欣赏

传统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

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以文学艺术为主体,科学技术方面所占比重较低,这主要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形式以及普及的接受度有很大关系。

三、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冲突的一面。

思考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有其可取之处,内在文化也有值得珍惜的精华。韩流、美剧、欧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浸染,使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予以传承发扬,内外兼修,平衡发展。

思考二:教师教学功利性的问题。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大多随社会风气,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之外的不讲,只讲高考重点区域,完全失去了对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之心与责任,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高考看总分的问题不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难以走上正轨,应该确立单门课程修养达到一定水平就可进入大学的通道,为偏科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榕嘌高水平的继承者做储备。

思考三:学生兴趣的引导问题。由于社会功利性、世俗风气以及手机、网络游戏等的影响,一些学生专注于外在的炫耀,丧失了内在涵养的培育。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学生欣赏像《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综合版),2013(4).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代文化浪潮的冲击力逐渐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为了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和教育,在加强传统文化普及同时,最好的教育阶段是在小学,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始,因此,我国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以及传承从小学开始,从孩子开始,逐渐让小学孩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一、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智慧与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不过,近年来,随着当代文化的逐渐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当代社会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认知越来越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这也不符合十七大报告中所倡导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的传统文化口号。因此,我国要加强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较好的传统文化传统起始阶段,因为小学教育属于教学的初级阶段,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塑造民族精神,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本文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当前传统文化现状问题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等方面对其做一系列的研究。

二、传统文化概述

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凝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因此,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传统发展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四、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了衰微。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像孔融让梨、二十四孝等优秀品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中,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是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今的社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培养传统文化学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的核心动力和因素。

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等两个方面探讨有关加强传文化教育。

(一)提高重视意识

随着当今文化以及外国优秀文化的不断输入,我国在学习他们的同时,更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当今文化的起源来自我国传统的文化,因此,要加强重视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终提高他们最对传统文化重视意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生活实际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教学环境,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例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加入相应有关传统节日的介绍,介绍有关端午节有关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以及有关诗词,让学生通过现实实践加强有关端午节,重阳节有关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有关传统文化对自己的认知,找出他们有关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探讨和研究传统文化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六、结论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当今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其发展现状,通过对当今传统文化现状总结,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两个方面。传统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现实实践加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进一步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陶丽艳.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秦美玉.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编写体例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关于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几点思考浅谈旅游开发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刍议以旅游开发促进边疆跨境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新疆文化产业与民族传统文化浅谈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艺术设计创新与民族传统文化浅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形声字字形与汉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研究基于“数字包装”下的甘肃独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研究策略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及旅游文化商品化探讨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论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性影响浅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刘晖.旅游民族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23-561.

[4]王国明.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3).

[5]苏一星,高成军.甘肃特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5).

[6]徐赣丽.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桂北壮瑶三村考察[M].民族出版社,2006:179-184.

目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共识,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旅游纪念品是向世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传统文化传承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本土化体现也越来越强烈,探索东巴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创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东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传承。结论:寓传统于现代,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最具代表性的东巴文化元素与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旅游纪念。

关键词:

东巴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特性和风貌。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让一个国家具备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才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这种国际化的语境下,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流失的严重性,民族文化的核心被渐渐忽视,甚至逐渐走向衰退的趋势,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体现已成为热点。

1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现状

1.1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

1.2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

2传统东巴文化的现代体现和传播

2.1传统东巴文化的传承需要发展的运用和现代体现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是单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样的传承方式只能在极少数人当中进行,久而久之便会被淡忘。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被大多数人了解并接受,只有寓传统于现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才能真正得以继承和发展。融入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是对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丽江地区具有东巴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的本土化尤为重要,但事实却脱离了现代语境。这样的旅游纪念品不仅没有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也不会被游客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运用只会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扭曲。

2.2丽江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担任着东巴又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巴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知和接受。这种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和关联性,需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旅游纪念品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在旅游整体消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统计,我国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收入只有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好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正面的宣传作用,被世界了解,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从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上找到突破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以产业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地区的商品市场得到提升后,在经济面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又能进一步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东巴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运用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探索

3.1东巴又化传统符号元素在产品上的合理运用

在本土化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形符号元素的提取和运用是最常用的手法。设计师可以从地方民俗文化中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将这些元素融合到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兼具地方文化与时代特征。

在东巴文化中,可见的图形符号元素中东巴文字和东巴画最具有代表性。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包含着独特的艺术美。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的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遗产。

3.2东巴传统材料在现代产品中的再现以及手工艺的继承

如图7-图8,这是一款系列灯具设计,以东巴纸和牦牛皮为主材料,金属为辅材,配以东巴文字和服饰纹样,给人以浓厚的东巴传统文化气息。东巴纸和牦牛皮这两种手工传统材料,用现代的制造工艺来实现灯具的结构细节,是兼具传统材料和现代功能的创新设计代表。

3.3东巴文化中崇拜自然万物共生的核心思想延续

在东巴传统文化中的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东巴文化中图腾符号都表现着自然崇拜、和谐共生的特征。显露出东巴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怀抱着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望。

面对文化,设计者要做的不是被文化奴役,流于表面、单纯图形的立体化,而是要驾驭文化内核,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再现。东巴教中所崇拜的万物共生,正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真正意义的“万物共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丽江这座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丽江地区各个旅游景点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现代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延续“万物共生”这种信仰。

图9-图10便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是一套组合花瓶配件,与废弃饮料瓶结合使用,以东巴纸为主材,起到装饰和稳固的作用。

Abstract:InChina''s5000yearsofcivilizationhistory,allthepeoplesandregionshadformedacolorful,differentstylesoflocaltraditionalculture,andthetraditionallocal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Chinesecultures.Withitsuniquetalentsandculturalinheritancefeature,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animportantpositionin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traditionalculture.Effectivelyusinguniversityresourcesandactivelyguidingtheculturalinheritanceandinnov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theeffectivewaystopromoteculturaldevelopmentandprosperity.

关键词:高校;地方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传承;创新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localtraditionalculture;thesixthmeetingoftheseventeenthcentralcommittee;heritage;innovation

0引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战略基础。文化传承与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使命。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在这其中,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中,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夺目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炽热的思想感情、独特的人文情结。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地方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观念、习俗、情感以及审美情趣,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文化资源。因此,高校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1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1.1大学生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主体当今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构成了当今世界的文化主题。在过度注重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较偏远地区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地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1.2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高等教育工作者是高层次文化主体,他们生产方式和劳动成果就是在传承和创新文化,因此决定了大学具有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的足够资源和实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大学本身就是社会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集中、技术和科学密集度最高、文化主体水平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强的重大文化平台之一。高校既是培养高级文化管理及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智力、技术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资源聚集地,也天然决定了高校具有发展文化事业的直接关联和优势。高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的主导者、优秀文化的倡导者,也是文化研究的引领者,所以他们具有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优越的条件,因此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重要力量。

1.3校园文化环境是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秀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校园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同时具有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功能。因此,端正学生地方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校环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场所。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成分,经过提炼,加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宏扬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发创新,让地方传统文化在的校园特色文化中体现新的时代气息。

2高校在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途径

【关键词】靖西传统文化;绣球;壮锦;认识和传承

靖西地处桂西南边陲,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全市各乡镇。靖西的民间工艺品丰富多彩,尤其以壮锦和绣球最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这种传统工艺品的开发热情不高,甚至面临市场萎缩,工艺失传的困境

一、绣球产品特色

相传,靖西绣球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作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随着对绣球这一精湛工艺品的广泛宣传,其逐渐成为旅游纪念品、走亲访友的礼物,甚至成为了一项体育运动――抛绣球。不久前,靖西歌舞剧《抛绣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优美的舞姿,甜美的歌声,让观众陶醉不已。可见,绣球已成为靖西的一个品牌。靖西绣球主要产于新靖镇旧州街。旧州街妇女已将绣球作为重点工艺品进行研制和开发,成立了绣球产业公司,实行农户+公司的合作生产模式,使得靖西绣球由原来单纯的工艺品演变成一种地域文化产业。目前绣球年产量已达二十多万个,年产值达到二百多万元,成为当地旅游产品的主导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旧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靖西绣球以小巧玲珑,设计精美著称,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绣球,其直径在10厘米左右,大型绣球直径在20-50厘米左右。绣球的每个绣瓣上都绣有象征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如梅竹兰菊、蝴蝶、鸟、鱼、龙、凤等,每个图案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宝贵心血,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情感

二、壮锦的艺术魅力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据传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是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壮锦沿用的纹样主要有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后又设计出“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壮锦的显著特点是色彩丰富、结构复杂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采用棉、麻作为编织原料,使得壮锦非常厚实,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产品的重要标志。壮锦编织需要专业的机器设备,制作过程极其复杂,非常耗时,且效率低、产量少。由于壮锦编织需耗费大量原料,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因此造成壮锦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三、绣球与壮锦传承的现状

靖西绣球、壮锦织造技术是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技术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师傅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目前仅有几位老师傅掌握绣球和壮锦的核心技艺,后辈良徒难觅,传承出现断裂。

四、促进传承的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靖西壮锦和绣球历史悠久,在产品制作的手法工艺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必须加以重视,在传承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1]刘晓东.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卡通化的应用探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4,(1):166-168.

[2]马丽,陆众志.壮锦艺术在广西艺术高校教育的传承思考[J].艺术教育,2015,(6):59.

[3]石国贤,甘来,黄冬妮.略论传统壮锦工艺技术传承与壮锦知识产权保护策略[J].青年与社会(中),2014,(10):350.

[4]邓卉,黄汉才.“传承壮锦同样是‘织郎’的使命”[J].人事天地,2016(5).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的传承下来,但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日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往今来,在春节期间,我们国家无论各种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祝福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换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主要内容,各种各样的形式不胜枚举,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人们在春节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中和亲人们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年味渐渐消退,热闹的春节也渐渐存在于人们的回忆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条件好,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思维的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大学生已经对春节这种传统习俗已经不感冒,于平常生活没什么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

1、在生活当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2、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缺失

中国文化传统的缺失,无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还是对每一个国人来讲,都一种遗憾。广大高校大学生追韩星,学习西方文化,热衷于一些西方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时期待玫瑰花、圣诞节时希望能见到圣诞老人等,对于他们的喜爱超越于传统文化的程度。而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丢弃更演变成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气,很多大学生对于本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保持着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了一辈又一辈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弘扬就是传承

历史的死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生于人类的开始而可延续永生,传统文化有着生命力和诱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扬只要不破坏,她就会很好的传承下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有一些人依旧坚持着,传承着,就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将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进行着,延续着。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历史,是中华五千年孕育衍变出的产物,代表着一种不可磨灭的象征。英语在世界上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语言,但是中国汉字则是一种不可替代又极具美学的文字。现在,人们努力地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做出了了很多行动,无论是国际孔子学院,还是前一阶段的国学热、再到电视节目汉语桥等,这些都是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用传统文化本身的精神,来彰显和激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人民心中的地位。

2、保护物质载体就是传承

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对外开放的影响下,各种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等渠道传播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的方式,各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只有率先发动起来,做好引领作用,尽力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好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命活力,缔造文化之根、文化之魂。

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对策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明白了,历史上下五千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延续到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传承人运用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智慧结晶的努力和坚持。传承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人用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奋斗精神,为我们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精神更是我们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不忘初心。

2、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传统文化需要创新的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前言

一、起源

二、内涵

传统养生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传统的养生功法,进行身体的自我保健。中华传统养生思想是在汲取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和古代医学思想,特别是先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易学思想和古代巫术、神仙方士等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有的养生方法及其思想体系。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从外在的活动身体、就医问药、饮食起居、房中秘术等等,到内在的思想修养、意念品质、蓄精养神都体现着养生的含义。传统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大概可以分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儒家的养生文化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具体反映,其特点是:以人与社会为核心,以礼为先,注重自身内心修养和社会实践,并且强调修养与修身并重的重要性。孔、孟所提出的“学”“思”就是人主观努力的具体体现,为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道家注重人的发展规律,其养生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寻找“自我”,并积极通过精神修炼、呼吸修炼、形体修炼和内丹修炼等方式进行养生。老子提倡以静养生的理念,庄子编制导引、吐纳的方法,其思想主要以“自身的修行达到肉体和灵魂的解脱,从而使人脱离苦海”为主,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其能让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得到安抚与慰藉。

三、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不仅是祖国科学养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当代人继承传统养生的思想,正确运用传统养生的知识和手法,不但能促进人们健康积极发展,而且还能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然而,目前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遇见了很多问题,使其发展较为迟缓。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政府部门没有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制度、资金和物质方面得不到保障。这是制约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其次,社会对外来养生方式的青睐。目前,在我国养生市场,外来养生方式和项目占据重要地位,极大地挤压了我国传统养生的发展空间。我们应积极探索瑜伽风靡全球的原因,并力争找到传统养生文化与社会的契合点,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自身养生观念薄弱,跟风现象严重,也是制约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因素。我们还应积极转变观念,重视自身文化修养,努力传承传统养生文化。

四、传承及发展对策

任何人类文化系统都是在积淀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创新而建构的。一种文化的积累包括内源性的文化积累和外源性的文化积累。内源性积累指选择性积累,并积极进行整合创新。外源性积累指对外来文化批判性的借鉴,并有机地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这两种结论方式都能增强本土文化的生命力。所以,要构建完整的传统养生文化体系,壮大养生文化系统,就必须开展内源性积累和外源性积累,积极沉淀,并不断突破,开拓创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政府应该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契机,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大对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投入。政府还引导人们积极进行以传统养生方式和手段为主的养生活动,并为其提供优良的场地设施。

其次,社会各界在进行适应时代性变革的同时要积极保证民族性、传统性的东西。社会的发展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社会在顺应时展的同时,将吸收外来文化,如何协调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保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将是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必须加大内源性积累,辩证地进行外源性积累,以保证养生文化的传统性。

最后,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保证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个人思想观念将直接关系到传统养生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传统养生观念,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资料】

[1]王玉川.中医养生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筛选、整理、加工、保存、传递、交流、吸收、融合、更新、创造非物质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非物质文化品牌;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既了解和掌握本民族地方传统文化知识、自觉维护和宏扬民族文化,又能融合多民族文化创造现代文化能力的新人,培养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这不仅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大举措,还可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二)有利于加强人文教育,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百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文文化教育的内容,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心灵,提升民族凝聚力,构建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培养民族人才。

(三)有利于填补学校教育中地方民族文化的缺失,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一)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现状

民族地区由于意识和能力问题,学校在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具体表现为: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百色市的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工作也因意识和能力等问题难以进入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内容。目前只有少部分具有较强师资力量和设施完备的示范性学校,进行传承与发展工作。

2.教育内容单一,稳定性差,不能推动传承与发展工作

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师资非常有限,主要由有这方面兴趣特长的教师和有一定技能的民间艺人承担,出现因人设课的现象,因面教育内容显单一,不丰富,仅限于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如黑衣壮民歌、马骨胡演奏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施过程中也会因师资问题难于维持,不利于推动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开展。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把握不准,机械模仿

有些学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学校课堂,但没有深入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及潜在因素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以技能模仿训练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体现不出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

(二)传承与发展工作现状原因分析

1.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们无力顾及传承与发展工作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适龄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很多学校出现了师资短缺、老化现象,面对简陋的教学条件、繁重的教学任务,新的课程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机制,升学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教师们对于传承与发展工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师参与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低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不占有任何具体的物理空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入学校,成为教育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较陈旧,对于教育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改革和创新意识缺乏,影响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THE END
1.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韵味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艺术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创造活动,承担着延续文化的重要任务。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艺术设计一直深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薄弱和缺位,难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体现传统审美价值追求的设计产品。但是在现阶段,已经有...http://wlj.yq.gov.cn/yscz/202204/t20220415_1326916.html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pdf文档介绍: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https://m.taodocs.com/p-1086360121.html
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渐渐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喜爱,本文首先介绍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现状,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设计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传统文化要素继承发展 分类号: J509(工艺美术理论) 在线出版日期: 2017...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iandaijj201701065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水平较低且缺乏创新,设计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有的传承价值及时代使命。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其目的是帮助设计人员进一步提高文创产品的...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QCSY202221007.html
3.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论文(精选7篇)现代室内空间不仅要解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更加要重视人们的精神需要和更高层次的文化追求,没有文化支撑的设计是苍白而没有说服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然而,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源...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12695.html
4.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 摘要: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经济,绿色无公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业的...https://mip.wenshubang.com/wenhuabiyelunwen/2394382.html
5.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刺绣旗袍时装牛仔在当今服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重新运用于现代服装的设计当中,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元素中的一种特殊的设计语言。汉语、中国书法、京剧脸谱、皮影、刺绣、中国结、旗袍、唐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国际时尚,以快速和推陈出新著称的时装界也常常驻足于东方情结,从中汲取创意和寻找灵感。中国传统元素正通过服装这一媒介重新...https://dy.163.com/article/G6B9L7MG0538LMQB.html
6.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word版)精编范文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化, 元素, 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简介: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1958873.html
7.室内设计论文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日新月异但仍然或多或少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就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展开探讨,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对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形成参考意见。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209130628_6407562.html
8.“国潮热”背景下雕塑艺术的设计创新理论雕塑艺术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着大众目光。“国潮”背景下,雕塑艺术家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紧跟潮流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雕塑设计中,打造出既有中国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雕塑作品。 传统文化元素在雕塑艺术中的创新表达 ...https://www.workercn.cn/c/2023-12-22/8088224.shtml
9.景观设计论文(15篇)二、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协调好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文气息,又要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改造,充分地利用原有的自然格局对园林景观进行修饰,塑造出...https://www.ruiwen.com/lunwen/6454105.html
10.传统与现代作文议论文(通用8篇)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摘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4e6zkz6.html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片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为探寻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我们一起去欣赏研究传统文化元素。从某些方面来讲,传统文化元素的美与现代美有一定的区别,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华文化的根是不变的,血脉传承。动画人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动画片设计制作中,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体会和欣赏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美。相比硬性灌输中国传统文化,在欣赏...https://caixiebian.hebnews.cn/2021-10/22/content_8646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