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家、地方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七)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主要举措及亮点
一、组织建设与发展保障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强化院系两级就业工作管理体系
(三)加大投入,就业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四)加强就业创业队伍建设
二、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
(一)加强职业与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生存能力
(三)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就业信息管理网络
(四)利用政策引领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
(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活动
(六)举办形式多样的供需洽谈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三、校企合作与市场开发
(一)校企联办,订单培养
(二)实习就业一体化,保障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评价
(一)对母校人才培养的结果满意度
(二)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
(三)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四)对就业指导服务的反馈建议
(一)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二)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薪资水平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第四部分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整体满意度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二、毕业生母校满意度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的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隶属甘肃省教育厅,是甘肃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在65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的校训和“求真、求实、进取、敬业”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办学传统,励精图治,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地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脚下——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占地面积2201.7亩,其中校园占地796.1亩,实习农牧场1405.6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40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
学院现设畜牧系、兽医系、车辆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食品科学系6个系和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3个部及教学诊断与改进中心、教学实训中心等5个中心。现有畜牧、兽医、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等8大专业群41个专业。有2个甘肃省级特色专业,9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教职工360人,专职教师29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0人,有博士2人、硕士88人,“双师”型教师117人,省内外特聘专家教授7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学院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办学规模11000人。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先后与大北农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中粮家佳康(张北)有限公司、北京恩宠天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维嘉集团、东风商用车总公司、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达利集团、禾丰牧业等2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用人联系和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校企战略联盟。先后创办了“大北农班”“铁骑力士班”“中粮班”“恩宠班”“伟嘉班”“东风班”“奥凯班”“威龙班”“禾丰班”“庄园班”等98个校企合作班,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0个,为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训、就业创业搭建了“直通车”。
学院现有实习牧场(两万只规模种鸡场、千头规模种猪场、百头规模牛场)、饲草料基地、特种动物养殖场、动物医院、实习工厂、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汽车实训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化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实验室)11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34个,涵盖了学院所有课程的实训项目,基本能满足现有41个专业、28个国家专业技术工种的培训和实验实训需要。
学院附设“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3站”“甘肃省第8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小企业网络服务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窗口平台”“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甘肃黄羊镇农业科技园区培训基地”“国家开放大学(甘肃)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心”等机构,并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办了自考本科班。
近年来,学院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5%。学院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等分别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科研推广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第九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院2017届毕业生总数2824人,较上届增加155人,增幅5.81%。近5届(2013届~2017届)毕业生人数及增减情况如表1-1,图1-1所示。
表1-12013届~2017届毕业生人数
毕业年份
2013届
2014届
2016届
2017届
人数
2230
2282
2962
2669
2824
图1-12013届~2017届毕业生人数分布图
2017届毕业生共计38个高职(专科)专业,食品科学系398人,电子信息工程系500人,车辆工程系480人,机械工程系449人,畜牧系449人,兽医系548人。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三个专业依次为兽医、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3人、173人、163人(表1-2),各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54%、6.13%、5.77%。
表1-2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序号
系别
专业名称
毕业生总数
生源类别
性别
民族
普高
三校生
男
女
汉族
少数
1
车辆工程系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28
24
4
19
9
2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40
35
5
26
14
3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73
58
15
37
36
60
13
汽车电子技术
32
25
7
6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27
8
2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63
103
123
148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117
98
90
畜牧系
畜牧(设施养殖)
81
74
57
65
16
畜牧(生态养殖)
83
49
34
43
10
畜牧(特种动物养殖)
76
71
41
61
11
畜牧兽医(动物产品营销)
20
12
畜牧兽医(牛羊生产)
82
52
30
22
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
44
畜牧兽医(猪禽生产)
17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
77
29
48
63
电气自动化技术(风力发电)
119
67
97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75
47
31
18
机电一体化技术
147
89
109
38
计算机应用技术
51
62
机械工程系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21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4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节水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56
农业机械制造与装配
91
64
50
数控技术
59
食品科学系
农产品质量检测
122
79
84
112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42
39
食品加工技术
33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营养与检测
96
园艺技术(葡萄栽培技术)
兽医系
畜牧兽医
173
155
动物防疫与检疫
86
54
生物技术及应用
兽药生产与营销
兽医
213
133
80
137
187
注:绿色单元格内容表示本专业女生人数超过男生。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2017届毕业生专业可划分为三个专业大类,即农林类、工程类、信息类。其中农林类包括畜牧(设施养殖)、畜牧(生态养殖)、畜牧(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畜牧兽医(动物产品营销)、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畜牧兽医(牛羊生产)、畜牧兽医(猪禽生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生物技术及应用、农产品质量检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艺技术(葡萄栽培技术)等18个专业;工程类包括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种子机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节水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与装配、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18个专业;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个专业。农林类、工程类、信息类三个专业大类毕业生总数依次为1395人、1272人、157人,各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49.40%、45.04%、5.56%。
我院2017届毕业生分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两类。其中普通高中生2263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80.13%,三校生561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9.87%(表1-2,图1-2)。
图1-2生源性质及比例
近年来我院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少数民族生源逐年增多。2017届汉族毕业生2312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81.87%,少数民族毕业生共512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8.13%。少数民族毕业生中藏族、回族和东乡族数量最多,分别为210人、151人、109人,各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7.44%、5.35%、3.86%;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包括满族、撒拉族、裕固族等7个民族,共42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49%(表1-2,图1-3)。
图1-3不同民族毕业生所占比例
2017届2824名毕业生中男生1498人、女生1326人,分别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53.05%和46.96%。对农业类院校而言,女生所占比例偏大。在38个专业中,动物防疫与检疫、食品营养与检测、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生态养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风力发电)、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9个专业女生人数最多,共计545人,占女生毕业生总数的41.10%、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99.30%;同时,有20个专业女生人数甚至超过男生(表1-2)。
图1-4生源地及毕业生人数分布
我院作为省内招生院校,2017届毕业生均为省内生源。其中临夏州、陇南市、甘南州和庆阳市等4个地(州、市)招生规模最大,共计1748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61.90%;这4个地(州、市)应届毕业生人数依次为624人、399人、384人和341人,分别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2.10%、14.13%、13.60%和12.08%(图1-4)。
我院2017届毕业生总数2824人,其中就业2697人,就业率95.50%(表3),与上届基本持平(95.20%)。其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就业2611人,自主创业24人,升学(专升本)26人,参军36人,待就业127人(表1-3)。
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其中畜牧兽医等15个专业就业率为100%,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78.05%,就业率最低,其余37个专业均保持在83.12%以上。农林类、工程类、信息类三个专业大类就业率依次为98.71%、93.55%、82.80%(图1-5)。
图1-5各专业大类就业人数分布
毕业生数
就业人数
参军人数
专升本
待就业
自主创业
就业率
总计
男生
女生
100.00%
78
55
96.30%
97.59%
97.56%
84.42%
113
94.96%
66
88.00%
94.19%
95.00%
127
86.39%
83.12%
92.31%
78.05%
53
94.64%
97.54%
84.93%
98.90%
97.62%
93.75%
159
97.55%
115
98.29%
99.19%
97.37%
2697
1438
1259
95.50%
表1-3各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2017届2284名毕业生,就业人数2697人,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就业2230人,占就业总数的78.97%;合资企业就业113人,占就业总数的4.01%;国有企业233人,占就业总数的8.25%;事业单位59人,占就业总数的2.08%(图1-6)。
图1-6就业单位性质及人数分布
图1-7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地域涉及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甘肃、新疆、江苏、宁夏、青海等5个省(自治区)就业人数最多,依次为742人、343人、268人、222人、221人,5省(自治区)就业总数1796人,达就业总数的63.60%(图1-7)。从整体来看,因受传统就业观念、“甘肃省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五个基层服务项目”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仍然偏重于中西部地区,尤其偏向于甘肃省内就业,除江苏省外,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率很低。
我院作为职业院校,所设专业行业特色鲜明,2017届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涉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等5大行业类群。其中尤以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为主,其就业人数分别为1716人和815人,两大行业类群占就业总数的93.85%(图1-8)。
图1-8毕业生就业行业及人数
我院2017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50%,男生95.99%、女生94.95%。其中农林类就业率分别为男生98.67%、女生98.74%,工程类就业率分别为男生94.82%、女生91.60%,信息类就业率分别为男生95.99%、女生94.95%(图1-5,图1-9)。从整体来看,农林类男、女生就业基本持平,工程类和信息类女生就业略偏低,这与专业性质和行业特点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我校三大专业类群所涉及行业领域女生需求都比较低,且生源比例男女生基本持平,故女生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学校在推荐安排女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图1-9男、女生就业率
我院生源中藏族、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而少数民族毕业生由于受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限制,属就业困难群体。学校采取了多项帮扶措施,但其就业率仍显著低于汉族毕业生,且低于平均水平(图1-10)。
图1-10不同民族就业率
图1-11国家、地方基层就业服务项目招录人生
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党政会议定期研究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听取就业部门关于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的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部署全院就业工作计划,指导各系正常有序的开展就业工作。
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各系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制定了《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各系总支书记作为本系就业工作小组的责任人,按照学院就业工作安排,亲自部署,及时协调,狠抓落实,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推广就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上岗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开设,编写并出版了适合我院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就业知识、技能及经验,促进学生选择、获得并能够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择业观。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现场模拟招聘、就业实习实训、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回校讲座等形式加强了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强了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从提高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入手,对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学生做心理、思想教育的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树立从基层、从艰苦的工作干起的工作意识。强化学生学会相信别人与自我保护;学会竞争与团队协作;学会严格与宽容,学会坚持与妥协;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思想理念,激发学生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涯发展的信心。
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展“百千万工程”系列讲座,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最新精神,根据我院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有选择针对性的就“民生实事项目”和“五个基层就业项目”对毕业学生进行了就业创业辅导。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做好毕业生的报名推荐工作,今年有1800多名学生参加报名。
2016年11月、2017年5月,学院先后两次举办了2017届畜牧兽医类和工科类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邀请到北京大北农集团、雏鹰农牧(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梅花集团、新疆天业集团、西部牧业、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新疆金晖兆丰能源有限公司、甘肃国芯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天球电器有限公司、兰州正大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新疆建设兵团、宁波天邦集团、南京雨润集团、北京芭比堂宠物医院、北京正东东兴宠物医院、甘肃农垦饮马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等来自省内外的160多家用人单位,2800多名毕业生到场应聘,供求比1:3,27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并签订就业实习协议。
为了让我院学生完成从校内学习——院外顶岗实习——就业的无缝连接,我院狠抓了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2.院内老师与院外老师指导相结合我院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除了有院内老师指导外,还要求企业同时配备院外指导老师。院内指导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解答学生心理、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院外指导老师主要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调研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之和达到92.43%,说明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母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持满意态度。
图5-1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结果满意度
就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进行量化赋值,“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比较满意”=3分、“不太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各指标平均值,如下图所示。以下教育教学四个指标分数均在3.70分以上,说明均处于满意状态,
图5-2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过程评价
调研显示,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中占比最高的是实践教学,其次是就业指导服务,再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比例分别为:25.13%、19.68%和14.57%。详见下图。
图5-3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收集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反馈建议,可以看出,25.36%的毕业生希望母校在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占比24.86%的毕业生希望母校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以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参考;另外,占比将近16.52%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广泛地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知名度,有助于毕业生在求职中获益。其他具体的建议见下图。
图5-4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根据调研数据,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92.17%,其中“非常满意”16.50%,“满意”38.13%,“比较满意”37.54%。详见右图。
图5-5已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毕业生的起薪水平,是指应届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时约定的薪酬水平,包括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福利补贴等各种形式的收入。调研数据显示,此次调查显示,我院80.81%的2017届毕业生薪资水平为月薪3000-5000元,有5.21%的毕业生月薪为5000元以上,有3.67%的毕业生月薪水平在6000元以上,另外还有10.31%的毕业生月薪水平为3000元以下。具体分布见图5-6。
图5-6我院2017届毕业生起薪水平(年薪)区间分布
图5-7我院各系在各薪酬水平分布区间的占比
适应和磨练期。而机械行业与国家的大气候有关,这可能也与机械加工行业的薪酬结构有关,一般来说这些行业的基础岗位起薪都不高,但收入相对稳定。图5-7是此次调查中我院各系的起薪水平分布图。
根据调研数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以下12种基本素质的评价满意度得分均在3.90分以上,其中吃苦耐劳精神为4.52分,适应能力和适敬业精神均为4.48分,说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这三项项能力非常认可,而相比之下,毕业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详见下图。
图5-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
根据调研数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非常认可”、“认可”和“比较认可”分别占比为39.13%、52.17%和8.70%,详见下图。
图5-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实反馈。学院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问卷调研。从调研数据分析来看,反映教育教学与就业质量的主要反馈指标有三个,即毕业生就业质量整体满意度,毕业生的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掌握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现状,可以帮助学院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最看重的方面,从而做好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通过数据调研分析,现将具体反馈如下。
根据调研数据,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92.17%,其中“非常满意”16.50%,“满意”38.13%,“比较满意”37.54%。这表明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整体较高。从毕业生就业质量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得分来看,工作与理想职业一致性、薪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满意度不高。工作与理想职业一致性评价不高的原因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而自己初入职场,工作经验比较欠缺造成的,这个现象随着学生资历增加,能力提升后将会好转。至于毕业生对薪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满意度不高是当前毕业生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一些中小企业福利保障制度不够健全造成的,学院在今后引进招聘单位的时候,要适当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对企业进行考察遴选,引入专业对口、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和社会保障健全的企业供毕业生选择。同时,要积极实施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1+1”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每个专业至少与1个企业或行业单位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关系,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零距离”就业,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