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祭扫,也是踏青出游、插柳放鸢的好时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等地还有吃青团的习俗。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南京市面上的青团又迎来了销售高峰期,很多店铺都排起了长队。“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这样描述青团。青团不仅好看好吃,在过去还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妙用。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薛玲文/摄
“网红青团”好吃的秘诀是揉面
最近,南京的很多超市和糕点店,青团都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一些“网红店”门口甚至排起长队。
在许阿姨糕团店的茶南店,前来购买青团的顾客络绎不绝,不少人一买就是二三十个。
“他们家虽然只有芝麻、豆沙、蛋黄肉松三种口味,但每种口味都很好吃。”一位排队的顾客告诉记者,“蛋黄肉松青团,用的都是整颗的蛋黄,比较实在。”正说着,轮到记者了。记者接过店主递过来的蛋黄肉松青团,还是温热的,撕开外面的保鲜膜,麦青的清香扑鼻而来。
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店里青团好吃的秘诀就在于面团的揉制,一般店家销售的青团都是和面后直接包好上屉蒸,但自家青团的面团要经过精心揉制,这样青团即使冷却后,已揉出筋道的面团依然能保持Q弹的口感。
绿苎头染色的青团颜色略暗沉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青团染色的原料除了麦青汁,还有艾草、绿苎(zhù)头等。
艾草的味道比较浓郁,不习惯的人往往觉得难以接受。南京市面上以艾草染色的青团不太多见。扬子晚报记者在慧园街发现了一家以绿苎头染色的青团店。这家“舌尖上的青团”来自宜兴,店里的青团主打蛋黄肉松松子和板栗肉松两种口味,此外还有花生、青菜虾仁、萝卜鲜肉、荠菜鲜肉、笋干鲜肉等。与麦青汁染色的鲜亮不同,绿苎头染色的青团颜色略显暗沉,面团上还依稀可见绿苎头的颗粒。店主揭开笼屉,热气腾腾中绿苎头的淡淡清香也飘散开来。由于这种青团是包好后直接蒸制,面皮的口感更显粘糯。
旧时青团送邻里以示团结友好
据《南京掌故》记载,南京人清明吃青团的习俗可追溯至明朝,明代朝廷从杭嘉一带迁来一批大户落籍南京,清明食青团之俗也因此带到了南京。
现今的青团多用麦青汁来和面,而当时的青团则是取艾叶煮烂揉碎,掺和糯米粉,在案板上反复搓揉,做成团煮熟即成。做好的青团除了自家食用之外,还可分送给邻里,以示团结友好,即使过往有过龃龉,通过送青团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