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影视剧作品,微博可能是认识这位姑娘最好的途径之一。在那儿,#卢杉vlog#记录了她生活迷人的瞬间,而相片与字里行间,则藏着另一个她自己。
卢杉曾在接受专访时,吐露心声:
“做演员我需要更多地挖掘自己,要一些拘束和自律;但做卢杉本人,我更喜欢肆意地生活,去遇见更多的人,去看没看过的世界。”
这部她十分中意的纪录片,正是能让我们遇见更多可爱的“人”,看到从未见过的世界——
(AnimalsAreBeautifulPeople)
在这片全世界最广袤、最古老、最严酷的纳米比亚沙漠,JamieUys一待便是4年,还一人抗下了导演、编剧、制片三重角色。
“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谁爱得太自由……”
“Jack!快上来”
“Rose,抱紧我,船要沉了……”
也难怪几乎所有电影网站介绍里,除了“纪录片”的标签外,《可爱的动物》无一例外都添上了“喜剧”的类别。
不过,这部纪录片可不止搞笑。
要知道,影片英文原名可是AnimalsAreBeautifulPeople,不掩直白的赞美和惊叹中文译为“可爱的动物”听上去很萌,某种程度上却有些失去了原片最夺目的一面。
导演以平等视角与这群沙漠上的伙伴们共处,又透过这部浓缩了奇遇的影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动物如此可爱又不止“可爱”,而动物与人类的相似性,也真能令你“哇”出来。
在这部被称作“有剧本的纪录片”里,所有动物皆是本色出演,一展平日他们在沙漠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心目中凋敝严酷的沙漠摇身一变,充满乐趣,如此迷人——就像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一样。
PS,想吐槽画面渣的盆友,切记切记,这可是一部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请自补赵忠祥老师的声音)
“爱的魔力转圈圈~~”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同样如此。
而且,沙漠赋予了当地居民别样的野性,交配竟然如此……放荡不羁。
但!猴子还不是唯一觊觎鸵鸟宝贝疙瘩的家伙。两脚兽前来时还狠下一番苦功,先把自己装扮成鸵鸟同类模样,可依然逃不过火眼金睛。这一局,人类K.O.。
不过回到自家,这些人就放肆起来了,极尽所能“丑化”对手,早已忘记刚刚被驱逐的窘迫……
当然,这些灌丛人作为唯一生活在沙漠的人类,也有他们的烦恼——缺水。
不过,老祖宗传下了独门绝技,在树根里找到生机。飞碟状的硕大树根被削去外皮,抓一把,用力挤挤就出水。
又比如长夜漫漫,柔软沙漠作为床当然很棒,可如何避免讨厌的飞虫钻进耳朵?
只好调整睡姿,头不着地,不给对手一丝丝趁虚而入的机会。
同样学会适应沙漠、不断自我调整的,还有这群小家伙们——
这里的植物总是急吼吼的。刹那芳华,又随即凋败,却努力保护着下一代。长相奇怪的豆荚,只需一点湿气的浸润,便按捺不住地弹射种子,新生命欢快地蹦向大地。
这真不是画面错误……是豆荚种子
而因为树木稀少,这里的织巢鸟不得不提前掌握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真谛。他们大兴土木,建造了可供几十个家庭居住的社区,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公寓。
一代又一代织巢鸟,不断建造、修缮房屋,有些建筑甚至超过了100年。可一滴不合时宜的露珠,就能酿成大祸。
露珠自顾自地将太阳光聚焦在干柴上,烈火熊熊而上。只需几分钟,小火苗便瞬间瓜分了一个百年杰作。
这部《可爱的动物》,并不只是有趣好玩儿,它对你展现的,是每一秒钟都不想错过的神秘世界。
别眨眼!看清这只粉红壁虎在干啥?
她在用她的舌头慢条斯理清洗眼睛~
比如,在沙漠中有一群幸福的家伙。他们生活在哥布谷河岸——一片欣欣向荣的荒漠绿洲。在那里,生活没有挑战。
居民们过得太安逸了,果子都懒得摘。守在一棵巨大的马乳拉树下,痴痴候着果子熟透,坠落满地。
他们就坐在果堆里大快朵颐。腐烂的水果在肚子里发酵,酿成啤酒。大家一步三摇地散了,心满意足地各自归家。
你每看完《可爱的动物》一个小片段,还会对沙漠、对生命、对自然,有更广的了解与更深的敬畏。
比如自然界的秩序——
狮子老爸对待儿子有绝招。孩子胆儿肥了敢挑战权威,他就盯着看,直到儿子被看得脸红心跳(怕的)。
不止熊孩子调皮捣蛋不听劝,你看看,海岛猫鼬(也是不太懂生活在沙漠里为何要叫“海岛”)的傻儿子们,非要去试试蛇口脱险、刺中求生。
而织衣鸟呢,必须有房子才肯结婚。对未婚夫建的房子看不上,雌鸟直接暴力拆除。
再比如动物的智慧——
猫鼬(看起来很像海岛猫鼬,但不是一家的,也不知道跟猫有什么关系),当他发现一个蛋,就掷向旁边的岩石。这波操作,瑞思拜!
咱还有句俗语咋说来着:人心不足蛇吞象。吞象有点夸张啦,但吞颗比自己身体大10倍的蛋,蛇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为了防止蛋太滑溜,这哥们儿会用柔软的躯体紧紧将蛋圈在怀中——真·窒息的。
机智如狒狒,看见凶巴巴的蛇,会瞬间倒地。睁眼醒来一看:哇,怎么还在?“嗷”一个假摔,又晕倒了。
而母爱,无论是在动物还是人类间,总是伟大的、有容乃大的。接到老公预警后,一旦风吹草动,鳊鱼妈气都不带喘,即刻将大约1000个孩子通通吞进肚子里。
《可爱的动物》在上映后没多久,便荣获1975年金球奖最佳纪录片奖。
独特的剪辑视角,完美吻合所有动物节奏的交响乐,令整部影片妙趣横生,让动物们的“出演”愈发鲜活。
这逆天的动作,配乐是欢乐无比的匈牙利舞曲
配乐真的太棒,稻来君极力推荐大家去片中感受~
稻来君自己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纳米比亚沙漠一段短暂(只有几周)的万物复苏,被特意配上了最恢宏的乐章。
斑斓的花漫山遍野地怒放,一脸满足的动物们变着花样撒欢儿……在壮丽的音符起伏里,一切都拥有了生命。
那一段长达几分钟的影像,没有一句旁白,可每一个画面、每一节旋律,无一不在诉说着什么。
而且在《可爱的动物》里,你会看到一些如今很多自然人文类纪录片惯常使用的地图场景。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般精细的卫星地图及细节,运用的多为手绘地图,原生态且野趣十足。
解说词也充满了想象力。
《可爱的动物》并不是科普片,许多动物一闪而过,你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牢牢记住了那些可爱的身影,对那些生动幽默、形象至极的描述忍俊不禁。
比如对于生活在沙漠里的虫虫们,光一个“毛毛虫”的定义,实在太过寡淡无奇,但你看看《可爱的动物》是怎样介绍他们的出场
即便这部《可爱的动物》距离上映已经过去近50年,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何时何地观看,依然能被它激发出最童趣的一面。
想起这期纪录片种草官卢杉的微博封面,一直挂着这张图:
又想起影片中那些略显滑稽的身影,无论遭遇沙漠看不到尽头的干旱还是久逢甘霖,这些可爱的动物始终都在认真生活,欣欣向荣。
生活并不总是充满乐趣,但不论顺境或逆境,希望我们也能像那群可爱的动物一样,以最积极的状态,努力活出自我。
作者:稻来纪录片实验室排版:风味君头图:稻来纪录片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