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项目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儿童扎染综合活动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负责人:钱文静
所在单位:中原路小学
电子信箱:shqwj68@126.com
填表日期:2016.4.25
一、简表
课题名称
儿童扎染综合活动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
主持人姓名
钱文静
65322771
工作单位
中原路小学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中原路710弄20号
邮政编码
200438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职务
任教学科
研究分工
校长
品社
总体设计全面统筹组织管理
高红
书记
科学技术
文献研究方案审核过程推进
马薇佳
副校长
数学
组织培训设计问卷总结报告
葛民莉
教导员
音乐
“艺术——扎染缤纷秀”活动设计撰写报告
沈佳芸
艺术教研组长
美术
撰写《儿童扎染四季行》方案课程实施
顾鸣
副教导
信息
“自然科学——走进博物馆”活动设计撰写报告
徐敏
科技辅导员
信息科技
撰写《植物染料大探秘》方案课程实施
华鸣
教导
语文
“语言文学——我眼中的扎染”活动设计
撰写报告
徐蔡
教研大组长
撰写《创意工坊解说员》方案课程实施
陆晓芸
大队辅导员
“社会科学——扎染风景线”活动设计
赖韻华
拓展大组长
撰写《悠悠扎染民族情》方案课程实施
二、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时可参考“开题评审表”的要求)
(一)本项目研究基础如何?(文献综述与现状情况)
现状情况:《儿童扎染》课程历经10年的实践研究,课程积累了科目设计方案、活动教案、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作品设计、科研、DV等方面在市区屡屡获奖。其中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作品设计获得市级一等奖。社团学生多次参与市级展示,并获得上海市红领巾社团称号,并接受了哈哈少儿频道的采访。《我身边的民俗——儿童扎染》DV荣获首届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影视作品专题活动类一等奖和全国影视大赛铜奖。围绕扎染课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染韵——走进阳光之家”“走进中国纺织博物馆”等。扎染文化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在文化、团队、课程等方面有以下基础。
1.学校文化基础
学校是杨浦区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区教育局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杨浦区艺术特色学校,杨浦区科技特色学校,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科学艺术氛围。
2.团队课程建设基础
学校有着开发《儿童扎染》课程的坚实基础,《儿童扎染科目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获得区级科研二等奖。《语言文字报》在特色风采栏目以“为特色发展开辟一条路,为文化传承点亮一盏灯”介绍扎染特色。艺术教研组连续三届被评为杨浦区优秀教研组,有区学科带头人和区级骨干教师各一名。艺术、科技教师先后有三门课程成为区级共享课程。学校曾经参加“2013年上海市小学校本课程展”。学校也是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在课程开发中长期得到市区教研员和上师大专家的指导。目前已申报成为上海大学美术教育的实验基地学校,又增加了专家的力量。
(二)本项目预计探索解决哪些问题?确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1.探索解决问题
《儿童扎染》作为一门自主拓展课程,经过十年的实践,深受学生喜爱。为了将此特色课程影响更多的学生,产生更大的文化价值,拟以“扎染”综合实践群建设推进方式,围绕艺术、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社会科学四大学习领域,让更多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魅力,感受扎染的独特魅力,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学会思考、学会坚持、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科学素养等。让更多教师挖掘扎染的丰富内涵,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课程,引领学生感悟艺术、体验人文、培养能力,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研究目标
(1)围绕“扎染”主题,
(2)围绕“扎染”主题,
3.研究内容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儿童扎染四季行》、《植物染料大探秘》、《创意工坊解说员》、《悠悠扎染民族情》课程和“扎染缤纷秀”、“走进博物馆”、“我眼中的扎染”、“扎染风景线”实践活动,探索学生实践中的成长案例,研究其育人价值。
(1)针对“扎染”课程学习的现状调研、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儿童扎染四季行》、《植物染料大探秘》、《创意工坊解说员》、《悠悠扎染民族情》科目方案的制定。
(3)围绕四大学习领域,结合学科开展“扎染缤纷秀”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和方案实施,在活动中注重积累实践中的过程性资料和优秀案例。
(三)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呈现研究路径图,体现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研究路径
本项目研究是以“扎染”为主题,通过四大领域的“一课程一活动”的实施,落实“环保、创意、自信、传承”的核心价值,实现“讲责任、有自信、会思考”的培养目标。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现状调查法
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扎染文化、扎染技能、扎染染料等感兴趣的内容
(3)行动研究法
围绕“一课程一活动”设计综合活动方案,立足课堂与活动开展实证研究修订并完善科目,积累活动案例。
(4)案例研究法
学习借鉴优秀的课程方案及综合活动方案的撰写案例。立足课堂及活动设计,着力从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开展活动并撰写课程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自觉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5)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中梳理有价值的课程设计方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活动案例、评价案例等课程资源,有效促进师生发展。
阶段
内容
准备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8月
实施阶段
2016年5月—2018年8月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设计四大领域的《悠悠扎染民族情》等四个课程方案和综合主题活动方案。
2017年1月-2017年8月
《悠悠扎染民族情》《儿童扎染四季行》2个课程方案实施,积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通过课堂实证修订科目方案。启动艺术、自然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2017年9月-2018年2月
《创意工坊解说员》《植物染料大探秘》2个课程方案实施,积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通过课堂实证修订科目方案。启动社会科学、语言文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2018年2月-2018年8月
四大领域学科结合的“一课程一活动”全面实施,继续完善课程方案,积累优秀教案、校本讲义、评价手册等资源。
总结阶段
2018年9月-20120年12月
收集“一课程一活动”实践中的各项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课题实践成果集。
2.人员分工
任务
承担人
葛民莉沈佳芸
顾鸣徐敏
陆晓芸赖韻华
华鸣徐蔡
专业顾问
王小音姚喆
(五)本项目预期成果及成果检测方案
预期成果
形式
检测方案
1.《扎染综合活动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
参与区级课程共享专家组的审核
方案
从课程的五大要素看课程的达成度。
3.“扎染缤纷秀”等综合活动设计及案例资料等
活动设计案例集
活动设计要素明确、有成效。
4.师生扎染秀
动态表演
传统文化得到推广,师生喜爱。
5.学生活动作品集
相册
能反映综合主题活动要素、师生精神面貌、校园风采。
6.扎染微电影
微电影
参与市区信息化比赛获奖。推广的幅度及受欢迎程度。
三、项目审核报告
项目承办单位审核意见:
《扎染综合活动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是基于《儿童扎染》课程普及的基础上,从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语言文学四大领域入手,结合小学学科的特点,开展的一次综合性、主题凸显的实践活动,是对传统手工扎染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更有助于凝炼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课题组形成核心研究团队,调动全校的教师参与课程的实践,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同意建立此课题,并着力在人员、经费、培训等多方面加以落实保障确保课题的完成。